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廢棄的買粉絲買粉絲叫什么名字(電影《昆池巖》取景地是在哪里的)

时间:2024-06-03 12:31:30 编辑: 来源:

獨木舟葛婉儀回歸的資本是什么?

2017年6月14日,改編自獨木舟小說的電視劇《一粒紅塵》開播,由吳奇隆、穎兒和米露等主演。

 

《一粒紅塵》系列是獨木舟葛婉儀繼《深海里的星星》系列、《月亮說它忘記了》(再版《時光會記得》)后的第三部長篇小說,此外,她還著有短篇小說集《你是我的獨家記憶》(再版《我曾赤誠天真愛過你》),半游記文學《我亦飄零久》、隨筆集《荊棘王冠·致無盡歲月》及晚安繪本《孤單星球》。

 

葛婉儀博客訪問量360多萬,在2013年10月25日的《愛過》之后再無新博文。

 

 

 

2013年12月,葛婉儀個人買粉絲“獨木舟”發出第一篇推送,買粉絲買粉絲似乎是平移了平臺的博客。

 

從博客時代到買粉絲買粉絲,從《深海里的星星》到《一粒紅塵》,十多年來葛婉儀始終是作家獨木舟。

 

但本質上,曾舉起反叛大旗的不良少女,已更溫柔、緘默、成熟。

“滾滾紅塵,我是其中最微小的一顆”

01、第一部被影視化的書

 

打開葛婉儀的買粉絲“獨木舟”:幾張她拍的花草或個人照片,一首歌,有時她在推送里連載她的小說,大多數時候她像寫日記一樣寫著她的生活。

 

留言區里許多超過百字的評論——這里聚集了30多萬不想錯過她任何文字與成長的讀者。

 

她在推送底部的簽名是:我不想成為上帝或英雄,只想成為一棵樹,為歲月而生長,不傷害任何人。

 

“我不是華麗型的人,人生比較粗糲,我覺得樹是比較堅韌的。慢慢生長,不用特別多東西,但很堅實。”

 

在最新一篇推送《越多的曲解和誤會會使我們孤獨》里,葛婉儀寫道:爭執,謾罵,攻擊這些都不是我喜歡的,雖然我年輕時也很擅長這些。

 

依然和從前一樣堅定正直、悲天憫人,但她越來越相信理性和柔軟的力量。

 

 

獨木舟葛婉儀:活得真實,比活得漂亮更緊要

 

在出版社的會議室,葛婉儀敲門進來,編輯說:我還以為誰呢,你怎么還敲門?

 

“我覺得這樣禮貌些嘛。”

 

黃色上衣和小黃鞋,白色裙子,她今天涂的口紅不是粉絲印象中艷麗的正紅色,扎起的馬尾里幾縷紫色頭發,讓我想到她最愛的粵語女歌手楊千嬅,葛婉儀說自己已有她的兩張簽名唱片,最愛的歌詞之一是“也許生于世上無重要作為,仍有這種真愛耀眼生輝”。

 

曾經,葛婉儀在博客里提到她把頭發染成了烏黑色,雖然以前也是黑的,但不夠。

 

“我比較喜歡極致,極致的美和慘烈,極致的莊嚴和香艷,我不喜歡中庸。”

 

對此她解釋道:生了一場病后,覺得沒做過的事情,都想嘗試一下。

 

這種嘗試還包括——自己寫的書《一粒紅塵》被拍成電視劇。

 

在我們聊天的這個下午,吳奇隆和穎兒演的《一粒紅塵》正更新到10集不到。

 

作為葛婉儀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這也是她迄今為止寫過的篇幅最長的小說,兩本加起來字數超過三十萬。2014年秋,葛婉儀決定來北京,當時住郊區,還沒有太多朋友,她在一種漂泊動蕩感中完成了紅塵2。

 

這部書里,葛婉儀不再局限于描述個性鮮明的女生天雷地火的愛情,而是著眼于一個平凡姑娘的堅韌與成長,在愛情之外,更真實的是生活。

 

2015年9月,為紅塵2寫后記時,葛婉儀說曾外露的鋒芒她已將它藏于心里。此時,她離自己的18歲已有10年,文字經過時間和經驗的打磨也更洗練和成熟。

 

被改編成電視劇的《一粒紅塵》,涌現出許多爭議聲。有時候,小說越被喜愛,無法接受它被影視化的書粉態度越極端。

 

電視拍出來,肯定會有人批判,她都預計到了,但對葛婉儀來說:“那個片頭出來,上面說是根據獨木舟小說改編的,我就很想哭啊,我覺得我只要跟那個十幾歲的自己分享就可以了。”

 

“可能別人不能夠理解,一個小地方長大的姑娘,有一天這個事情實現了對她的意義。”

 

“你曾經是不良少女,可是你真正做過什么壞事呢”

02、青春仿佛因你開始

 

小地方指的是湖南中部的婁底,在老家,有個老書柜,那是葛婉儀和文字結緣的開始。受媽媽的影響她很喜歡看書,上學后,她背著媽媽省早餐錢買書。

 

從那些書里,她獲得了許多母親和老師沒有教過的真理。亦舒的書在這其中至關重要,葛婉儀最愛她寫的那本《圓舞》。

 

《圓舞》里路加評價女主角周承鈺說:再也找不到一個比你更有趣的女孩子。

書看的多了,葛婉儀總有一些自己零碎的想法想寫出來——“我從小就不太善于跟外界溝通,那是慢慢構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個起點。”

