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戰爭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爭對外貿易的影響?)

时间:2024-06-09 03:30:02 编辑: 来源:

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爭對外貿易的影響?

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爭對外貿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供應鏈中斷:戰爭導致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貿易往來受到嚴重影響,許多企業無法正常獲取原材料和零部件,導致生產過程受阻。同時,運輸線路調整和物流成本上升也對國際貿易造成了壓力。

2.貿易限制:一些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商品、限制俄羅斯企業融資等。這些限制措施不僅影響俄羅斯出口,還可能波及其他與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

3.商品價格波動:受戰爭影響,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導致全球范圍內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這可能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進而影響國際貿易。

4.經濟不確定性:戰爭帶來了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導致全球貿易增長放緩。

5.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農產品、能源和礦產資源的主要出口國,戰爭可能導致相關產品供應短缺,進而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

6.人道主義危機:戰爭導致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可能引發難民潮,對周邊國家造成壓力,并影響這些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穩定,進一步波及國際貿易。

為了應對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爭對外貿的影響,各國政府和企業應采取積極措施,例如尋找替代供應商、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生產效率等,以減輕戰爭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同時,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推動雙方通過對話和談判化解沖突,恢復和平,為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戰爭如何影響中世紀的貿易和商人呢?

這取決于戰爭,比如地點、時間和主角。

例如,十字軍東征刺激了貿易,實際上創建了從西方到黎凡特,再到印度和中國的巨大貿易網絡,這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促進國際貿易,特別是橫跨地中海的海上貿易是12世紀初十字軍國家創建的最重要影響之一。

在十字軍東征之前,黎凡特的沿海港口已經陷入了一個荒廢和衰敗的時期。塞爾柱帝國各部分之間的貿易主要通過陸路進行,整個北非的貿易也是如此。地中海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地區,來自北非的阿拉伯海盜危及歐洲和拜占庭的航運——反之亦然。最大的貿易港口是亞歷山大和君士坦丁堡。隨著十字軍國家在黎凡特大陸(1099-1291年)和塞浦路斯(1192 -1571年)的建立,一切都改變了。

這些國家復興了黎凡特沿海城市,特別是阿克、提爾和的黎波里,但雅法、凱撒利亞、海法、西頓、貝魯特和拉塔基亞的復興程度較低。1291年阿克里被馬穆魯克人占領后,塞浦路斯的法馬古斯塔成為地中海東部的中心貿易站。

大約從1123年,威尼斯人摧毀了一個龐大的法蒂瑪艦隊,直到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地中海被西方海軍勢力所控制。在12世紀,拜占庭、西西里和意大利海軍力量的結合保護了歐洲的商船,在隨后的幾個世紀,意大利人,特別是威尼斯,以及醫院騎士團(羅德島和馬耳他騎士團)提供了這種保護。

與此同時,對意大利海上強國(熱那亞、威尼斯、比薩)的貿易優惠使主要的法蘭克城市變成了進出口貨物的繁榮港口。不久,遠至印度和埃塞俄比亞的商隊前往黎凡特港口出售他們的貨物。事實上,甚至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這個時期的中國陶器。

通過中東港口的產品種類繁多。它們包括高價值的產品,如藥品、香料、絲綢、金絲(也被稱為siglatin -源自拉丁絲綢/拉丁人用的絲綢)、象牙和香。其他重要的出口產品有糖(法蘭克人第一次在工廠大量生產)、蜂蜜、肥皂、玻璃、陶器、圖標、手抄本和珠寶。(位于塞浦路斯科羅西(Kolossi)一座13世紀的糖廠廢墟下面。)

仔細看看其中的一種紡織品,中世紀世界所知的一些最好的布料起源于近東。埃及的棉花和亞麻都以質量聞名,通過黎凡特港口出口,大馬士革的絲綢也是如此。我們所熟悉的布的種類,如薄紗、紗布和大馬士革,它們的名字都來自于最初大量生產它們的城市,即摩蘇爾、加沙和大馬士革。

