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出口量下降(進口增長出口下降要怎么說)

时间:2024-06-03 13:12:13 编辑: 来源:

中國對外貿易為什么下降?

其原因可追溯到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有效需求不足,各經濟體依然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各國的外貿需求下降,全球貿易量出現萎縮。在全球需求疲軟、結構失衡的背景下,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和出口額穩居世界第一,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繼續提高。

從1981年到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率為15.26%,其中出口增長年均增速為15.4%,進口年均增速為15.12%。中國貿易的持續快速發展,使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1980年我國出口貿易居世界排名第26位,2004年中國已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三大國。2004年,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達11547.9億美元,同比增長35.,7%,其中出口5933.7,

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態勢分析

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0%。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國內綜合成本不斷上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加大。2018年1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6.2%。

近幾年,世界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結構性矛盾凸顯。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努力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對外貿易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貿易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結構繼續優化,質量和效益不斷改善,成績來之不易。

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5.83萬億人民幣(折合4.1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72萬億元人民幣(折合2.21萬億美元),增長7.9%;進口12.11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95萬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1.61萬億人民幣(折合2597.5億美元),擴大12.8%。

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其中,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

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萬億元,下降1.9%;進口10.44萬億元,下降13.1%;貿易順差3.68萬億元,擴大56.4%。以美元計價,進出口總值3.95萬億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萬億美元,下降2.9%;進口1.68萬億美元,下降14.1%。

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國內綜合成本不斷上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加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貿工作,及時出臺促進外貿回穩向好、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關部門和各地區積極細化落實政策,為企業減負助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國外貿實現回穩向好目標,進出口降幅收窄,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新的發展動能不斷積聚。2016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5年下降0.9%,降幅較2015年收窄6.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8萬億元,下降1.9%;進口10.5萬億元,增長0.6%,扭轉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態勢;貿易順差3.4萬億元,下降8.8%。以美元計,進出口總值3.7萬億美元,下降6.8%。其中,出口2.1萬億美元,下降7.7%;進口1.6萬億美元,下降5.5%;貿易順差5107.3億美元,下降13.9%。

2017年,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推動全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下同)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

2018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減弱,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升向好態勢,進入相對強勁復蘇軌道,內生增長動力增強,金融環境有所改善,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穩中求勝,全球市場信心增強,國際市場需求持續復蘇。2018年1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6.2%。其中,出口1.32萬億元,增長6%;進口1.19萬億元,增長30.2%;貿易順差1358億元,收窄59.7%

日本2020年出口額下降11.1%,出口額下降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日本2020年經濟陷入萎縮。

2021年1月21日,日本財務省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受汽車等產品海外需求大幅下降影響,2020年日本出口額比上年減少11.1%,這是日本出口連續兩年下降。 財務省當天同時發表的月度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日本出口額出現25個月來首次同比增長,增幅為2%;當月進口額同比減少11.6%,連續20個月同比下降。 日本財務省表示,這主要是受2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1、中、美貿易紛爭下,日本出口外需放緩。

隨著世界最大的2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的貿易再度升級,這不僅影響中國和美國雙方,而且對于世界經濟,特別是外貿沖擊大。路透社稱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對中國半導體制造設備和汽車零部件發貨量下降。路透社認為,國際需求的放緩,對依賴貿易的日本經濟持續造成壓力,日本未來增長前景在不斷惡化。 從國家和地區來看,由于中國經濟迅速實現復蘇,日本非鐵金屬、汽車及塑料對華出口顯著增長,拉動日本全年對華出口增長2.7%至15.0829萬億日元。而日本的出口連續下滑,這也加劇了遷延日久的中、美貿易對全球需求和經濟成長影響的擔憂。至于日本未來的出口和日本經濟,經濟學家評論稱,展望未來,中、美貿易紛爭導致的供應鏈需求疲軟應該會對出口造成壓力。 

2、疫情期間工廠活動暫停。 

由于汽車、發動機、航空類產品出口下滑,日本對美國出口下降17.3%至12.6125萬億日元,連續兩年出口下滑;對歐盟地區出口減少14.6%至6.4618萬億日元。由于疫情蔓延導致全球訂單減少、需求下滑,豐田在3月23日宣布,從4月3日起暫停日本本土5家工廠內7條生產線的生產,包括高岡工廠的第1生產線,堤工廠的第1與第2生產線,田原工廠的第1與第3生產線,九州工廠的第1生產線,以及日野汽車羽村工廠的第1生產線。此次停產預計將使豐田減少3.6萬輛的產量,為此,豐田將順勢削減普銳斯、4Runner以及多款雷克薩斯品牌車型的出口量。同日,豐田、本田、鈴木和日產也表示,由于疫情蔓延,它們在印度的工廠已經暫停運營。另一家日本車企馬自達在日本、墨西哥、泰國等地也做出停產決定。

2020年,我國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比2019年增長1.9%,創歷史新高。

廣東2022一季度外貿“失速”,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響?

