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買粉絲讀書買粉絲文章沒有顯示紅點(關于消息設計的那些事兒)

时间:2024-05-18 09:45:05 编辑: 来源:

《社群營銷方法、技巧與實踐》秋葉、秦陽等著

         這本書還算有點內容,最起碼你從他自己的實踐中看到很多創意和行動,普及了很多通識,關于工具性的平臺或者應用,因為你不留意不關注會忽略很多基本的東西,就像我們用的很多電子產品,尤其是女生很多都是30%的功能可能都用不到。總之你要說得言之有物,你要做得有方可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干貨到底有多少,一看便知。

1.1 什么是社群?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不是一個人!社群經濟的火爆是移動互聯網與新媒體進化的產物。

點與點通過某種媒介互動和連接,出現聯系,連接兩點之間的線是社交,多點之間的多條線社交形成面,面就是社群。

1.2 構成社群的五要素

同好:決定了社群的成立。可以基于產品、行為、標簽、空間、情感、三觀

結構:決定了社群的存活。包括組織成員、交流平臺、加入原則、管理規范。

輸出:決定了社群的價值。知識干貨、買粉絲答疑、信息資訊、利益回報。輸出還要衡量群員的輸出成果,全員開花才是社群,如果僅僅一枝獨秀,那還是粉絲經濟路線。

運營:決定了社群的壽命。運營四感:儀式感、參與感、組織感、歸屬感。

復制:決定了社群的規模。一個社群如果能復制多個平行社群,會形成絕大規模,思考是否已經構件號自組織?(是否具備足夠人力、財力、物力);是否已組建了核心群?(種子用戶,引導社群良性發展);是否已經形成亞文化?(大家的風格等)

舉例1)圍繞靈魂人物構建社群:邏輯思維;2)圍繞核心產品構建社群:小米手機。3)圍繞軟性服務構建社群:大熊會、秋葉PPT。

1.3 社區和社群是一個東西嗎?

社區強調人與人在物理空間的聯系,社群強調人與人虛擬空間的關系。社群基于“關系”的連接不受空間與時間的約束。一個社區里的成員不一定有社群,一個社群里的成員不一定非得在一個社區,社區經常是社群產生的溫床,社群一旦形成,社區即使瓦解,但社群不會瓦解。移動互聯“社交關系”的力量,不論是做產品還是營銷,都不能忽視。

1.4 與粉絲經濟相比,為什么社群營銷更具有優勢?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系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被關注者多為明星、偶像和行業名人等。微博買粉絲買粉絲模式也是粉絲經濟,操作模式都是定位特定主題,努力擴大粉絲規模,針對性廣告,轉發給粉絲購買自己產品和服務,甚至參與轉發擴大影響力。

粉絲經濟成立三個條件:1)足夠多粉絲;2)粉絲愿意參加你活動;3)你和粉絲都在一個活躍平臺上玩。

買粉絲買粉絲一個新粉從關注到漸漸不看你的文章推送,周期大概3-6個月,這還是在你內容有可讀性的情況下。每個人時間是有限的,他分配給你時間,取決他對你的黏性,黏性取決于你的價值。所有社會化營銷爭奪與運營,都是用一切辦法搶占用戶每天的24小時。

工業時代:受眾—用戶;營銷時代:受眾—用戶—粉絲;移動時代:受眾—用戶—粉絲—社群

1.5 如何從粉絲經濟到社群運營

受眾—用戶—粉絲—社群,是大部分企業或品牌的運營之路,各行各業都向這個方向努力。

萬科營銷:賣產品—標準化、銷售員—業務員銷售、員工力量;做口碑—萬客會、萬享會—全民營銷、人人力量;搭社區—生活化、關系化—社區營銷、關系力量。

2.1 怎么讓社群長壽?