另一方面,玻璃是十字軍國家直接生產的產品。貝魯特以紅色玻璃而聞名,泰爾則以白色玻璃而聞名。玻璃被用來制作窗板,但也可以用搪瓷來制作精美的飲水器皿。彩色玻璃也同樣被用于裝飾窗戶和奢侈品的生產,如香水瓶和圣杯。

說到珠寶,十字軍國家的特色之一是朝圣者可以帶回家的圣地紀念品。這一時期中東地區的另一種獨特產品是圣髑盒,這是一種美麗的金銀容器,用于保護和展示圣物。

通過這些港口進入的是同樣有價值的產品:毛皮、木材(由于中東地區的稀缺,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產品)、羊毛、鐵,還有可恥的奴隸。雖然奴隸制在西歐已不復存在,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經濟仍然完全依賴于奴隸勞動。這就產生了對新鮮人類幾乎無法滿足的需求。意大利海上強國急切地發展了一項利潤豐厚的人類貿易,他們從現在的俄羅斯購買“野蠻人”(未受洗的)俘虜,然后通過拉丁東方的港口在中東的阿拉伯奴隸市場上出售這些俘虜。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當時有大量的朝圣者“貿易”。這種宗教旅游,包括猶太人和穆斯林,但主要是基督教,是該地區經濟的巨大福音。成千上萬的船只每年兩次航行,每年將成千上萬的朝圣者從西部帶到圣地。像今天一樣,這些游客需要住宿和吃飯的地方。他們需要導游、交通和安全。他們買了紀念品和鞋子,適合氣候的衣服,和禮物

貿易戰對國際戰略格局的影響

從經濟角度而言這樣的貿易戰是沒有贏家的,但從未來世界戰略格局而言去意義非凡。這是東西方文化此消彼長的必然的過程。這一場貿易戰只要中國堅持住,從此后世界中心將徹底移向東方。

從上個世紀的朝鮮戰爭到這次的中美貿易戰。都是中國這條東方巨龍覺醒的契機。都是意味著世界格局將發生改變。美國此時發動這場貿易戰看似是特朗普的算計和敲詐的手段,是特朗普沖動的偶然。實則是此消彼長的必然。只是如果不是特朗普當選這屆美國總統,這樣的爭端可能還會推后點。但卻是避免不了的一次交鋒。特朗普發動的這次中美貿易戰,是建立在美國的衰落基礎上的一次反擊,是美國稱霸全球最后的回光返照。

美國在發動對華貿易爭端的同時幾乎對所有發達國家都發起了貿易爭端。包括其傳統盟友也沒放過。3月29日,日本公開拒絕與美國就雙邊自貿協議進行談判。這在中美爭端中被忽略的一件標志性的大事,什么時候日本也敢對美國大佬敢說“不”了。與此同時,澳大利亞首腦恩布爾卻在批評美國采取非理智行為是砸自己的腳,并且澳洲強調“大國崛起”是積極的,美澳不應該成為中國的對手。包括歐盟和英國都對美國現行的政策都是不滿的。

美國這是把自己置于歷史潮流的阻當石的位置,全球化是大勢所趨的必然。豈是美國這塊稍微大一些的石頭可阻當的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沖擊的影響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沖擊,其主要有如下表現 如下:(1)生產力遭到極大的破壞,世界工業生產全面下跌

(2)全球貿易嚴重萎縮,國際金本位制瓦解

(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實力上發生了顯著變化

與美國、日本大發戰爭財促使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形成鮮明對照,英國、法國、德國的綜合經濟實力都遭到嚴重削弱

一戰的歷史作用在于它開啟了歐洲霸權的削弱進程

一戰本來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沖突激化而發生的,結果卻孕育了新的更大矛盾和沖突,進一步加劇了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成為引發二戰的原因之一

戰爭對戰爭國的金融有何影響

2008年爆發的新一輪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美國智囊蘭德公司向國防部提交了一份“戰爭救市”的報告,認為與其用7000億美元救市,還不如用這7000億來發動一次戰爭更有成效。一時,全球嘩然,如果被采納,金融危機的最壞后果――戰爭就爆發了。

