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宜流之海外什么意思(竹林七賢文言文全文翻譯)

时间:2024-05-19 18:29:23 编辑: 来源:

有誰知道《阮籍喪母》文言文的翻譯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于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后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

(節選自《世說新語》)

翻譯:阮籍在為母親服喪期間,在晉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隸校尉何曾也在座,對晉文王說:“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喪卻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應該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風俗教化。”文王說:“嗣宗哀傷勞累到這個樣子,您不能和我一道為他擔憂,還說什么呢!再說有病而喝酒吃肉,這本來就合乎喪禮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阮籍在葬母親的時候,蒸熟一個小肥豬,喝了兩斗酒,然后去向母親遺體訣別,只是叫“完了!”總共才號哭了一聲,就吐血,身體損傷。衰弱了很久。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吊唁畢便去。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節選自《晉書·阮籍傳》有改動)

翻譯:阮籍本有濟世之志,正當魏晉之際,天下多有變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為此不參與世事,便經常暢快地飲酒。文帝司馬昭一開始想替武帝司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沒有說話的機會才中止。

阮籍雖然不拘于禮教,但是講話言辭深遠,不評論別人的好壞,天性特別孝順。母親死時,他正和別人下圍棋,對弈者請求中止,阮籍留對方一定下完這一局。事后飲酒二斗,大哭一聲,吐血好幾升,母親下葬時,他吃了一只蒸豬,喝了兩斗酒,然后與靈柩訣別,話說罷了,又一聲慟哭,于是又是吐血幾升。裴楷前往憑吊,阮籍披頭散發,箕踞而坐,醉眼直視,裴楷吊唁完畢就離去。阮籍又會做青白眼,見到崇尚禮義的世欲之士,就用白眼相對。嵇喜前來吊喪時,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興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聽說之后,便帶著酒,挾著琴造訪了他,阮籍很高興,便現出青眼。因此禮義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馬昭總是保護了他。

宋高宗說:“市舶(海外貿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

宋代由于疆域限制,唐代遺留的陸上地絲綢之路走不通,與海外地茶葉、絲綢、瓷器等貿易只好通過海上貿易了。海外由于對中國茶葉等物資的巨大需求量沒有改變,只好不斷的派遣船只來中國貿易,這也是宋代海上貿易為什么那么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宋代大大的沾了唐朝的光,如果沒有唐朝的開放,宋代的海上貿易不會有那么好的基礎,終宋一朝,積貧積弱;到了后面的元、明、清,竟然逐步閉關鎖國,我國煌煌的海外貿易之路終于日落西山了。

《世說新語 任誕二十三》譯文

譯文:

山季倫都督荊州時,經常出游暢飲。人們給他編首歌說:“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縣。葛強是他的愛將,是并州人。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給她道別,有人責怪阮籍。阮籍說:“禮法難道是為我們這類人制訂的嗎?”

原文:

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強是其愛將,并州人也。

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輩設也?”

出處: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任誕二十三》。

擴展資料:

竹林七賢文言文全文翻譯

竹林七賢文言文全文翻譯

1.竹林七賢的資料(古文翻譯)竹林七賢中國三國魏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集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西北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

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在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嵇康、阮籍、劉伶等仕魏而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晉曾為散騎侍郎,但不為司馬炎所重。

山濤起先“隱身自晦”,但40歲后出仕,投靠司馬師,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為司馬氏政權的高官。王戎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晉后長期為侍中、吏部尚書、司徒等,歷仕晉武帝、晉惠帝兩朝,至八王亂起,仍優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后各散西東。

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铚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

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后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鐘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

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

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

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

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托,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

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志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狝猴賦〉。

考《隋書.經籍志》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至近人黃節有《阮步兵詠懷詩注》。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

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

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

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

司馬師執政后,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鐘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鄴。

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

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余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

后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

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曾注『莊子』,“發明奇趣,振起玄風”,《秋水》、《至樂》二篇,注釋未完而卒。

后郭象“述而廣之”,別為一書。向注早佚,現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

他主張“名教”與“自然”統一,合儒、道為一。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逍遙”,但“君臣上下”亦皆出于“天理自然”,故不能因要求“逍遙”而違反“名教”。

擅詩賦。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沉痛,有名世。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

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

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

唯著〈酒德頌〉一篇。阮咸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

“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之侄,與籍并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

善彈琵琶。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

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

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

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

2.竹林七賢的譯文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據陳寅恪先生考,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3.有關竹林七賢的古文《世說新語》中內容太多,不勝枚舉。

這里只舉一人。因七賢經常一起活動,也可管中窺豹。

世說新語·阮籍(匯總)德行第一十五嗣宗謹慎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晉文王(司馬昭)稱贊阮籍極其謹慎,每次和他聊天,說的都是玄虛高遠的事情,從不評判人物。

文學第四六十七阮籍神筆魏朝封晉文王為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神筆。

魏朝封晉文王(司馬昭)為公,準備了九錫之禮,晉文王堅辭不受。文武官員要到他的府上敦促勸喻,司空鄭沖急忙派信使到阮籍那里,讓他寫勸進文。

當時阮籍在袁孝尼(準)家,晚上喝醉了,酒還沒醒。人們把他扶了起來后,阮籍提筆就寫,絲毫不作修改就給了信使。

當時人們認為他是神筆。賞譽第八二十九七賢之子林下諸賢,各有俊才子:藉子渾,器量弘曠;康子紹,清遠雅正;濤子簡,疏通高素;咸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