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廣州經國貿易有限公司(審計風暴的代表人物)

时间:2024-06-02 04:41:24 编辑: 来源:

廣州廣日集團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1976年5月以前,廣州金屬結構廠,廣日集團前身

1976年5月廣州金屬結構廠改名為廣州電梯廠

1982年7月成立廣州電梯工業公司

1989年1月成立廣州電梯企業集團公司

2000年11月27日,廣州電梯企業集團公司改制并更名為廣州廣日集團有限公司。 1973年廣州金屬結構廠(廣日集團前身)按照上海電梯廠生產出廣州市第一臺電梯產品“廣州牌”電梯;

1981年12月25日與日本日立制作所簽訂了“以補償貿易方式改造廣州電梯廠基本協議書”、“改造廣州電梯廠及引進電梯生產設備、技術合同”和“日立制作所購買廣州電梯廠制造的電梯零部件合同”;

1982年3月廣州電梯廠引進日本日立電梯技術合同正式生效;

1984年第一臺引進技術生產的“廣日牌”YP型乘客電梯試制成功并通過建設部的產品鑒定;

1988年4月廣州電梯工業公司與日本國日立制作所簽訂引進"逆變器及微機控制電梯技術"合同;

1990年2月,“廣日牌”YP乘客電梯獲得建設部全國電梯行業第一個"部優"產品稱號;

1993年4月,廣州電梯工業公司獲(西班牙)第21屆國際質量獎;

1993年12月,廣州電梯工業公司獲歐洲大會(B.I.D組織)授予國際金星質量獎;

1994年4月,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公布調查結果:廣日牌電梯被評為93年中國公認名牌產品;

1994年8月16日,廣州電梯工業公司引進日立公司94年開發的EX系列扶梯是新產品的"廣州-日立自動扶梯補償貿易合同簽字儀式"在番禺香江大酒店舉行;

1994年電梯年產量首次超過2000臺,達到國家規定的經濟規模。同年,電梯歷年生產量突破1萬臺;

1995年7月19日與日立中國有限公司、日立大廈系統工程服務公司、日立電梯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簽訂了合資組建“日立電梯(廣州)有限公司”、“日立自動扶梯(廣州)有限公司”和“廣州廣日電梯工業有限公司”合同。三個合資公司的投資總額均為3000萬美元,注冊資本為2000萬美元。其中中方在日立電梯和日立自動扶梯的股份為45%,在廣日電梯的股份為55%;

1996年1月15日,廣州電梯工業公司與日立公司合資組建的日立電梯(廣州)有限公司、廣州廣日電梯工業有限公司、日立自動扶梯(廣州)有限公司等三家合資企業分別舉行開業儀式;

1998年5月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廣州電梯企業集團公司國有資產經營權;

1998年6月經與合資方協商并經國家外經貿部批準,以上三家合資公司合并,改名為“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公司的投資總額為9000萬美元,注冊資本為6000萬美元,中日雙方各占股份50%,以中方為主實施管理;

1999年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被國家人事部批準建立電梯行業第一家企業博士后工作站;

2000年7月從日本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引進立體停車設備技術,開始了集團開辟電梯以外新的產業的歷程;

2000年9月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在日本建立中國海外開發室;

2000年10月,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廣州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建立廣州日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00年11月,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被認定第一批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

2003年10月在日本東京召開的“2003廣東、香港、日本經濟技術貿易洽談會”上與世界最大的專用車生產廠家日本新明和簽訂了《專用車技術轉讓合同》,把專用車作為支持集團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2003年11月,集團成立廣州廣日科技園有限公司,發展專用車產業;

2004年4月,根據有關協議轉讓廣州日立的20%股份給日立集團,經國資管理部門批準,轉讓金用于集團發展新產業。同月,第一臺LP型兩段橫移式立體車庫在南京創興濱江廣場驗收合格,正式交付顧客使用;

2004年7月成立了集團上市小組,開始籌劃集團的改制上市工作;

2004年10月,集團與英國西屋公司聯合投標,取得廣州地鐵4號線月臺屏蔽門項目合同,使集團的新產業進一步向城市交通領域延伸;

2004年12月,集團電梯年產量達到12200臺,首次突破年產萬臺大關;

2005年9月,與瑞典ENVAC公司合資成立了“廣州恩華特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廣日控股,共同面向中國的密封式垃圾收集系統市場;

2006年1月,與德國克諾爾集團合資成立“西屋月臺屏蔽門廣州有限公司”;

2008年1月,與廣東立信企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廣州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廣日控股,引進丹麥偉倫公司垃圾焚燒技術,進入城市垃圾處理產業;

2008年9月16日,集團重新設立環境產業事業部,整體籌劃城市廢棄物收集、處理產業的發展和應對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工作方案的實施;

2008年,廣州市政府將整個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終端25年特許經營權授予廣日集團

廣州經國律師事務所好嗎

好。

1、服務方面。廣州經國律師事務所為客戶提供高效、全面的的法律服務,服務全面。

2、資質方面。廣州經國律師事務所有一支在國家注冊的專業律師團隊,資質正規。

多瑙河具有什么重要價值

第一節 水上運輸

水上運輸包括內河運輸和海洋運輸,以其歷史悠久而有交通運輸“祖先”之稱。18世紀曾在交通運輸業生產中占主要地位。水運具有投資少、成本低、貨運量大、占地少等優點,好的航道通過能力幾乎可不受限制,通用性好,可作為大型、笨重和大宗長途貨運的主要承擔者。內河航運建設與防洪、排澇、灌溉、發電、漁業、旅游等統籌規劃,可收到綜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之效。但水運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如有些內河航道和海港由于冬季結冰而只能停航,有些內河航道的走向往往與運輸的經濟要求不一致,有些內河航道水位洪枯變化大,影響了航運利益的發揮。當前,綜合運輸已成為世界交通運輸發展的大趨勢,現代化綜合運輸網的建設,為充分發揮水運優勢創造了條件。

