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化宣傳與社交媒體的關系(新聞與傳播是什么關系?)

时间:2024-05-19 17:27:04 编辑: 来源:

傳媒的影響是什么?

一、大眾傳媒的發展加強了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響力,但造成受眾之間的“知溝”現象日益明顯

過去,我國社會有穩定的社會結構、等級秩序和統一的價值體系,大眾傳媒、社會宣傳及學校教育之間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現在,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之中。從傳播學意義上說,我國傳統社會是冷的社會,現在的大眾社會是熱的社會(根據麥克盧漢的觀點,冷的社會是高度集中、秩序化、強調服從的社會,熱的社會是高度參與、自由化、強調個性與創新的社會),①這種轉型正是從傳統社會向大眾社會、冷的社會向熱的社會轉型。在這種轉型中,大眾傳媒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媒介輿論成為了輿論傳播的主要形式;而且轉型中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樹立新的價值觀念、判斷是非好惡的標準、為自己人生準確定位有極大的影響。眾所周知,道德發展始自學習。青少年是成長中的一代,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認知學習來適應社會道德要求,進而內化為自己的品質,形成完整的人格。其中,大眾傳媒是一種重要的認知學習途徑。大眾傳媒從報紙、電影、廣播、電視到現今的互聯網絡,已經集看、聽、說、動、玩于一體,傳播的信息可以被不同文化程度的受眾接受,突破了識字率對受眾規模的影響;它還具有虛擬性、交互性、開放性、自主性、創造性等特點,使得成千上萬的人們尤其是樂于接受新鮮事物,“跟風”心理極強的青少年在短時間內成為大眾傳媒的接受者。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3年1月發布的第1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2年底,我國上網計算機達2083萬臺,買粉絲站點已達371600個,互聯網絡用戶已達5910萬,而且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在這些用戶中,青少年是主體,18歲以下的青少年就占37.3%,18~24歲的用戶占37.3%,25~30歲的用戶占17.0%。其中,學生就占了28.0%,教師占6.2%,公務人員占8.0%。現在各種傳媒的普及率都已比較高,而且正呈上升趨勢,正因為如此,大眾傳媒的刺激和動員對正處于轉型社會中的受眾(大眾傳媒的信息接受者或傳播對象),特別是那些思想道德正處于形成過程中的青少年的影響甚為劇烈。

按照人們的一般觀念,大眾傳媒的普及可以改善知識傳播和教育的條件,其結果將帶來整個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縮小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之間的差距,擴大社會平等。但1970年美國著名傳播學者P·J·蒂奇諾提出了著名的“知溝”理論假設:在大眾傳媒傳播各種信息的過程中,無論對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還是低者都會帶來知識量的增加,但由于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可能產生一種“馬太效應”,即信息接受過程中的“貧”、“富”差距并非無條件的消失,相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觀察到在信息和知識方面“富者更富,貧者更貧”,兩者之間的“知溝”不斷變寬,差距不斷擴大。②許多研究發現,“知溝”現象確實存在。過去由于受受眾規模和媒介傳播信息容量的影響,受眾之間的“知溝”現象存在但并不是十分明顯。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和普及,“知溝”現象在不同地域、不同群體之間越來越明顯,特別是新傳播技術采用帶來的整個社會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觸量的增大,使得“老的知溝”未能填平,而“新的知溝”又不斷出現,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窮者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二、大眾傳媒的發展創造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環境,但使得環境更加復雜且管理趨難

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環境主要可分為社會環境、單位環境、家庭環境、社交環境。隨著大眾傳媒尤其是互聯網絡的出現和發展,各種信息以驚人的速度飛越空間,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它以“報道事實”、“提供娛樂”等形式,大量傳播可復制的訊息,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傳播文化環境,且影響力越來越大。它不僅使傳統的社會結構和觀念受到沖擊,而且也給傳統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人際關系帶來了變化,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插入了“第三者”——大眾傳媒,它在大眾社會起著一種“認同中介”的作用,即大量傳播、復制的信息使社會取得文化認同和意識共識。③受教育者在這種環境中接受教育,“媒體現實”的道德培養作用是非常強的,J·格伯納的研究確認了大眾傳媒所建構的社會現實對受眾成員的主觀現實的影響。④廣大青少年由于日常接觸面過窄,直接經驗太少,往往靠大眾傳媒提供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的“參考框架”來認識和解釋社會現實,并逐漸內化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品質。加上青少年對大眾傳媒提供的東西多信少疑,就更增加了它的信度和效度,使他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潛移默化地形成或改變了自己的道德判斷和道德信念。

大眾傳媒的發展在為我們創造了青少年道德教育新環境的同時,也使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環境更加復雜化了。大眾傳媒傳播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使得大眾傳媒上的信息豐富多彩,浩如煙海,它一方面為青少年學習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資料,開拓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但另一方面,這些信息良莠不齊,各種信息都可能存在,真實的和虛假的、科學的和愚昧的、健康的和污穢的、先進的和落后的信息同時并存,廣大青少年如果有意無意地瀏覽了其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就可能會產生極壞的影響。尤其是互聯網絡的發展,不僅形成了影響力強大的虛擬環境,而且使得國內文化和西方文化直接發生碰撞和激蕩,特別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在形成,求知欲、探索欲十分強烈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其負面影響。

