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疆喀什做外貿如何(在喀什做外貿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时间:2024-06-02 06:44:04 编辑: 来源:

在喀什做外貿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目前在喀什外貿量很小。市內主要在國際大巴扎(中亞南亞小商品批發市場),主要是當地民族同志經營的小商品。喀什素有五口同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美譽,但是目前來看貨物吞吐量很小。值得提的有三個口岸:紅其拉甫、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紅其拉甫在中巴邊境,是目前較大的口岸;后兩個口岸在克州,吐爾尕特開通邊民互市,伊爾克什坦被規劃進了未來的喀什經濟特區,約占10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近期將遷下烏恰縣,具有較好發展前景。

歡迎交流。QQ:652954436

新疆喀什有什么外貿口岸,要詳細地址

有喀什邊貿口岸也稱為紅其拉甫口岸

位于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境內

瓜達爾港至新疆喀什鐵路公路是什么?

中巴鐵路和中巴經濟走廊的巨大戰略意義和現實經濟利益

一、中國的地緣優勢以及鐵路對中國的戰略意義

中國是陸地強國,中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陸權天然強于美國。應該充分發揮中國陸權的地位,集中精力發展鐵路科技,修建鐵路、高鐵、公路、管道通向周邊國家,以各種道路綁定周邊與中國共同發展。而且不怕周邊繁榮,周邊發展了,才能與我們形成共同的大市場,挑戰歐美市場的主流地位。以己之長,攻對手之短。

這一點可以借鑒德國的歷史經驗教訓。德意志于1866年統一后,實力大大超過了原來的陸地霸主法國,僅次于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英國。驕傲的德國人一直要挑戰英國在歐洲的地位。但是德國只有一面臨海,而且波羅的海出口很窄,很容易被英國封鎖,海權注定無法挑戰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在日德蘭大海戰中擊敗雄心勃勃的德國,使得德國的軍艦再也無法出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認真吸取了教訓,竭力發展潛艇,只派出潛艇與英國交鋒,英國損失巨大,但是最終德國仍然失敗。二戰后,德國原本腹背受敵的地理位置卻變成了極佳的地緣優勢。德國位于歐洲中央,鄰國很多,做生意比英國方便很多,經濟實力迅速超過了英法的總和。德國竭力發展高鐵技術,銷往歐洲的產品基本都是鐵路運輸。德國的鐵路技術遠遠超越英美,與法日并稱世界三強。GDP僅占世界第三位的德國,居然在數十年里長期占據外貿世界第一的位置,外貿量比海運為主的美國和日本都要高。孤懸于海上的英國,完全依賴海運,貿易反而遠遠落在后面。德意志民族超越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千年夢想終于在和平時期實現。歐洲因為修建了連接各國的泛歐鐵路而使整個地區的經濟社會得以快速發展,歐洲一體化得以實現。頑固堅持海運優于陸運的觀點可以休矣。任何觀點都不應該教條化,海運和陸運各有優勢,關鍵在于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中國的地緣與德國非常類似,而且比德國還要好得多,而美國與英國非常類似。中國只有一面臨海,而且被周邊島嶼所圍繞,不象美國兩面都面向寬闊的大洋。雖然我們的海岸線很長,但在海權上挑戰美國的霸權需要付出極大代價。所以我們的當前海權戰略重點就是爭取控制西北太平洋以及北印度洋,而無法象美國那樣控制全球海域。不過在陸權上,中國的優勢無疑是世界第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中國抗衡(包括俄羅斯)。鄰國很多,在戰爭時是劣勢,但是在經濟建設時是很大的優勢。

我國的西部地區包括12個省市及自治區,總面積約68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72%。人口總數約為3.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9%左右。從地圖上看,中國西部是整個世界的中心。西部地區,既與亞歷山大大帝、拿破侖、彼得大帝渴望染指的印度比鄰,又與阿拉伯文明的核心圈子相銜。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將軍認為西部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五千年來長盛不衰的根基。他特別撰文《西部論》,力主中國發展應將大戰略轉移到西部。美國學者認為,中國是“東亞大半島”。半島生存,需要縱深,需要垂青西部。西部地區的崛起對擁有2多萬公里邊疆線的中國,戰略意義顯著。西部無虞,中國就會安定一半。歷史上,凡是強盛的中原王朝,無不向西用兵。可以說,西部崛起,中國無事。中國西部經濟的發展,對從西部陸路走出國界的通道有強烈的需求。

