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貿談判案例分析題(商務談判案例分析報告3篇)

时间:2024-06-03 06:41:48 编辑: 来源:

商務談判案例與分析

◆掌握情報,后發制人

在某次交易會上,我方外貿部門與一客商洽談出口業務。在第一輪談判中,客商采取各種招數來摸我們的底,羅列過時行情,故意壓低購貨的數量。我方立即中止談判,搜集相關的情報,了解到日本一家同類廠商發生重大事故停產,有了解到該產品可能有新用途。再仔細分析了這些情報以后,談判繼續開始。我方更具掌握的情報后發制人,告訴對方:我方的貨源不多;產品的需求很大;日本廠商不能供貨。對方立刻意識到我方對這場交易背景的了解程度,甘拜下風。在經過一些小的交涉之后,乖乖就范,接受了我方的價格,購買了大量該產品。

▲評點:在商業談判中,口才固然重要,但是最本質、最核心的是對談判的把握,而這種把我常常是建立在對談判背景的把握上的。

◆制造虛假情報,聲東擊西

某工廠要從日本A公司引進收音機生產線,在引進過程中雙方進行談判。在談判開始之后,日本公司堅持要按過去賣給某廠的價格來定價,堅決不讓步,談判進入僵局。我方為了占據主動地位,開始與日本B公司頻頻接觸,洽談相同的項目,并有意將此情報傳播,同時通過有關人員向A公司傳遞價格信息,A公司信以為真,不愿失去這筆交易,很快接受我方提出的價格,這個價格比過去其他廠商引進的價格低26%。

▲評點:在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往往應該去探索另一種方法,在本例中,我方運用了傳播假情報,獲取了主動權,取得了勝利。

◆掌握環境情報,以靜制動,靜觀其變

1987年6月,濟南市第一機床廠廠長在美國洛杉磯同美國卡爾曼公司進行推銷機床的談判。雙方在價格問題的協商上陷入了僵持的狀態,這是我方獲得情報:卡爾曼公司原與臺商簽訂的合同不能實現,因為美國對日、韓、臺提高了關稅的政策使得臺商遲遲不肯發貨。而卡爾曼公司又與自己的客戶簽訂了供貨合同,對方要貨甚急,卡爾曼公司陷入了被動的境地。我方根據這個情報,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沉著應對,卡爾曼公司終于沉不住氣,在訂貨合同上購買了150臺中國機床。

▲在談判中,不僅要注重自己方面的相關情報,還要重視對手的環境情報,只有知己知彼知勢,才能獲得勝利。

◆厚積薄發——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80年代我國光冷加工的水平較低,為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決定為南京儀表機械廠引進聯邦德國勞(LOH)光學機床公司的光學加工設備。南京儀表機械廠的科技情報室馬上對勞公司的生產技術進行了情報分析。在與勞公司談判時,勞公司提出要對我方轉讓24種產品技術,我方先前就對勞公司的產品技術進行了研究,從24種產品中挑選出13種產品引進,因為這13種產品技術已經足以構成一條先進完整的生產線。同時我方也根據對國際市場情報的掌握提出了合理的價格。這樣,我國既買到了先進的設備又節約了大量的外匯。事后勞公司的董事長R·柯魯格贊嘆道:“你們這次商務談判,不僅使你們節省了前,而且把我們公司的心臟都掏去了。”

▲在平時注意對情報的收集和處理,在談判中往往能夠游刃有余,獲得成功

◆獲得有用情報,正確認定價值

1982年,石家莊市第三印染廠準備與聯邦德國卡佛公司以補償貿易形式進行為期15年的合作生產,規定由外方提供粘合襯布的生產工藝和關鍵設備。該工藝包含了大量的專利。初次談判的方要求我方支付專利轉讓費和商標費共240萬馬克。我方廠長馬上派人對這些專利進行了專利情報調查。調查發現其中的主要技術——“雙點涂料工藝”專利的有效期將于1989年到期失效。在第二輪的談判中,我方擺出這個證據,并提出降低轉讓費的要求,外商只得將轉讓費降至130馬克。

▲評點:在我國的技術引進中,常常為了一些價值低廉的技術付出巨額的投資,在技術轉讓的談判中往往不能據理力爭,如果在談判之前多掌握些合理的情報,也許結果會完全不同。

◆掌握歷史情報,逼出談判底牌

我國某廠與美國某公司談判設備購買生意時,美商報價218萬美元,我方不同意,美方降至128萬美元,我方仍不同意。美方詐怒,揚言再降10萬美元,118萬美元不成交就回國。我方談判代表因為掌握了美商交易的歷史情報,所以不為美方的威脅所動,堅持再降。第二天,美商果真回國,我方毫不吃驚。果然,幾天后美方代表又回到中國繼續談判。我方代表亮出在國外獲取的情報——美方在兩年前以98萬美元將同樣設備賣給以匈牙利客商。情報出示后,美方以物價上漲等理由狡辯了一番后將價格降至合理。

▲評點:從某種意義上講,談判中的價格競爭也室情報競爭,把握對手的精確情報就能在談判中的價格競爭中取

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1.商人運用了對方的心理弱點,對方在當時的環境中,看到了商人的還價單,便一下就先入為主,沒有懷疑過此還價單的真實性.孰不知此還價單正是商人偽造的誘耳,最終以遠高出真正還價單的價格而成交.

2.熟悉對方的心理,制造適合的環境是前提條件.

破解方法:一要保持頭腦冷靜,查實單據的真實性.二是同樣的方法來回復對方,當做沒有看到還價單,以原先自己覺得適合市場價的價格繼續談判.

21個經典實用的商務談判案例分析及策略?

