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公司違法行為(店鋪或網上銷售外貿服裝算違法嗎? 包括外貿尾單,或仿單,都算違法嗎?)

时间:2024-06-01 13:54:08 编辑: 来源:

店鋪或網上銷售外貿服裝算違法嗎? 包括外貿尾單,或仿單,都算違法嗎?

如果是是符合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尾單,就不涉及侵權行為,如果是偽造產品產地的,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屬于侵權,工商局會責令改正,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法律分析

外貿尾貨起改革開放,最初的名詞叫“出口轉內銷”。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聞名于世界,所以很多國外公司到中國來加工制造商品,然后運回本國銷售。國內廠家在生產完國外的訂單后,總會剩下那么一批,比如生產10萬,然后剩下幾百個,那這剩下的幾百個就叫做外貿尾貨。外貿尾貨生產廠家一般就在國內處理掉了。因為這些是剩下的,廠家已經完成訂單賺到錢了,那這剩下的就以非常低的價格賣掉,通常是低于成本價格。一般的商品流通是成本加利潤給批發商,批發商加利潤再到消費者手里。而外貿尾貨的批發價通常是低于成本價的,但款式和質量都是和國外的訂單屬于同一批貨,質量標準要比國內的高。做假貨的商家不敢來仿冒,因為制作假貨也需要成本,做出來成本加上利潤批發肯定都比真正的 外貿原單尾貨價格高,因為外貿尾貨的批發價通常都是低于成本的。現在在論壇里經常看到有人說網上有人有外貿尾單90%是扯蛋,他們觀點是外貿尾單都是有問題的,就是沒有問題也不會有現在這么多,那么他們真的知道尾單是怎么產生的嗎?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做為一個生產廠家把尾單是怎么產生告訴大家,以便大家明白尾單是怎么來的,當然不是說網上所有做 外貿服裝的都是真正的外貿尾單,因為現在確實有不少人看到外貿尾單掙錢而來混水摸魚,大家還是要多懂一些外貿產品的知識,不要被騙的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五十二條 將未注冊商標冒充注冊商標使用的,或者使用未注冊商標違反本法第十條規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報,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 三十八、 將第四十八條改為第五十二條,修改為:“將未注冊商標冒充注冊商標使用的,或者使用未注冊商標違反本法第十條規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報,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老外無證以外貿公司的名義在中國做買賣三年之多,被工商不查到會怎么處罰?

這個是無照經營的違法行為。

萬一被工商部門發行并查處,罰款是肯定的,

如果有證據表明違法經營額超過5萬,那就可能會被移送公安部門偵查了。

《公司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義的,或者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義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締,可以并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對于無照經營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于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并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規模較大、社會危害嚴重的,并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沒收專門用于從事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財物,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買單出口是否犯法

“買單出口”是偽造或購買其他進出口公司的通關單證的違法行為。

買單出口是不規范的做法,會承擔以下風險:

1、根據中國目前的各項管理制度,出口報關后就要收外匯,來核銷出口報關上填寫的外匯金額. 出口后還要根據產品的不同來辦理退稅手續.

所謂代理報關(買單)就沒有這兩個環節. 而實際上,代理報關的人或公司是必須辦完這兩個環節的. 他們會用各種辦法來處理這兩個環節中需要的文件.

這就造成了很多公務員的違法操作.

2、再者就是工廠不用開銷售發票,也不辦理退稅. 這就會給開假發票的人有機會來騙取國家的出口退稅.

而真正的生產企業,雖然省了開發票的麻煩,但在稅款上他們仍然要交"核定稅",如果開了發票交了稅,就可以不用再交"核定稅"了.

3、最后是:如果在出口業務中出現問題,就一定會很難處理了. 因為:出口時報關單上的生產企業名稱一定不是實際的出口企業.

您都不知道是誰,這由代理報關的人或單位擅自填寫. 萬一有問題出現,就很難辦了.

4、買單出口的風險還有就是很容易發生海關查驗。

總之正規的較大的出口企業是不愿意做這種買單出口業務的. 中小企業為了競爭和發展,他們做這種操作可以理解,但風險確實不少,一旦出事,賺來的恐怕不夠被罰款了。

外貿公司假文件違法嗎

外貿公司假文件違法。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

2、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

3、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

4、偽造、變造船舶戶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船舶戶牌,或者涂改船舶發動機號碼的。

義烏警方替外貿從業者發聲,亂凍卡的惡果已經非常明顯,是否能得以改善?