主要的有三點,分別是疫情影響、生產力下降和外貿需求減少等。

喬南以為,廣東外貿“失速”的確是受到了很多客觀的影響,最終出現這樣的數據也是經濟大環境之下的正常情況,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上述我說到的三點。

1、疫情的突發導致了廣東外貿“失速”。

年初的時候,由于香港和廣東這邊局部疫情的爆發,導致了廣東采取了一段時間的封閉式隔離防控,這樣的意外狀態就放緩了整個大灣區的發展腳步,隔離、封控或者說兩天一查等各項防疫措施的出現,都直接的讓這個地區的經濟能力下降,這種情況下也是逼不得已的,所以可以說疫情的存在是廣東外貿“失速”的原因之一。

2、生產力的下降導致了廣東外貿的“失速”。

對于廣東來說,真正的經濟核心地區還是來源于大灣區,而出口貿易類目中的70%都為機電類商品,基于這樣的口出結構來說,人力對于廣東地區的影響比較大,而綜合收入和支出的對比,讓一些人止步不前了,用工節奏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廣東地區的企業生產力,而2022年的廣東用工環境并里怎么理想,外地來廣東務工的人員數量有所下降,人員數量的減少也影響到了廣東外貿的出口生產能力,對于人員是否下降的社會真實反應,大家從廣東房租下降的程度就可以得出了。

3、外貿需求的減少導致了廣東外貿的“失速”。

市場并不是無限大的,其中一定是存有上限的,對于外貿行業來說也是如此的,而上面的數據也有提到過,廣東這邊一直都是以機電商品為大類的,而2022年第一季度的外貿需求對于此類商品是呈現了一定的減少趨勢,所以需求關系也導致了廣東外貿“失速”。

出口量上升為什么增長率反而下降?

疫情常態化,在全球大環境方面加快了各產業傳統模式向數字化經濟的轉移,數字化外貿在國際經貿活動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像阿里巴巴國際站這樣以數字化為引領的全球貿易平臺,未來必將成為全球數字貿易升級迭代的引領者。我們可以從以下數據當中窺見端倪。

8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1財年第一季度(2020年4月-6月)財報。成立于1999年的阿里第一個業務——阿里巴巴國際站表現強勁,與阿里云等成為阿里營收增速最快的業務版塊。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三個月,跨境及全球批發商業(即阿里巴巴國際站)收入為32億元人民幣,相較于2019年同期增長43%。同時,阿里巴巴國際站公布,2020年上半年,平臺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80%(按美元計價),訂單數同比增長98%,支付買家數同比增長60%。

由此可見,我國數字外貿因為完整的全鏈條產業化體系,已經成為了全球貿易商趨之若鶩的進出口貿易對象。阿里巴巴國際站不僅是全球領先的B2B跨境電商平臺,還構建了全球支付結算金融、數字化關務財稅、數智化物流三大跨境供應鏈服務體系。只有懂得抓住機遇,善用數字科技,用前瞻性、全球化視野看待疫情之下的全球商業環境,才能促進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目前來看,不僅是國際站,阿里云和菜鳥業務也都在飛速增長當中。

所以,疫情環境下,當各國經濟生產還未回歸正軌的時候,中國的生產生活已經恢復正常,而中國制造也成為了國外進口的剛需,數字外貿一定會促進中國出口高速增長,在全球貿易的低迷期,異軍突起

進口增長出口下降要怎么說

進口增長出口下降有以下幾種方式描述:

1、貿易逆差擴大:當一個國家的進口增長超過出口下降時,貿易逆差會擴大。貿易逆差是指一個國家進口貨物和服務的價值超過其出口貨物和服務的價值。

2、外貿不平衡:進口增長和出口下降導致外貿失衡,即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進口量大于出口量。

3、逆周期趨勢:進口增長和出口下降反映出國內經濟和外部經濟環境之間的逆向關系。當國內需求較強,進口會增加,而外部市場需求疲軟導致出口下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