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某企業即將拓展海外市場(假設一家公司想拓展海外市場,它應該如何開發在國外的資源呢)

时间:2024-06-02 22:39:37 编辑: 来源:

假設一家公司想拓展海外市場,它應該如何開發在國外的資源呢?

開拓海外市場,是大家一貫以來非常重要的議題,也是一個非常復雜以及技巧非常多的一本學問和藝術,我更加認為開拓海外市場是一門藝術。

而且開拓海外市場,可以從非常多的范疇來討論和尋找突破口,比如我們如果從4P 就可以很好的談上幾天幾夜而無法談完,每個國家的市場又有不同的很多情況,這些,以后我會慢慢在論壇上面和大家交流我的一點點心得。今天我想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討論一下開拓海外市場的思路。

市場競爭環境,決定了這個游戲圈子里面有誰在玩,知道了你和誰在玩,你就可以選擇和誰玩。通常,中國公司之間的競爭,傾向于惡性競爭,而且是以降價這種市場手段當中最次和最后的方法來進行的,所以,很多產品的生命周期就很短,而且競爭環境非常惡劣。

我認為:要想牢牢的打入國外市場,就要選擇你的競爭對手,不要總是和中國的同業競爭,要學會和鬼老公司競爭(純國外公司,由國外鬼老經營的公司,不包括海外華人公司的競爭,海外華人的競爭也是以惡性競爭為主)

舉例說明大家就明白了:

如果你在B2B上面展示你的產品,那么,客戶找到你了,你給他報價。但是,這個客戶很可能也會在B2B上面找到中國其他的公司或廠家來詢價,這樣,其實你就是在和中國公司競爭,明顯,競爭環境很不好。難度大,價格也不一定高。而且,就算這次做下來,下次可能其他的中國公司知道了這個客戶,他們會低價挖走客戶。

在B2B上面的國外公司訊盤其實道理也是一樣的,會有很多中國公司一起報價,價格無法高到哪里去的。

但是,如果你這樣做,你假設你就在海外,比如美國,你就會這樣找客戶和開拓市場,你會在當地黃頁上面看到一些本地客戶,也可以通過美國的行業協會拿到一些你那個行業里面的客戶清單,還可以在展覽會上面看到一些無論在黃頁還是其他地方都無法見到的客戶,還有就是你的已經開拓了的客戶給你介紹的其他的客戶,或通過現有的美國本地客戶介紹自己找上門來的客戶。

這些客戶當中,你要進行客戶性質分析,比如要觀察分析他們的背景,比如,老板是哪里人,是不是純鬼,他們的老板或采購來過中國沒有,他們的采購模式是怎樣的,慢慢的,你會明白在美國這個行業里面,由哪幾家公司是在哪個地區做的最好的,他們的優劣勢在哪里,哪些是你可以開發的渠道商,哪些是你真正的競爭對手,哪些才是你正在的潛在客戶。同時,你要進行價格分析,就是,渠道價格是多少,渠道分多少層,最終到最終用戶的價格是多少,這個行業的利潤率在美國市場上,你就可以明白了。

知道了這些以后,你想這時,你已經開拓了幾個二級渠道商,因為一級的渠道商不會輕易的向你訂貨,因為他可能把你定義為他的競爭對手,通過你的報價來探你的底細,而二級經銷商通常是哪些從來沒有來過而且可能永遠不會來中國的那些純鬼老公司,很LOCAL化的那一類人,他們很友善,你賣給他們的價格還不錯,就是量開始不太大。這些類型的公司,我是最喜歡第一個開展業務的,他們甚至會教你一些本地的知識和產品知識,絕對是你一個要開拓的對象。為什么這類公司你這么容易就開展了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的競爭對手公司是一級渠道商,是那些鬼老公司,而不是中國公司。這些本地鬼老公司一般不太用降價的方法來和你競爭,所以,你用降價的競爭方法,很容易的就把客戶爭取過來了。

寫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明白我為什么說你可以選擇你的競爭對手了吧,用這個方法,非常容易的就可以打開了第一單,然后,下來你就可以慢慢的蠶食美國的市場,把那些一級經銷的市場慢慢的拉過來,有些一級經銷或渠道很快就會和你合作,你在那個區就要給他市場保護。有時就要主動放一些訂單給他,這樣,相互的信任就可以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了。當然,有些地區你可能永遠無法做好,那些一級的渠道或經銷商。

急需 世博會對中國的影響論文2500字左右!!

