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現狀從哪些方面(我國對外貿易現狀怎樣?)

时间:2024-06-11 04:31:34 编辑: 来源:

我國對外貿易現狀怎樣?

在2023年,我國對外貿易現狀相對較好。首先,我國外貿總額有望繼續增長,因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將促使對外貿易需求持續增加。

其次,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可能會有所調整。在過去幾年中,我國一直致力于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強創新,并加大對高端制造業和高質量服務業的支持。這將有助于提高我國對外貿易的質量和競爭力。

最后,我國將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我國將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加強多邊貿易體系,維護自由貿易規則,并推動區域貿易協定的簽署。這將有助于提升我國的國際貿易地位并擴大市場份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的對外貿易現狀仍受到國際經濟形勢、地緣政治風險和經貿摩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未來幾年中,我國對外貿易仍需保持警惕,并適應快速變化的國際環境。

我國對外貿易分為哪些方面?

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分為:

1、對等貿易

(1)含義:賣方承擔向買方購買同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例如A國向B國出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必須同時從B國進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它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流行的一種貿易方式,1987年全球有120多個國家要求進行對等貿易,對等貿易額約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

(2)主要原因: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世界各國之間貿易發展不平衡,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價格普遍下跌,外債增多,外匯匱乏。所以,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持貿易平衡,紛紛要求對等貿易。

(3)范圍:對等貿易范圍十分廣泛,從初級產品到機器設備、飛機、船舶、導彈等,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石油。

2、展賣貿易

(1)含義:在本國舉辦和參加國外舉辦的各種國際性博覽會或集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進出口交易,采用這種貿易方式叫做展賣貿易。

(2)作用:可以進行商品購銷;展示各國經濟成就的全貌;交流經濟信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3)具體類型:在歷史上著名的國際商業城市舉辦的各種綜合性或專業性的商品博覽會和展銷會,如束比錫國際商品博覽會、巴黎國際商品博覽會等;在出口商品國舉辦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商品展銷會,廣泛邀請各國進口商前來看貨,洽談生意。例如我國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以及我國許多省利用各種形式的藝術節所舉辦的商品展銷會。

3、加工貿易

(1)含義:通常稱“三來貿易”,它包括來料加工貿易、來件裝配貿易、來樣加工貿易。

(2)特點和優點:投資少、時間短、見效快、風險小。

(3)意義: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有利于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4)現狀: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在中國發展迅速。1998年加工貿易出口已占中國出口總額的57%,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方式。但隨著加工貿易規模的擴大,對加工貿易監管的難度也不斷增大,出現了利用加工貿易走私等一些違法行為。1999年,中國政府在維持加工貿易優惠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加工貿易管理制度,實行加工貿易商品和企業分類管理。

4、補償貿易

(1)含義:我方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等,待投產后,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它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2)優點:既利用了外資,也擴大了商品的銷售渠道,補償貿易與加工貿易結合,通常稱為“三來一補”。

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問題:1、面臨內外多重壓力;2、外需改善不明顯;3、出口上升空間有限。措施:培育品牌、營銷網絡和研發設計,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繼續穩定和擴大中國出口在國際市場中份額,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支持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拓展資料:

中國對外貿易:

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交流,但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制約,對外貿易發展相對緩慢。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落后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貨物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43倍,年均增長16.8%。連續兩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貨物貿易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2、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制成品為主的轉變,到90年代實現了由輕紡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為主的轉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電子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不斷擴大。外貿經營主體除了國有企業外,還包括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等,后二者的進出口總額目前均已超過國有企業。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加工貿易蓬勃發展,成為外貿的半壁江山。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進出口市場格局。改革開放后,中國全方位發展對外貿易,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貿易伙伴已經由1978年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到目前的231個國家和地區。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金磚國家等成為中國主要貿易伙伴。新世紀以來,中國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持續較快增長。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服務貿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規模迅速擴大,結構逐步優化,排名也進入世界前列。旅游、運輸等領域的服務貿易增勢平穩,建筑、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買粉絲等領域的跨境服務以及承接服務外包快速增長。對外貿易與國內投資、消費一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外貿體制的改革與完善。

如果要描述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現狀和特征?請論述一下你將從哪些方面進行闡述?

