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曹德旺外貿訂單(首富們的創業史(一))

时间:2024-06-01 18:48:40 编辑: 来源:

首富們的創業史(一)

創辦海博翻譯社

馬云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

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

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

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光有想法,從來都不會有行動。

但是馬云一有想法,卻是馬上行動。

當時是1992年,馬云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青年教師,28歲,工作4年,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到100元。

但沒錢,不是問題,他找了幾個合作伙伴一起創業,風風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成立起來了。

創業開始,也是舉步維艱,第一個月,翻譯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當時每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勸馬云別瞎折騰了,就連幾個合作伙伴的信心都發生了動搖。

但是馬云沒有想過放棄,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云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藥等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受盡了屈辱,受盡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譯社通過馬云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

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

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云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

中國黃頁

“中國黃頁”的業務是把國內單位的資料放到互聯網上去,讓老外能找到他。

但那時候國內還沒有互聯網,誰也看不到摸不著,屬于“信則有,不信則無”的范疇。

創業團隊在收到客戶資料后翻譯成英文,然后快遞給美國合作方做成網頁——要為看不到的東西心甘情愿付錢,換成哪個老板都不會信啊。

因此,馬云團隊不但要證明客戶資料已經上網,還首先得證明世界上有互聯網這種東西。

馬云不懂技術,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說,他每天出門對人講互聯網的神奇,還在大排檔跟人神侃瞎吹。

老板不相信,除了打印網頁之外,還請老板打免費越洋電話,問在美國的親戚朋友,讓美國人上網查證。

1995年上海終于開通互聯網,“中國黃頁”團隊還提供額外服務——長途電話到上海再接入互聯網,花3個半小時才看互聯網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的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淚水稀里嘩啦地掉了下來。

而在很多沒有互聯網的城市,馬云則一律被稱為“騙子”。這也是“馬云是騙子一說”最初的來源。

創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云和他的團隊創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

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云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

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

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

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走”的精神,很少打車。

據說有一次,大伙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直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因為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馬云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跡。

馬云的成功絕非單單因為他比我們早創業10年!

馬云的創業成功絕非偶然,那是智慧和勇氣的結晶,那是信心與實干的結果,那是領袖與團隊無間結合。

馬云給我們的意義更在于馬云說過“如果馬云能夠成功,我相信中國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馬云一樣敢思、敢想、敢說、敢做、敢為天下先,那你也可能實現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國。

(二)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創業歷程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 ,是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團,目前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 汽車 玻璃制造商。他是不行賄的企業家,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50億元,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獲得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

“我很像《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那個主人公。”曹德旺曾這樣形容自己。他是國內的“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9歲才上學,到14歲就被迫輟學。

回顧曹德旺的創業歷程,為了謀生,在街頭賣過煙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在歧視者的白眼下艱難謀生,嘗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早年的這些苦難,讓曹德旺過早地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冷暖,也磨礪了他堅韌的性格。

他堅信,靠勤勞的雙手能改變命運,他要讓全家人“把日子過得好一點”。

“我 的父親曾經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貨的股東之一。因時局動蕩,父母親決定舉家遷回老家——福建福清。離開上海時,父親帶全家坐油輪,財產全部放在另一條運輸船 上。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當卻沒有回來,只得到一句答復,說是那條船沉了!兵荒馬亂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眼睜睜地看著家中頓時變得一貧如洗。”

在他的記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家里一天只能吃兩餐,兩餐里也只是些湯湯水水,難以頂饑耐寒。那時他們就常常覺得餓,做母親的變不出吃的,但卻總是柔聲鼓勵著孩子們:“要抬起頭來微笑,不要說肚子餓,要有骨氣、有志氣!”

“飯可少吃,衣可簡穿,書還是要讀。”受過教育的父母想盡辦法要讓他們讀點書。

9歲時他走進了學堂,念到14歲,因為家境太艱難不得不輟學回家放牛。

但是當時,一有空他就愛撿起哥哥的舊課本,邊放牛邊津津有味地讀上幾頁。

1976 年,曹德旺開始在福清市高山鎮異形玻璃廠當采購員,他的工作是為這家鄉鎮企業推銷人稱“大陸貨”的水表玻璃。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這家年年虧損的鄉鎮小廠,賺到人生第一桶金。1985年,將主業迅速轉向 汽車 玻璃,徹底改變了中國 汽車 玻璃市場100%依賴進口的 歷史 。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1993年,福耀玻璃登陸國內A股。是中國第一家引入獨立董事的公司。是中國股市唯一一家現金分紅是募集資金高達7倍的上市公司。

2001 年——2005年,曹德旺帶領福耀團隊艱苦奮戰,歷時數年,花費一億多元,相繼打贏了加拿大、美國兩個反傾銷案,震驚世界。福耀玻璃也成為中國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并贏得勝利的中國企業。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獲得了有著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以來,首位華人企業家獲此殊榮,授予歷年來全球最成功及最富創新精神的杰出企業家。

“作為企業家,在準備創大業時一定要記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在這二十多年的企業家生涯中,他認為自己的成功,最大的經驗就是做事如同做人,不論做人做事,還是做產品,都要始終“以誠為本”。

作為一名商界領袖的同時,曹德旺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報 社會 。他以不行賄自居,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以人格做事;他亦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50億元,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