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劍橋國際學校還在嗎(請簡單介紹一下19世紀的英國)

时间:2024-05-21 02:53:45 编辑: 来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劍橋國際學校可以走讀嗎

可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劍橋國際學校是一個大型的學校,學校中設施齊全,是可以進行走讀的,該學校中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深受人們喜愛

近代的“中國大學”現在還有嗎?改名了?

1895年,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誕生,1898年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大學京師大學堂誕生,1920年前后產生了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國立綜合大學東南大學,此為早期中國現代大學發展的三個里程碑。此后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相繼發展為中國早期高水平的現代國立大學。

人類的知識總是逐步深入分類發展,如由人文而后理學,由哲學而后科學,高等教育的軌跡同樣如此。總體而言,中國的古代大學重人學,而西方的古代大學在自然之學方面走得更遠。中國古代的高等教育,先秦傳授詩書禮樂。漢后千余年官立的古代大學傳講正統儒學與古代經典,培養治政之才。民間私學書院,講經辯學修身。西方早期的古代學園,傳授知識,培養治政與通曉哲學之才。到中世紀,隨著商業的發展,城市的興起,大學也培養服務各種專業活動的人才,并在自然科學領域逐步有了突破。隨著近代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學分科教育逐步確立。研究型大學建立以后,更是極大地推動著社會科技的發展。近代中國在與列強的戰爭失敗之后,興國革新之舉驟起,軍事興國、教育興國、工業興國、科學興國等等。高等教育方面,初期創辦翻譯介紹西方科學技術和通曉洋務的外語學堂、直接學習西方軍事技術以及其他各種專門技術的專科學堂。爾后,教育界逐步認識到,一國之興,根本仰賴于國民素質,師范學堂受到重視和發展。再后,中國自己的現代大學孕育發展起來。

此中國大學入門,意在認識大學和中國的大學,特別通過對中國的頂尖大學、中國各個時期高等教育和最佳大學與典范大學的考察,來認識大學與高等教育的現狀和軌跡。

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洋務運動興起,西學漸入,出現了許多新式學堂。這一時期創辦的新式學堂,以外語學堂和軍事學堂為主,如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馬尾福建船政學堂、天津水師學堂、武漢湖北武備學堂、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等等。與民國時期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和黃埔軍校兩大軍校從政治戰術入手不同,早期的軍事學堂主要從工程技術入手。此外,也出現了其他類型的學堂,如上海電報學堂、南京路礦學堂、湖北自強學堂、天津中西學堂、唐山路礦學堂、上海南洋公學、四川中西學堂、湖南時務學堂、南京江南高等學堂等等。此外,西方教會也在中國創辦學堂,這一時期為主要教授外語和宗教及其他西學的書院,如山東的廣文書院、武漢的文華書院、上海的圣約翰書院、蘇州的中西書院、廣州的格致書院、北京和南京的匯文書院等等。同時,中國的近代書院也開始創教西學。

1895年中國在甲午海戰中慘敗日本后,變法之聲頓起。當年,天津中西學堂改辦為北洋大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誕生。1898年戊戌變法,京師大學堂成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和綜合大學。1902年新頒欽定學堂章程,時設京師、北洋、山西三所國立大學堂,并先后創立南京兩江、武昌兩湖、廣州兩廣、北京京師四大優級師范學堂。全國官私均興起了辦學高潮。在推動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方面,上海南洋公學、清華留學預備學校、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先后成為早期的三大留學預備學校。

這時期的許多新式學堂,或者書院,培養了眾多近代人才,如湖南時務學堂、上海南洋公學、唐山路礦學堂等等,成績都很顯著。1912年以前中國早期的高等學校,北洋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為最重要的兩所,而京師大學堂也是當時全國的最高學府。

北洋大學堂的前身是盛宣懷于1895年創辦的天津中西學堂,1895年改為北洋大學堂,1903年改名為北洋大學。主要培養工程技術人才,早期首設土木工程、采礦、冶金等門,學制四年,為中國近代工程學科的鼻祖,是我國近代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學。后幾經變革,1929年后改名為國立北洋工學院,抗戰時參與組建西安臨時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直至1942年恢復國立北洋工學院。1945年抗戰勝利后,國立北洋大學正式在天津復校。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并,定名為天津大學。

1898年京師大學堂在戊戌變法中應運而生,為當時的最高學府,兼為大學堂和全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孫家鼐任管學大臣。義和團事變中被毀,由張百熙重辦。后與教育行政管理職能分離,獨立成校。1912年京師大學改名為北京大學,嚴復為首任校長。1916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之義”,提倡民主、科學,反對舊思想、舊禮教;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北京大學迅速發展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最佳大學。北京大學不僅是當時的國學中心,更是全國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和馬克思主義的中心。發起五四運動,彰顯北大關心國運的一貫風范。創立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經濟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地質系等等,為中國大學最早開辦。北京大學雖在以后的歲月里歷經變革,但終究一脈相承,北大自由民主的精神和顯赫聲望延續長存。

從北洋大學堂到今天的天津大學,從京師大學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學,僅百余年里,仔細考察,經過的繁復變化如滄海桑田。其他的大學也多是如此,這樣的歷史無聲地訴說著中國百余年來經歷的無數磨難與曲折。盡管如此,寶貴的傳統和精神得以追認和發揚。

1912年,戰亂導致教育凋謝,當年新立中華民國。國立京師大學易名為國立北京大學。不久全國劃分為六大學區,于六大學區設南京、北京、廣東、武昌、成都、沈陽六大高等師范學校。不久,掀起高師改大運動,1920年前后,南京、廣東、武昌、成都、沈陽高等師范學校分別改建國立東南、廣東、武漢、四川、東北大學。唯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堅守傳統,僅改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學校1928年改建為國立清華大學,由外交部移至教育部管轄。這一時期,中國的大學出現了最早的黃金時代。