不僅是中巴鐵路,還要延伸到伊朗,還要修建中吉烏鐵路、中緬鐵路、泛亞鐵路,中俄、中蒙、中朝韓之間的鐵路也要提高運力。到那個時候,條條鐵路就是經濟貿易血管,中國就是亞洲的核心,中國及其周邊是全球最大的市場,超越歐美。我們在世界貿易中的話語權就很強,歐美也不敢制裁我們。

在國際貿易嚴重依賴海上航線的今天,在國際貿易結算主要用美元結算的今天,把持著海上航線的“美軍”與把持著國際金融的“美元”,無疑成了維護美國霸權的兩根支住,兩根“相輔相存”、“互為因果”的支柱。我們用高鐵繞開美國海軍的堵截,等到整個亞歐大陸被高鐵連為一體,孤立于西半球的美國將成為邊緣國家,美國的話語權被大大削弱,中國的崛起就不再是夢想。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就認識到鐵路對中國的極端重要性,愿意放棄大總統職位專心修鐵路,今人難道不如嗎?

二、巴基斯坦的地緣優勢以及中巴能源通道對中國的巨大意義

巴基斯坦西面與伊朗、阿聯酋、巴林、卡塔爾、科威特、伊拉克、沙特、土庫曼斯坦等原油輸出國相接近,而它的東面則是世界最大的3個石油進口國:中國、印度、日本。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巴在由西亞到東亞的油氣傳輸通道上,占據了獨特的地位。南亞正在談判的4條油氣管線有三條經過或終止于巴基斯坦:卡塔爾—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不過整個南亞次大陸臨近波斯灣,南亞管線節約的航運成本并不多,而且印度與巴基斯坦芥蒂很深,不愿受巴方控制,所以除了巴方熱心推動之外,南亞其它國家并不熱心。

但是對于中國就完全不同了,2000公里的中巴油氣管道有三大好處:1、節約航運成本:中國從波斯灣進口油氣,油輪最近的航道也要繞道馬六甲海峽,萬里迢迢抵達廣東湛江港。瓜達爾港距離波斯灣近在咫尺,從瓜達爾港直接裝卸油氣并通過管道運到新疆,節約上萬公里的航程,成本非常低。以后管道還可以延伸到伊朗,中東到中國的油氣全程管道運輸,無需油輪。2、徹底繞開馬六甲海峽和印度半島,讓美印耗費巨資建設的海軍毫無用武之地。3、促進大西北發展:在新疆建立大型石化基地,可以大大加強西北地區成品油和石化衍生品的供給,無需從東部運輸成品油,節約的國內物流成本更加是天文數字。

再類比德國的情況,德國也竭力發展管道運輸,本土內管道非常密集,俄羅斯銷往西歐的油氣很多都要經過德國。巴基斯坦愿作中東與中國之間的能源通道,正如德國愿作俄羅斯與西歐之間的能源通道一樣。能源過境,巴方也可以獲取經濟利益。

三、中巴貿易通道對西部大開發的推動

在中國的邊疆省份中,新疆是接壤國家最多的一個。新疆在其5600多公里的漫長邊界線上,與8個國家接壤。而此次“經濟走廊”的東部起點,正是新疆西部重鎮喀什。喀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區內的塔什庫爾干縣,“一縣通三國”,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三國相鄰。但是,優良的地理位置,并沒有為新疆帶來經濟的繁榮。由于新疆臨近中亞,而中亞雖然處于歐亞中間地帶,但是國家經濟發展普遍落后。加之新疆沒有出海海港,經濟發展極為受限。新疆的貨物出口都需經過4000余公里的鐵路運輸,橫穿中國北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中國東部的天津后,再由遠洋巨輪運往世界各地,運輸成本很高。長久以來,新疆地區經濟發展一直無法突破地理瓶頸,而多年的內地對于新疆經濟的“對口支援”也成果有限。因此,新疆依靠“能源開發”“西氣東送”的發展戰略,也確實是地理現實困境的“無奈之舉”。

