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西洋歷史貿易事件論述(什么叫大西洋三角貿易?知道的麻煩告訴一聲!謝謝!)

时间:2024-06-02 15:33:03 编辑: 来源:

環大西洋貿易體系出現的背景

黑人奴隸的販賣

中央航路"通過環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返航

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構成三角形狀,由于被販運的是黑色人種成為他的背景,這樣的貿易體系故又稱“黑三角貿易”

歷時400年之久

什么叫大西洋三角貿易?知道的麻煩告訴一聲!謝謝!

由于洋流的緣故,由歐洲出發,向西印度群島地區的航行,通常先需要停靠非洲西岸

非洲地區的生態氣候條件對歐洲人相當不利,非洲殖民地較不發達,以至于這段中途停靠長期以來并無利可圖

這種情況到西印度群島發生大規模勞動力短缺時,便戲劇性地改變了

從歐洲出發的殖民者們忽然發現,他們可以利用停靠非洲西岸的機會,同非洲土著或殖民者貿易,交換大量奴隸,運往美洲

第一站便是巴巴多斯糖業基地

”1645年時,巴巴多斯奴隸市場上一個黑奴的價格為20英鎊,而一個歐洲雇工的工資為每天70分

到1660年時,巴巴多斯島上的黑人人口已經超過白人:27000比26000

到1680年,島上白人雇工與黑人奴隸的比例懸殊到1比17

最早的跨大西洋三角貿易于是蒸蒸日上:在三角形的第一條邊上,從歐洲本土出發的船只帶著手工業制品、武器和酒精,到非洲以戰爭或貿易方式,換取廉價黑奴;在第二條邊,船只航行到巴巴多斯等西印度地區,賣掉黑奴和剩下的武器、工業品,買入當地糖產;最后,船只回到歐洲,賣掉糖,買回工業品和武器,完成三角形的最后一條邊

一次完整的三角航行大約需要12個月時間

歐洲的資本和技術、非洲的勞動力以及美洲的自然土地資源,就這樣絕妙而又無恥地結合在一起了

正是通過跨大西洋三角貿易,英國作為巴巴多斯等殖民地的宗主國,積累了大量利潤,為英國在18世紀取代西班牙成為新的海上霸主奠定了基礎

正是通過跨大西洋三角貿易,美洲東岸的英國殖民地間接獲利,今后將發展出一個新的國家——美國

1768-1772大西洋沿岸貿易原因

三角貿易的行成。

1、在1768-1772中由于大西洋沿岸貿易歐洲的工商業的發展較為迅速因此貿易在逐步擴大化,導致歐洲在此發展基礎上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因此開始走上了發展之路。

2、在發展到15世紀時所有的中心都全部聚集到對外貿易,使得非洲與美洲的發展也較為迅速,因此稱為三角貿易。

從政治經濟文化發面闡述世界報業發展史(1500字)

這是詳細的,嫌多的話你自己可以刪一些……

一、古代報紙

一般認為,中國唐代的“報狀”和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是世界最早的官報。

中國在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就有各郡國在京都設邸,傳鈔詔令奏章、宮廷消息、政治新聞。唐代出現“朝報”的名稱。此種官報后來以“邸報”名稱繼續存在于宋、 元、 明、清各朝,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為《政府公報》。由于它的官方公報的性質,其延續存在2000多年而始終未能演變成為現代的報紙。

羅馬帝國執政官于公元前 1世紀下令頌布官報“每日紀聞”。它是一種手抄布告,公布于羅馬和各省公共場所,內容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條約、戰爭和宗教新聞等。公元 476年西羅馬滅亡,“每日紀聞”隨之終刊。