1910年代中后期,六大高師興起,尤以南京高師最為顯著,時稱南方最高學府,和北方的北京大學并號“北大南高”。1920年代高師演變而來的國立大學走向巔峰。尤其南高組建的國立東南大學成為當時全國的最佳大學。1920年代中后期國立東南大學衰落,師資紛紛北上國立清華大學,1920年代中后期國立清華大學興起,成為新的全國最佳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東北大學也在此時期進一步奠定了在教育界的地位。這一時期的著名大學,還有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北洋大學、國立山西大學等。尤其國立北京大學,繼京師大學堂之勢,民國初年儼然依舊為全國的最高學府。如美國學者威爾森在英國劍橋大學著書中所述,1920年代的中國大學,著名的是“北京大學、山西大學、北洋大學、東南大學和清華大學”。

南高東大和清華大學是這十多年期間興起的最耀眼的兩所高等學校。

國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15年在1902年創建的清朝遺老李瑞清曾任校長的兩江師范學堂舊址建立,江謙為首任校長。1920年南高組建國立東南大學,時任南高校長的郭秉文兼首任校長。東南大學以后更名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當時的南高東大,開創了中國的科學研究工作,為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大本營,更為學衡起源,人文社會科學的中心,也是中外學術文化交流的中心,聲譽鵲起,更受世界關注。為中國眾多學科的鼻祖,如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生物系、氣象系、航空系、體育系、藝術系、工商管理系、會計系、金融理財系、國際貿易系等等。南高、東大、中大而后南大,一脈相承,南京大學今日的名望和文理諸科的繁盛,實奠基于此。在國內首先實行學分制、選科制、教學法等。發展成為一所真正的現代大學。北京大學史學教授梁和鈞在其《記北大(東大附)》一文中有評論:“東大所設文史地部、數理化部、……皆極整齊”,“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然東大文史哲教授,實在不亞于北大”。著名教育家司徒雷登以其為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國立大學,在其回憶錄《中國五十年》中說曾經有這樣的評論,“東南大學是第一所現代國立高等大學,在當時也自然是最好的大學”。

清華大學始于1911年庚款興學而創立的清華學堂,初期為留美預備學堂。1925年清華學校設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羅家倫為首任校長,1931年起梅貽琦任校長。當時的清華大學迅速發展起來,到1930年前后,成為全國最高水平的的大學。國學有四大導師。數學、物理直逼世界一流水平,葉企孫、吳有訓、趙忠堯、薩本棟、任之恭、周培源、熊慶來、孫光遠、馮康、華羅庚,名師濟濟,一些甚至聞名世界。從此奠基了清華大學的聲望和頂尖學府的地位。

1927年,北伐戰爭逐步勝利。國民政府紀念先總理孫中山,于依次捷占的四大古城建設四大國立中山大學;在廣州、武漢、南京分別以原國立廣東大學、國立武昌大學、國立東南大學為基礎改建;在杭州則以浙江工業專門學校和浙江農業專門學校為基礎創辦。稍后,全國實行大學區制,1927年10月建立中華民國大學院,全國依原劃定省份,定名若干大學區,以所在省份及特別區之名命名。首先在江蘇、浙江兩省試行。南京的第四中山大學改名為江蘇大學,因遭全校師生反對并請求更名國立南京大學,旋即定名國立中央大學。杭州的第三中山大學改名為浙江大學,后定名國立浙江大學。并接收省政府教育廳行政職權。廣州的第一中山大學改名為中山大學,武漢的第二中山大學改名為武漢大學。大學區制在全國特別是江蘇受到強烈反對,遂于1929年全國停辦。這兩三年的戰亂和政府對大學的組改,使高等教育元氣大傷。稍后復興。至1937年,大學一派繁榮景象。

1930年代早期的全國最佳大學,無疑為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自1920年代國立東南大學時期衰落以來,一直處于低谷,直到1932年羅家倫出任校長,才得到恢復發展,到1930年代中期,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最高學府。這一時期的頂尖大學,還有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交通大學等。

交通大學是繼北洋大學之后興起的第二所著名工科大學,也是這一時期最值得一提的大學之一。交通大學在二三十年代發展起來,至今演化成多所大學,可以分為三條主線:1896年設立的上海南洋公學,曾命名南洋大學、交通大學上海學校、第一交通大學等等,演化至1959年分為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1896年設立的山海關北洋鐵路學堂,曾命名唐山路礦學堂、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唐山交通大學、第二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等,現演變為西南交通大學。1909年設立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曾命名交通大學北京學校、第三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等等,現演變為北京交通大學。曾經統一為國立交通大學、中國交通大學。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次年,鐵道部次長黎照寰任交通大學校長,從此時到抗戰爆發前的1936年,為交通大學最黃金的時代。設有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機工程學院以及輔助的文理系科。本著“求實學,務實業”的精神,交通大學為中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成為有志于“工業救國”的青年的理想之選。

1937年,抗日之戰全線爆發,神州全面國難,東部與中部大學相繼被迫西遷。國立的大學,中央大學遷重慶,浙江大學遷貴州,武漢大學遷樂山,交通大學遷重慶,中山大學顛簸三南,東北大學輾轉陜川,同濟大學流落至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最后遷昆明組建西南聯合大學。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天津北洋工學院最后遷陜西,與本地學校合并,組建為西北聯合大學,不久先后獨立出西北工學院、西北農學院、西北師范學院、西北醫學院等校,1939年西北聯合大學改稱國立西北大學,抗日勝利后,部分師生東返,重建北平師范大學和北洋工學院。私立大學也多內遷。如作為教會大學的齊魯大學、燕京大學、金陵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