在大眾傳媒不發達或大眾傳媒開放程度不高的情況下,社會和家庭可以很容易地選擇有關報道內容和過濾有關信息予以有效控制,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眾傳媒特別是互連網絡這種新的道德教育環境不僅復雜,而且教育者對它的管理(控制)也越來越難。雖然政府、法律對傳播信息進行了控制,但一些傳播媒介為了最大可能地盈利,采用各種方式傳播不健康、低格調的內容。這些都是鉆管理上的空子來傳播低級庸俗的內容,招來一些低層次的讀者,擴大發行,以此賺錢,殊不知在刺撞青少年眼球的同時也在毒害他們的靈魂。當然,傳統的媒介形式還可以通過“把關”來控制不良信息,但互聯網絡的發展使媒介組織的“把關人”角色越來越淡化,甚至失靈,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對于廣大教育者來說,應該高度重視大眾傳媒這一新的道德教育環境,要樹立強烈的陣地意識,搶占和利用大眾傳媒這塊道德教育陣地,并加強研究,管(對大眾傳媒的有效管理和監督)、導(以積極健康的主流信息進行引導)、建(積極建設道德教育媒體)協調發展,整體推進,更好地發揮它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三、大眾傳媒的發展促進了青少年道德教育方法途徑的轉變,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很長時間里,青少年道德教育主要是通過灌輸說教來實現的,基本上隸屬于學校教育系統,可以說是一種封閉式德育;后來,書籍、報刊、電視等傳播媒介成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大眾傳媒的宣傳、鼓勵、教育、引導、批評等道德教育功能受到了人們的重視,現代德育逐漸走向開放。但這些方式傳播道德教育信息的速度、容量、效率都是比較低的。以先進科學技術為基礎的大眾傳媒特別是互聯網絡,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物質手段,極大地改善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物質條件,豐富了道德教育的內容,達到省時、省力、低投入高產出的效果;同時也促進了青少年道德教育方法途徑的轉變。第一,大眾傳媒使得信息多樣化了,這就使得我們的教育由教道德向教青少年如何選擇道德轉變;第二,大眾傳媒使得信息有很強的滲透性,這必然要求我們的道德教育由公開、正式轉向隱性、滲透;第三,傳統的課堂教學運用了電視、錄音、錄像、投影等媒介形式,增強了吸引力,大大提高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第四,利用大眾傳播媒體進行大范圍的社會宣傳教育和小范圍的思想道德教育,對青少年道德形成和發展產生了直接而強有力的影響作用。最后,網絡的應用,出現了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遠程教學和網上教育,這種教育不僅變傳統的被動式接受“灌輸”教育為互動式、引導式的宣傳教育,而且變傳統的單純語言表達為借助聲音、圖像、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形象的表達,加深了印象,強化了效果。

社交化媒體是否帶來了大眾文化的低俗?

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并不是全部,主要還是歸咎于人們的壓力慢慢增大缺無處釋放。

大眾傳播低俗化現象主要是指大眾傳媒在傳播活動中放棄自身社會責任,而“對受眾中存在的低級趣味的傾向、情緒和要求等迎合,也即對受眾低淺層次審美情趣乃至官感刺激的遷就,其傳播的功利性和商業性往往很強”。縱覽世界各國,為國際公認的大眾傳媒中的“低俗化”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涉及包括行為和語言兩方面的暴力內容,二是涉及性的色情內容。

拓展:

大眾傳播,就是“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傳播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毋庸置疑,傳媒在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服務社會等各個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卻始終難逃商品規律的五指山。在市場經濟的糖衣炮彈轟炸下,面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這道選擇題,大眾傳播毫不猶豫的給出了惟經濟效益獨尊的答案。正是在這種價值觀的誤導下,低俗化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后果:低俗化現象日益嚴重,低俗之風不斷蔓延。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視這個大眾傳媒的公信力,降低了大眾的審美水平,而且對我國文化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和挑戰。

如何在主流文化傳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作為一名媒介工作者如何在主流文化傳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作為一名媒介工作者,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發揮自己在主流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1.打造有影響力的內容:創造有價值、有趣、有吸引力的內容,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好的閱讀或觀看體驗。

2.注重客戶服務:關注受眾的需求,解決問題、提高效率,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體驗。

3.結交有較大影響力的意見領袖:與意見領袖建立良好關系,推廣自己的品牌和作品。

4.利用社交媒體:利用多種社交媒體工具,如微博、買粉絲、博客等,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品牌。

5.掌握信息:保持對當前事件和流行趨勢的了解,抓住傳播機會,提高自己在主流文化傳播中的能力。

總之,要在主流文化傳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不斷地探索新的傳播方式,創造富有創意的內容,以及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

新媒體傳播的內容有哪些?

新媒體傳播的內容非常廣泛,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內容:

1. 新聞報道:新媒體傳播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來傳播新聞和事件。新聞報道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娛樂等領域的動態。

2. 社交網絡:社交媒體是新媒體傳播的重要形式,它允許用戶在數字環境中建立和維護人際關系、分享信息、交流互動等。

3. 娛樂內容:娛樂內容包括音樂、電影、電視劇、游戲、體育等,這些娛樂內容的傳播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

4. 教育資源:新媒體傳播為教育領域提供了很多機會,比如在線課程、網絡論壇、電子書籍等,這些教育資源可以提供更加靈活和豐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體驗。

5. 廣告與營銷:新媒體傳播成為品牌廣告和營銷的重要手段,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企業可以使用互動廣告、專題營銷等多種形式來宣傳其品牌和產品。

新聞與傳播是什么關系?

新聞與傳播和新聞傳播學是兩個相關卻不完全相同的學科。新聞與傳播和新聞傳播學區別是:

1、學術性質:新聞傳播學是一門學科,具有更為完整的學術體系,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