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學生沉迷于社交媒體的原因(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社交行為的影響)

时间:2024-06-02 12:12:10 编辑: 来源:

為什么有些人喜歡沉迷于社交媒體?

有些人喜歡沉迷于社交媒體可能有以下原因:

尋求社交認同:社交媒體可以提供一種與他人互動的方式,讓人們感到被關注和認可。通過分享自己的生活、獲得點贊和評論,他們可以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和獲得自尊心的滿足。

獲得新鮮感和刺激:社交媒體上不斷更新的內容和信息可以給人帶來新鮮感和刺激。人們喜歡通過瀏覽和發現有趣的內容來打發時間,以此獲得娛樂和滿足好奇心的需求。

逃避現實問題:沉迷于社交媒體可以讓人暫時忘記自己的現實問題和壓力。社交媒體提供了一種虛擬的世界,人們可以在其中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困擾和挑戰。

獲得信息和知識:社交媒體是獲取新聞、時事和各種知識的重要渠道。人們喜歡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和分享最新的信息,以擴展自己的知識和視野。

尋求娛樂和放松:社交媒體上有各種各樣的娛樂內容,如視頻、音樂、游戲等,可以讓人們放松身心,享受娛樂和消遣的時光。

需要注意的是,沉迷于社交媒體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如時間浪費、社交隔離、焦慮和自尊心受損等。因此,適度使用社交媒體并保持平衡是很重要的。

當代大學生沉迷網絡的原因

我認為,當代大學生沉迷網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網絡與現實的反差

網絡有大量現實生活中接觸不到的信息,大學生可以在網絡上接觸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人,網絡上豐富的信息給大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容易著迷于網絡世界里。在網絡世界里,大學生不僅可以接觸到大量新鮮事物,還可以將自己的情感需求在網絡上傾訴,而這些恰恰是現實生活中所匱乏的,大學生由于頻繁接觸網絡而對網絡產生依賴。

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

 2.在網絡世界有存在感

在現實生活里,有的大學生比較膽小,平時沒什么存在感,而在網絡世界里,每個人都可以發言、評論,還可以被別人點贊,甚至上熱榜,這些都給他們帶來了存在感與優越感。在網絡游戲里更是玩得不亦樂乎,玩游戲讓他們可以暫時忘記生活的煩惱,如果玩的厲害還可以有人夸贊,有人一起玩,找到一些存在感。由于網絡的匿名制,許多人在網絡上的言語風格可能跟現實大相徑庭,個人存在感在虛擬世界中得到提高和象征性滿足。

尋求存在感

 3.為了融入集體

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每一年都有不同的網絡流行詞語,如果沒有經常玩網絡,容易跟別人沒有話題,當別人在談論一個梗時自己卻什么也不懂,融不進集體聊天。如果周圍的人都打游戲,而自己卻不打時,會感覺到自己像是被排擠在外,還有可能被別人嘲笑,因此,大學生的社交需求,也造成了大學生沉迷網絡世界。

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

 4.監督與管制不足

大學生剛脫離高中枯燥的學習生活,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沒有家長、老師在身邊的監管與束縛,周圍環境的同學也一樣玩電腦手機,于是容易沉迷網絡世界而自己卻不自知。而且,大學生大部分都剛成年,他們還不能很好的管控住自己,但大部分網絡游戲由于他們已經實名認證很難牽制住他們,大學生更是能隨心所欲在網絡世界里遨游,無法自拔。

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社交行為的影響

人際交往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其目的是實現事物或情感信息的傳遞和理解,分為任務型交往和情感型交往,判斷社交網絡對人際交往利弊的標準在于是否有利于人際交往目的的實現。

而線上社交的模式給予了價值觀尚未確定的大學生以隱匿自我的自由,也就必然導致了情感傳遞過程中的不信任,強化了空虛感、孤獨感。有證據表明網絡社交依賴是群體性孤獨的重要原因,而群體性孤獨又會強化網絡社交依賴導致了無法跳脫的閉環。因此,在網絡社交中,人際關系所需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不增反減。

首先,信息過載會使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壓力激增,將良性的人際交往引導至被動的碎片化快餐化交往,當任務和通知不斷積累,大學生就越發想上了發條的應答機靠攏。第二,網絡社交并人際交往中信息傳遞的準確性下降,盡管有表情包和視頻通話等技術手段的支持。但相較于觸手可及的真實而言,它難免顯得太過單薄。第三,非正式形式下的交流會是效率喪失,網絡社交媒體屏障使得大學生的責任缺口擴大。

大學生手機成癮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原因

1.1當代大學生的自主能力差,好奇心強,容易沉迷于網絡而無法自拔。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目標清晰明了,每天就是為了考上好大學而努力學習,到了大學以后,學生學習壓力瞬間變小許多,而與此同時他們喪失了目標,喪失了學習壓力,當然也就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并且大多數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往往毫無規劃,昏昏噩噩的過著每一天,為了消磨時間而沉迷于手機娛樂,長時間的放松,導致許多大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玩手機娛樂的壞習慣,以至于到最后演變為手機成癮。

1.2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缺乏興趣。

在大學里我們的專業知識是枯燥無味的,而就剛升入大學的學生而言,剛剛擺脫了高中那種魔鬼式的學習訓練,他們更想擁有的是輕松、快樂、自由的大學生活。因此便造成了大學生厭學的這種心理。剛升入大學的他們離開了父母的束縛、脫離了老師的管束,所以學習也就很容易松懈下來,當大學生再次面對索然無味的專業技能知識時厭學心理便在心中悄然出現。堂上無所事事,為了消磨時間,便利用手機進行娛樂,從而導致了手機成癮。

1.3大學生學業成績考核的不嚴格。

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們的大校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轉向了普及教育,對學生的管理也趨于松懈了。為了讓大多數學生的成績都看得過去,大多數課程的筆試成績都采取易避難的方法。因此大多數大學生面對較難的題目、枯燥的理論知識,不假思索的也就放棄了,時間久了大學生便產生了輕輕松松是四年,辛辛苦苦也是四年,那何必不讓自己輕松快樂自由一些的這個錯誤心理。因此,許多大學生逐漸沉迷于手機,最后愈演愈烈為手機上癮。

1.4電子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其內容不斷豐富,結構不斷優化,操作程序也日漸簡單,滿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手機產品也是不斷的智能化、手機市場也更是日新月異,所以手機受到了大多數人的青睞,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導致的是手機制造成本的日益下降,就現在而言手機可以說是物美價廉,手機價格由以前的兩三千一部降到幾百塊錢一部,而這一價格的變化剛好滿足了消費能力不足的當代大學生的需求。

1.5社會整體大環境的影響。

互聯網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展現出了世界各地的新鮮事物,而手機作為互聯網的一種載體幫助我們展現出了這個世界的奇妙;除此之外,互聯網還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我們可以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暢所欲言,充分的展現自我。互聯網吸引了他們而智能手機作為互聯網的載體更有利于大學生滿足自身需要,所以手機備受大學生的青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