轉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今,全球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嘯,有預言說,世界經濟將面臨長期衰退和蕭條的巨大風險。在這樣惡劣的經濟形勢下,中國上海,將在不久的將來,舉辦一次規模史無前例的世界經濟“奧林匹克”盛會——世博會,世博經濟能否一掃陰霾,一如既往地魅力四射,給舉辦城市和國家的經濟帶來階段性的加速發展?抑或讓整個世界經濟止步衰退的危機?

以科學的態度,以滿懷的期待,我們展望著,在這個風雨飄零又風起云涌的經濟時代,危機中永遠存在著勃勃生機。

走出衰退的一個新契機

今年9月以來,始于美國華爾街的一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嘯”瞬間席卷了整個世界,從地球最西邊的美國到地球最東邊的日本,從最南端的新西蘭到最北端的冰島,從最富裕的工業國家到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各國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都面臨著巨大的威脅,甚至東歐、南美多個國家瀕臨破產邊緣。曾經財大氣粗的金融巨頭頃刻之間就轟然倒塌;數十萬億美元的財富轉眼之間就灰飛煙滅;數百數千萬人面臨失業和無家可歸的悲慘境地;從財長、央行行長到公司管理層都驚慌失措;世界經濟面臨長期衰退和蕭條的巨大風險。此時此刻,人們心懷些許期望地帶著一個共同的疑問:世界經濟何時能夠走出衰退?

全球金融危機通過三個傳導渠道影響中國經濟

刨根求源,作為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索,美國次貸危機從特定金融產品擴展到金融機構,進而擴展到全球金融市場,目前正處于從金融體系到實體經濟的傳導階段。

對于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它主要是通過次貸證券投資、貿易和資本流動這三個傳導渠道影響中國經濟。將此次危機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相比,199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而目前房地產市場則已經形成了十分濃厚的觀望和調整的氣氛;1998年中國經濟的出口依存度只有18%,到2007年上升到38%左右;在美國本土爆發次貸危機后,前期流入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熱錢”將會回流美國本土“救火”,而大大降低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興趣。因而,此次與1997金融風暴時相比,中國經濟受到國際環境的沖擊更大些。

據最近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2008年1-9月長江三角洲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匯總表》,寧波、南京以及上海1至9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幅分別為-31%、-44%以及-7.8%,均出現了大幅回落或明顯減速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歐美對中國出口的需求將繼續降低,雖然現在還有很多過去的訂單,但是現在新簽訂單已經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歐美企業對華投資規模正進一步降低,導致未來幾年內實際外資合同金額的大幅萎縮,從而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影響地區經濟增長。

上海世博會為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了一次重大機遇

然而,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受歷次外部大沖擊的經驗看,每一次都成為中國經濟充分調動各種資源、促進經濟體制的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推動中國經濟邁上新的臺階的重大機遇。這次全球金融危機警示我們,必須轉變過去那種過度依靠出口需求和資源投入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短期對策可以采取拉動內需和較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長期對策則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即將舉辦的上海世博會則為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了一次重大機遇。

