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溫州的特產年貨是什么(溫州有哪些特產)

时间:2024-05-26 16:19:22 编辑: 来源:

溫州特產年貨

如下:

1、鴨舌:

鴨舌,溫州人叫“鴨賺”,好彩頭的名字和那特有的醬香之味讓它成為溫州人年貨的。

2、烤蝦:

蝦歷來都是溫州人所喜愛的,烤蝦鮮香美味、便于攜帶、上檔次,也是年貨采購的不二之選。

3、熗蟹:

蟹肚白、背殼青,透明的白肉,晶亮的紅膏,咸鮮滑嫩的熗蟹是溫州人的喜愛,年貨采購怎能少了它呢!

4、江蟹生:

這道只有溫州才有的獨特菜肴,是溫州味道中“海鮮派”民間人氣*旺的頭牌,年夜飯的餐桌上來一盤,才能稱的上味道的齊全!

5、黃魚鲞:

黃魚鲞在溫州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菜,其肉質鮮美、咸淡適口,是好客的溫州人款待貴客的必備地方菜,溫州人走到哪里都會懷念黃魚鲞的味道。

6、魚餅:

魚餅是溫州傳統民間特產,民國期間就已很出名,食用的歷史悠久,它以新鮮水魚為主原料,肉質鮮嫩、鮮而不腥、低脂肪,深受大家喜歡,每年過年溫州人的飯桌上必定會有魚餅。

溫州特產有哪些值得帶

溫州有哪些好吃的特產呢?為大家推薦的特產有李大同雙炊糕、湖嶺牛肉干、永嘉番薯棗、鴨舌、白象香糕、高梁肉、埔坪鹵鵝、戚光餅、桔紅糕、鯊鲞等特色美食。

李大同雙炊糕

李大同雙炊糕之所以好吃,在原材料的選擇上也有很大的講究。選用文成雙桂山單季紅殼糯米,再加上白糖或紅糖過篩撒上桂花,經兩番炊制而成的。口感是細,軟,韌,香,甜。

湖嶺牛肉干

作為必備的零食,牛肉干必須擁有姓名。湖嶺的牛肉干不管是從原材料還是鹵制的手法,都是十分考究的。略微濕潤的牛肉片帶著些許微甜,一入口鹵香味充滿整個口腔,讓人欲罷不能。

永嘉番薯棗

番薯棗是永嘉楠溪江的特產,不管是老人小孩,對番薯棗的喜愛不分年齡限制。將新鮮剛挖出的番薯做熟切片放在竹子編制的竹編上曬,不加其他的任何佐料,番薯本身的甜味就足以俘虜人們的心。

鴨舌

溫州鴨舌是一道聞名遐邇的地方特色小吃。鴨舌經過鹵制后風至半干,在口中細嚼,韌性十足。溫州發言稱鴨舌為“鴨賺”,系取其諧音討口彩之意。

白象香糕

2008年“白象香糕”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這榮譽的背后,跟白象香糕本身的美味是離不開的。白象香糕口感細膩、香甜,就算是小編這樣不喜歡吃糕點的人,對香糕也是一口一口停不下來。

高梁肉

溫州高梁肉的做法是將豬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醬油、燒酒,精鹽,經過攤曬,晾干而成,具有厚薄均勻、脆香可口,食而不厭的特點。

溫州的高梁肉小編推薦大家試試廣進祥的,“廣進祥”始創于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百余年前,“廣進祥”因創制高梁肉聞名遐邇,今天,廣進祥高梁肉已是有口皆碑的“中國名小吃”、“溫州名小吃”。

埔坪鹵鵝

蒼南埔坪鹵鵝據說已有百余年歷史,素以味道鮮美、色澤誘人、香味十足聞名各地,蘸以秘制醬油醋是一道絕好的下酒菜。一鍋新鮮的鹵鵝從烹制到出鍋需要六七個小時的精心制作。品上一塊,鹵味香氣在嘴里蔓延,鹵汁混合著肉汁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現在的鹵鵝出了真空包裝,開學帶上一些分享給室友們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戚光餅

戚光餅也叫“咸光餅”,戚光餅名字的由來也跟抗倭名將戚繼光有關。由于戚光餅很耐保存,當年也是軍中將士們的口糧。好吃的戚光餅,一口下去帶著微咸的麥香就充滿了口腔。現在的戚光餅內部還填上了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和蔥花,吃起來更加噴香。