一個群經歷萌芽期、高速成長期、活躍互動期、衰亡期、沉寂期,走完整個生命周期模型長則6個月,短則1個星期,即使出于商業目的主動管理一個社群,生命周期大概兩年左右。

加群動機:聯絡、工作、交友、學習、宣傳、生活的需要。

價值分類:價值群、雞肋群、死亡群、垃圾群。

兩個啟發:1)不要過度投入,群走到生命周期尾聲,不騷擾別人就是美德;2)要設計一個在群生命周期結束前就能完成營銷的產品。

建群動機:賣貨、人脈、成長、品牌。

如果一個社群的存在,既能夠滿足成員的某種價值需要,又能給運營人帶來一定的回報,就會形成良好循環,甚至可形成自運行生態。要想得到長期回報,就需要設置長期需求,這也是為什么大多高頻重復使用類產品的社群存活時間要比興趣社群長。

2.2 社群短命七宗罪

1)缺乏一個明確而長久的定位;2)缺乏有影響力或熱心的群主或群管;3)群主個性過于強勢;4)騷擾;5)缺乏固定的活動形式;6)“蒸發”;7)陳舊,成員總共那么幾個人,事物新鮮感。

2.3 社群活躍的結構模型

群組里六種角色:組織者、思考者、清談者、求教者、圍觀者、挑戰者。

兩種管理模式:基于社交的環形結構;基于學習群的金字塔結構。

2.4 群越大越好么?

“150定律”、”鄧巴數字”: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大約是150人。

如果定位學習分享群,在有能力管理情況下,群的規模越大越好,還可以變形出核心管理群。環形社交群不可能具有太大的規模。買粉絲群產品邏輯決定了群員進入關系是相對平等的,很難形成金字塔結構;管理學一個松散組織,26-36是一個小型自組織的最佳規模。

群規模擴大中,損失降低建議:1)加人要有節奏,不要一股腦引入太多;2)加人要有門檻,得來不易才懂得珍惜;3)加入要守群規,正是無規矩不成社群;4)老人帶新人,將社群文化進行傳承。

3.1 買粉絲群vsQQ群第一回合:加入機制

買粉絲群是鏈接擴散機制,可隨時建群隨手拉人,成員地位基本平等;QQ群有數量限制,管理員權限和非管理員權限明顯不同,是審批機制。

3.2 買粉絲群vsQQ群第二回合:信息呈現

買粉絲群的產品邏輯是基于時間流,適合移動通訊;QQ群是基于主題,適合桌面時代。

3.3 買粉絲群vsQQ群第三回合:管理工具

買粉絲,不明顯,紅包、群公告、群轉讓;QQ群,多樣化,審核、群公告、群投票、群文件、禁言、群@、匿名聊天、共享演示、紅包、群數據、群活動。

3.4 買粉絲群vsQQ群第四回合:運營特征

3.5 買粉絲群和QQ群哪個更適合社群運營

如果你是為了商業目的建立群,更適合建有明確主題的群,適合QQ建群。QQ群更像一個組織,買粉絲群更像因某主題集合的聚會。

內部:QQ組討論、QQ群、買粉絲群要求不高;外部:QQ群便于管理。

QQ群比買粉絲群更適合社群運營,原因8點:1)QQ群覆蓋更廣,不管是那個年齡階段的人,基本都有QQ號;2)QQ群容量可以超過500人,一直到2000人,規模優勢明顯;3)QQ群有更靈活的管理手段,比如改群名片、禁言、群發消息等;4)QQ群桌面交互功能更強,支持多群同時互動,買粉絲群不支持多群多窗口同時進行互動;5)QQ群基本對鏈接沒有設置屏蔽,對網絡跳轉兼容性比買粉絲更好;6)QQ群可以顯示群員在線與否,有助于某些場景下群員間的互動;7)QQ群對文字分享和交互參與的支持更好,進行群分享的內容可以很快匯總打包變成對外傳播的文字分享版;8)QQ群群管擁有管理群員的權力,對于大社區內的運營,如果群管沒有足夠權力管理群是很麻煩的。

