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外資產配置是什么行業(為什么要海外資產配置?)

时间:2024-06-17 11:26:10 编辑: 来源:

海外資產配置是什么?

問題一:海外資產配置是什么 就是通過購買海外(包括香港)股票、基金、債券、房產、保險、外匯等商品,對個人資產進行投資、配置,預防人民幣波動貶值而造成的損失,一般以美元、港元、歐元為主

問題二:海外資產配置是什么意思? 你好樓主,就是把你的部分國內的資產配置到海外,減小資產的投資風險,因而找大一點的平臺還是有必要的,比如泛高體娛就挺好的。

問題三:如何有效配置海外資產 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海外資產配置。

而國家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海外資產配置渠道。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把視野放在全球也是應有之義。因為資產配置局限在國內,很多風險是無法分散的,尤其是基于單一國家的系統風險。例如當年當年東南亞危機時,馬來西亞國內的主要資產類別(如房地產、股票、債券、基金)都在跌,所以資產配置也沒用。這是海外資產就管用了。

知道了這種必要性。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海外配置。

首先可以考慮以下工具:買外幣、海外購房、購買QDII、購買全球定價的國內資產(如黃金、原油等期貨產品,或者相關上市公司股票)、其他外幣資產。其中QDII有很多選擇,有股票型(美國的、歐洲的等)、債券型、大宗商品的、貴金屬的、房地產的等等。

那么配置比例呢?

這個問題是最復雜的。因人而異。我自己的想法是最大不超過30%。從中長期角度講,我更相信中國是最好的,貶值只是短期的。我相信改革最終會成功,那時人民幣資產是最棒的。

這個就看你自己怎么看了。

問題四:有哪些做海外資產配置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據了解,目前做海外資產配置的平臺有點融網、麥麥提、新聯在線、積木盒子、投米網、陸金所等。

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在大方向上沒有問題,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錢走出去是一個大趨勢。尤其在中國,全球資產配置所占總資產的比例非常低,只有2%左右。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要高很多,比如在日本,30%的資產投資境外;歐美持有境外資產占家庭總資產的比值是10%到20%之間。可見,中國的境外資產配置剛剛起步。

配置美元資產?

全球資產配置必須先從美國講起,美國為什么要加息?因為美國的就業狀況非常好,5%左右是美國的自然失業率,他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一種 “自然失業狀態”。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不加工資,就很難找到好員工,所以美國現在的工資增長是一個潛在的通脹威脅,美聯儲必須加息來面對。

配置美國股權類資產是否是好的選擇?工資成本上升、融資成本上升、美元強勢,這讓美國明年企業盈利的增長和銷售的增長都非常難。為什么沒有增長呢?因為強勢美元,美元已經強了好幾年,對歐元已經升值了15%左右,美國公司如果在歐洲有百分之十幾的增長,換成美金也被美元升值吃掉了。此外,美國股票經過六七年的牛市,達到了17、18倍的市盈率,估值已經非常高了,在歷史上市盈率的峰值也就在18、19倍左右。不能因為擔心人民幣貶值,盲目地進行海外資產配置。

歐洲?日本?

歐元資產不被看好,他們的經濟復蘇還在艱難的起步之中。美元加息,但是歐洲、日本要繼續的量化寬松。有史以來,全球的經濟史和金融史里很難出現世界上主要的央行動作不是同步,而是相反的。巴黎的恐怖襲擊,可能還會加大歐洲量化寬松的決心,因為這個對歐洲經濟打擊很大。

明年人民幣對歐元及日幣可能繼續升值,所以如果去配置歐元或日幣資產而不做外匯對沖的話,歐元、日幣資產的超額回報會被匯率貶值吃掉。散戶一般不會去做匯率對沖,因為匯率市場的風險把握是非常專業化的,通過機構才能實現。

2016,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海外資產配置是一個大趨勢,但在中短期操作上要謹慎。資產配置不要以所謂的區域劃分,如果以區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明年將非常難。