桔紅糕

桔紅糕是以糯米為主料加工而成的特色傳統糕點,外觀晶瑩剔透小巧可愛,白中透著一點粉紅,溫潤如玉,質地嫩軟而富有彈性。口味甜中還帶有一絲絲的薄荷香,實乃寢室夜談追劇之必備利器。

葉同仁雪梨膏

“葉同仁”是溫州著名藥行,始創于1670年,距今已有350年歷史,是浙南現存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字號之一。葉同仁雪梨膏采用藥食同源經典配方,選用純天然、原生態草本、木本植物為原料制作而成,化痰潤肺,止咳平喘。

鯊鲞

鯊鲞,絕對是在外學子們最想念的家鄉味道之一。媽媽親自炒制的鯊鲞咸甜適口,密封在罐子里,可以保存很久。剛進大學校門還不適應當地口味的你們,這下飯可是杠杠的。

南宋油炸豆餅

南宋油炸豆餅,是蒼南南宋地區很有名氣的小吃。用豌豆和面糊炸制而成。豆餅炸制出來之后,香香脆脆的,帶著豌豆獨有的香味和油香。

瑞安魷魚仔

天一角原味魷魚仔由瑞安市綠洲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產品精選深海魷魚,皮厚肉多,并采用秘制配方,魷魚頭揉滾入味,鮮香爽口,口感Q彈有嚼勁,聊天追劇的時候絕對是打發時間的最佳伴侶。

丁源興月餅

色香味俱全的溫州蒼南傳統月餅,是以鮮豬肉為主料,加輔料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腰果、桂圓肉等,再與優質油料、面粉融合,經二百六十度高溫烘制而出。公司在傳承月餅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相繼推出了板栗蛋黃月餅、紫薯蛋黃月餅、全素月餅、桑葚月餅等各式月餅,以松酥宜口、油而不膩、咸甜適中、濃香四溢而著稱,并創新改用真空包裝,提高月餅的口感期。

永嘉麥餅

常言南米北面,卻道楠溪有麥。悠悠三百里楠溪江,千回百轉,孕育這麥之精華,永嘉麥餅,圓如中秋月,寄托了游子對故鄉游子的思念。在外讀書要是能吃上一口家鄉的麥餅,絕對能排遣一些對家鄉的思念。

溫州有哪些特產?

溫州石雕

溫州石雕主要取材于青田的優質葉蠟石,顏色豐富,花樣奇特,種類繁多,有蠟狀光澤,具有滑感。要想制作精美的石雕,需要有配套的工具:有鑿子、雕刀、車鉆、刺條(一種渾身有鋒利銅刺的工具)、鋸等。

制作過程大致分為五步:首先是選材、構思、布局;第二步叫“打坯、戳坯”,就是將石頭劈削出作品的外輪廓;再進一步在石料上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圓洞,為縷雕創造條件;最后是細致精刻,刮去不要的刀痕鑿跡,使作品光潔。作品刻成后再進行一些裝飾工作,如:配座、裝墊和打光、上臘工作。 石雕技法多樣,以圓雕。鏤雕 為最常見,鏤雕最具特色。

溫州石雕的石質很美,也顯示了高超的技藝,很具地方特色,因此深受國內外游客的喜愛。

米塑

米塑的制作是用煮熟的米粉團為原料,通過揉、捏、掐、刻等多種手法,制成各種生動形象、色彩艷麗 的人物、走獸、花鳥。由于米塑大小不一,大都用于喜慶節日和慶祝壽辰等,并作為饋贈親友的交際禮物。

三寸黃柑擘永嘉

清明時節,風光一時的溫州蜜柑已在市場上銷聲匿跡了。貌不驚人的甌柑開始粉墨登場,倍受青睞。 溫州有悠久的柑桔種植史。據三國?吳沈瑩《臨海異物志》載:“雞桔子,大如指,味甘,永寧界中有之。”三國時,溫州一帶屬于臨海郡的永寧縣,可見距今1700余年前,溫州的金桔已很著名了。據史書記載,三國時曹操曾派使者到永嘉,選取了40擔甌柑,運回都城鄴郡。

