01 外貿卡被凍結如何解釋稅收問題(個人怎么開離岸賬戶?)

时间:2024-06-02 11:02:46 编辑: 来源:

外貿卡被凍結如何解釋稅收問題

1、向銀行提供賬戶中所有交易的詳細記錄,包括交易時間、金額、對方賬戶信息等。

2、如果涉及稅收問題,需要提供相關的稅務文件。

3、還需要向銀行提供與交易相關的業務合同和發票。

銀行卡被公安永久凍結了怎么辦

銀行卡被公安永久凍結了怎么辦,具體如下:

1、公安部門不會永久凍結一張銀行卡,只能是銀行的風控凍結會這樣,因為銀行風控無時限。尤其是銀行總行方面根本公安部門的監控查詢凍結等記錄,會對曾關聯的賬設置高風險評估,并且風控鎖定該卡,鎖定時是無時間限制的。必須跟銀行配合處理之后才能解除。當然如何解除和解除的快慢,與你的銀行卡和你本人所參與的事情有關;

2、銀行卡凍結有銀行凍結和司法凍結,司法凍結在這里遇到的情況主要以公安部門的司法凍結為主;

3、銀行凍結主要是銀行風控限制和止付鎖定。你的銀行卡存在使用不規范的情況,例如銀行卡平時交易頻繁,快進快出,大額交易較多,短時間內進出賬金額相等相近,又或者集中轉入分散轉出,分散轉入集4中轉出,夜間交易頻繁,賬戶不留余額,賬戶只作資金過渡用途等等情況極為容易導致被銀行反洗錢風控系統監控;

4、銀行卡存在較高的風險評估,銀行也會將該卡風控鎖定,限制非柜面,限制交易額度,降級銀行卡等。原因除了有賬戶使用不規范外,還包括銀行卡有過被公安部門辦案查詢、止付或凍結的記錄等,所以銀行就將該卡鎖定了;

5、銀行卡風控的賬戶狀態有正常,異常,只收不付,不收不付,單向凍結,雙向凍結等等。但同一種狀態可能包括不同的銀行卡凍結情況,最終以銀行網點的凍結信息查詢為準;

6、公安司法凍結是因為銀行卡收過其它案件的贓款,不管賬戶是直接還是間接收到這些贓款,公安部門會在止付凍結規定的范圍內將關聯賬戶進行止付凍結,防止涉案的資金轉移,方便案件的偵辦處理。

銀行凍結一般原因有一下幾種:

1、數字資產交易,通俗點講就是區塊鏈這一塊有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涉及這一塊交易的時候可能會被銀行凍結;

2、外貿交易這一塊由于涉及稅收和款項來源會被銀行卡凍結;

3、私換外匯,這種情況出現的比較少,也是字面意思就不多說了。

綜上所述,如果自己沒有做過違法的事情,只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到了涉案資金導致銀行卡凍結的。例如外貿商家收款,虛擬貨幣交易,國內開店賣貨收款等情況收到的涉案資金。可以向凍結的民警作出澄清解釋,把自己的具體情況介紹清楚,提供相交易材料證明,等待凍結部門審核解凍;如果自己有網絡賭博,買球,買彩票,買大小等的違法情況,這種違法比較特別,處理有其相應一套方式。很多老哥常見的問題是,網賭流水大,時間長,擔心會被罰款拘留,會被懲戒等情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三條

【賭博罪】以營利為目的,聚眾賭博或者以賭博為業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

【開設賭場罪】開設賭場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組織參與國(境)外賭博罪】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參與國(境)外賭博,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今年以來宏觀調控政策效應及貨幣政策取向變化后對經濟金融產生的影響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演變對蘭州經濟發展的影響

改革開放25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計劃經濟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逐步完善,市場調節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應有發揮,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實現了以經濟"短缺"為基本特征的供給約束型,向以市場需求約束為主轉變,增長方式也由粗放經營開始向集約經營轉變,人民生活已告別短缺,跨越溫飽,步入小康。與此同時,國家宏觀調控機制也能動地作用于經濟運行,有效地確保了國民經濟由大起大落轉向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受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蘭州經濟25年來也經歷了一個波浪式跌蕩起伏的周期增長發展過程,呈現出自身的特殊性。

我國的宏觀調控與市場化過程相伴隨,先后經歷了總需求大于總供給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總需求小于總供給背景下的擴大需求型兩個階段。其中1997年以前,面對賣方市場的情形,宏觀調控主要是通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來實現經濟總量的平衡。1997年以后,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擴大,形成了買方市場的情形,政府實施了更具有市場經濟意義的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政策。具體說來,根據經濟運行態勢和體制環境不同,我國的宏觀調控主要經歷了六個階段:①1979-1981年;②1985-1986年;③1988-1990年;④1993年下半年-1996年;⑤1998-2003年上半年;⑥2003年下半年-至今。本文著重從后四個階段談談國家宏觀調控對蘭州經濟的影響。