香港是一個非常好的境外配置市場

香港是一個非常好的境外配置市場。首先香港是美元類資產,可以分散人民幣風險。當然由于美聯儲加息,香港股市明年也會有很 *** 動,新興市場的波動對香港這個高度流通的市場也會有影響。

所以明年香港一定不要買傳統產業的資產,這是所謂的老香港。香港有中資類、類人民幣資產,這些資產與A股的折讓有4%,有些個股更大,同樣的公司、管理層、產品,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上市,有這么大的價差,肯定是市場隔閡造成的。將來市場一定會融合起來,這是趨勢,而且過程不會太長。

中國80、90年代的價格雙軌制改革,讓很多人賺了很多錢。現在A股和H股的價差,是另一個雙軌制改革賺錢的機會。通過人民幣國際化、市場融合,可能很快就會變成單軌制。所以在買香港資產的時候要做好策略性的把握,選好行業,買有成長性的中資概念股。

問題六:為什么說海外資產配置是個新陷阱 因為打著海外資產配置的騙子越來越多,真正懂得其要義的人卻很少。所以很容易讓人誤解為這是一個陷阱。隨著人民幣進入一個下行通道,單一境內貨幣的資產形式勢必存在貶值的壓力。進行海外資產配置,達到區域多元化、幣種多元化、資產形式多元化的分散型投資理財,就勢在必行。現在的問題是,即使你真的明白了其必要性,你未必有能力來真正實施這個海外資產配置的具體方案。因為中國隨著外匯儲備的連續6個月下滑后,中國開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你手持大把待貶的人民幣卻出不了境。

問題七:海外資產配置哪個類別靠譜 境外分紅儲蓄險算是相對比較靠譜的海外資產配置。既穩定又不會虧本,收益也比國內的同類產品高許多。關鍵在于風險低,安全性高。

問題八:國內海外資產配置市場有多大 如果中國境內居民私人可購匯并支配的外匯有1萬億美元,那么海外資產配置這塊蛋糕就有1萬億美元。只不過這只是一個理論假設。實際上制約這個國內居民海外資產配置的因素還有很多:外匯管制、目的地簽證限制、投資人海外投資經驗、投資偏好等等。

問題九:個人怎么進行海外資產配置 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海外資產配置。而國家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海外資產配置渠道。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把視野放在全球,因為資產配置局限在國內,很多風險是無法分散的,尤其是基于單一國家的系統風險。例如當年當年東南亞危機時,馬來西亞國內的主要資產類別(如房地產、股票、債券、基金)都在跌,所以資產配置也沒用。這是海外資產就救命稻草了。

首先可以考慮以下工具:

買外幣、海外購房(海投金融美房寶)、購買QDII(百億美元投資獨角獸基金)、購買全球定價的國內資產(如黃金、原油等期貨產品,或者相關上市公司股票)、其他外幣資產。其中QDII有很多選擇,有股票型(美國的、歐洲的等)、債券型、大宗商品的、貴金屬的、房地產的等等。

那么配置比例呢?

這個問題是最復雜的。因人而異。我自己的想法是最大不超過30%,國內保持5-10%左右的貨幣基金,3-40%房產,其他的股票基金等。

問題十:為什么要海外資產配置 2014 專業點說就是(1)分散風險(2)提高收益(3)減小持單一貨幣資產的風險

什么是全球資產配置

之前說到,我們把自己的重要目標進行梳理,通過貼現和通脹的方式計算出來,我們從現在開始到實現這個目標的時間節點為止,我們可以通過定投的策略來進行儲蓄。假設因應目標,每個月應該儲蓄2500元。那么這2500元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呢,您想到有哪些產品我們可以投資的嗎?

