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柬埔寨對外貿易發展規模(高棉明珠,金邊是柬埔寨的首都,對于金邊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4-06-02 11:39:12 编辑: 来源:

高棉明珠,金邊是柬埔寨的首都,對于金邊你了解多少?

高棉明珠,金邊是柬埔寨的首都,對于金邊你了解多少?

柬埔寨經濟、文化、政治、商貿中心都在首都金邊,金邊自然也變成柬埔寨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那么你對金邊了解多少呢?

一、金邊的地理位置

金邊坐落于湄公河、洞里薩河、巴薩河交界處,三條江河像胳膊一樣將它擁在懷中。金邊位于柬埔寨東南部,是一個內陸河港大城市,做為柬埔寨的首都,這里是柬埔寨全國性的交通中心,道路和鐵路線呈放射性物質通向全國各地。

金邊間距柬埔寨較大海港城市西哈努克港近點,直線距離約為180千米,金邊國際機場為柬埔寨較大飛機場,是老外出入柬埔寨最重要的飛機場。1953年柬埔寨獨立,之后的20年里社會經濟發展快速,金邊展現出空前的繁華景象,被稱作“中國東方巴黎”。現今金邊,國外長駐在這里的人邊有數十萬。金邊相對高度對外開放,經濟自由,文化多種多樣,盡管基礎設施落后,但迅速發展,日新月異。

二、多元文化的金邊

金邊比較發達水平僅等同于中國二、三線城市,但是其全球化水平卻稱雄東南亞,盡管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薄弱點,但近幾年來進步十分迅速。來金邊度假旅游,除開金邊大皇宮、國家博物館、獨立紀念碑這種旅游景點之外,隨時隨地都能夠體驗到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在金邊你可能遇到法國大爺,也有可能碰到非洲小伙子,可能遇到泰國女生,也可能碰到美國人,他們可能在這兒居住,或做買賣,或去玩,這也是一個多元的城市。在金邊,質樸的民風民俗與國際化的大城市相互交融、我會在領略到高棉樸素微笑的與此同時去感受法式風格格調,炯然不同的文化體驗讓人目不暇接。

三、關于語言與貨幣

盡管本地老百姓講述了柬語,寫的是柬文,也是有本地人自己的貨幣——瑞爾但是不管是飯店的服務員,或是商店的營業員,又或是大街上最普遍的交通設施tutu車駕駛員,都是會講英文,且簡單漢語溝通交流也完全不是事,因此根本不用擔心在柬埔寨后會有語言交流障礙。

從大到購房買賣,小到便利店的一瓶水全是應用美元交易,只會在約你低于1美元的零錢時才會接到瑞爾,城市的全球化根據語言和貨幣的流通真的是體現的很明白了。

四、金邊有哪些值得看的地方1.金邊的西索瓦大街

西索瓦大街(沿洞里薩河)是旅游者最喜愛的商業街,住在這周邊,便捷出去逛一逛。許多連鎖酒店高層配有酒吧臺,能夠坐到陽臺旁邊喝一杯,賞析這座城市最迷人的臨河景色。以西索瓦王者名字命名的西索瓦大街,是一條池河街道社區,都是賞析湄公河城市夜景的好地方。

2.金邊大皇宮

金邊必游之處,大皇宮始建法國殖民時期,有150年歷史,相較于古都吳哥,金邊很年輕,有點兒歷史的工程建筑并不多,皇宮是皇室生活和辦公室的地方,是王權的象征,可以說是金邊較有時代感的建筑。

現階段,金邊皇宮對公眾對外開放的區域比較有限,目的是為了銀殿、加冕廳及周圍庭院。柬埔寨金邊皇宮銀殿因服務廳路面鋪有5000塊、每一塊重約1KG以上的銀制磚而出名。

殿里原來收藏的歷史文物多被搶掠和毀壞,但現存的仍十分值錢,包含一尊50厘米強的一整塊翡翠玉雕出的佛吊墜,一重視90公斤的大佛(上嵌9584粒裸鉆,最重的一顆25卡拉在胸前,次之為額上的一顆,重10卡拉),一幅40Cm強的金包玉墻壁畫這些,此外,銀殿還擺放著國外國家主席給的禮物。