一、海洋運輸

海洋運輸是各國對外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的報告, 1995年世界貨物海運量達創紀錄的46.5億噸。海運的結構模式是“港口—航線—港口”,通過國際航線和大洋航線聯結世界各地的港口,其所形成的運輸網絡,對區域經濟的世界化和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聯系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世界海運業特點

當今世界海運業具有如下特點:

1.長期以來,世界海運市場一直被少數發達國家和傳統海運大國所壟斷截止1992年,以美國為首的海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挪威、希臘、俄羅斯和意大利等國家)仍掌握世界商船噸位的60%以上。但近年來,世界航運開始由發達的海運國家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轉移,如中國(包括臺灣省)、韓國、新加坡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在大力擴大港口規模,積極建設和發展自己的船隊,努力打破發達國家對國際航運市場的壟斷。

據對世界商船的有關統計,截止至1991年7月,世界共有100總噸以上的商船80030艘,約4.36億總噸,6.84億載重噸。擁有10萬總噸以上商船的國家和地區共87個, 100萬總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45個。位于世界商船隊前十名的國家(地區)依次為利比里亞、巴拿馬、日本、前蘇聯、挪威、希臘、塞浦路斯、美國、中國(包括臺灣省)、巴哈馬。上述十國商船隊噸位共達2.75億總噸,占世界商船隊總噸位的63%。

2.國際航運市場的重心正向亞太地區轉移本世紀初,大西洋獨占全球海運量的3/4,直到80年代,這一狀況才開始出現較大改變,隨著東亞經濟的崛起,國際航運市場明顯東移。目前,環太平洋地區已控制著世界船隊主要運力的40%,其中東亞港口集裝箱裝運量在1985年時為1617.9萬箱,占世界的29%,而1994年已增加到5373.3萬箱,占世界的比重猛增至43%。 1995年,東亞港口集裝箱裝卸量已達6100萬箱,占世界的比重繼續擴大。目前,位居世界集裝箱裝卸量前五名的港口有四個在亞洲“四小”,它們是香港、新加坡、高雄和釜山(另一個是鹿特丹,居第四位)。

據有關方面對1994年世界前二十大班輪公司的評析指出,遠東地區班輪公司(船隊)發展最為迅速,二十大班輪公司中屬于遠東地區的共十家,其中進入前十名的便有五家,它們是:臺灣省長榮海運公司(居第二位)、大陸中遠集團公司(第四位)、日本郵船公司(第五位)、大阪商船公司(第七位)、韓國韓進海運公司(第九位)。預計到2000年,遠東地區航運市場將與歐盟市場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市場并駕齊驅,各占世界航運市場的1/4。

3.方便旗船日趨擴大在方便旗船的構成中,日本、希臘、美國等發達國家擁有噸位占絕對優勢。

據英國勞氏船級社和希臘海運部統計, 1995年注冊1000總噸以上的希臘船為3142艘, 7167萬總噸,居世界首位,其中懸掛希臘國旗者為2165艘, 3172萬總噸,居世界第三位,即移籍海外的希臘船達4000萬總噸。又據美國海運管理局的報告,由于大量船舶移籍海外,到1995年,美國船主擁有的商船中,美國旗船僅剩下1500余萬噸,致使美國在世界商船國中的位次由1985年的第六位退至1990年的第八位,再退至1995年的第十一位。另據日本運輸部海運局的報告稱, 1971年日元升值以及1973年日本實行浮動匯率制,致使日本旗船大量移籍海外,日本旗船占日本船隊的比例從1969年的86%左右降至1980年的51%,進而再降至1995年的11%。

世界著名的方便旗船國家有利比里亞、巴拿馬、塞浦路斯、馬爾他、巴哈馬等國。利比里亞原為世界最大的方便旗船國家,近年因國內政局不穩地位有所下降。巴拿馬已取代利比里亞成為世界最大的方便旗船國,其船隊規模已達1億噸左右。

(二)世界主要航線和港口

按地理環境結構,世界海運分為太平洋航區、大西洋航區、印度洋航區和北冰洋航區。其主要航線和港口分述如下。

1.太平洋航區太平洋位于亞洲、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從白令海峽到南極洲的羅斯冰障,南北長約159oo公里,從巴拿馬至中南半島的克拉地峽,最大寬度約19900公里,面積17968萬平方公里,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8%,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東南部通過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與大西洋相通,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是溝通兩洋的便捷通道;太平洋西部通過大洋洲與亞洲之間的海峽與內海以及澳洲與南極洲之間的海域與印度洋相通,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是溝通兩洋的重要水道。

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海運大洋。隨著東亞的發展以及美國、加拿大等國經濟關系重心轉向太平洋,世界航運中心正從大西洋移向太平洋。太平洋主要航線有: (1)北太平洋航線(由遠東北美西岸和北美東岸的航線組成),(2)南太平洋航線(自北美越太平洋至澳、新),(3)遠東—南美西岸航線(自遠東經夏威夷群島南部越赤道進入南太平洋至南美西岸各港),(4)遠東—澳新航線,(5)亞洲東部近海航線(由東北亞至東南亞的航線,此航線向西延伸可至中東波斯灣各港), (6)美洲西岸近海航線。

太平洋主要的港口有遠東的東京、橫濱、川崎、名古屋、大阪、神戶、符拉迪沃斯托克、東方港、納霍德卡、清津、南浦、釜山、仁川、大連、秦皇島、天津、青島、連云港、上海、寧波、廣州、湛江、香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