3.6 其他社群工具簡介

微博群、YY、阿里旺旺、紅點直播。

4.1 建群五步驟

1)找同好:誰適合建社群?如何做好社群定位?如何找到社群第一批成員?2)定結構:組成成員,內部群與外部群如何區分?如何有節奏的引入成員?交流平臺,選QQ、買粉絲還是YY等其他平臺?加入原則,開放加入制、邀請制、篩選制?管理規范,如何制定群規,有人打破群規怎么辦?3)核心人物的輸出,文章、語音、視頻、答疑?群員的輸出,一起寫書、一起做買粉絲、一起做產品?4)巧運營:儀式感,視覺統一、入群通告、爆照等?參與感,如何組織群分享,哪些小技巧可以提高群活力?組織感,社群可以協作?歸屬感,為什么要搞線下活動?5)能復制:是否已組建核心群—如何構建核心群?是否以構建好自組織—群核心文化的產生?是否已形成亞文化—基于核心社群文化的衍生。

4.2 找同好

社群離不開靈魂人物:影響力、有輸出、懂運營。社群的價值是基于能力才能構建的,不是基于熱情或者愿景。如何找社群第一批成員?泡論壇、微博粉絲、邀約、朋友推薦。

社群各種角色進行規劃:創建者、管理者、參與者、開拓者、分化者、合作者、付費者。

4.3 定結構

內松外嚴,區分工作群還是情感群。未雨綢繆,交叉法引入成員。核心群核心文化。

社群的復制與衍生,例如秋葉PPT核心群—學員1、2、3、4、5、6群、讀書筆記群、群毆PPT群、輕松學圖表、秦友團。

加入原則有門檻最好,邀請制與開發加入,動態淘汰制。管理規范要有規矩,入群須知,群規。

違規群員一般小窗提醒,公開提醒曬群規,私下警告,直接移除。如果踢人,一是要事先約定制度,建立制度最好和群員一起約定才能遵守;二是首犯要有提醒;三是再犯再嚴格按制度執行。群員有人愛發廣告,征得群主同意,發廣告先發紅包。

4.4 產輸出

核心產出與群體進化,普通群成員也能輸出。

4.5 巧運營

儀式感,這是個什么群?統一命名和視覺化;進群之后做什么?用好群公告,告知入群須知;歸屬感建立第一步,統一修改群名片。群設置也莫忽視。

一次成功的分享九大環節:1)提前準備;2)反復通知;3)強調規則;4)提前暖場;5)介紹嘉賓;6)誘導互動;7)隨時控場;8)收尾總結;9)提供福利。

做多群分享,考慮內容的整理傳播和組織成本,用圖文分享模式更好;小群中高質量的語音分享也被一部分人接受;視頻分享盡量少用,寬帶限制,體驗不佳。

有效的QQ群分享——1)分享準備時 who:組織者、配合著,what:話題、預告、互動稿,when:預告時間、互動時間段、不同問題的討論時間;2)分享進行時:基本過程(開頭結尾討論過程)、誘導互動、禁言;3)分享結束時:對本次分享學員發言進行匯總,對本次組織進行總結。

激發活躍度:匿名、禁言、截屏、紅包。

4.6能復制

1)導向階段:找合適的人;2)建立信賴:篩選;3)厘清目的:平臺搭建;4)承諾:發展路徑;5)執行,行動準則;6)高績效;7)團隊成長。

5.1 頭狼戰術

核心群策劃,小伙伴群接龍。

5.2 螞蟻戰術

核心群策劃,成員傳播。

做推廣不能盲目,要有的放矢,“螞蟻戰術”最主要抓住個人力量不大但是數量多的特點。對于智能挖掘而言,比的是廣度,不是個人影響力,利用“螞蟻戰術”發揮群體力量,這是社群可以擊敗名人的一個玩法。

5.3 攻城戰術

發布任務,大家挑戰。(群毆PPT)

5.4 懸賞戰術

重賞之下,必有參與。

激發社群活力,不僅有獎品,更重要的是有誘惑力的活動設計。

一場成功的跨社群活動:1)設計好活動的主次目標。有時次要目標要放首位,起到迷惑作用,主要目標隱藏背后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