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朝朝貢貿易體系瓦解時間(朝貢貿易對熱衷于此的清朝有什么大的影響?)

时间:2024-06-01 09:25:14 编辑: 来源:

清朝朝貢體系是如何一步步瓦解的呢?

清朝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就著手建立朝貢體系。入關后,繼明舊制并不斷完善,逐漸建立起以自己為核心,以19個鄰國為藩屬的朝貢體系。19個藩屬國名單如下:

朝鮮、越南、南掌、琉球、暹羅、緬甸、廓爾喀、蘇祿、坎巨提、浩罕、布魯特、薩克、那木干、塔什干、阿富汗、錫金、安集延、瑪爾噶、不丹。

其中,朝鮮、越南、琉球等國因為接受了儒家文化,真正融入了“天朝禮治體系”,與清朝形成了最為穩定的宗藩關系。各藩屬國的君主接受清朝皇帝的冊封并向清廷稱臣,定期納貢;而清朝提供安全保障卻不干涉其內政。這些國家與中國的關系也不是等距的。朝鮮最為親近,走動也最頻繁,不但每年都來上貢,而且在重大節日都要來,琉球和安南兩年一貢,暹羅為三年一貢,南掌開始為五年一貢,后改為與緬甸一樣十年一貢。

關于朝貢體系的性質,學者們看法不同。有“中國的世界秩序”論、“朝貢貿易體系”論、“華夷秩序論”、“l天朝禮制體系”論、“中國的天下秩序”論等。但無論怎樣,都應該承認,這種朝貢體系存在的前提是中國的強大。一旦失去了這個基陸,整個體系就要垮掉。實際也正是如此。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相繼到來,清朝一敗再敗,自身難保,藩屬盡失。

朝鮮從1636年,成為清朝的藩屬國,直到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日本殖民。

越南從1802年建立阮朝起就是清朝的藩屬國,直到中國1885年簽定《中法新約》,被迫放棄作為越南宗主國的地位。

南掌(老撾)自1792年開始成為清朝藩屬國,直到1893年成為法國的保護國,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

琉球從1652年成為清朝藩屬國,直到1879年被日本吞并。

暹羅(泰國)從1646年歸順清朝,直到1855年中止與清朝藩屬關系,成為英法殖民地間的緩沖國。

緬甸從1769年成為清朝的藩屬國,直到1886年成為英國的附庸。

廓爾喀(尼泊爾)、不丹、錫金開始都是臣服于清朝,直到19世紀末被納入英國勢力范圍。

浩罕、布魯特、薩克、安集延、瑪爾噶、那木干、塔什干七個中亞的國家,多是在清朝戰勝準噶爾之后臣服,后因沙俄勢力強大而與清朝脫鉤。

阿富汗、坎巨提(在巴基斯坦)早在乾隆年間成為清藩屬國,則是在1878年被英國人占領后,才中止了這種關系。

蘇祿(含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各一部分),1726年歸順清朝,直到1899年成為美國殖民地。

朝貢貿易對熱衷于此的清朝有什么大的影響?

答辯人:石齊,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吉窩女社青年協會會員。

朝貢貿易自先秦時期就已存在,是古代東亞和東南亞一種特殊的政治附庸和經濟合作關系。自古以來,少數民族政權都要向華夏政權納貢,貿易只是附屬品。此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原王朝開始與周邊小國進行朝貢貿易。至于清朝,朝貢貿易還是層出不窮,那么清朝為什么還熱衷于朝貢貿易呢?

第一,朝貢代表了中原王朝的臣服和認同,清朝發展朝貢貿易的主要目的就在這里。眾所周知,清朝是滿清建立的政權,積極發展朝貢貿易,有利于自身的合法性。當然,上天入地的觀念也是滿族統治者接受儒家文化的結果。

第二,清朝的國家主權意識不斷強化。朝貢貿易不僅有利于促進彼此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而且加強了對周邊附屬國家的控制。可以說,在清代,朝貢貿易的數量已經成為衡量兩國關系的晴雨表。

第三,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穩定東南沿海地區,清朝實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實施必然會影響其與周邊國家的貿易。一方面清朝統治者對稀世珍寶等奢侈品有需求,另一方面雙方也需要一些必要的貿易往來,朝貢貿易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事實上,對于清朝和周邊國家來說,朝貢貿易的側重點是完全不同的。對于越南、暹羅等國來說,朝貢只是一種形式,貿易才是主要目的。清朝首先關心的是朝貢,其次才是貿易。

至于朝貢貿易的影響,要從兩面來看。朝貢貿易一方面加強了清朝與周邊國家和海外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不同地區的文化認同和融合,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另一方面,朝貢貿易歸根結底是一種不平等的貿易關系。從歷史發展來看,也助長了中國上天的觀念,以至于近代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國閉關鎖國的時間?