二、 印刷傳播的產生與發展

印刷傳播指的是近代產生的傳播媒介報紙等。報紙與手抄小報的最大區別在于它是機械印刷的,故將報紙成為印刷傳播。

1、 印刷術的發明

(1)中國最早發明印刷術

早在公元6、7世紀隋唐年間中國就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受碑刻、墨拓的啟發)。北宋1045年,華升首創膠泥活字排版印刷技術,之后又有人發明木活字印刷。南宋時期,中國還出現了錫合金鑄成的金屬活字。中世紀后期,中國的印刷技術漸漸傳到中亞和歐洲。14世紀、15世紀之交,歐洲也有了雕版印刷和木活字印刷。

(2)西方國家印刷術的發展

1450年,德國工匠發明金屬活字排版印刷技術。他還制成了木質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壓力的印刷機,代替了純粹的手工操作,從而提高了印刷的質量和效率。隨后他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經》、《教堂課讀》等重要書籍。以后十幾年間,意大利、瑞士、法國、尼德蘭等歐洲國家信后引進了古登堡的金屬活字印刷術。到了1500年歐洲各國已興建印刷所250家。16世紀這一技術又傳到墨西哥及美洲大陸其他各地。

2、 印刷術最初的應用

印刷術最初主要是印刷宗教書籍、圣經、贖罪券等。只有到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興起之后,印刷技術才廣泛應用于新聞傳播領域。

3、印刷傳播的萌芽

到了15世紀末葉,一些印刷商已經開始印刷某些記事性的小冊子,記述近期發生的重大戰役、自然災害、節日慶典。對一般讀者來說,這些記事有其新聞性。其中比較著名的有:1482年奧格斯堡發行的《巴西探險記》等。它們被認為是印刷新聞傳播的萌芽。

4、印刷傳播的雛形

16世紀末,在手抄小報流行的同時,西歐等地出現了不定期的印刷品,報道某些重要事件,它與記事性小冊子比,新聞性明顯增強。多為書本形式,被稱為新聞書,也有單頁的新聞傳單。由于新航路的開辟,地理位置的優勢,以及金屬活字印刷的發源地,這種新聞印刷品在德意志發展得比較早。

16世紀后期,開始出現了定期、有固定名稱的新聞印刷品。最早的是1588年奧地利人邁克爾•馮•艾津出版的《博覽會編年表》,另外在科倫有一種拉丁文出版物,名為《法比信使》,每年一期,發行于1594—1635年,曾行銷到英國等地。以后在奧格斯堡、安特衛普等地又有過一些編年表示的月刊、半月刊。這些新聞書曾在相當時間內存在發展,它們是近代報紙的雛形。

三、近代報業的產生與發展

(一)、近代報業產生的背景

1、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興起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變化,形成了對新聞事業的內在的社會需求

(1)從經濟上看,人們為了在市場上進行競爭與生存發展,對信息的需求量劇增。一些重要的商業城市或港口,成為近代新聞的發源地。例如16世紀末的德意志是南歐和北歐交通貿易的連接點,并且它與尼德蘭的安特衛普一樣都是是歐洲重要的貿易中心,因而這些地方的新聞印刷品也比其他國家更早出現。

(2)從政治上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制度的誕生,特別是在16、17世紀之交,社會政局動蕩,社會信息量劇增,社會各階層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也劇增。特別是新興的階級和政治力量更加迫切地需要傳播信息、宣傳政治觀點,左右輿論,以促進社會變革。因此,近代報紙是在歐洲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背景下產生的。

2、 社會和物質技術條件的發展

印刷術的日趨進步和造紙工業的發展為近代報業提供了技術和物質基礎;交通和郵政事業的日趨發達擴大了報紙發行的空間,增強了報紙的時效性;人口日益集中,城市逐漸增多為報紙提供了大量且較為集中的市場。

(二)、近代報業的產生

近代新聞事業的主體形式是報紙。近代報紙誕生的標志——每周定期刊物的出現。

1、 最早的定期報刊產生于德意志地區

1609年德意志地區出現兩種周報:①《通告——報道或新聞報》,在沃爾芬比特爾發行;②《報道》,在斯特拉斯堡出版。

為什么定期報刊產生于德意志地區呢?因為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貿易集散地逐漸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德等國都出現了一些重要的商業城市,它們取代威尼斯等地中海城市而成為新的信息中心。德意志是金屬活字印刷的發源地,又是南歐和北歐交通貿易的連接點,因而定期報刊出現得比較早。

