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數字經濟共享經濟數字貿易蓬勃發展(全球數字化浪潮來襲,差旅行業如何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时间:2024-06-02 11:06:04 编辑: 来源:

數字化經濟發展發言材料三篇

數字化經濟發展發言材料三篇

突出數字化改革引領,打造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賦能,為經濟治理提供數字化手段,構建良好的平臺經濟生態圈。。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數字化經濟發展發言材料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數字化經濟發展發言材料一

xx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努力推進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

系統謀劃,整體推進。2014年率先提出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重點的信息經濟,2017年提出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20年深入實施以新技術、新制造、新基建、新業態、新治理為重要特征的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同年,浙江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30218億元,總量規模位居全國第四位。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雙聯動,打造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組織實施人工智能、5G、集成電路、軟件等產業提升行動,數字產業規模和能級不斷提升。全力推進之江實驗室等一批高能級的創新平臺建設。組織實施數字經濟千億投資工程,入選全國電子信息和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分別為16家、19家,均在全國位居第二位。

構建新智造體系,打造全國產業數字化轉型標桿區,推進產業、服務業、農業數字化轉型。聚焦“415”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十大標志性產業鏈,推進智能化技術改造。實施“三農”工作“369”行動,全省創建數字農業工廠163個。

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的創新。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浙里辦”注冊用戶達到5500萬。全省服務辦件一網通辦率超過了80%。全面推行信用+執法監管,掌上執法率達到了90.6%。

突出數字化改革引領,打造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賦能,為經濟治理提供數字化手段,構建良好的平臺經濟生態圈。

深化數字經濟區域協同發展。率先開展5G基站建設一鍵式集成改革,截至去年年底建成交付5G基站6.26萬個,累計建成各類數據中心193個,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實踐。

數字化經濟發展發言材料二

xx省委、省政府把數字福建作為一項重大戰略工程持續推進。xx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0052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占全省GDP比重達45.7%,數字經濟實現質的提升和量的躍升,成為福建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主引擎。

數字經濟產業不斷壯大。全省物聯網、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重點產業發展迅猛,目前福建有7家企業入選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5家企業入圍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百強。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生產和產業轉型中,5G、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衛星應用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傳統產業數字化不斷深化。深入開展“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在智能制造、智慧農業等領域推廣應用數字化產品和服務,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目前,全省已培育形成國家級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5個,通過兩化融合貫標評定企業的數量居全國第二位。

公共數據資源開放開發穩步推進。省公共數據資源統一開放平臺已開放23個領域、7億條數據。為更好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推出金融服務云平臺,匯聚17個部門近4400項涉企數據,幫助1.5萬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金額突破580億元。

福建將深入推進新時代數字福建建設,高起點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著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實施數字經濟重點項目推進行動,重點推進區塊鏈主干網建設。實施優質數字企業培育行動,進一步加強數字經濟領域招商引資工作。實施新業態新模式培育行動,大力發展新興服務,培育新型信息消費。實施數據資源創新應用行動,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開發和創新應用。

數字化經濟發展發言材料三

全球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數字化轉型熱潮,突顯數字化在社會經濟中的強大韌性,助力轉型加速。涵蓋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的數字經濟體系框架日益清晰。信息通信技術持續創新釋放數字化轉型巨大潛能,呈現面向工程應用的深度優化、技術體系結構的整體變革和理論性基礎創新等多個方向,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新周期,驅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巨大變革。

加快數字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把握規律,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通過人、機、物全面互聯,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型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途徑。平臺經濟從消費性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加速拓展,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并打通行業機理與智能科學,成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重要載體。我國5G+工業互聯網已初步展現變革性賦能意義,在檢測監測、遠程控制、自動操作等場景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案例,為進一步產業變革奠定了基礎。全球貿易邁向數字貿易時代,我國數字貿易快速發展,數字服務貿易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是搶抓國際發展新優勢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關鍵領域。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是數字化轉型關鍵,要加速從數據資源化的初級階段向數據資產化和資本化方向發展。

全面推進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創新發展。推動5G、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應用,探索形成面向重點行業的實施架構和實踐路徑。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應用,帶動工業軟件、控制系統、智能裝備等傳統短板創新突破。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與商業創新,培育全球競爭力平臺體系。持續筑牢數字安全保障,著力打造按需安全、智能安全、主動安全、安全一體化的數字生態。

 

前沿 | 明晰數據產權 保障數字經濟安全

文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網絡安全與 科技 安全研究所副所長 魏亮

當世界跨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經濟 社會 的數字化轉型加速,數字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迅猛發展。據統計,數十個國家的數字經濟產出已與傳統經濟形態接近平分秋色。數字經濟增速更是遙遙領先。國際上,美日數字貿易協定正式實施,標志著世界范圍內第一個以數字為基本元素的經貿協定落地生根。國際一流的雙邊、諸邊經貿協定均涉獵數字經貿內容,甚至專辟一章詳細加以規定。2020年以來,全球新崛起的獨角獸企業多以數字經濟起家。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生物醫藥行業也增添了數字化的亮色。

