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國唯一一個海外基地(在中國現階段,是否擁有海外軍事基地或者海外駐軍)

时间:2024-06-02 13:28:38 编辑: 来源:

在中國現階段,是否擁有海外軍事基地或者海外駐軍?

在中國現階段擁有海外軍事基地或者海外駐軍,這個基地是在吉布提地區,是連接歐亞非三個大洲的重要通道。此地區也是中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

中國現階段是擁有海外軍事基地和海外所駐軍的海外軍事基地,主要是他國在另一個國家駐扎的武裝力量,建設有相當多的軍事社區的地區,可以分為三種有戰略戰役和戰術的基地,但是中國的海外軍事基地與美國相比少了很多,只有一個軍事基地,唯一的軍事基地就是在吉布提港口,大約有90英畝占地范圍而且可以容納超過2000人。還允許駐扎軍艦,但是并沒有飛機的跑道。對于該基地的租期長達到10年,每年的租金為2,000萬美元左右。2017年的時候,這個基地正式允許使用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擁有的第1個海外軍事基地,對于今后該基地的建設一定要多加發展。為我國在海外軍隊進行后勤的補給,也是海外撤僑一個重要的中轉場所。

對于該海外基地,主要是為了扼守紅海進入印度洋的戰略要道,連接著歐洲,亞洲,非洲三個大洲之間的海上通道。該海外基地主要在國際事務中長期保持著一種穩定的態度,表示自己中立不結盟,最關鍵的是該地區與我國已經建交了40年有余,有著非常美好友誼,對我國海軍也十分友好。

要加強對海外基地的建設,為了維護海外的各種經濟效益,也是保衛我們的祖國,為祖國的戰士,準備做好充分基礎,也會帶來相應的海外資源。最重要的是可以給一些戰士和當地的華僑人員一個安全準備地區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中國人民要積極為中國建設做好充分準備并且給予充分支持。

南極洲唯一的國家是什么?

截止2022年,南極洲目前一個國家都沒有,也不屬于任何國家。

南極大陸98%的地域終年為冰雪所覆蓋。冰蓋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2500米,最大厚度為4800米,它的淡水儲量約占世界總淡水量的90%,在世界總水量中約占2%。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將升高60米,我國東部的經濟特區將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多烈風、降水稀少。

主權問題

從19世紀20年代起,到20世紀40年代,各國探險家相繼發現了南極大陸的不同區域,英國、新西蘭、德國、南非、澳大利亞、法國、挪威、智利、阿根廷、巴西等10個國家的政府先后對南極洲的部分地區正式提出主權要求,使這塊冰封萬年的平靜大地籠罩上國際糾紛的陰影。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Robert Fal買粉絲n S買粉絲tt)是一位英國海軍上校。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壯志。他的競爭對手羅阿爾德·阿蒙森搶先一個月到達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Robert Fal買粉絲n S買粉絲tt)在一個月后到達南極點。在回程的時候,斯科特以及他的同伴四人全部由于饑餓和極度的寒冷而死亡。曾經有七隊探險隊利用陸上交通到達南極點。

種子島現狀:世界最美麗的火箭發射基地,日本人征服太空的前哨基地

在日本,有一個很普通的島嶼,但它在國際航天領域的地位卻能夠媲美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和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因為這里是日本最大的宇航研究中心和航天發射中心,也是日本人研究和征服太空的前哨基地。它就是種子島宇宙中心,由于傍海而修,又被綠色山丘包圍,珊瑚礁點綴在發射臺周圍,所以也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火箭發射基地” 。那么日本為何將如此重要的航天火箭發射基地設置在種子島呢?

種子島:隱藏在日本最大稻米之鄉的宇宙中心

種子島位于北緯30 24′東經130 58′,日本九州大隅半島以南,北隔大隅海峽與大隅半島相望,西隔種子島海峽與屋久島相望,東、南兩側臨太平洋,屬于大隅諸島的一部分,行政區劃隸屬鹿兒島縣。種子島呈狹長狀,南北長 57.5 公里、東西寬5 - 12公里,地勢上是總體呈平緩延伸之勢的丘陵,最高點海拔僅 282 米,與相鄰的屋久島最高峰宮之浦岳的1935米高程形成鮮明對比。

種子島常居人口約為5萬人,人口規模在所有離島中僅次于奄美大島,但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北部的臨港城市西之表市,其余的人口分散于中種子町和南種子町。種子島農業比較發達,北部多是旱地,產小麥、白薯和旱稻,南部盛產稻米。在日本周圍的小島嶼中,可以說是“最大的稻米之鄉”。

按照日本現有的輪廓而言,種子島北緯30 24′的位置并非航天火箭發射的最佳位置,因為地球是個自轉的球體,表面各緯度的線速度并不相同,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大,赤道的線速度最大,為456米/秒。而向東發射衛星的飛行速度是由運載火箭的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疊加而成,如果火箭發射時,借助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可以有效提高衛星的軌道飛行速度,來擺脫地心引力,不僅能夠大量節省燃料,還能夠延長衛星的運行壽命。