成功的商務談判可以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而談判成功的關鍵在于談判策略的制定。那么現實生活中有哪些經典的又實用的商務談判案例呢?下面我整理了商務談判的21種經典案例、商務談判案例問題分析、商務談判案例的應對策略,供你閱讀參考。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一:

歐洲A公司代理B工程公司到中國與中國C公司談判出口工程裝置的交易。中方根據其報價提出了批評.建議對方考慮中國市場的競爭性和該公司第一次進入市場。認真考慮改善價格。該代理商做了一番解釋后仍不降價并說其委托人的價格是如何合理。中方對其條件又做了分析,代理人又做解釋,一上午下來.毫無結果。中方認為其過于傲慢固執,代理人認為中方毫無購買誠意且沒有理解力.雙方相互埋怨之后,談判不歡而散。

談判存在問題:

1.歐洲代理人進行的是哪類談判?

2.構成其談判因素有哪些?

3.談判有否可能不散?若可能不散歐洲代理人應如何談判?

談判問題分析:

1.歐洲代理人進行的是代理地位的談判。

2.構成其談判的因素有:目標——工程裝置;當事人——歐洲

A公司,歐洲B工程公司和中國C公司;背景——中國市場競爭和A公司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微觀經濟環境。

3.談判有可能不散,至少可以避免“不歡而散”。

A公司代理人談判的要求做到:“姿態超脫、態度積極”,應做“好人”。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二:

1983年日本某電機公司出口其高壓矽堆的全套生產線,其中技術轉讓費報價2.4億日元,裝置費12.5億日元.包括了備件、技術服務***培訓與技術指導***費0.09億日元。談判開始后,營業部長松本先生解釋:技術費是按中方工廠獲得技術后,產的獲利提成計算出的。取數是生產3000萬支產品,10年生產提成是10%,平均每支產品銷價4日元。裝置費按工序報價,清洗工序1.9億日元;燒結工序3.5億日元;切割分選工序3.7億日元;封裝工序2.1億日元;列印包裝工序0.8億日元;技術服務贊助和培訓費,培訓12人/月,250萬日元;技術指導人員費用l0人/月,650萬元日元。

背景介紹

***1***日本公司技術有特點.但不是唯一公司,是積極推銷者,該公司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也適合中方需要。

***2***清選工序主要為塑料槽、抽風機一類器物.燒結工序主要為燒結爐及輔助裝置、切割分選工序,主要為切割機,測試分選裝置。封裝工序,主要為管芯和包裝殼的封結裝置和控制儀器。列印包裝工序主要為印表機及包裝成品的裝置。此外,有些輔助工裝夾具。

***3***技術有一定先進性、穩定性,日本成品率可達85%,而中方僅為40%左右。

談判存在問題:

1.賣方解釋得如何?屬什么型別的解釋?

2.買方如何評論?

談判問題分析:

1.賣方解釋做得較好,講出了報價計算方法和取數,給買方評論提供了依據使買方滿意。由于細中有粗,給自己談判仍留了余地,符合解釋的要求。賣方采用的是分項報價,逐項解釋的方式。

2.買方面對賣方的分項報價和逐項的解釋,應采用“梳蓖式”的方式進行評論,也就是按拄術、裝置、技術服務三大類來進行評論。

評論點較多:

其一,技術價。針對賣方取數——年產量、產品單價和提成率以及年數的合理性進行評論;

其二,裝置價。針對各工序裝置構成按工序總價值或工序單機進行評論,如清洗工序的裝置價值;

其三,技術服務。可分為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兩大類,各類又可分出時間、單價、人員水平、輔助條件***吃、住、行***等點進行評論。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三:

天津某半導體工廠欲改造其生產線,需要采購裝置、備件和技術。適合該廠的供應商在美國、日本各地均可找到2家以上的供應商。正在此時,香港某半導體公司的推銷人員去天津訪問,找到該廠采購人員表示可以協助該廠購買所需裝置和技術。由于香港客商講中文,又是華人,很快關系就熟了,工廠同意他代為采購。由于工廠沒有外貿權,又必須委托有外貿權的公司做代理,A公司接到委托后,即與美國和日本的廠商探詢,結果,美國和日本的廠家有的不報價卻回函問:A公司與香港B公司的關系是什么?有的出價很高。A公司拿的探詢結果未達到預期目標,具體人員與工人進行了討論,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結論。

談判存在問題:

1.A公司的探詢是否成功?為什么?

2天津工廠應做何種調整?為什么?

3.天津公司的探詢要做何調整?為什么?

談判問題分析:

1.天津A公司的探詢是失敗的。因為外商有的不報價,探詢沒結果。有結果時,條件太苛刻,非誠意報價。

2天津工廠的委托有時序錯誤,必須調整。香港公司不能代工廠簽進口合同,直接找香港的探詢可能加快進度,但存在簽約和對后續工作影響的問題調整內容;讓香港公司的外探納人和天津公司的對外探詢中,應以天津公司為主,避免探詢混亂。

3.天津公司要與工廠、香港公司統一意見——內容和策略,并把該專案的探詢統一組織起來。同時要重新部署探詢地區和物件,不給外商造成有多個同樣專案在詢價的錯覺。

商務談判經典案例四:

日本某公司向中國某公司購買電石.此時.是他們間交易的第五個年頭,年談價時,日方壓了中方30萬美元/噸,今年又要壓20美元/噸,即從410美元壓到390美元/噸。據日方講,他已拿到多家報價,有430美元/噸,有370美元/噸,也有390美元/噸。據中方了解,370美元/噸是個體戶報的價,430美元/是生產能力較小的工廠供的貨,供貨廠的廠長與中方公司的代表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