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廣州康乃詩貿易有限公司(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的師資力量)

时间:2024-05-20 01:45:51 编辑: 来源:

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的師資力量

陳蘭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大連理工大學“海天學者”特聘教授,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名譽院長。1961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數學系。現任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學會理事長,《生物數學學報》主編,《系統科學與數學》常務編委,《應用生態學報》,《數學研究與評論》,《微分方程年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Systems》(加拿大SCI檢索雜志) 等刊物的編委,美國《數學評論》和德國《數學文摘》評論員。

早年從事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論研究,在1979年得到“二次微分系統至少存在四個極限環”的結果,指出了前蘇聯一著名數學家的“二次微分系統至多有三個極限環”的結論是錯誤的,從而在國際常微分方程界引起了極大轟動,被近年來許多國內、外專著所引用。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生物數學研究,作為我國生物數學研究的開創者與組織者,曾被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康乃爾大學教授卡洛斯稱為“中國生物數學之父”。從1984年開始主持召開了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生物數學學術會議,并先后在1988年于西安和1997年于杭州主持召開了兩次國際生物數學學術會議,每次會議都有來自全世界十幾個國家著名生物數學家參加。

主編了Advanced Topics in Biomathematic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Biology, Hangzhou, 1997(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主持召開了國際數學家大會生物數學衛星會議,主編了Advances in Mathematical Biology,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Series B, 4(3), 2004 (21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生物數學衛星會議論文集)(SCI檢索)。在數學生態學模型、分子作用動力學模型以及傳染病數學模型等方面有相當多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50多篇,其中50余篇被SCI檢索。指導了十余名碩士研究生和二十余名博士研究生。撰寫和主編了十余本專著和論文集,分別由世界科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美國數學會,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美國數學理科學院研究所出版。曾應邀到意大利,美國,阿爾巴尼亞,日本,韓國等國家訪問和講學。1992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先后被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鞍山師范學院,浙江農業大學、中央財政金融大學、華北工學院、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及閩南科技學院等高等院校聘為兼職教授。

黃國盛:男,1952年2月生于江西豐城,1977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歷史系;1982-1983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進修;1990-1993年在福建師范大學歷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95-1998年在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評為副教授,2000年晉升為教授。

現為福建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點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任福建省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委員會副理事長。1999年底至2005年初任福建師范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社會歷史學院副院長。2005年初至今,任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院長,并創建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主要從事近現代東南沿海經濟、閩臺經濟與文化、中國海關史、中國近代海軍史、福建古村鎮等領域的研究。為本科生開設《中國近代史》、《史學論文寫作》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東南沿海區域經濟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專題研究》等課程。代表作《鴉片戰爭前的東南四省海關》(博士論文,38萬字),出版后獲省社科二等獎,受到史學前輩好評;原中國史學會會長戴逸教授稱“內容充實,史料豐富,論點正確,頗有新意”。

還發表《赫德與總稅務司制度的建立》、《李泰國與外籍稅務司制度的產生》、《英商洋行在廣州的起源與演變》、《清代前期的海關口岸與內外貿易》 、《論清前期閩臺對渡貿易政策》、《論清代前期臺灣社會男有耕而女無織》、《中法戰爭前的福建海軍》、《清代前期臺灣與沿海各省的經貿往來》、《閩東也有西雙版納》、《閩東桃園人間仙境——記周寧禮門峽谷》等論文50余篇。近些年主持的研究課題有:《清代閩臺與沿海各省的經貿往來》(福建省社科項目)、《清代閩臺三通與兩岸經濟互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明清時期東南沿海航務檔案資料選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項目)、《三都港開發與福州、溫州、寧德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子課題)、《福建古村鎮的歷史考察》(福建省社科項目)等。

郭丹,福建龍巖人, 1987年7月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畢業后到福建師大工作,現任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專業碩士生導師;福建師大工會主席、教代會執委會主席,福建師大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福建師大閩南科技學院院長;曾任福建師大中文系副主任、文學院副院長多年,福建師大黨委委員,教育部全國高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社會兼職有: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散文學會理事,是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

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文學,主要方向為先秦兩漢經學與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在史傳文學特別是《左傳》研究方面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已出版《古代文學精華》、《春秋左傳直解》、《左傳漫談》、《史傳文學:文與史交融的時代畫卷》、《客家服飾文化》(合作)、《先秦兩漢文論全編》、《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合作)、《左傳國策研究》、《左傳戰國策講演錄》等及古籍整理著作十五種,在《文學遺產》《光明日報》《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2003年承擔的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四庫全書總目中的文學批評》,結項后被評為“優秀”。多年來還承擔國家教委古委會、福建省社科規劃科研項目十余項。2009年專著《左傳戰國策講演錄》獲得福建省第八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此前還獲得過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另有中國圖書獎(合作),華東區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合作),華東區優秀教育圖書二等獎(合作)等。曾赴臺灣、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講學。

在教學方面,教學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有多篇教改研究論文發表,曾擔任國家級重點教改項目、省級重點教改項目,是校優秀課程、精品課程負責人。1997年獲福建省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2000年獲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2007年被評為福建省教學名師,并被提名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候選人。2008年所負責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專題》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9年再次獲得福建省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所領導的師大工會在全省甚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在其擔任師大工會主席期間,師大工會曾獲得過多次全國性先進稱號。2009年4月個人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肖華山,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2月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2年7月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獲農學博士學位;2003年12月-2004年12月獲國家教育部留學基金資助,赴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訪問學習。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高等教育教學及科學研究,2006獲福建師范大學“師德之星”榮譽稱號。主要從事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生長發育、植物組織培養、果樹生理等研究,已發表研究論文50余篇。現任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副院長。

潘新民,男,1968年畢業于天津大學精儀系,1981年冶金部自動化研究院研究生畢業,碩士。曾在冶金部長城鋼廠、武漢科技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工作,教授,碩士生導師。1992年曾赴美國哈佛大學訪問。1992年10月—1995年4 月先后在深圳華為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和天津美國信譽集團任副總工程師和總工程師。現任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計算機系主任、教授、計算機應用教研室主任(兼)碩士研究生導師。

長期從事微型計算機控制教學與科研工作。于1988和1989年在中央電視臺主講“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以及“微型計算機與傳感器技術”兩個電視講座,并受到中央電視臺及廣大觀眾的好評,為國家培養了大量計算機應用專門人才。主講過多門課程,曾獲天津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除了教學之外,一直從事科研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并具有獨立科研及領導能力,先后完成多個微型計算機控制課題,并曾擔任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863計劃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其中“空間材料加工地基實驗系統”由機械部鑒定為國際領先,并獲得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潘教授還完成的項目有監控系統、IC卡電表系列產品,并主持FR1151壓力變送器(天津市科委項目)和虛擬通信實驗系統(天津市教委項目)。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各一項。

另外,先后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著作12部,計600余萬字。其中于1985年寫出的“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一書為我國第一本微型計算機控制專著,先后被很多學校選作教材,累計出版十余萬冊,并于1987年獲冶金部優秀教材二等獎。所開發的虛擬通信/網絡實驗系統是一個非常具有實用價值和市場潛力的課題,這在國內是沒有先例的。2004年2月通過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的專家鑒定,一致認為該項目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