我們遇到的產品形形色色,有時候不知道如何去選擇。這時我們可以去從資產類別看到產品的本質,在全球范圍內,您可以投資的產品幾乎都在這個金字塔里面的資產類別,而每個資產的種類有其特性。

將資產類別進行分類

金字塔里面的每一個階層都會有它固有的屬性,我們不妨以所有產品都包含的三種特性去考慮分析,收益性,流動性,風險性(波動性)。

我們不妨可以將您剛剛想到的市面上的產品進行分類了,例如您覺得萬能險,分紅險,私募基金,基金,信托,黃金,房地產,銀行理財,P2P,余額寶,股票分別屬于金字塔里面的哪一層呢?

現金等價類

最底層的是現金等價類,所謂的現金等價類,特點就是流動性高,收益低,風險低,也趕不過通脹,現實生活中會有哪些具體的產品呢?例如,余額寶,貨幣基金,現金存款,活定期,譜藍活期寶等等。

固定收入類

再往上是固定收入類,固定收入主要是債券作為代表,分為投資級債券,和投機債券兩種。在標準普爾的評級中,BBB以下的就稱為投機債券。您覺得銀行理財屬于哪一種呢?我們說的銀行理財,大多是不是我們給銀行1萬塊,到期之后銀行說給回1.1萬塊,這一種其實屬于第二層固定收入,屬于投資級債券的一種。大多數P2P也是一種借貸的關系,是一種投機級債券,又稱為垃圾債券。

而投機級債券,又叫做垃圾債。所以您看,一個產品名稱可以通過包裝,變得很高大上,但我們要看投資的標的和資產的類別,才能辨識。

投資級債券與投機級債券

投資級債券,例如銀行理財呀,阿里巴巴之類的大企業發行的債券或者企業債,因為是大公司,償還能力較好,安全性較高,所以別人愿意借錢給這些大企業。但同理的,因為不愁沒人借錢,所以利息一般也不高。投機級債券的特點是,需要收益比較高,才能吸引別人來買,不然別人都選擇配置投資級債券,因為安全性高,償付率能力高,不愿意選擇投機級債券了。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像P2P這種的話,有可能收益標榜得很高,萬一跑路的話,可能我們連本金也拿不回來。

所以我們要知道市面上的產品究竟屬于金字塔的哪一層,不要為了買產品而買產品。為什么我們要討論這些呢,因為我們在市場上能夠選擇的資產類別就這些,我們就要看我們儲蓄的錢,要放在哪里。

股權類

我們再往上看,就是股權類,顧名思義就是股票等等這些,全球范圍內抗通脹比較常見且有效的辦法是股權類投資。而中國是屬于其中的新興市場,美國日本屬于成熟市場。我們來看看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的區別。

知道美國的標普500和中國的滬深300嗎?這兩個指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中國和美國的市場走勢。(為了舉例明顯,所以取了2011年-2017年的時間區間說明)

您覺得二者有什么區別或者規律?您可以看到,發達國家的市場是比較穩健的上升趨勢,中國這種新興市場是比較飄忽的,雖然也是整體上升的趨勢,但是期間的波動比較厲害。

您可以看到,如果您投資的都是在國內的市場的話,有可能在07,15年股指大漲的時候,不管您買什么資產,做什么投資,都是賺錢的。而07,15年最高點跌下來的時候貌似做什么都是虧損的。中國在15年的時候指數從6000多點一下跌倒1600多點。而熔斷機制在中國出來的時候,可以熔斷很多次。相比成熟市場,雖然發達國家也有經濟周期和跌幅,但沒有中國這么大的波動性。

沙灘案例,系統性風險

關于這里我們可以延伸一下沙灘案例,敘述系統性風險的影響。

如果您投資的資產都是在國內的市場的話,有可能一個漲的同時所有都漲,一個跌的時候所有都在跌,存在系統性的風險。

但如果我們能做到全球資產配置的話,中國在跌的時候,美國可能漲;中國在跌的時候,歐洲不一定跌,那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