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出口衣服為什么那么便宜(外貿衣服真的不能買嗎 外貿服裝的鑒別方法)

时间:2024-06-09 17:42:12 编辑: 来源:

為什么外貿的衣服那么便宜?質量又不差

首先,制衣工廠已經在這筆國外訂單中賺取了足夠的利潤,而且這批外貿服裝的面料版型都是國外品牌公司提供,工廠出的只是人工。

在這種情況下,多出來的外貿服裝尾貨實際上相當于無本生意,同時這些尾貨很多都因為沒有包裝吊牌或者有一些小瑕疵,也不用什么品牌推廣、店租之類的支出,甚至工廠放著還占用倉庫浪費倉管費用,因此制衣工廠會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批發出去。

擴展資料

國內服裝生產廠家根據國外的版型設計要求,進行加工、生產,然后發貨給國外客戶的服裝。而在完成訂單后剩余的那部分產品就叫外貿尾單。

由于外貿服裝是出口國外的,所以執行的標準也相應比國內要嚴格,質量也會比同類產品要高,因此致使有相當部分外貿尾單成為了廣大消費者搶購的對象。

相信通過上述情況,你對外貿服裝已經有個基本的了解了。外貿服裝質量不差,時尚度也很OK,并且最重要的就是價格很便宜。

外貿衣服真的不能買嗎 外貿服裝的鑒別方法

外貿原單指的就是國外廠家提供面料、版型在國內尋找廠家制作,然后進行出售。很多人喜歡逛外貿店,里面的服裝不僅便宜,還能淘到市場上并不常見的款,甚至穿上僅此一件的衣服,但是外貿服裝可以放心購買嗎。

外貿衣服真的不能買嗎 

大品牌外貿尾貨很少。

其一是掛羊頭賣狗肉。不少商家聲稱自己出售衣服是某國際大品牌的“原單尾貨”或“外貿追單”,甚至還標稱“原單正品”,消費者買回來一看就發覺是假貨。有網友氣憤地說:“不管我是否買得起上萬元的原單,但商家拿粗劣的假貨當大牌,拿化纖當真絲叫賣,掛著羊頭賣狗肉,就是以奸商的行為在騙消費者!”

其二是投訴無門。因為街邊檔口或網絡商店都不會開具正規發票,也不會標注服裝產地成分等,導致消費者維權無門,反而惹來商家恥笑。有消費者找商家理論時反招來一段恥笑:“幾百塊你就想買CHANEL、Gucci正品啊?面輔料的成本都不夠!”

記者也采訪了一些專業人士或行內高手,他們認為,其實大品牌服裝的外貿尾貨很少,更別說正品了,消費者少抱僥幸心態。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危機導致中國大量服裝加工廠的倒閉或轉型,這直接導致了尾貨量減少。另一方面,外商控制很嚴。

據廣東某服裝代工廠透露,不久前接了一批CHANEL大衣的加工訂單,但外商在加工期間要求封閉生產,全廠人吃喝拉撒睡都在廠區里,一件原單都弄不出來,市面上哪里來的這么多CHANEL服裝?

調整心理預期 少抱僥幸心理

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少抱僥幸心理。一方面,所謂外貿原單或尾貨在數量上很少,并不容易碰到;另一方面,不要對價格太便宜的名牌靚衫抱太高期望。比如CHANEL、gucci正品最少都要幾千元一件,幾百元的肯定是假貨。

建議多逛專賣店,加強對真貨的鑒別。一般來說,外貿尾貨均有瑕疵,消費者不要期望買到的是原單尾貨,又期望它白璧無瑕。而那些外貿仿單就更容易鑒別了,比如A貨,生怕別人不知道它仿的是哪個牌子,因此一定會在整個產品上面布滿品牌商標。而B貨和C貨不僅面料差,做工也差。

不要相信專柜驗貨的說法。有些商家為了讓消費者相信自己買的是正品,有意打出“專柜驗貨”招牌。實際上,品牌服裝的專柜也不可能幫你驗貨,他們只保證自己的貨是真品,哪管得了人家賣假貨呢?

