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數字貿易產業創新園區(大興區智造的三大特征 組團式、開放式、臨空式-)

时间:2024-06-11 02:53:00 编辑: 来源:

北京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將打造20個數字特色園區

9月6日上午,全球采購與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論壇舉辦。

全球采購與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論壇由中國聯合國采購促進會與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部分聯合國機構、駐華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政府官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專家學者蒞臨。

論壇堅持“國際化、專業化、產業化”的原則,共議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場景、新業態、新未來,共同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貢獻智慧。

論壇上,朝陽區在全市率先發布《2021朝陽區外資外貿發展報告》(中英雙語版),該報告集中展現了朝陽的國際化氛圍與開放環境,進一步增強了外商投資的指導性。

助力北京打造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朝陽區去年至今推出了一系列先行先試方案。朝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緊抓“兩區”建設契機,朝陽將積極爭取數字貿易創新試點和相關政策突破,加快建設數字貿易試驗區。

亮點1

規劃建設數字經濟布局

助力北京打造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朝陽區去年至今推出了一系列先行先試方案。在全市率先發布了《朝陽區打造數字經濟示范區實施方案》,細化出臺了《2021年朝陽區數字經濟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加快推進數字貿易先行、數字產業倍增等8項行動計劃。

在空間承載方面,規劃建設以朝陽園為核心的“一核一廊、四圈多點”的數字經濟布局。其中,朝陽園數字經濟核心區引領作用持續強化。近年來,朝陽園積極引進和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總部企業,目前已聚集35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總部;超圖GIS平臺多技術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京東方柔性屏、華大九天芯片設計軟件項目多次獲國家科技獎項。

金盞數字貿易試驗區被北京市列為數字貿易試驗區,依托已經落地的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已經吸引了開域數科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大路數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企業落地,正在加快謀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

亮點2

1-7月新設外資企業413家

2020年,北京市成為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區”政策疊加區域。依托該背景,朝陽聚焦國際性、引領性、頭部性,制定出臺了“兩區”建設方案。

方案明確,朝陽區將瞄準引領制度型開放樣板區、融通全球的資源匯集地、國際金融的開放前沿區、數字貿易新場景示范區、服務貿易模式創新試驗區的戰略定位,搭建“5 3 N”開放政策措施體系,即聚焦國際化能級提升,構建自由貿易五大便利化制度創新體系。同時,以CBD、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中關村朝陽園為核心承載,在“產業開放 園區開放”上形成發展示范;發揮內外雙循環交互節點優勢,推動重點優勢領域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賦能下,朝陽“兩區”建設加速跑。一年內,朝陽區62項第一批重點突破任務已經完成55項,取得35個“首家、首批”試點政策、重點項目落地。今年1-7月,朝陽區新設外資企業413家,同比增長55.3%,占全市39.9%;實際利用外資31億美元,同比增長9.8%,占全市30%。

亮點3

營商環境連續四年居全市第一

亮眼的成績單背后,同樣也離不開朝陽區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朝陽區對標國際通行規則,推動要素流動自由化便利化,充分對標世界銀行評價標準,積極探索創新形成有別于其他區的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在北京各區營商環境中連續四年位居第一,形成了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健全的企業權益保障機制、完善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全領域的政策支持體系。

為更好服務外資外貿企業發展、更好滿足市場主體和國際人才發展需求,朝陽區建立了面向全球的投資與貿易促進體系、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構建了國際頂尖的商業消費場景、與國際銜接的醫療與教育服務體系。

“‘十四五’時期,朝陽區將致力于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積極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點,建成國際樞紐型城區。”朝陽區相關負責人說。

亮點4

5G基站累計達到4310個

朝陽區5G基礎設施建設數量穩居全市第一,目前5G基站累計達到4310個(2021年新增289個),實現了五環內5G信號連續覆蓋,五環外重點地區、重點場景精準覆蓋,以及長安街延長線、CBD核心區、奧林匹克公園、溫榆河公園、望京小街、麗都街區、朝陽公園區域、機場高速沿線、工體周邊等重點區域、典型應用場景專項覆蓋。

此外,京沈高鐵朝陽段、冬奧場館等重點區域的5G網絡建設正在高效推進,網絡信號優、區域覆蓋廣、應用落地快的高品質5G網絡正在加快形成。

近年來,朝陽區先后落地了北京鯤鵬聯合創新中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基礎型研發機構。由普天電子城孵化器與玻色量子共建的朝陽首個量子實驗中心落地,將進一步推動我區量子信息科技的產業化發展。根據2020年6月發布的“新基建產業獨角獸TOP100”,北京市上榜企業數量最多,為45家,其中朝陽區共有12家企業上榜,占北京上榜總數的26.7%。

