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朝貢貿易厚來薄往的意思(據《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來政策對竭誠朝貢者皆倍償其價(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所取無...)

时间:2024-05-18 06:36:15 编辑: 来源:

朝貢是什么意思

朝貢意思:藩屬國或外國的使臣朝見君主并敬獻禮物。

朝貢(cháo gòng),又稱進貢,是一方將財富以某種形式給予另一方,以表示順從或結盟,尤其是君主國里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也會向宗主國獻上禮物。這些禮物稱為貢品。

朝貢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統治者,或者屬國臣服于宗主國的表示。朝貢體系也稱“宗藩體系”與條約體系、殖民體系同為世界主要國際關系模式之一,曾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古代歷史當中。

造句

1、他們還是沉浸在朝貢體系的窠臼里,完全就是一副天朝上國的態度,只認日本的國王,日本人襲擾江浙沿海,朝廷只會派出使者去訓示日本的國王。

2、有的朝貢方物,明成祖厚往薄來,“其以土物來市者,官給鈔酬其值”。

3、那時神威遠震,九夷八蠻無不臣服,都率領妻子頭目,打造金葉表文,雖數千萬里之遙,不憚辛苦,梯山航海,盡來朝貢,真從古以來未之有也。

4、清初,清政府沿襲明代的海禁政策,對外貿易的主要形式為朝貢貿易。

5、倭拏舟載其方物戎器,出沒海道而窺伺我,得間則張其器而恣肆侵擾;不得其間則陳其方物假稱朝貢。

6、像鄭和下西洋這段,我們建立了體制,實際上一種叫朝貢貿易體制,就是鼓勵四夷來中國進貢,我們厚往薄來,而不在乎其中的經濟利益。

7、清代中朝之間建立了穩固的宗藩關系,朝鮮使團進行的朝貢貿易也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

8、明太祖朱元璋給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達詔諭後,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開始向明政府朝貢。

古代歷史上的朝貢是什么意思?

朝貢制度最開始最有可能始于氏族部落時期,小的氏族部落向大的氏族部,進獻食品或生產工具以換取和平生存的機會。商湯早期曾向夏朝朝頁。商湯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后,為了減輕朝貢國的負擔,專門制定了法令《四方令》來約束朝貢國的朝貢數量。

后來的春秋時期,西周分封的諸侯國,都要按律向周王室朝貢。戰國時期,大的諸侯國打敗小國后諸侯小國,要向勝利國朝貢。秦朝統一中國后,西南諸夷國,日本等小國向秦朝朝貢。真正使四方諸夷臣服的是漢武帝時,武帝強大的武功,徹底使周邊所有小國臣服朝貢,用萬國來朝一點不過分!到了東漢未年三國紛爭,西晉,東晉,南北朝等混亂時期,弱者向強者進朝貢也是角色常互換。今天你朝貢我,明天我勝了你再朝貢與我,亂世無真正意義的朝貢!

唐朝也是真正意義的大一統的王朝,統治者又采取了開放的外交政策,西域諸國,朝鮮,日本列島上的諸小國,紛份朝貢于大唐,唐朝中央政府更是堅持薄來厚往的國策,只要求名義上的臣服而物資上基本是倒貼。

這樣深得諸夷小國的歡迎和熱切配合,一時長安街頭是萬國人聚居的地方,史載長期居于長安的外國使團商人萬余人。

五代也是個諸侯軍閥混戰的年代,沒有了中央集權式的中心國家也就沒有真正意義的朝貢啦!到了北宋時期,由于崇文抑武的國策,沒有對周邊諸國產生威攝力,反而由于戰敗關系向西夏,遼,和后來的金國納歲幣,屬于朝貢于他國。恥辱!

