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國花卉出口貿易的特點(國貿問題,中國農產品國際分工想要發揮更大優勢,應該從哪方面做努力)

时间:2024-05-10 09:22:52 编辑: 来源:

目前世界花卉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是什么?

一、國外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及趨勢 1、世界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貿易額不足30億美元,1985年發展為150億美元,1990年為305億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億美元,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世界花卉消費總額已近2000億美元

目前國際花卉業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各國花卉生產有起有落,生產格局出現新的調整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已達22

3萬公頃

其中亞太地區花卉栽培面積最大,達13

4萬公頃;其次是歐洲,栽培面積達4

5萬公頃;美洲地區的栽培有4萬公頃

花卉栽培面積比較大的10個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荷蘭、意大利、泰國、英國、德國和墨西哥

由于各地區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水平不同,花卉業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發達國家仍占有絕對優勢地位

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的鮮切花、切葉及盆花的世界貿易總額達42

3億美元

其中歐洲地區出口量最大,占世界貿易總量的67%,美洲地區占19%,亞太地區占5%

花卉出口創匯額比較高的十個國家依次是:荷蘭、哥倫比亞、丹麥、以色列、意大利、哥斯達黎加、比利時、美國、泰國和肯尼亞

花卉的消費與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個地區:歐共體、美國、日本形成了三個花卉消費中心

這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進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貿易的99%,其中歐共體占主導地位,達80%,美國占13%,日本占6%

世界的花卉生產和花卉消費已形成區域化布局

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交通運輸方便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生產區域

經濟發達、有著良好花卉消費習慣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消費區域

目前,荷蘭的花卉93%出口到歐共體國家,哥倫比亞的花卉75%出口到美國,泰國生產的盆栽熱帶蘭花則有78%銷往日本

近年來伴隨著世界花卉自由貿易的發展,世界花卉業的發展又有了明顯的變化

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花卉生產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第二,隨著國際貿易日趨自由化,花卉貿易將真正實現國際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產和經營企業由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發展;第四,國際花卉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國紛紛走上特色道路,力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五,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花卉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2、國外花卉科研進展概況——育種成果顯著,品種不斷更新隨著現代花卉及園藝科技的發展,世界每年推出數以千計的花卉優良品種,種類繁多,花色豐富,花形美觀,抗逆性強,使世界花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

如荷蘭每年培育出數百個室內觀葉植物和球根花卉新品種

法國的梅昂月季中心,每年人工授粉10萬朵花,培育出的月季新品種幾乎占世界的1/3

——花卉基因工程發展較快,生物技術應用廣泛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特別是對無性繁殖的花卉仙客來、康乃馨、郁金香、百合等研究明確了病毒的種類、癥狀,病毒的分離、檢測等手段完備,配套脫毒技術先進;在花色育種方面,美國科學家將從矮牽牛中分離獲得的藍色基因導入玫瑰,獲得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藍玫瑰”;日本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種微型的土耳其風鈴草,流行于花卉市場

他們還利用生物技術大量繁殖蝴蝶蘭,用一節帶花芽的莖培育出2—3萬株蘭花苗,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3、栽培設施技術先進,花卉產量高質量優花卉生產強國荷蘭是世界上擁有現代化溫室最多的國家,溫室都根據各種花卉所需溫、光、水、氣、肥等要素裝置設施,由電腦操作管理,達到了管理的高度自動化和現代化,植株生長一致、健壯,產量高質量好,極大地提高了花卉商品競爭力

二、國內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花卉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穩步增長

1992年全國花卉總產值為12億元,1994翻了一番,達到38億人民幣,花卉的出口創匯為2000萬美元;1996年達到48億人民幣,創匯1

3億美元;1999年面積達9

1萬公頃,產值11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億美元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鮮切花消費和生產形成三大消費區和三大生產區

鮮切花三大消費區是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華南地區,約占全國的80%

鮮切花三大生產區是云南、廣東和上海,約占全國的80%

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于花卉產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季節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一個穩步調整階段,其特征是行業發展逐步實現了以下轉變:第一,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

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花卉市場從“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到花卉企業到處尋找買主推銷產品的“買方市場”以后,目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第二,由“小而全”的生產方式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

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花卉生產方式由過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第三,由傳統落后的經營方式逐步向現代化的流通方式轉變

最近幾年,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經開始逐步進入花卉流通領域

200求花卉進出口貿易論文!

