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朝前期外貿機構的名稱(清代歷任湖廣總督)

时间:2024-05-21 08:14:08 编辑: 来源:

指出清朝前期外貿機構名稱,概述清朝對外貿易政策及其直接后果

清朝前期外貿機構為“十三行”。

政策:對外貿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規定一口(廣州)通商,對外貿易必須通過官方壟斷的代理商“十三行”進行。

直接后果:清朝的外貿政策束縛了中國民間對外貿易的發展,阻擾了中外正常的貿易進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清代歷任湖廣總督

也許里面會有

清代將明代臨時派遣性質的總督、巡撫發展成地方常設機構,總督成為地方最高長官,總管一省或二、三省,位在巡撫之上,秩正二品。清代總督之設已完全成為定制,總督為統轄一省或數省軍政、民政的封疆大吏,同時為了便于節制指揮地方部隊和督察本省文武官員,總督例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巡撫和河道、漕運總督則例加“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清代總督還有“部堂”、“總制”等俗稱。清初總督數額及轄區還不固定。到乾隆年間始成定制,共設置直隸、兩江、閩浙、兩湖、陜甘、兩廣、云貴、四川八總督,直隸、四川總督兼巡撫,陜甘總督兼甘肅巡撫。清前期的總督,在軍、政、財務及人事各方面,多受中央牽制。一切較大的政務都須奏報皇帝,受旨而行,偶有越軌,立遭法辦。且多由滿人擔任,漢人難以染指。太平天國革命后,清廷中央政權實力削弱,為加強地方政權以鞏固其統治,督、撫的權力皆有增加,總督可以“綜治軍民,統轄文武,考核官吏,修飭封疆”,全權負責轄區內的重要事務。漢人也往往被任命為總督。清末,東北奉天、吉林、黑龍江建行省,改將軍為總督。

湖廣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正式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因湖南、湖北兩省再明朝時同屬湖廣省,因此通稱為湖廣總督。

該職的前身為順治元年所設置的湖廣總督,總督府駐武昌

康熙七年被廢,九年再次設置

康熙十九年,改川湖總督復為湖廣總督,還駐武昌

康熙二十六年,更名湖北湖南總督

光緒三十年起,歷任湖北湖南總督兼任湖北巡撫

直隸總督的前身是設于順治五年(1648年)的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當時預定的總督府設在直隸大名府。

順治十五年(1658年),降為直隸巡撫。

順治十八年(1661年),復置直隸總督一職,駐地依舊位于大名。

康熙八年(1669年)裁撤總督一職。雍正元年(1723年),重設直隸總督一職。

乾隆十四年(1749年),直隸總督兼管黃河的防汛和治理工作。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直隸總督兼任直隸省巡撫。

咸豐三年(1854年),長蘆鹽場的鹽政劃歸直隸總督直轄。

同治九年(1870年),清廷將天津、營口和煙臺三個口岸的通商事宜,劃歸直隸總督管理,并將北洋通商大臣一銜授與直隸總督。

自此直隸總督多駐在天津,在冬天外貿淡季,才回到保定。

]歷任總督

[]直隸總督 (順治5年至15年)

[]直隸總督(順治18年至康熙8年)

[]直隸總督(雍正元年至乾隆28年)

[]直隸總督兼巡撫(乾隆28年至同治9年)

[]直隸總督、巡撫兼北洋通商大臣(同治9年至民國元年)

總督:全銜一般為“總督某某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根據職責不同,少數總督全銜有所變化,如直隸總督還加上“管理河道”,兩江總督加上“操江、統轄南河事務”,陜甘總督加“管理茶馬”。總督系正二品官,加尚書銜為從一品,一般稱“部堂”、“制臺”、“制軍”;加大學士銜為正一品,可與大學士一樣稱“中堂”。其職責為“掌總治軍民,統轄文武、考核官吏,修飭封疆”,因此,清代定例各省總督加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不加尚書銜者,俱加加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有清一代,前后共設總督九個。

名稱:直隸-兩江-閩浙-兩湖-陜甘-四川-兩廣-云貴-東三省

管轄:直魯豫-蘇皖贛-閩浙臺-湘鄂-陜甘新-四川-粵桂-云貴-奉吉黑

駐所:保定天津-江寧-福州-武昌-蘭州-成都-廣州-昆明-奉天

直隸總督在同治三年(1864年)加欽差大臣、三口通商事務,授為北洋通商大臣,常駐天津,冬天還駐保定。兩湖總督原為湖廣總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定名為湖北湖南總督,習慣上也稱湖廣總督。而東北地區原為將軍轄區,清末改革官制,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建立行省,設東三省總督以欽差大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之職任,為總理三省軍政旗事務的最高軍政長官。

除此之外,清政府還設有漕運、河道衙門,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的品佚與各省巡撫一樣,漕運總督如加尚書銜與各省總督一樣為從一品。河道總督為正二品官,清朝共設北河、南河、東河三人,北河由直隸總督兼管,南河由漕運總督兼管,東河為專任,名為河東河道總督。漕運總督親轄的軍隊稱為“漕標”河道總督親轄的軍隊稱為“河標”。

材料一上(宋高宗)諭大臣……又曰:“廣南市舶,利入甚厚,提舉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

小題1:南宋:市舶司清朝:十三行。

作用:南宋外貿稅收豐厚,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之一,可減輕百姓負擔。

直接后果:清朝前期對外貿易因受到嚴格限制而漸趨萎縮;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小題2:原因:由于西方列強侵略,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開埠通商;中國在經濟上落后于西方。

影響:中國傳統的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逐步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產地;客觀上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小題3: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政策;計劃經濟體制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新時期政府積極推動,外貿持續快速增長;古代外貿受官府控制,不同時期發展不平衡。新時期外貿從社會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順應了經濟全球化趨勢,具有主動性;近代外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中扭曲發展,具有被動性。

材料一 上(宋高宗)諭大臣……又日:“廣南市舶,利入甚厚,提舉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

(1)市舶司、 十三行 ;“略”。

(2)原因:西方侵略;影響: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客觀上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3)原因:改革開放;新:持續增長,有主動性;近:半殖民地半封建,被動型;古:官府控制,不同時期發展不平衡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