率先閉關鎖國實行海禁的是元朝

一、元朝不是封建社會而是奴隸社會

元朝不是封建社會,而是更接近奴隸社會。元朝所處的歷史階段撐死了算半封建半奴隸社會比起幾百年前的唐朝的封建文明階段來說都是大大的落后。和宋朝人民自由的經濟商業社會更是大大的落后,至少落后幾百年的文明進程。

元朝統治實行領主分封制、工奴制這些都是典型的奴隸社會特征。元朝大量“驅口”(奴隸)極其普遍的存在,證明元朝是奴隸社會。在開設的“人市”可以任意買賣驅口。在元朝一個中等官員就可能有人上百個驅口,一個大使長(奴隸主)的驅口往往成千上萬,忽必烈寵臣阿合馬就有七千多個驅口。

驅口就是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是主人的私有財產。驅口既要向使長繳租,也要向政府納賦。元朝法律規定“驅口與錢物同”。主人可以隨意買賣或饋贈。主人殺死無罪驅口杖八十七,良人打殺他人驅口杖一百七。殺一個“驅口”與私宰牛馬的刑罰幾乎相等。元朝佃戶地位也極其低下,元朝法律規定:主人打死佃戶只杖一百七。在元朝曾是自由之身的農民再度淪于農奴的命運。

元朝不止用法律的形式赤裸裸的宣布各族人的不平等,也赤裸裸的宣布同種人的極度不平等。元朝這個由低級原始民族游牧部落建立的朝代使中國又回到了奴隸社會。

二、元朝不是中國歷史上武功最強的朝代

目前許多中國人認為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武功最強的朝代,這是一種誤解。大大的認識錯誤。元朝滅了南宋后迅速腐化墮落。其腐化墮落的程度與速度比滿清的八旗子弟有過之而無不及。忽必烈很窩囊,對日本、瓜哇的討伐皆力不從心,死時很窩火。忽必烈以后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現在吹噓蒙古的人只有吹噓鐵木真,而鐵木真死時根本就沒有統一中國,別說南宋就是金朝都沒完全攻占。元朝對外戰績可謂其差無比。

元朝自統一中國后,其對外戰爭幾乎是次次失敗。眾所周知忽必烈于公元1274年(至元十一年)、公元1281(至元十八年)兩次發動對日本的遠征,皆以慘敗而告終。從此日本人開始從仰視中國到蔑視中國。公元1282(至元十九年)、公元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元朝軍隊兩次征伐安南(今越南北部)最后的結果還是都以慘敗告終。公元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元軍遠征占城(越南中南部),公元1293年(至元三十年)遠征瓜哇(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又是均以失敗告終。忽必烈抱著遺狠耿耿于懷而死,忽必烈之后元朝談不上對外有什么戰績。歷史再次證明,擅長掠奪貧窮的流氓強盜,喜歡不勞而獲的原始游牧民族再搶到富貴的學者文明人的財富,享受到幸福后,它們往往表現得更貪生怕死。

元朝成立后對外戰績是其差無比的。元朝不僅根本沒有給中國增光,反而給中國丟盡了臉。

三、“倭寇之禍”是從元朝開始的

許多國人大概都以為“倭寇之禍”始于明朝,其實“倭寇之禍”是從元朝開始的。公元1308年(元武宗至大元年)倭寇在慶元“城郭,抄略居民”。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倭寇欺負中國的記載。元政府對倭寇入侵表現得無能為力。公元1309年(元武宗至大二年)七月,樞密院臣言:“去年日本商船焚掠慶元,官軍不能敵。”1311年(元武宗至大四年)十月,以江浙省嘗言:“兩浙沿海瀕江隘口,地接諸蕃,海寇出沒。”樞密院官議:“慶元與日本相接,且為倭商焚毀。”元朝統一中國后不到三十年已經被日本人欺負了。