外貿服裝的鑒別方法

一、看款式

洋垃圾服裝款式一般都是以單件出現,很少有相同的款式和規格,賣家庫存數量基本都是一。如果同款衣服不止一件,基本就可以判斷不是洋垃圾了。

二、看標示

洋垃圾服裝因為被長期穿過,洗過很多次,所以商標會卷曲、松斜、發黃發舊,規格、號碼模糊不清。很多網上賣的外貿衣服的商標會被剪掉后出售,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剪標。

如果懷疑收到的衣服是洋垃圾,商標又都被剪去,可以觀察商標未被剪掉的剩余部分是否褶皺明顯或破舊破損,如果是,那么就要當心了。

三、看面料

外貿尾單雖然價格便宜但是都是全新的衣服,嶄新的面料和洋垃圾被人穿過的衣服肯定是不一樣的。只要通過仔細的觀察就可以發現不同。

四、聞氣味

外貿尾單不管有沒有包裝,都帶有一定的氣味,這是全新布料生產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所產生的氣味。

外貿服裝的分類

外貿尾單、尾單、A貨、超A貨已傻傻分不清,下面我們分別來科普一下吧:

外貿尾單:起源于1979年我國的改革開放,最初的名詞叫“出口轉內銷”。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聞名于世界,所以很多國外公司到中國來加工制造商品,然后運回本國銷售。國內廠家在生產完國外的訂單后,總會剩下那么一批,比如生產10萬,然后剩下幾百個,那這剩下的幾百個就叫做外貿尾單。

偽外貿尾單:其實就是洋垃圾,國外舊衣服論斤買到中國。

超A貨:通常講就是仿貨,分超A貨、A貨、B貨、C貨等,超A貨只不過用材、品質方面做得和正品相差無幾,不過不管是超A也好,精仿也好,但假的還是假的,它真不了。

A貨:顧名思義,是廠家按照外商的款式和做工自己加工來賣的。和正品相比之下,做工和質量稍有區別,但是外觀、材質和正品幾乎一樣,但比超A貨稍微差一點,由于正品的昂貴,A貨在價格上有著很大優勢。

外貿衣服為什么只有一件

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尾貨,是指國內生產廠家根據國外來料、來樣或國外來樣、國內選料進行加工,在完成訂單后剩余的那部分產品,包括從表面看不出大毛病的殘次品、多余或節省下來的材料私自加工的及國外退貨但無殘次的“出口轉內銷”貨品,也有一些是檢驗不合格退下來的產品。外貿尾貨,是對出口國而言。制造工廠在生產時總會預留3%左右的余量,因此國內廠商在完成每一批國外的訂單后,總會有一部分多余的產品,其中也包含部分質量不合格的產品。這些剩下的產品就叫做外貿尾貨,也可以稱之為“外貿原單貨”。外貿尾貨以制造業產品居多,如服裝、鞋帽、包等。

內銷的數量是有限的,國內銷售商又那么多,所以能拿到貨就恨不錯了。不是所有的尾貨都是殘次品,買的時候好好挑。

外貿原單與專柜正品有什么區別?

get必備生活常識

外貿貨的價格真的那么低嗎?

“四季青市場”里一家“Burberry專賣店”,從童裝到包包,一應俱全。

看似一模一樣的BCBG吊帶衫,在恒隆的專賣店里,標價3150元;在陜西路一家以平價著稱的外貿連鎖店里,掛牌180元;在離它不遠的另一家小店里,則變成250元;而到了杭州,一個名為“四季青服裝批發一條街”的地方,它被成堆地碼在地板上,給小批發商的行價是135元……

看不懂的衣服,看不懂的價格,本報記者奔波月余,為你一一揭露。

上海是個很神奇的城市。比如,滿大街的女孩子,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弄堂西施,不論月入5位數還是年薪3萬,都有本事把自己打扮得鮮鮮亮亮,走出家門,就是淮海路上一道百看不厭的風景。

再比如,無論是掛在恒隆、梅龍鎮等高檔百貨店里的世界名牌,還是太平洋、百盛里的本土時尚品牌,只要你認真尋覓,都能在小街上的某家“外貿小店”里,找到一模一樣的款式,價錢卻相差一半,甚至兩三個零。

如果你追究這些衣服的來歷,老板一般會冠以“外貿多余貨”的名頭:“中國人工便宜,大牌子都歡喜在中國設廠,做100件,總會有10來件多出來。所以啊,在我這里買不要太合算哦,東西跟大商場里一模一樣,價鈿么,肯定不會讓你肉疼……”再細問是哪里進的貨,人家就諱莫如深了:“深圳、杭州,哪里都有……你到底買不買?”