2、 最早的日報也誕生于德意志地區

1650年萊比錫一位書商創辦的《新到新聞》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張日報。1663年的《萊比錫新聞》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報之一。德國日報的產生比英國1702年的《每日新聞》、法國1777年的《巴黎新聞》、美國1783年的《賓夕法尼亞晚郵報》要早50年到100年。

(三)、近代報刊的發展歷程

1、 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政論報刊

資產階級報刊的發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緊密聯系。1566年尼德蘭人民解開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后,英、美、法先后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19世紀中葉以后,德、意、日等國也從封建社會演進到資本主義社會。各國國情不同,歷程也有很大差異,但各國報業的發展卻有共同的規律:

(1)資產階級革命以前,資產階級報刊受封建統治者的壓制,封建統治者通過出版許可制、內容審查制,英國甚至用設立“星法庭”等手段壓制異己思想和信息的傳播。另一方面,封建統治者出版官報,扶植御用報刊,制造輿論,維護其封建統治。資產階級報刊中,圍繞著革命、改良、保守或維護封建統治等重大問題,從各自的階級利益出發,進行爭論,這就是史稱的政論報紙時期。

(2)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思想家首先舉起出版自由的旗幟,宣傳民主思想,論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資產階級革命后,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政權,資產階級報刊的發展過程受兩個因素的制約:1)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否徹底,建立起怎樣的政治制度;2)該國的資產階級共和制是否鞏固,有無封建復辟。

2、資產階級革命后的政黨報刊

資產階級革命后,各國報業無論發展快慢,均經歷了一個政黨報刊為主的時期。這些黨政報刊的共同特點是:政治上有明顯的傾向性;內容上側重于時政新聞和言論;讀者對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層人士。

從政黨報刊的特點看,它們是政論報刊的發展。

3、 18世紀工業革命后:廉價報刊為主

廉價報刊,指的是工業革命后各國先后出現的面向社會中下層的通俗小報,因售價低而得名。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價報紙是1833年幼本杰明•戴在美國紐約創辦的《太陽報》。在這之后又陸續出現了其他的廉價報刊。這樣,報紙便從“政黨報刊”時代過渡到“大眾化報刊時代”。

廉價報紙的出現使商業報紙更加興盛,逐步成為資產階級報業的主體,并為其向現代報業演變奠定了基礎。

4、無產階級報刊的產生與發展

工業革命后,社會分裂成兩大獨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前者在生產發展中聚集了巨大的財富,而后者卻日益貧困化。工人階級為改善生存條件而開展工人運動,工人報刊隨之產生。工人報刊是工人運動的產物。

(1)無產階級報刊的發展時段:

工人報刊首先在英國,接著在歐美一些國家出現。一直到俄國十月革命為止,無產階級報刊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1)工人報刊的童年時期。最早的工人報刊大都由聯誼會、互助會之類的工人組織創辦,主要內容是呼吁保障工人生活和改善勞動條件,宣傳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主張進行經濟斗爭。早期工人報刊是在極端困難的處境中創辦的,其中著名的是因果的《貧民導報》和《北極星報》。

2)19世紀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無產階級政治報刊。馬克思主義誕生并逐步與工人運動結合,工人運動逐步由經濟斗爭發展為政治斗爭。工人報刊也隨著無產階級政治運動的發展演變為無產階級政治報刊。馬克思、恩格斯1848年創刊于科倫的《新萊茵報》是世界上第一份馬克思主義日報。

3)俄國布爾什維克報刊的發展。19世紀末俄國工人運動興起,工人報刊出現。這一時期的報刊有:1900年列寧創辦和領導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全俄政治報紙《火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