元朝基本沒有朝貢,成吉思汗強大的武功,基本把所有國家全部征服,小國全部消滅完啦!只剩下一個大元朝沒有其他啦!所以元朝沒有朝貢制度。

明朝是有歷史記載以后,與外國建立關系最多的國家,主要得益于鄭和下西洋與西洋諸島國建立的朝貢關系。與周邊的朝鮮,日本,越南,緬甸,老撾,東埔寨,呂宋等東南亞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

朝貢已是每個與明朝建立關系小國的主要工作,明朝中央更是采取薄來厚往的禮儀,更刺激了小國來華朝貢的熱情。至今山東德州市還有菲律賓東王后裔生活著,那里埋葬著朝貢回國途中死在德州的菲律賓東王。這是歷史的最好見證,勝于史書記載!

據《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來政策對竭誠朝貢者皆倍償其價(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所取無...

朝貢貿易

材料中明確出現了“朝貢者”這一主體,及“示中國富強”的貿易目的。

所謂朝貢貿易就是中國政府與海外諸國官方的進貢和回賜關系。唐代以前,國家富強,很多國家前來尋求同中國建立友好關系。僅南北朝梁武帝統治時期,南海諸國通使的就有九國之多。這些國家使節來朝貢,貨物由朝廷處置,廣州祇負責過境和接送任務。

厚往薄來 倍償其價指什么,如何評價?

指明清時期政府對外貿易特征

朝貢貿易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特點是厚往薄來、倍償其價目的是宣揚國威、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需求。不計經濟效益,厚往薄來、倍償其價,造成大量損耗,明清后中國對外貿易逐漸萎縮。

朝貢貿易,亦稱“隨貢貿易”、“貢舶貿易”。宋代以后中國政府準許外國使節在進貢的前提下,隨所乘船舶、車馬攜帶商貨來中國進行的貿易。

源于宋代市舶司的“抽買”、“抽解”和“進奉”。對海舶輸入商貨中的禁榷品,由中國政府全部收買;對非禁榷品,除抽分一部分外,又收購一部分,其余許民間買賣。收購的部分,除供宮廷消費和賞賜外,也有再行出售的。元代行抽分。明代實行貢舶制度,在通商口岸設市舶提舉司,管理朝貢和朝貢貿易。

屬國的設置始于戰國,如秦兵器銘文中已有屬邦一詞。后避漢高祖劉邦諱而改稱屬國。據《漢書》卷6《武帝本紀》記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并將其眾合四萬余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漢書》卷6《武帝本紀》顏師古注曰:“凡言屬國者,存其國號而屬漢朝,故曰屬國。”《后漢書》卷118《職官志?百官五》又云:“屬國,分郡離遠縣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可見“屬國”是中央王朝為安置歸降的邊疆民族而依緣邊諸郡設置的一種行政建制,“主蠻夷降者”,與郡同級。從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到漢末為止,北、西、東三邊諸郡:定安、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為、廣漢、蜀郡、張掖、居延、遼東等郡內都有屬國的設置,大者領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大郡置邊遠縣為屬國,如置廣漢北部都尉所治為廣漢屬國,置蜀郡西部都尉所治為蜀郡屬國,置犍為南部都尉所治為犍為屬國,置遼東西部都尉所治為遼東屬國。小郡則屬國置于本郡之內,不另標名稱,如龜茲屬國只作為上郡的一個縣而存在。

屬國設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譯令,又有屬國長史、屬國且渠、屬國當戶等官。各官由漢人或內屬胡、羌的首領充任。屬國都尉秩比二千石,與西域都護同一級,直屬中央,其治民領兵權如郡太守。屬國官掌屬國兵,稱屬國騎或屬國胡騎。

據《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來”政策,對竭誠朝貢者“皆倍償其價”;(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示中

(1) 目的與性質: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聯系,滿足統治階級對異域珍寶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為和不計經濟效益的貢賜貿易;(3分)西方遠航是為了開拓市場,攫取暴利,是資本主義海外殖民性質。(2分)

(2)歷史影響:鄭和下西洋促進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但貢賜貿易無益于國計民生;(2分)西方遠航為新興資產階級開啟了新的活動場所,促進資本主義迅猛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2分)

(3)原因:明初貢賜貿易“倍償其價”,造成重大損耗,缺乏生命力;(2分)明清閉關自守、實行海禁,航海業每況愈下。(2分)西方為資本原始積累所驅動,遠洋事業蒸蒸日上。(2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