在這兒參觀考察收藏品,可以想象昔日的興盛與奢侈。銀殿外四面的墻上描寫了以羅摩衍那故事為內容的墻壁畫,制作于1900年上下,亦非常值得參觀考察。

3.國家博物館

國博相對性皇宮更年輕一些,始建1913年,這座設計方案優雅的高棉工程建筑,保存著吳哥歷史階段精美的雕塑作品,其中很多是丟失后歸還的珍貴文物。

4.獨立紀念碑

自1863年起,柬埔寨一直處于法國殖民下,1953年法軍在越南西北部地區的奠邊府戰役中全軍覆滅,法國殖民者陣營全方位退出印度支那,此后結束在柬、老、越久達90年殖民。柬埔寨單獨后,1956年建造獨立紀念碑以示紀念,單獨碑變成柬埔寨民族解放的象征。

5.湄公河

湄公河是世界第六大江河,起源于中國,流過老、緬、泰、柬、越的國際河流,在金邊與洞里薩河、巴薩河交匯處,像四支胳膊將金邊擁在懷中。湄公河金邊河段河面寬敞,一望無垠,多雨季節水漲季節,泛舟河上,昂首東望,讓人心胸寬廣。對于普通游人,游玩金邊花一天時間就足夠了——大白天看一下以上旅游景點,時長充余得話,能夠逛一逛塔仔山(傳說中金邊的來源)。

6.塔仔山

據說14新世紀一名字叫做“奔”的女子揀到一尊因漲水順湄公河飄流到此的佛象,筑小山里、建廟敬奉,并逐漸發展成繁華的城區。15新世紀國家的首都由吳哥遷到此處,正式命名為“百囊奔”,意指“奔妻子之山”,本地僑民稱之為“金邊”。

塔山寺坐落于塔山峰頂,一座高約30米佛塔高踞峰頂,站在這里頂部能夠俯覽金邊,把我市風景一覽無遺。山腳下是一座群眾歇息的小公園。在攀爬塔山的道路兩旁的護欄上,都裝潢著吳哥式的精致石雕產品。這里是它為全市最高處。香火旺盛的塔山寺,一直是佛教信徒的勝地。

7.風格迥異的金邊大市場

中央市場坐落于柬埔寨金邊市中心,1935至1937年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修建,是一座由好多個部分組成的大型綜合市場。從上空俯瞰,中央市場就像一個超大的電扇,散發著熱流。建筑內部無梁無柱,四通八達,構造十分獨特、新奇。

新市場內售賣金銀珠寶首飾及其各種各樣日用具,是金邊市最繁華的地方。央銷售市場非常大,外邊擺滿了小檔口,走進去才高端大氣,因此也成為了金邊的一個游玩景點。

銷售市場關鍵售賣珠寶飾品和柬埔寨傳統手工藝品,特別適合消費者前去。同時,銷售市場內設立了一個特點小吃區,當場烹飪柬埔寨的風味食品。除此之外,城區南邊還有一個經營規模稍小、特性相同的俄羅斯市場。那么你遇見的金邊什么樣呢?

東晉南朝時期海外貿易的發展原因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看,雖然中國處于長期分裂與地區割據狀態,但絲綢之路這條聯結歐亞大陸的重要商道卻始終暢通,并有所發展。在此基礎上,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取得一定的發展。

一、對外貿易政策及管理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方的歷代政權出于鞏固統治者利益的需要,均致力于開展對外交往,并實行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來促進絲路貿易的發展。

(一)魏晉十六國北朝向西的開放

1.恢復設置西域的軍事、行政管理機構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后,首先派出官員對西域進行管理的就是曹魏政權。在公元220年,曹魏政權在河西設立了涼州刺史,由其監管中原與西域及西方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聯系。公元222年,曹魏政權也仿照著東漢政權,在西域設立了戊己校尉一職,并任命張恭擔任首任戊己校尉。隨后,曹魏政權又恢復了西域長史。西域長史和戊己校尉的地位相當于中原政權派駐西域的兩個最高官員,負責維護絲路的安全和暢通。公元265年,司馬炎在取代曹魏政權后,建立了西晉政權。公元280年,在晉滅吳之后,中國出現一段短暫的統一時期。西晉在繼承了曹魏的遺產基礎上,同樣在西域也設立了戊己校尉和西域長史等管理機構。《晉書》曾記載了戊己校尉馬循于公元275年征討鮮卑的史實,說明西晉在西域設立過這一官職。在西域各國如鄯善、焉耆、龜茲、疏勒等歸順西晉之后,其首領各自被封為晉守侍中、大都尉、奉晉大侯等官職。即使是在地理上遠在中亞的大宛,也由西晉政權冊封為大宛王。在此期間,中原與西域關系密切,絲綢之路暢通。公元4世紀初,在十六國時期,中國西北地區先后出現過前涼、前秦、后秦、南涼、西涼、北涼等政權,這些政權在向中原發展受阻的情況下,為了拓展生存空間,大多積極主動與西域保持密切聯系,并先后設官置守、駐軍屯田,保障絲綢之路的安全,確保絲綢之路貿易的暢通。

