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朝前期對外貿易的主要出口商品有(清朝閉關政策與鴉片貿易之間有什么關聯?)

时间:2024-05-21 04:38:15 编辑: 来源: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風雨飄搖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風雨飄搖

18世紀中葉,英國的工業革命震動了整個歐洲大陸, 西方各國紛紛效仿,資本主義列強相繼興起,英國成為世 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強國。

為了保障原料供應、擴大商品銷售市場,西方各國開 始對外爭奪殖民地。掌握海上霸權的英國在爭奪殖民地的 活動中一馬當先。

早在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國商人巳經首次到中 國,開展貿易活動。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英國商人在 廣州設立了商館,貿易活動趨于經常化。當時,中國出口 英國的物品有茶葉、生絲、陶瓷等等;英國輸入中國的則 主要是毛織品和金屬制品。

當時,中國經濟主要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活水 平不高,土特產品和手工制品基本能夠滿足需要,對于外來的工業品需要極少。而外來物品經過長途來到中國后, 售價奇高,只能是一些有錢人的奢侈品,銷路可想而知。

但是,歐洲各國對于中國出口的茶葉、生絲、土布的 需求量卻非常旺盛。僅乾隆46年至55年的十年間,中國出 口英同的茶葉交易額就達96267832兩白銀,而英國輸人中國的全部商品額不過16871592兩白銀,僅為茶葉總價的1/6a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加上清朝的鎖國政策令英國殖民者越來越不滿意。這時,英同人發現向中國傾銷鴉片可 以獲得巨大利潤,便希望以此打開中國的貿易大門。

早在雍正年間,英國已經開始向中國出口鴉片,總數約為200箱;乾隆年間增至1000箱;嘉慶年間達4000箱,

鴉片是一種讓人上癮的毒品。當大量的鴉片源源不斷 地流人中國后,中英之間的貿易即刻出現逆轉,清朝也由白銀的進口國成為出口國,白銀大量外流,銀價不斷上漲。加上清朝稅源祜竭,國庫存銀日漸減少,加深了清朝的財政危機。

隨著鴉片貿易的擴大,吸食鴉片的人也逐漸增多3據 估計,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僅蘇州一城,“吃鴉片者 不下十數萬人”。鴉片在中同蔓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清政府也逐漸了解了鴉片的危害,從1799的年開始,嘉慶下令禁止鴉片進口;同時多次下令禁止國民吸食鴉片。 但是,在巨額利益的驅使下,鴉片走私屢禁不止,一些外國商人、中國商人以及沿海地區的腐敗官吏,貪利納賄, 使走私鴉片如人無人之境。至1838年(道光十八年).鴉片年輸入量猛增至40000余箱。

圍繞著鴉片問題,清政府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1836年(道光十六年),太常寺少卿許乃濟奏請撤消鴉片禁令,收取鴉片稅.主張使鴉片合法化。1838年,鴻臚寺卿 黃爵滋上書痛陳鴉片禍害,主張嚴懲鴉片吸食者,抵制鴉片輸人。這一主張得到多數官員的支持,也與道光的想法不謀而合。湖廣總督林則徐也稱:鴉片危害巨大,若不認真查禁,“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1838年4月初八,道光接受了黃爵滋的建議,限令吸食鴉片的人在一年內戒絕,逾期將處死刑。隨后,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迅速展開查禁鴉片行動。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東,接連7天對當地鴉片走私及政治情況進行秘密走訪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第八天,林則徐傳見清政府在廣州設立的對外貿易的十三行的行商,痛斥他們收取賂銀,幫助洋商私販鴉片。還令他們轉告英商做兩件事:第一、3日內交出所有已經運到中國尚未出售的鴉片;第二,出具甘結,生命以后不再來華販賣鴉片,如再販,一經查出,甘愿受罰。

最初,英商懷有僥幸心理,一位這不過有事一場虛張聲勢的行動,紛紛觀望,不予理睬,不料,期限一過,林則徐下令封鎖了十三行商館地區,連同英國商業監督義律在內的350多名外國人被封鎖在那里,并且禁止一切對外聯系。一律被迫關高洋商交出了鴉片,這次查禁共繳獲鴉片2萬多箱(每箱120斤)。

1839年(道光十九年)6月3日,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在虎門當眾銷毀鴉片,小輝行動歷時長達23天。

林則徐的禁查行動過嚴厲打擊了鴉片販子們的囂張氣焰,然而,英國殖民者卻不肯就此退出中國市場,他們醞釀這一場武力入侵的行動。

2011國際商務師:中國封建社會的對外貿易

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輔導:中國封建社會的對外貿易中國封建社會的對外貿易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時期,盡管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社會經濟上占主要地位,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商業(包括對外貿易)也邁入了逐漸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