亮點5

“城市智慧大腦”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

朝陽“城市智慧大腦”已形成“一個中心、三大平臺、五大基礎庫、三大體系、三大專項、N個智慧應用”的總體架構,朝陽“城市智慧大腦”綜合指揮調度中心和綜合展示體驗中心搭建完成,具備了城市管理領域、經濟領域、安全領域指揮調度的功能。在疫情常態化精準防控、貫徹落實“兩個條例”、抓住兩件“關鍵小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朝陽區與360集團、阿里巴巴、金控集團、華為公司共同簽署數字經濟示范區重大項目合作備忘錄。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管委會與北京金融大數據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在金盞共建數字經濟創新示范園。中國移動與多家鳳鳴企業簽署生態戰略協議,全面開啟應用場景合作。

朝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緊抓“兩區”建設契機,朝陽將積極爭取數字貿易創新試點和相關政策突破,加快建設數字貿易試驗區。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區數字經濟行業領軍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培育高成長企業300家以上。此外,還將建設20個數字經濟主題樓宇,打造20個數字經濟特色園區。

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單位如何

、推行“一業一證”“一業一照”改革。深化綜合許可制度改革,探索將一個行業準入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許可證。在商超、餐飲、零售等10個行業基礎上逐步拓展“一業一證”改革范圍。探索“一業一照”改革,將同一行業的生產經營許可、備案等信息加載到營業執照二維碼上,便利開展“一照通辦”。推進“證照一件事”主題服務。(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商事制度改革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專項小組其他成員單位、各市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2022年8月)

二、探索實施市場準入承諾即入制。積極推動立法,爭取出臺實施市場準入承諾即入制取消部分行政許可的決定。嚴格落實“非禁即入”,對具有強制性標準的領域,率先取消一批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建立健全備案制度,市場主體承諾符合相關要求并提交相關材料進行備案,即可開展投資經營活動,實現“準入即準營”。(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省商事制度改革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專項小組其他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2022年12月)

三、探索實施“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總結推廣在快遞、果蔬連鎖行業開展“一照多址”改革經驗,進一步拓展至其他行業,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領域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允許在營業執照上加載新設立住所(經營場所)的地址,免于分支機構登記。探索對部分高頻辦理的經營許可證開展“一證多址”改革,允許企業在開設經營項目相同的分支機構時,作出相應承諾后,免于再次辦理相關許可證。總結推廣海口市做法至三亞等市縣,在大型企業分支機構辦理不涉及新辦許可證的信息變更時,實行集中統一辦理。(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完成時限:2022年8月)

四、健全市場主體退出機制。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市場主體注銷條例》,推行市場主體除名制度和依職權注銷制度;全面推行簡易注銷,完善全省統一的企業注銷網上平臺,構建“證照并銷”“注銷預檢”“破銷聯辦”等市場主體退出機制。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破產程序條例》,推行破產預重整制度,探索建立企業破產重整信用修復機制,允許債權人等推薦選任破產管理人;建立健全司法重整的府院聯動機制,提高市場重組、出清的質量和效率。(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高級法院按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2022年10月)

五、進一步深化招投標制度改革。推進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加快實施合同簽訂和變更網上辦理。推動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與國庫支付系統信息共享,實現工程款支付網上查詢。完成電子招投標業務招、投、開、評、定等所有交易環節線上化、無紙化、便捷化,實現電子合同、電子簽章、電子備案。積極推動“機器管招投標”,抓緊完善“基于BIM技術的建設工程計算機招投標系統”,提高招投標的智能化、可視化、科學化水平。(責任單位: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務廳、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2022年12月)

六、推進社會投資項目“用地清單制”改革。在省級、市縣產業園區以及其他具備條件的成片開發區域,土地供應前,開展地質災害、地震安全、壓覆礦產、氣候可行性、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 防洪、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等評估,形成評估結果和清單,在土地供應時一并交付用地單位。(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水務廳、省氣象局、省林業局、省文物局、省地震局、省委軍民融合辦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2022年10月)

七、深入實施“機器管規劃”,推行“土地超市”制度。建設完善國土空間智慧治理平臺,推行“機器管規劃”,構建“規劃許可機器審核+全省統一機器賦碼+核發電子證照”的“機器管規劃”實施管理機制。實施建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將批而未供、閑置土地等上圖入庫,建設“土地超市”,實現土地資源供需精準對接。完善項目策劃生成機制,促進項目策劃生成與項目儲備庫建設聯動,加快建設產業方向、預選址、空間規劃審查、區域評估、投資規模、用地指標等各項參數明晰的項目儲備庫,加快項目落地實施。探索開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專項工作小組其他成員單位、各市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2022年10月)

八、深入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拓展不動產登記“全省通辦”、“零跑動”事項范圍。完善不動產登記綜合服務平臺,推動與稅務、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門和金融機構等單位的信息共享,實施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繳稅并行辦理,推進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變更聯動辦理。推動不動產電子權證的協同互認,擴大電子權證應用范圍。探索“不動產登記+區塊鏈”應用,推進有關事項“零材料”辦理。探索建立不動產登記責任保險制度和錯誤賠償保險機制。(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大數據管理局、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省稅務局、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務廳、銀保監會海南監管局、海南電網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2022年10月)

九、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化。實施“萬泉河金融暢通工程”,積極發展園區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科創金融、綠色金融,擴大信貸投放。發揮海南省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