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大航天大國將火箭發射場盡可能設置在靠近赤道的重要原因,比如歐洲航天發射中心就設置在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庫魯地區(北緯2-6 之間),這里也是是法國唯一的航天發射場;意大利管理使用的世界唯一的海上發射場—圣馬科航天發射場,也是位于非洲肯尼亞東海岸的恩格瓦納海灣,為南緯2.9 ;甚至美國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也是設置在美國本土最南端的佛羅里達州(北緯28 35′)。

日本航天火箭發射場為何不選最南端的波照間島

至于日本,在建造種子島宇宙中心之前,其航天火箭發射基地是在“內之浦航天中心”,也就是鹿兒島航天中心,位于北緯31 14',而另建航天發射中心卻為何沒有選在更南的琉球群島或者小笠原群島,如日本最南端的島嶼-波照間島(北緯24度),卻選擇了比鹿兒島航天中心南面那么一點點的種子島(北緯30 24′)呢?

要知道波照間島是琉球群島中八重山群島的組成部分,位于石垣島西南方56公里,面積約為12.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8公里,島嶼最高點標高59.5米,是琉球群島最南端的島嶼,大致與我國臺灣花蓮縣平行,也是日本治下的最南端島嶼,島上設有“日本最南端的碑”。更重要的是,波照間島在每年2 6月,是日本能觀測到南十字星星光的極少數島嶼,也是觀測的最佳地點。

那么放棄波照間島,會不會是因為遠離日本本土,發射火箭的制造、運輸成本高呢?畢竟波照間島距離鹿兒島航天中心足有1000多公里,距離東京也有2000余公里,這一距離相當于北京到廣西南寧的距離了。要知道美國之所以將肯尼迪航天發射中心放置在佛羅里達州,而不是夏威夷群島(北緯18 54′-22 之間),就是因為夏威夷群島距離美國西海岸將近有4000公里,運輸不便,保密性也差。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為在國際政治面前,任何成本、技術等問題都不能算是問題。要知道我國四大航天發射中心的酒泉衛星發射場位于北緯40 57'東經100 17',建于1958年,深居中國內陸,原址考量的首位因素是反間諜和防空襲,而后來建設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1967年建)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1970年建),均位于大山之中,特別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處在大涼山峽谷腹地,其原因就是因為中蘇交惡,酒泉衛星發射場距離中蒙邊界不足300公里。

后來2009年在北緯19 30”的海南文昌建設臨海的火箭發射場,也是因為新時代中國海空軍有足夠的實力防衛空襲,再加上海上運輸條件完備,可以充分利用低緯度效費比高的優勢,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發展商業航天發射。

至于日本將新一代航天發射中心設置在種子島,也有海上運輸便捷的考慮,距離本土火箭的研發、制造所在地也較近,而且種子島東面便是茫茫太平洋,也不用擔心火箭航區和殘骸落區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在1966年日本選址新的火箭發射場時,小笠原群島和琉球群島還處于美國的托管之中,種子島已經算是日本無爭議領土的最南端了。

后來1968年美國出于續約《日美安保條約》的考慮,將小笠原群島的行政管轄權移交給日本,1972年深陷越南戰爭的美國又為了扶持日本對抗蘇聯,將琉球群島的管轄權移交給日本,日本名義上的國土才從北緯30度擴展到北緯24度的琉球群島。而且波照間島距離我國臺灣島只有200余公里,如果在這里建造火箭發射中心,不管是美日,還是中國,都會如鯁在喉。

種子島:日本最大的火箭和衛星發射基地

如今種子島宇宙中心,已經是日本最大的火箭和衛星發射基地,擁有三座發射場,分別是1966年興建的用來發射小型衛星的竹崎發射場、1969年興建的用來發射大型液體火箭,如N火箭和H-1火箭的大崎發射場,以及興建于1985年的用于發射H-2新型運載火箭的吉信發射場。吉信發射場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現代化的發射場之一,可與歐洲航天發射中心的庫魯阿里安4發射場以及美國肯尼迪航天發射中心的卡納維拉爾角大力神3發射場相媲美。

延伸科普:日本H-2B運載火箭,長56.6米,重531噸,使用液氧和液氫為推進劑的二級式火箭,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最大發射能力約8噸,空間站轉運飛行器軌道的最大發射能力達16.5噸,是目前日本最大型的火箭。相對應的是中國的長征五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起飛質量約869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14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25噸,可完成近地軌道衛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空間站、月球探測器和火星探測器等各類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當前,中國長征家族火箭類型多樣,對應進入低、中、高等多種軌道的能力。如長征七號火箭起飛質量約597噸,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約5.5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為14噸;長征八號中型捆綁式火箭的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約4.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約2.5噸,近地球軌道(LEO)運載能力約7.6噸。

尚處在論證中的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起飛質量超過4000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140噸,地月轉移軌道(LTO)運載能力約50噸,運力與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1967年-1973年發射,起飛重量3038.5噸,總推力達3408噸,地月軌道運載能力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相似,預計將會在2028年前后首次試飛。

所以日本的航天發射實力不容小覷,而種子島宇宙中心,則承載著日本人征服太空的雄心。

上期回顧:硫磺島現狀:孤懸海外的太平洋火山島,1.2萬具尸骨未收斂成為墳場

備注: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轉發。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