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可是,“多余貨”再多,也不過這么幾件,全上海都在賣,家家都號稱正宗,信誰的?

是這個城市的一個謎。但是我們決心解一解。

經過1個多月的采訪、調查,還撬開了幾位“外貿店”店主的金口。4月1日下午,心中已大致有底的記者隨最后一位、也是最重量級的線人Tracy奔赴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親眼看她如何在這個業內“極負盛名”的集散地,批發到這些來路神秘的“世界名品”……

“外貿貨”,到底有幾分真?

四季青服裝市場,格局類似上海的七浦路市場,只不過規模遠較七浦路大。上下幾層的房子,密密麻麻七八幢,占滿了一個街區,各個市場貨色良莠不齊。

Tracy徑自帶我們進了一家比較新的市場,名叫“新杭派”。據說這里“檔次”相對較高,盤踞著許多杭州“外貿貨”的龍頭批發商。

一上2樓就有點暈———墻上掛滿上海小店里最流行的BCBG的裙子,成箱的Esprit褲子零亂地堆在過道上,Episode的套裝,MissSixty的T恤,Jessica的襯衫,居然還有BananaRepublic這種不太常見的牌子的小裙子!

看得兩眼發直,問Tracy:“這里的東西,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Tracy微微一笑:“有真的,也有假的。”她拿去年冬天風靡一時的“BCBG”粉紅小棉襖舉例。

“新杭派”里有一家店,據說是廠家直接過來開的。估計是貨品質量不合格,被外商退回來了,箱子堆到天花板,每件的拿貨價是130元。別家的老板看得眼熱,問“粉紅色賣得那么好,為什么不多做點”,老板連連擺手:“不敢,不敢!”這樣的店,因為只賣外商挑剩的貨,賣一件少一件,貨色、尺寸反倒沒有別家那么可心。

這件棉襖有大批仿貨,什么顏色都有,毛線袖子比正貨短一大截的,批發價就降到80元。

再比如,正當紅的MissSixty短袖棉質T恤,軟嗒嗒毫無筋骨的,20幾塊就能拿到;想要更好的?多出10元左右就行!

至于BCBG的真絲裙,更是真假莫辨。Tracy進過一種190元的連衣裙,賣之前特意到上海專賣店認真比對,吊帶、裙擺的做工明顯比真貨粗糙很多,依然被顧客搶個精光。她也遇見過一批260元的裙子,不是那種在標牌上假模假樣打個洞的所謂“剪牌貨”,而是被剪了半月形一刀,完全看不出牌子的那種,“那個質量,真是好……”當時,她和老板娘琢磨許久,也摸不透這批裙子的路數。過了一段時間,仿貨出籠,做工面料次一大截,卻依然高掛BCBG旗號———“現在只要是條真絲裙,就號稱BCBG,因為實在賣得太好!”

“是不是價錢越貴,東西一定就好?”

“也不一定。進貨渠道太雜,當中有個環節出點岔子,價錢就看不懂了。是真是假,全憑你的眼力。”

如此說來,越是標牌明顯、套袋精美、成分表清楚、顏色尺碼齊全、奉送多余紐扣布料的“外貿貨”,越是行跡可疑———真正的多余貨,哪來那么多輔料“買一送一”?

“外貿貨”,從哪里出生?

逛進“新杭派”對面的“九星”市場,Tracy突然滿腹狐疑地拐進了一家店,對牢墻上的一條真絲裙左看右看。托腮發呆的看店小妹一下來了精神,“拿下來給你仔細看!”裙子是真漂亮,卻貼了個不知名的牌子,Tracy翻來覆去地看,半晌,驀地發問:“到底是什么牌子的?”

小妹眼睛一亮:“識貨的!本來是隨便貼牌的,有個老板也看出來了,叫我們發回去貼BC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