最后一看,還是這個可以

“中國——園林之母”的緣由

內容摘要 100年前,一個年輕的英國園藝學者威爾遜(E.H.Wilson)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開始了他為西方收集、引種花卉植物的長期而影響深遠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國”中,他被深深地感動和陶醉。后來隨著他對中國花卉了解的增多,他認識到中國花卉對世界各國的園林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100年前,一個年輕的英國園藝學者威爾遜(E.H.Wilson)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開始了他為西方收集、引種花卉植物的長期而影響深遠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國”中,他被深深地感動和陶醉。后來隨著他對中國花卉了解的增多,他認識到中國花卉對世界各國的園林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1913年,他寫下了《一個博物學家在華西》這一有影響的著作。此書在1929年重版時易名為《中國——園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園林之母”這個提法,已為眾多的植物學者和園藝學家所接受。在國內,盡管不少人對這種說法耳熟能詳,但對其內涵卻了解有限,筆者就此作一簡單的闡述。

一、中國東部花園對西方的貢獻

中華民族自古愛花,在2500多年前,花就在我國人民美化生活,表達情感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詩經》中有關桃花、芍藥和萱草的詩歌就很好地表明了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培育了許多舉世聞名的絢麗花卉。不僅如此,中國的花卉很早就曾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西方,如原產我國的桃花以及培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約在2000年前就傳入歐洲。

鴉片戰爭前,西方人與我國進行貿易的主要地點——廣州,是一個花卉園藝非常發達的城市。這里氣候溫暖濕潤,花木種類十分繁多,素有“花城”之譽。當時廣州東南郊有一大型園林區——花埭(或稱花地),是一處非常著名的花卉種苗和盆景交易的中心。它是早期西方商船主購置我國花卉的重要場所。

另一方面,在北京活動的西方傳教士,特別是有一定植物學基礎、在中國御花園效力的法國人湯執中(P. D’Incarville)等,也積極通過內陸商路向歐洲的彼得堡、巴黎和倫敦的植物園傳送一些見于北京園林的花木種苗。其中湯執中送出的植物包括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蘇鐵(Cycas revoluta)、角蒿(Incarvilea sinensis)、翠菊(Calllistephus chinensis)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以及紫堇屬的一些植物。此外,還有北京很常見的綠化樹種側柏(也叫扁柏 Platyclas orientalis)、槐樹(Sophora japonica)、臭椿(Ailantus altissima)、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 )、皂莢(Gleditsia sinensis),以及大棗(Ziziphus jujuba)、枸杞(Lycium chinense)和染料植物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等等。有關記載表明,在18世紀下半葉的時候,西方通過各種途徑從我國輸入的花卉和觀賞樹木包括已經不少,包括石竹、薔薇、月季、茶花、菊花、牡丹、芍藥、迎春、 蘇鐵、銀杏、荷包牡丹、角蒿、翠菊、側柏、槐樹、臭椿、欒樹、皂莢和各種竹子等。其中荷包牡丹、翠菊、角蒿是后來非常普遍栽培的花卉植物,被冠以頗為動聽的名稱,如荷包牡丹被西方人成為閃耀紅心(Showy leedingheart),頗富爛漫色彩。翠菊是我國特產的美麗花卉,在西方很受歡迎,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紫菀”。一些樹木也體現類似的情況,如臭椿也是歐洲普遍栽培的綠化植物,被稱為天堂樹(the Tree of Heaven)。欒樹在西方被稱為金雨樹(the Golden Rain Tree)。進入19世紀后,英國丘園派出的科爾,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驗茶員雷維斯等又從我國的廣東沿海等地收集了大量的棣棠、梔子、忍冬、薔薇、杜鵑、紫藤和藏報春等的種苗送回英國。

在西方早期在中國引種的花卉中,菊花和月季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菊花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和大量的品種。這種美麗的鮮花很快引起歐洲商人的注意。

大約在1688年,有“海上車道夫”之稱的荷蘭人,引進了6個漂亮的菊花品種,花的顏色分別為淡紅、白色、紫色、淡黃、粉紅和紫紅。1751年,瑞典著名博物學家林奈的學生奧斯貝克從澳門帶回一種野菊花到歐洲。1789年,英國當時的皇家學會主席班克斯又重新引進中國的菊花,據說其后英國栽培的菊花主要由此種培育而來。后來,在1798年到1808年間又有八個新的品種被直接引到英國。

1804年,英國一些精干的園林藝術家成立了“倫敦園藝學會”(1860年改名為“皇家園藝學會”)。這個學會的成立對西方世界尤其是英國在華收集觀賞植物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一個英國學者曾經寫道:中國花卉“與我們自己的完全不同,不僅僅體現在植物的類別,而且還體現在其被使用的方式和安排它們時顯露的美學價值。……甚至在遠東被用于園林和植物中的象征手法也提供了思想的源泉。到18世紀末的時候,中國的東西成了一時的流行時尚。”正因為如此,這個學會從成立開始,就想方設法大量引種中國花卉。其中也包括菊花。

菊花受到西方人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菊花盛開于秋天花很少的時候,而且花期長。作為一種時令花卉,其觀賞價值是十分突出。當時園藝學會的秘書薩本就指出了這一點,同時認為園藝學會的植物園里雖已栽有12個菊花品種,但根據有關資料,但中國還擁有大量的菊花品種,非常必要作進一步的收集。

園藝學會先后于1821年和1823年派出鮑茲和帕克斯到我國引進菊花新品種和其它一些花卉。他們送回去30個菊花新品種和大量其它觀賞植物。加上在廣州的雷維斯等人的不斷引進,從1821至1826年,薩本描述了不下68個菊花品種。稍后廣東沿海較好的菊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