一、中國封建社會不同時期的對外貿易

漢代:

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到安息(現伊朗和兩河流域),再從安息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東羅馬帝國),絲綢之路形成。中國的鐵器、銅器、絲帛傳往日本。越南的象牙、犀牛、玳瑁、珍珠等不斷輸往中國。張騫通西域后,大量絲帛錦繡沿著通道不斷西運;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也陸續輸入中國。

三國兩晉南北朝:

我國與朝鮮半島諸國、日本、中亞、西亞、南亞及地中海沿岸諸國,都有商業往來。 番禺是最主要的外貿口岸。官府收入相當可觀,以至出現“廣州刺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萬”的描述。

唐朝:

對外貿易繁榮。唐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對外交通有陸路和海路;與朝鮮、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貿易頻繁。唐朝和朝鮮的貿易往來繁盛,朝鮮輸入唐朝的有牛、馬、麻、人參,唐朝輸入朝鮮的有絲綢、茶葉、瓷器、藥材、書籍等。中亞、波斯商人足跡遍及各地,它們把胡椒、波斯棗、藥品、香料、珠寶等輸入中國,中國的絲綢、瓷器、紙張等也源源不斷運往波斯,并從那里運銷西方。

兩宋:

①北宋政府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貿易事務,征收商稅。

②南宋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當時世界上的國際貿易港。

③南宋政府采取鼓勵外貿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設有番坊,有外商長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國家眾多,對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商人以阿拉伯人最多。遼、金與高麗通過使節貿易保持聯系,并在邊境設榷場,互通有無。日本、波斯、大食等國也同遼、金有貿易關系。紹興末年,廣州、泉州兩個市舶司歲收稅高達200萬,超過北宋一倍多。

④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等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輸入商品以香料、珠寶為主。

元朝:

泉州是的對外貿易港口,經常停泊著數百艘海船,大量貨物在此匯集和起運。高麗的土特產人參、水獺和虎豹皮在我國內地受到歡迎。我國的植棉、棉紡織和火藥技術在此時傳入高麗。

明朝:

鄭和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明朝的對外貿易港口有廣州、泉州、寧波、福州。

清朝前期(1840鴉片戰爭以前):

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只開放廣州一地對外貿易,還幾次下令實行海禁。在正當的中外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出現貿易順差。

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1)清朝統治者的短視和無知是閉關鎖國的直接原因;

(2)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較穩定,對外來商品有較強的抵制作用,這是閉關鎖國政策的經濟根源。

(3)為防止中外反清勢力的聯系和西方殖民主義的滲透,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第一,中國出口商品數量少,對外貿易在整個經濟中的份額極小,難以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第二,由于長期與世隔絕,中國逐漸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跪求:鴉片戰爭前中國對外貿易特點!急!!

從18世紀中期起,在中國對外貿易國里英國居首位,英國賣給中國的主要商品是呢絨,棉布等;中國賣給英國的主要商品是茶葉,生絲,藥材等,中國處于出超地位。

鴉片戰爭背景的貿易順差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于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

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制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甚至認為中國什么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

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于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

擴展資料:

鴉片戰爭戰前中國:

19世紀初,英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而它在亞洲下一個主要的侵略目標就是中國。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

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占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并日趨嚴重,在全國成為普遍現象。吏治敗壞,封建專制發展到了極點。清政府用“四書”、“五經”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對不滿情緒或評議時政者,實行殘酷鎮壓。

國防空虛,軍備廢弛。對外關系上,清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

隨著清朝統治的日趨腐敗和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統治面臨深刻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清朝“康乾盛世”時期的對外關系

努爾哈赤創建的大清王朝于1644年入關,問鼎中原。從此,清朝統治中國達268年之久,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時滅亡。17--18世紀中國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皇帝的專制統治。清王朝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大量適時的經濟和政治改革,特別是重新開拓和統一了中國原有的疆域。這一時期的中國是世界公認的一個獨立而相當強大的帝國。

17、18世紀中國 社會 的各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經濟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成就。農業、手工業、貿易、城市發展等都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第一位。從農業來看,不論是當時的人口數量,還是耕地面積,都遠遠超過了以往的 歷史 時期。

據統計,全國耕地面積由1685年的6億畝增加到1799年的10.5億畝,糧食產量則迅速增至2040億斤。當時中國農作物的總產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糧食收獲率也遠遠高于歐洲。人口從1700年前后的約1.5億增加到1794年前的約3.13億,占世界9億人口的1/3。從手工業來看,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手工作坊、手工業逐漸增多,手工勞動的分工進一步精細。隨著手工業的發展,產品市場逐漸擴大,銷路遍及全國,有些產品還銷往國外。對外貿易也急劇增長,主要出口商品有茶、絲、土布,對外貿易長期出超,乾隆末年,每年出超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