一、1988-1990年治理整頓時期

(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始于"六五"中后期全國出現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七五"中期其所日趨積聚的諸多問題顯露出來,信貸投資和消費失控,通貨膨脹加劇,經濟秩序混亂。為此, 從1988年10月開始,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治理整頓的方針, 把穩定通貨、物價作為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的首要目標,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大力壓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努力增加有效供給,整頓商品流通秩序。在貨幣政策方面,提高利率,實行保值貼補,穩定存款;適當收縮信貸規模、控制貨幣發行、控制職工貨幣收入的增長。在財政政策方面,開征特別消費稅、征收預算外調節資金、延期歸還企事業單位的國庫券本息等。在行政手段方面,對漲價過猛的商品(如農業生產資料)實行專營,對部分商品實行控購(如控制社會集團的商品購買)、清理公司、憑證供應;凍結部分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并相應增加國家的物價補貼。通過治理整頓,使居高不下長達20個月的零售物價指數從1989年4月起開始回落,治理整頓初見成效。這個時期宏觀調整和緊縮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國家行政措施和增加物價補貼,以直接調控為主。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果

與國家治理整頓背景"高增長、高通脹"略有不同,蘭州市呈現"低增長,高通脹"局面,即所謂的"滯脹"。自1979年開始的三年調整整頓期和黨的十二大提出有計劃商品經濟后,全市經濟在1982年逐漸步入正軌,1983-1985得GDP每年增速均在11%-17%高位運行,1984年達到高峰,除1985年與全國持平外,1983、1984年分別高出全國0.5個和1.8個百分點。進入"七五"時期,受"六五"中后期出現的經濟高速增長影響,"七五"初期,蘭州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就已開始急劇膨脹,增長率突破26%,高于全國4-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受1987年一產下滑12.4個百分點,1988年三產又滑落10.2個百分點影響,呈逐年下滑之勢,GDP增長率由1985年的13.5%、1986年的12.3%、1987年的7.8%,滑落至1988年的3.8%;物價上漲指數從1987年始逐步回升,由9.8%上升到1988年的25.1%。

國家緊縮政策實施后,對蘭州市經濟產生了以下影響:

1、一定程度上初步控制了蘭州市總需求的膨脹,投資、消費全面下降,市場極度疲軟。1988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急劇下滑,僅為8.13%,比1987年下跌18.14個百分點,1989年呈現負增長,比全國下降7.2%的降幅還低4.23個百分點;消費活動由非理性的搶購迅速降溫,消費水平增速由1988年的36.82%滑落至1989年的11.48%,1990年出現負增長,下降13.15%。

2、供需總量失衡的矛盾大大緩解,出現部分商品的買方市場,物價上漲得到遏制,通貨膨脹勢頭得到緩解。物價上漲指數從1989年開始由1988年的上漲25.1%快速回落,1989年物價指數為116.3%,到1990年出現負增長。

3、本已低速運行的經濟急劇滑入低谷。由于采取"急剎車"力度過大,經濟增長率在"七五"后三年都在低于5%的水平上運行,1991年經濟增長跌至2.2%。整個"七五"時期經濟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波動,年均增速僅為6.41%,分別低于同期全國、全省1.46和3. 15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后幾個五年計劃期的最低點。

二、1993-1996年適度從緊時期

(一)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及措施

經過三年治理整頓,1991年我國經濟開始逐步走出低谷。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后,我國經濟再次進入高速增長期,"八五"時期除1991年外,其它4年全國經濟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伴隨經濟的高增長,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房地產業嚴重膨脹,開發區盲目擴張,信貸投資猛增。面對再次過熱的國民經濟,1993年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加強了宏觀調控。以整頓金融秩序為重點、治理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采取適度從緊的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和改進調控方式等經濟政策,出臺了宏觀調控16條措施,加強和穩定農業基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政策方面,強化交通運輸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工業的發展,重點是煤炭、電力、鋼鐵、建筑材料和石化工業的發展;大幅度地增加農業優質品種的產量;按照規模經濟、合理布局和突出重點的原則,積極發展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制造和建筑業,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在財政政策方面,通過稅制改革、清理預算外資金、增收節支等手段,將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規模之內。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運用多種手段改進金融調控方式,注重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整,改變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和貨幣結構不合理的局面,采取"對沖"措施,收回央行再貸款減少基礎貨幣投放,通過兩次利率下調,調整了貨幣結構,通過控制固定資產和消費基金的過快增長,將現金發行控制在預定的調控目標之內,為抑制通貨膨脹、實現經濟"軟著陸"創造了條件。這一時期國家宏觀調控手段主要是堅持以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為主,再輔之以產業政策、外貿政策以及利率、匯率、價格、關稅等經濟杠桿,國民經濟調控方式實現了由直接調控為主向間接調控為主的轉變。

(二)蘭州的背景及調控效果

本輪調控中蘭州與國家的背景基本一致,都出現了"高增長,高投資,高膨脹",但受地處西部內陸邊遠地區限制,蘭州市經濟發展與國家宏觀政策等因素影響明顯滯后,存在著一個政策時滯期。全國經濟1991年就已開始回升,GDP增長率由1990年的3.8%上升到9.2%,1992年達到高峰期,為14.2%;蘭州經濟則從1992年開始逐步回升,由1991年的3.4%上升到6.4%,1994年達到高峰期,增幅為12.6%。投資增速全國1990年開始回升,1993年達到高峰;蘭州則從1992年開始回升,1994年達到高峰。1993年全國經濟就已開始回落,蘭州則從1995年開始回落。

經過三年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落實,蘭州經濟逐步走出低谷,1996年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