元朝末年倭寇更是日益猖獗,紅巾軍起義時占領遼東的金、夏二州后,“倭人攻金夏州,殺紅軍據其州者,即奏遣人往賞賚而撫安之。”此時元政府竟然無恥到派人加賞倭寇。

四、元朝用法律形式規定婦女不許改嫁

公元1311年(元朝武宗至大四年)元政府頒布的法律明令規定“命婦夫死不許改嫁。”這是中國歷史第一次用法律形式明確限制婦女改嫁鼓勵婦女守節。在《元典章》記載著“不改嫁誓狀”、“失節不封贈”、“奩田需聽夫家為主”等等壓迫婦女權益的法律。

宋朝婦女改嫁比比皆是,宋朝在法律上從未限制婦女改嫁,在關于婦女改嫁的法律上比唐朝還要寬泛、自由。可是中國有些竟認為宋朝不許婦女改嫁。很奇怪怎么能把元朝的行為怪在宋朝身上呢?

五、率先閉關鎖國實行海禁的是元朝

率先閉關鎖國實行海禁的不是明朝而是元朝。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施行海禁的政府,元朝前后一共搞了四次海禁,四次關閉市舶司,禁止平民出海貿易。

第一次海禁從公元1292年(世宗至元二十九年)到公元1294年(世宗至元三十一年)止。第二次海禁公元1303年(成宗大德七年)到公元1308年(武宗至大元年)止。第三次海禁從公元1311年(武宗至大四年)到公元1314年(仁宗延枯元年)止。第四次海禁從公元1320年(仁宗延佑七年)到公元1322年(英宗至治二年)結束。后來由于南宋地區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實際元朝已經失去對沿海的控制能力,所以以后再無力實行海禁。

元朝禁止出口的貨物比宋朝多,不僅包括銅錢、金銀鐵、糧食、弓箭、馬匹、兵器連中國傳統的重要出口手工業品絲綿、緞匹、銷金綾羅等也被列為禁止出境貨物。元朝出海的限制、要求遠比宋朝嚴苛,出海憑證也遠比宋朝繁瑣復雜。元朝實行的種種嚴苛措施使中國海外貿易日益萎靡衰落。

六、元朝使中國農業受到嚴重破壞

元朝還沒完全統一中國之前,蒙古貴族寵臣別迭竟然進言:“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

如果實行的話,中原將變成草原。中國文明的發源地黃河流域,具有上千年的文明開墾的中國的中心地區,將毀于一旦。多虧契丹人耶律楚材堅決反對,才保護了千年的文明成果,中國人應該記住這個漢化程度極高的契丹貴族的后裔,保護中國文明的人。但中原的大片地區也受到了極其嚴重的毀壞。

元朝統一中國之后,蒙古人開始把良田變成牧區,弄得中國境內到處都是養馬場,山東沿海登、萊一帶,都成了“廣袤千里”的牧場。甚至兩淮都有養馬場。“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頃,不耕不稼,謂之草場,專放孳畜”。宋朝經過上百年興建的水利良田變成草場,致使中國農業大倒退。

七、元朝的使中國經濟社會僵化衰退

元朝不僅禁海還禁夜市,禁止夜間點燈,禁止結社集會,禁止民間練習武藝、打獵等等。元政府還關閉南宋貿易場,致使“舟車停留,道路蕭條”,每年“越境私販作罪者動以千人。”這說明宋以前的商業貿易是多么的繁榮,也說明生活在開放環境下的宋人不適應元朝落后的管理統治,雖然元朝法律嚴苛但依然有大量的宋人冒險犯法。

元朝政府的專制落后的統治致使人民民生失去活力,中國商業發生大倒退。游牧民族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完全不懂經濟規律,一點不顧民生實行的種種倒退落后的政策、措施,徹底阻礙了中國工商業文明因素的成長及原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

宋朝先進的民主氛圍、快樂的民生、繁榮的商業氛圍在元朝種種倒行逆施的政策統治下,逐漸變得僵化失去活力。那些宣揚游牧民族輸血有利于中原王朝恢復活力的言論,完全是不顧歷史事實的顛倒黑白的胡說八道!!!

八、元朝的稅收遠比南宋繁重

中國目前有些人用元朝政府攻占南宋后實行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