2.遣使出訪,實行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政策

在北方處于分裂狀態下的十六國時期,一些實力相對強大的政權致力于發展與西域的聯系。例如,在前秦王苻堅主政時期,與西域之間的往來在史書上被記載為“梁熙遣使西域,稱揚堅之威德,并以彩繒賜諸國王,于是朝獻者十有余國。大宛獻天馬千里駒,皆汗血、朱鬣、五色、鳳膺、麟身,及諸珍異五百余種”[2]。又如,北魏立國之初并沒有對同西域的聯系予以重視,直到太武帝即位后,相關官員再度上書建議主動出使西域,北魏與西域之間的關系也自此得到發展。對此,史書上也有這樣的記載:“于是始遣行人王恩生、許綱等西使,恩生出流沙,為蠕蠕所執,竟不果達。又遣散騎侍郎董琬、高明等多赍錦帛,出鄯善,招撫九國,厚賜之。”[3]出使西域獲得豐碩成果,使北魏統治者進一步認識到積極開放的政治和經濟意義,此后實行更加積極的對外政策。此外,將主動出使、積極開放作為推動經濟繁榮的重要手段之一。

3.實行“過所制度”,保護中外商人,并為其提供便利

在北魏政權統一中國北方后,絲綢之路更為暢通。為了給來華的外商提供便利,北魏政府在都城洛陽城外伊河、洛河之間的御道東,設立了負責接待外國商人、使節的“四館”[4],即金陵館、燕然館、扶桑館、崦嵫館,其中崦嵫館專門用來接待來自西方的使節和商人。其后北魏政權為了方便來到洛陽的外商僑居,在御道之西又設立了“四里”,其中慕義里是專門提供給來自西方的僑居者。此外,北魏政府在洛陽設有“四通市”,是專門供西方商人開展貿易的場所。為了貿易便利化,政府還允許外幣在華流通,北周時代“河西諸郡,或用西域金銀之錢,而官不禁”。盡管北方各政權市場處于對立狀態,由于北方各政權普遍對外商采取較為歡迎態度,因而外商可在各個敵對統治區之間自由貿易往來。

4.用軍事行動確保絲路貿易的暢通

(1)呂光西征

在公元376年,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權滅掉前涼政權和山西的代政權,統一了中國北方。公元382年,車師前部王、鄯善王率大批官員及商人來到前秦都城長安,要求前秦派設西域都護統理西域。前秦政權的皇帝苻堅派大將呂光西征,負責打通絲路道路上如焉耆、龜茲等曾經與前秦交惡的國家。呂光在鄯善及車師前部王的協助下,在西域恩威并施,使西域諸國紛紛降服,絲綢之路暢通。公元385年,胡商在呂光保護下蜂擁東來。在前秦滅亡后,呂光建立了后涼政權,后涼與西域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呂光在西域設官置守,其子呂覆被任命為“都督玉門關以西諸軍事西域大都護”,駐守高昌,負責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

(2)北魏滅北涼

公元5世紀初北魏政權統一北方,西域的龜茲、疏勒、烏素、悅般、渴槃陀、鄯善、焉耆、車師、粟特等國遣使貢獻,要求加強與北魏政權在政治、經濟方面的聯系。北魏派遣使臣攜帶金銀、絲綢出使西域。西域各國使者、商人紛紛前往中原。但北涼為了削弱北魏的勢力,極力切斷北魏同西域的聯系,對前往中原的胡商課以重稅。公元439年,北魏出兵滅掉北涼,由此控制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河西地區。此后,隨著西域各國紛紛歸附北魏,絲綢之路更為暢通,中外貿易也因此而繁榮一時。

(二)六朝在海上拓展方面的對外開放政策

六朝時期,中國海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同兩個因素相關,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在六朝時期占統治地位的世家大族奢侈無度的需求,特別是為了滿足對于海外舶來品的競相追逐需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陸上絲綢之路受阻于北國,六朝政府為擴大其政治威望,必須致力于海上拓展。事實上,正是在這兩個因素的驅動下,盡管政權交替頻繁,但海外交往和海外貿易還是有所發展。

1.遣使出訪海外國家

在派遣使者出訪海外國家之前,孫權政權曾派出一支萬余人的船隊橫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