描述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現狀和特征可以從貿易規模和貿易伙伴、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式、貿易依存度和貿易平衡等方面來闡述。

1、貿易規模和貿易伙伴:

對外貿易規模是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直接體現,通常可以用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等指標來衡量。貿易伙伴則反映了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和地區分布。了解一個國家的貿易規模和貿易伙伴,有助于判斷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以及該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貿關系。

2、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式:

貿易結構是指一個國家對外貿易中各類商品的構成和比例關系,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國際競爭力。貿易方式則是指一個國家對外貿易中采用的具體交易方式,如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易貨貿易等。了解一個國家的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式,有助于判斷該國的產業發展水平和國際貿易競爭力,以及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和作用。

3、貿易依存度和貿易平衡:

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總額與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反映了一個國家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貿易平衡則是指一個國家的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之間的差額,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收支狀況。了解一個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和貿易平衡,有助于判斷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以及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和風險。

貿易平衡的分析指標:

1、貿易差額:

表示一定時期內的出口額與進口額之間的差額。貿易差額為正,即出口大于進口,稱為貿易順差;貿易差額為負,即進口大于出口,稱為貿易逆差。貿易差額為零,即出口等于進口,稱為貿易平衡。

2、貿易順差率:

指一定時期內貿易順差與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收益水平。貿易順差率越高,說明該國的出口競爭力越強,但也可能意味著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合作和互利程度不夠。

3、貿易逆差率:

指一定時期內貿易逆差與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了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支出水平。貿易逆差率越高,說明該國的進口依賴度越高,但也可能意味著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合作和互利程度較高。

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

對外貿易現狀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為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看到我國外貿快速增長的同時,還應看到我國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外貿出口“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現狀,使得我國對外貿易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如何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實現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己成為我國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 1

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高速增長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國際貿易領域的最大變化應該就是中國以出口大國姿態重返世界市場了

1978年,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只有206

4億美元,占當年世界貿易額的0

78%,名列世界第34位;2006年我國商品進出口總額達到17606

9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三,僅次于美國和德國

1978年~2006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85倍,遠遠超過同期GDP年均增長幅度(見表1)

另外,中國很多行業和產品國際競爭能力越來越強

如我國紡織品已占領全球70%的紡織品市場

我國顯然已經成為了世界貿易大國,而貿易大國地位確立只用了16年的時間,這對于許多國家來講,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

表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狀況簡表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數據頻道整理 買粉絲://買粉絲

mof買粉絲

買粉絲

買粉絲/tongjiziliao2

加工貿易出口占據半壁江山 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自1981年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6年間,加工貿易出口額從10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103

7億美元

從占我國出口額的不足5%躍升到52%以上

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最主要貿易方式,也成為對外貿易增長的最重要的推動因素

從加工貿易出口增長率與總出口增長率之間的比較來看(如圖所示),在大部分年份當中,加工貿易出口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率,超過了我國的總出口增長率

由此可見,加工貿易對出口具有非常明顯的拉動作用

圖 加工貿易出口增長率與總出口增長率 3

外商投資企業促進了我國出口的高速增長 自1979年以來,中國以其改革開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大量外資,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引進FDl最多的國家

在1985年~1990年期間,我國出口增加額絕大部分來自非外資企業

非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三,處于主導地位

在1991年~1995年期間,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仍處于次要地位,但其重要性已大幅上升

在1996年~2001年期間,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率繼續大幅上升,接近四分之三,上升到主導地位,成為我國出口的主導力量(見表2)

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占到了外貿總出口額的58

62%

表2 外資企業、非外資企業對我國出口增加額的貢獻(1985-2005)(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統計年鑒》各期及海關統計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