從全國來看,上海世博會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次重大機遇。

歷屆世博會的許多“亮點”都成為推動人類發展的著力點,貝爾發明的電話機在世博會上展示,實際上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模式;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在世博會上亮相,其實為人類飛天的夢想打下了基礎。韓國大田世博會以“新的起飛之路”為主題,集中展示了新一代的交通、宇航、電子、通訊、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大田世博會結束后,原展覽園區內迅速聚集大批韓國的科學研究機構,形成“大德科學園區”。與此相似,日本借著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關西地區的產業進行了大幅度的結構調整,一個以大阪為中心,半徑約50公里范圍內的大阪城市圈成為日本的商務交易、金融、信息交流中樞,促成當今世界著名的“關西經濟帶”。

根據上海世博科技行動計劃,各參展國家將圍繞世博會主題,展示在科技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我國將探索通過重大國際展會實現工程科技研究與管理資源整合,攻克一批科技難題,形成一批具有原創性和集成化的科技成果,從而催生“世博經濟”新增長點。在世博會舉辦中和舉辦之后,許多“亮點”將加快成果產業化,讓創新成果廣泛傳播、應用,使科技世博的“亮點”最終能為城市乃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從全球來看,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世界經濟再次繁榮的新起點、新契機。自1851年倫敦舉辦首屆展覽會以來,世博會發展迅速,被譽為“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

考察歷屆世博會,能在規模上與上海世博會相媲美的有三屆,舉辦國的發展都明顯獲益:1970年大阪世博會,對日本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大阪經濟圈融合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1992年塞維利亞世博會使西班牙南部原來相對落后的地區得到快速發展;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帶動了下薩克森州經濟的復蘇。上海世博會將拉動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發展,不僅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次機遇,更是世界經濟走出目前全球金融危機的一次機遇。

上海世博會有利于提升全球資本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從上海世博會于2010年舉辦的具體時間來看,屆時世界經濟可能已經走出衰退陰影并且迎來復蘇,上海世博會有望成為全球經濟走出衰退、迎來復蘇的新起點。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是在經歷1929年至1933年經濟大蕭條后舉辦的,成為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重新振興的起點。因而,上海世博會對發達國家資本來說,是一個幫助其擺脫危機和尋找投資方向的機會,這也間接幫助了處于危機中的美國經濟。因而,舉辦上海世博會本質上是多贏的,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世界經濟再次繁榮的新起點、新契機。

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認為,中國在籌辦和舉辦上海世博會的過程中,將會為世界打開一扇人與人、人與資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窗口。德國不來梅國際大學校長約阿希姆·特羅伊施教授認為,上海世博會能吸引創紀錄的參展主體,反映出國際社會對這一屆世博會主題的高度認可和期待,也說明全世界都在關注人口最多的中國如何發展。相比奧運會,相信國際社會共同參與、會期更長、主題更宏大、內涵更豐富的上海世博會,將對中國和世界產生更加廣泛、積極和持久的影響。(肖嚴華)

世博讓主辦國經濟出現奇跡

所謂“世博經濟”是指舉辦城市在籌備和舉辦世博會期間,以及世博會后的一段時間內,利用世博會帶來的商業契機,推動和發展本地區經濟,實現經濟、文化持續成長的一系列活動,是一種能為舉辦城市和國家的經濟帶來階段性加速發展的特殊經濟現象。

世博會帶來三層收益,一是城市資源的價值提升。二是在世博的開發過程中,包括它的標志出售、商業化運作和贊助商等,這是世博經濟中最直接的收益部分。三是世博會帶來很大的旅游人群,游客的衣食住行等帶來的收益增加應該說也是很大的潛在增量。

這就是世博

世博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托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它已經歷了百余年的歷史,最初以美術品和傳統工藝品的展示為主,后來逐漸變為薈萃科學技術與產業技術的展覽會,成為培育產業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啟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場所。世博會場不單是展示技術和商品,而且伴以異彩紛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壯觀景色,設置成日常生活中無法體驗的,充滿節日氣氛的空間,成為一般市民娛樂和消費的理想場所。

世博推動的經濟騰飛

從歷屆世博會的舉辦經驗來看,世博主辦城市都把籌辦世博會與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結合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