近年來,在政策層面,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出臺數字化戰略,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形成新的國家競爭力謀篇布局。2019年底,美國出臺了《聯邦數據戰略和2020年行動計劃》,明確將數據列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資產,以聯邦政府的數據治理,牽引未來十年美國數字化發展的戰略遠景。2020年,歐盟出臺數字化戰略,加速推進一系列事關數字化的立法進程,著力構造和加強有歐盟特色的數字化發展模式,進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日本菅義偉內閣剛一成立,即設立數字擔當大臣,將政務數字化列為施政綱領的重要內容,提議成立數字廳,并希籍此引領日本數字經濟發展。中國更是在數字經濟創新方面引領世界潮流,明確將數據列為重要的生產要素。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數據是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新型生產要素,并從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 社會 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等三個方面,部署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任務。這是 歷史 上第一次在國家層面明晰了數據的根本屬性。為數據在市場框架內有序流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數據使用制度方面,中國已經引領世界。

數據流動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數據安全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底線。在保障數據安全和防范數據濫用方面,主要經濟體也做出了很多嘗試。歐盟以防和罰為主,通過嚴格實行《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等法規,不斷完善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非個人數據管理,形成圍繞歐盟的數據防火墻。美國倡導數據流動,但在安全方面大多寄望于與別國達成事關數據安全制度的互認。這一工作在美國參與的雙邊和諸邊經貿協定基礎上正緊鑼密鼓地開展。顯而易見,歐盟和美國在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的分歧巨大,甚至導致歐洲法院判定美歐之間的《隱私盾》協議失效。同時,也從另一個視角說明,維持數據流動和數據安全之間的平衡何其不易。

美歐兩大經濟體的實踐表明,無論是像美國那樣片面宣揚數據自由流動,還是像歐盟那樣近乎苛刻的保障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都已經帶來了很強的副作用。這一副作用在美國體現為 科技 巨頭橫行,影響力和掌控力甚或超過美國政府。2020年10月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發布的關于谷歌等四家 科技 企業壟斷的調查報告宣稱,這些 科技 公司有效地充當了當今數字市場的守門人,擁有挑選贏家、收購或處置競爭對手的權力。同樣,歐盟過于強硬的數據保護顯然對其數字經濟發展也造成了一定阻礙。《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實施以來受到懲罰的案例已達上百起,受罰對象從地方政府、醫療機構,到普通的家具商乃至足球俱樂部不一而足。目前,歐盟加速推動其新數字戰略的成型和配套立法,也顯現出他們實現數據流動和數據安全再平衡的急迫心理。從美歐的實踐來看,僅靠政府來維持數據流動和數據安全之間的平衡,不但成本高而且效率低。美國 科技 巨頭依靠數據優勢,羅織的利益網絡,已到了難以打破的境地。單靠反壟斷手段對這些公司實施結構拆分,或將在短期大傷美國數字經濟元氣。另一方面,歐盟強監管的數據保護框架已經成勢,要實現再平衡亦將經歷痛苦過程并付出巨大代價。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流動日益活躍的背景下, 探索 出一條市場化條件下,充分發揮數據作為重要生產要素優勢、實現數據流動與數據安全動態平衡的機制尤為重要。通過明晰數據產權,最大可能的保障數字經濟安全,同時激發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來實現這一動態平衡,將成為一條有效路徑。

1.明晰數據產權,保障數字經濟安全,首先要明確數據的歸屬、確定數據的產權。即在確定數據所有權的基礎上,依托區塊鏈進行產權登記,形成數據產生的增值財富歸誰所有,維護數據安全的成本由誰負擔,數據的使用權、支配權、收益權、處置權如何行使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關的慣例和道德準則。

2.明晰數據產權,保障數字經濟安全,其次要設計數據交易模式和定價模型。一方面將數據脫敏、隱私保護的權利完全賦予數據產權的所有者,實現權責統一。鼓勵數據產權所有者根據自己的意愿,通過市場規則和價格原理來保護隱私和核心敏感數據; 探索 建立凡交易即許可的數據產權轉移和數據利用原則,通過細化數據交易產業鏈分工,進一步提升數據的可交易性和標準化程度。另一方面,在數據交易的早期,應根據數據的效用和稀缺性盡快形成更加簡練的數據價值評估量表。隨后根據交易的經驗數據,初步形成經過優化的“第二價格密封拍賣”等符合數據特點,并能對沖信息不對稱風險的定價模式。

3.明晰數據產權, 保障數字經濟安全,還需要健全數據交易的制度框架,最終形成廣泛的數據市場。在此基礎上,數據的所有者可根據對價決定是否出讓數據,數據的收集者也可根據價格考慮是否收購。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現數據因“無價”而被濫用的現象。數據流動和數據安全之間的動態平衡也就有望形成。建立產權明晰的數據交易制度,關鍵在于數據的確權。由于確權問題一直有賴于政府或者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