中巴經濟走廊的鐵路、光纜、電纜等,可以大大拉近中國商品與中東、南亞市場的距離。如果鐵路順利貫通,那么就意味著新疆將有用一個寶貴的“出海口”,進而輻射整個南亞和中東地區。中東和南亞的人口超過18億,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商品出口世界第一,不過主要是通過東部地區出口,運輸到歐洲速度很慢。瓜達爾港是印度洋上的明珠,扼波斯灣的咽喉,直線距離迪拜僅600公里(對比:北京上海廣州距離迪拜6000公里)。俄羅斯帝國做夢都想擁有印度洋的出海口,用溫暖的印度洋海水清洗俄國軍靴,是幾個世紀俄國軍人的夢想。俄國人獲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方式就是軍事占領阿富汗,然后再向南侵略,簡單粗暴。中國人則是建立經濟走廊,互利共贏。以后中國西部的商品就可以走中巴鐵路,南亞銷售或在瓜達爾港裝船運到歐洲。國內商人就會在西部地區踴躍設廠,西部大開發的美好愿景得以實現。新疆的面積很大,僅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面積就超過英國,土地供應非常充足。

光纜就是中巴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當今的時代是大數據時代,國內IT企業已經有了不俗的實力,可以參與國際競爭。有了大容量的光纜,中國IT巨頭就可以在南亞設置數據服務器,南亞中東和國內每年可以交換大量數據,搶占南亞和中東龐大的信息服務(企業級應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市場。

巴基斯坦通過中巴貿易通道,與快速發展的中國緊密綁定,搭上中國的快車道,也可以促進本國發展。

總之,中巴經濟走廊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都非常重大,超過中緬油氣管道和中緬鐵路,是中國發展西部的一招致勝妙棋。建議要盡早建設,加快建設。

百分懸賞!論述《新疆酒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酒店不管怎么樣,要做到“以人為本”為中心,培訓和管理都圍繞這個進行!

管理不一定是生搬硬套!

外方管理酒店作為中國旅游業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之一,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由嘗試性發展進入到運作成熟、快速擴張的新時期。這些酒店已由過去僅僅關注外國客人市場轉向國內和國際并重、由主要城市向二級城市邁進、由沿海地區向內陸擴展,并開始對中國酒店業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外方管理酒店成功經營的原因除了在政策上有一定優惠之外,其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以獲得競爭優勢的人力資源戰略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中國內地由外方管理的幾大集團酒店,如香格里拉、假日、喜來登、萬豪、希爾頓等,其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經驗頗有特點。

用人制度靈活、科學由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外方管理酒店在國際范圍內的人才聘用基本上沒有限制,而且由于實行合同制,人員的聘用和解聘更加靈活。尤其受裙帶關系影響較小,人員安排更為科學。

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幾乎所有的外方管理酒店都設有獨立的培訓部門,有些還建立專門的培訓學校,或者聯系國內外有關院校對員工進行培訓,希望通過培訓來提高員工素質,從而提高酒店的競爭力。

對員工待遇優厚首先是付給本地雇員的工資基本上高于或持平于行業平均水平,其次在對中方雇員的獎勵計劃上,較為容易依據自身經營業績作出決定。而很多中方管理酒店由于投資主體原因往往需要經上級部門批準,而企業難以獨立決策。

推行人才本土化戰略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國內幾家主要酒店集團的外方人數曾最高達150多人,占總員工數的10%。進入90年代,隨著中方管理人才的成熟,許多外方管理酒店已經順利實現了人才本土化,成為外方管理酒店維持其競爭力的核心戰略。

問題

盡管由于實行了成熟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使得大多數外方管理酒店在中國內地市場上取得了較強的競爭力,但在外方管理酒店人力資源的實際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由文化差異引起的薪酬模式實施困難個人業績付薪獎勵體系是國外酒店業中較為普遍的做法,它是以對員工績效的有效考核為基礎,實現將薪酬獎勵與考核結果掛鉤的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能。但是,大部分中國員工對目前職務和崗位掛鉤的薪資模式表示滿意。因為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