 

畢竟她粗糲的人生就像小說里的故事——單親家庭,幾乎沒有父親這個概念,不良少女和偏執的愛情。小時候寄住在重男輕女的外婆家,路上廢棄的貨運站旁兩條平行的鐵軌,仿佛延伸至遠方永遠不會抵達——這個保存在腦海里少年時期最孤單時光的畫面,后來出現在她第二本小說《月亮說它忘記了》女主角的成長歷程里。

 

16歲,葛婉儀在雜志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三月驚蟄》,有了1200元的稿費,終于可以實現那個愿望:一個人去KFC吃完一盒蛋撻。

 

蛋撻吃到第三個就差點吐了,但從那時起,獨木舟這個筆名開始出現在公眾視野。此后她不斷在《愛格》、《花火》等雜志發表短篇小說。

 

前不久,葛母問她:家里的那些手稿你還要嗎?

 

“寄過來吧,也不會再有了。”那些都是高中,她在課桌上堆得高高的參考書后面寫下的筆跡。

 

大學葛婉儀在長沙讀新聞,大四,她開始寫自己的第一篇半自傳體長篇《深海里的星星》——時常在宿舍寫稿到凌晨三四點,夜深時到走廊抽根煙,靜悄悄的怕打擾到舍友。中午叫宿舍的學妹帶一份拌面。

 

初期,她最擅長的是講自己的故事,剖開并銘記自己在長沙這座煙火氣息濃厚的城里激烈的青春。

 

2009年葛婉儀畢業,10月,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深海里的星星》全國預售,這本城市實景小說被認為是“長沙青春代言書”。

 

女主角程落薰離經叛道,孤獨堅韌,善良赤誠,情感熾烈的喜歡林逸舟。

 

林逸舟一如葛婉儀早期短篇小說里大多姓周的男主角:帥氣多金,有一點邪氣,少年浪子,深愛的女孩在旁邊時會說: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愛。

 

2010年,葛婉儀的第二本書,短篇合集《你是我的獨家記憶》出版,里面按貼吧投票數收錄了她2006——2009年五年來寫的短篇,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全世界就此劇終》,里面男主角叫周暮晨。

 

很多讀者問獨木舟,是不是真的是在寫你啊?

 

她沉默了很多年,直到短篇變成長篇,直到問題的女主角從《全世界就此劇終》的林卓儀換成程落薰——“程落薰的確是我,但我,并不就是程落薰。”

 

15歲末,葛婉儀的生命里出現這樣一個“周”,分開一年后,葛婉儀朋友打電話問他你們還有可能嗎,電話那頭斬釘截鐵說:真的沒可能了,不要再問了——那通電話摁了免提,葛婉儀沒哭,但是就在那天她第一次學會了抽煙。

 

后來編輯邵年說,第一次見到獨木舟時,她就在公司沙發上龐若無人的抽煙,“在此以后,我見過很多無數女孩抽煙,很少有獨木舟那樣渾然天成的氣質和味道。”

 

書里的程落薰有許至君,現實里的葛婉儀自己舔傷成長。

 

16歲,為了紀念這場死去的愛情,葛婉儀去打了16個耳洞。而她被用來排遣千頭萬緒的出口得到認可——第一篇小說發表,上面的作者署名獨木舟,獨慕周。

 

 

葛婉儀脖子上有個好看的紅色刺青。我記得她腳踝上還有個刺青IVERSON。

 

“現在還喜歡艾弗森嗎”

 

“他現在也不打球了,反正永遠也不會說自己喜歡過的人的壞話。永遠不會。”

 

寫深海最后七萬字的時候,她跟曾喜歡的一個人R重逢——那時她的情緒還總是那么容易天翻地覆。編輯告知她最后七萬字重寫。“感覺不對,你在逃避什么?這些文字干巴巴的沒有靈魂。”

 

她不否認對愛情的向往和它帶來的悲傷,也從不否認對文字的喜愛和其帶來的壓力。

 

但被傷害之后依然相信愛情,哭過之后依然爬起來繼續寫。

 

“我是一顆銅豌豆。”

 

她更深入的挖掘自己,血淋淋地撕開過往。

 

也就是那年,葛婉儀寫的“我沒有傾城容貌,沒有萬貫家財,我只有一腔孤勇”流行于網上。

 

許多人心里對長沙的情愫也自獨木舟的文字開始生長。

 

前幾日,買粉絲MINEFM有篇推送叫《多少人對長沙的最初印象,是從<花火>開始的》。

 

評論區里許多留言提到獨木舟葛婉儀,有人說,因為獨木舟,從此覺得湖南女孩都有種特別味道。

 

葛婉儀出校園寫的第一部小說一度加印再版,她買了一個單反,棉布裙,帆布鞋,雙肩包,黑長卷,一身文藝青年的打扮,但她一說話,自然的搞笑之處讓你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會寫字的諧星。

 

 

葛婉儀還有一個外號,叫大臉舟,見到她后我感嘆道:你臉一點都不大啊!

 

葛婉儀:就是吧,這句話寫進去!

 

“諧星”葛婉儀二十一二歲時特別喜歡去酒吧看帥哥,為人熱情,她還喜歡逛各種論壇,也因此認識了一些好友。

 

有一天她在網上看到一個投票,關于你沒做過的那些事,抽煙,喝酒,刺青……她一個個看下去,只默默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