浙江省義烏的邱雅馨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她負責為外商購買商品,外商將貨款打到她的銀行賬戶。

銀行卡被凍結的情況

吳亞告訴第一財經,義烏當地商戶銀行卡被凍結的情況非常嚴重,身邊也有很多案例,自己的幸運在于,被凍結的幾個銀行卡最終都成功解凍,屬于有疑點但查過后沒有問題。周圍多了凍結的例子后,她也很快學會了“把不常用的賬戶報給客戶”,所以凍結的賬戶里沒有多少余額,受影響的資金也不多。

但是許多義烏商人就沒有吳亞那么幸運了。據官方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義烏市境內企業和個人被公安機關查封的銀行賬戶就超過1萬個,凍結資金超過10億元,波及范圍比2019年擴大了一倍。在全球迎來新一輪反洗錢高潮的背景下,義烏公安部門的行動并非是針對義烏,而是由于義烏外貿小企業眾多,因其較為集中而成為重災區。

伴隨著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迅速崛起,資金風險控制這一外貿行業長期以來的痛點,再次被提上日程。行業專家認為,外貿支付領域的風控痛點的解決之道,根本在于數字化、電子化。她從武漢警方了解到,該賭博網站為涉賭者提供一個銀行賬戶,正是她曾經為客戶提供的賬戶。在錢到我賬上之后,警方認為這是受害人被騙的錢,于是凍結了受害人的銀行卡。

據邱雅馨介紹,當時銀行卡上有20多萬元資金,其中4萬多元是所謂的賭徒資金。其余采購款,因其客戶未提供資金來源等資料,至今仍被凍結。銀行卡被凍結如邱雅馨的情況在義烏還有很多。一群500人的買粉絲群,大多數人都在備注欄里,填寫著某省某地某卡被凍結。義烏智囊團負責人周淮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了解到,許多企業的銀行賬戶被凍結,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營和外貿出口。

四月九日,義烏市公安局刑偵大隊落款為“致全國各地公安機關的一封信”在網上流傳。公開信件中提到,“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犯罪團伙與地下錢莊勾結,利用更緊密的洗錢手段,將詐騙所得直接變現為貨款轉給經營戶進行洗白,造成義烏經營戶的銀行賬戶在全國各地頻繁凍結,讓經營戶的生產經營活動,雪上加霜。”

商業人士面臨無卡可用的處境

”“去年十月,一筆錢到賬后,銀行卡隨即被警方凍結。”邱雅馨介紹說,剛開始她還不知道怎么回事。首先到銀行查詢,她的銀行卡開戶行提供了武漢警方的電話號碼,但聯系過程十分曲折,“電話打通后,接線員說這件事不屬于他們,需要聯系對方。終于,我打了市長熱線,才有人主動來找我,說明是哪個派出所負責這起案件。”

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店主張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的銀行卡在去年七月被凍結,留下了兩個張家界警方的電話號碼,“銀行卡里有兩百多萬元,嚴重影響了正常經營。公司提供營業執照,銀行流水,和客人聊天記錄,水單等資料,警察讓我們回去等消息。誰知過了幾個月,大約16萬元直接被扣了。

由于同一件案子,被凍卡的不止張恒一個。那時,和他一起到張家界的有三十多人。張恒發給記者的一張銀行轉賬截圖顯示,這些人被扣的金額從數萬元到幾萬元不等。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凍結了五六張銀行卡,還有四張沒有解封。一位做義烏配料的供應商王霞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第一張卡凍結3天后,暫時松綁幾個小時,她就把這張票取了出來。在第二年,客戶打出一筆錢,凍結一張卡。現在,她正面臨著沒有信用卡的處境。

王霞介紹說,她的客戶已經合作了很多年,他們通過買粉絲、 QQ等網絡下訂單,王霞將貨物送到指定的貨代公司倉庫,貨代再打款到公司賬戶。以往,外商主要通過外貿公司把貨款轉到王霞公司的帳戶上。近兩年來,他們常常選擇直接轉入她的帳戶。

事實上,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商家。邱雅馨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她有一個朋友在外貿公司工作,公司收到了一筆有問題的款項,公司通過這些款項給她發了幾千元工資,朋友的工資卡和公司的賬戶都被凍結了。商家遇到銀行卡凍結問題,與近兩年來不斷推進的“斷卡行動”有關。之前,義烏警方介紹,任何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都有信息和資金兩個環節。

每一種騙局,騙子都是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手段進行詐騙,通過銀行卡、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使用兩個環節需要使用手機卡和銀行卡。為逃避打擊,詐騙團伙會大量購買手機卡、銀行卡,這就滋生了一條買賣、出租、出借手機卡的黑灰產業鏈。斷卡行動,針對的是非法賣、租、借或購買身份證號碼、銀行卡、手機卡、U盾等銀行卡四件套的個人。

新桂花疫情爆發,外資企業無法進入義烏,給義烏外貿行業帶來巨大沖擊。與此同時,義烏對外貿易“內貿”化的貿易體制,使得義烏個體經營戶在對外貿易經營過程中,收貨時主要以人民幣結算,而與之有關的外國客商則習慣于通過地下錢莊結算。“義烏經營戶在選擇付款渠道時,沒有自主權,”義烏警方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

在銀行卡被凍結之后,我們才慢慢了解到,客人的錢可能是通過所謂的地下錢莊進入的。張恒表示,對于做外貿的個體工商戶來說,收款渠道非常狹窄,而且沒有能力核實客戶資金來源。在義烏,由于銀行系統和公安系統聯網,異地公安人員大多是直接通過網上遠程操作進行凍結,從而出現了大量的銀行卡凍結現象。

為何大面積凍結

「我們的客戶自己也不知道錢不干凈,外國客商常常把美元拿到他們當地的地下錢莊,然后再打錢給我們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