一、世界大戰與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關系

(一)金融危機不一定會引發世界大戰

經濟危機是私有制生產體系貿易競爭的必然產物。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發生的時候,各國政府各出奇招,比如,政府主導大規模的建設項目增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新技術新發明在生產中的應用,帶動了新一輪的經濟騰飛等等。二戰后的四次重大經濟危機的安全著陸,都說明了經濟具有自我調節功能。

(二)世界大戰的爆發總是由金融危機引起

回顧歷史,世界上所有現代戰爭都有金融的影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美各國發生了經濟危機,國內矛盾的尖銳,各列強以發動對外侵略戰爭轉嫁國內危機。由于利益的不均衡,發展成波及全球的戰爭。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整個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產值下降了40%,美、德、法、英有29萬家企業破產,3000多萬人失業。各列強在危機中若無法找到新的經濟突破點,就想方設法挑起戰爭,借此把國內的危機轉嫁到其它的國家,結果爆發了世界大戰。

二、戰火紛飛中的金融推手

(一)軍火生意風生水起

軍火集團和金融集團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體味到發戰爭財的巨大好處。交戰雙方想在戰爭中處于優勢,裝備的先進性是一個很關鍵的要素。許多發展中國家由于自身的地緣政治、防務需要、甚至是軍備競賽均需要大量軍火。軍火大國通過軍售獲得了高額的利潤,美國的軍火商甚至已經“綁架”了GDP。此外,軍火生產也能拉動經濟,促進就業,緩解經濟危機的壓力。有統計表明,美國的軍工廠每生產1300億美元的產品,就能拉動1個百分點的GDP增長,每增加10億美元的軍工生產,就能新增上萬個就業機會。

(二)金融戰---無硝煙的戰場

戰爭中,巧用金融戰術也可以為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石。1937年中日戰爭正式爆發,羅斯福總統立即聯合英國,意圖用封鎖切斷日本貿易線的手段迫使日本屈服,1941年美國太平洋艦隊移駐夏威夷的同時,抵制日貨,禁止美國石油輸入日本,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存款,這兩項金融措施足以瓦解日本的承受力。

與資源匱乏的日本相比,在前蘇聯的“和平”解體中,金融戰更占據半壁江山,1960年蘇聯重工業占到GDP的72.5%,在嚴重畸形化的重工輕農下,前蘇聯經濟嚴重依賴進口。而當黃金儲備最緊缺的時候,美國又悄悄地利用石油的定價權使蘇聯的石油收入大幅下降,如此內憂外患的經濟危局,使得克里姆林宮上空的蘇聯國旗黯然落幕。

三、驚心動魂的后現代金融戰爭

(一)運用軍事手段,控制全世界的資本流

因為互聯網,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網上交易已是家常便飯,數萬億的資金通過互聯網可以快速完成轉移或抽逃,怎樣才能牢牢地控制住全球的資本流速和流向?美國為此動用了軍事手段,建立了一個“全球快速打擊系統”,號稱28分鐘可以打遍全球。這就意味著當一個地區受遠程導彈的威脅時,該地區的資產擁有者會以最快的速度,把資本撤離到安全區,這個安全區當然是軍事最強國,由此,軍事手段成為資本流的控制核心。整個資本流運作的過程,也大約需要28分鐘,可想而知,憑借這個打擊系統,一旦發生戰爭,華爾街振臂一呼,便可以爭得全世界的資本流。

(二)利用局部戰爭和金融手段掠奪各國財富

9・11事件后,出于對美國這個最安全的投資環境的疑慮,大量的資金撤離美國,為了找回全世界投資人對美國的信心,在9・11事件兩個月后,美國打響了阿富汗的戰爭。當巡航導彈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瓊斯股指暴漲,華爾街一片叫好聲,隨著戰況的持續進行,大量撤離的資金又陸續回到了美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