唐宋時,溫州甌柑以質優味美,譽冠全國,成為帝王元宵佳節分賜群臣的果品。《新唐書?地理志》載,甌柑和甘蔗、土布、鮫革等早在唐朝就列為朝廷貢品。元林《柑子記》載:“唐開元,天子元夕會宰執侍從,餐黃柑拜賜饋遺,號曰:傳柑。”《宋史》有“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八月中午罷溫州黃柑”的記載。黃柑就是甌柑。當時都城開封街頭也有甌柑出售。梁章矩《浪跡續談》載:“永嘉之柑,俗謂之甌柑。其販至京師者,則謂之春橘,自唐宋即著名。東坡《次韻曾仲錫元日見寄詩》:‘燕南異事真堪記,三寸黃柑擘永嘉’。”梅堯臣《和沈文通學士貽溫柑桔詩》:“禹貢書厥包,未知黃柑美。競傳洞庭熟,又莫永嘉比。”可見甌柑自古聲名卓著,難怪張世南在《游宦紀聞》中發出了“永嘉之柑為天下冠”的感嘆!直至元明清三代,甌柑仍列為貢品。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大兒子、永嘉太守韓彥直編著了《橘錄》(又名《永嘉橘錄》)三卷,詳細記載了溫州柑桔的品種及其性狀,總結了當時柑桔的種治、始栽、培植、去病、澆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藥等經驗,對溫州柑桔品質之優,贊譽備至。《橘錄》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柑桔學術專著,至今仍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國際植物學界認為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桔類園藝學的著作”。《桔錄》中記載,當時溫州柑桔有27種,尤其以泥山(今蒼南宜山)出產的乳柑為珍品。 早在宋代時,市郊西山一帶就盛產甌柑。《岐海瑣談》載:“永嘉之土最宜樹橘。宋韓守彥直之譜足證。宋世產于西山。葉正則詩云:‘對面吳橋巷,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樹,無水不荷花。’此其證也。厥后盛于隔江之河田,而上剛,而南仙,漸延至于十一都之吳田。” 明代,甌柑傳往日本后,培育成溫州蜜柑。這種世界上種植最廣,產量最多的柑桔,已盡失甌柑的獨特風味。近幾年來,經過科技人員多年的精心研究與培育,無核甌柑新品種已問世,為古老的甌柑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甌柑是珍果良藥。它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有機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比一般水果都要高。甌柑除鮮食外,可以制成蜜餞、果酒、果汁和罐頭食品。甌柑剛摘下時,略有苦味,稍酸。長期貯藏后,苦味盡消,柔軟多汁,甜美爽口。隨著果品貯藏技術的不斷進步,甌柑可以貯存一年,這是其它柑桔無法做到的。甌柑是良藥,可以治病,有清熱生津、去痰止咳、潤肺定喘、消炎解毒等功效,尤其是經過長期儲藏的甌柑,藥用效果更佳。民間有諺:“端午甌柑賽羚羊”。

甌繡

甌繡是我國六大名繡之一,早在唐宋時 ,溫州民間刺繡遍及千家萬戶。繡品多為鞋面、枕頭之類。1853年,溫州收設專業繡鋪,到20世紀20年代,各繡鋪請畫師繪畫,增加刺繡品種,逐漸向裝飾品和欣賞品發展,并出口歐美及南洋各地。1980年高級工藝師張國民設計的《錦羽迎春》等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陳列于浙江廳。近年來甌繡場佳作多次被選為國家級禮品,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名家展并出國展覽。

溫州黃楊木雕

浙江著名傳統工藝品之一,主產于溫州。采用黃楊木為雕刻原料,故名。以古樸美聞名于世,與青田石雕、東陽木雕并稱為“浙江三雕”。黃楊木質地堅韌、紋理細密、表面光潔、色澤黃亮,經精雕細刻磨光后,可與象牙雕刻媲美。可長期保存,且年深日久顏色由淺變深,更顯得古雅可愛。特點是精巧細膩,刀法明快,疏密得體,形神兼備。清末,溫州著名藝人朱子常應用獨特的圓雕技法,創作了一批優秀作品。1910年送南洋勸業會展覽,獲優等獎;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二等獎。從此聲名遠揚,雕刻藝人也越來越多。黃楊木體積較小,適宜雕刻人物和動物等小件案頭陳設品。80年代以來,藝人們吸取石雕和牙雕藝術的長處,應用了鏤空和群像拼接法,使之反映盛大場面,更好地表現主題。產品銷往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溫州魚餅

早在民國十年(1921)就已出名。當時,永強沙村人周阿實專賣魚餅。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長條,放在蒸籠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鍋里去炸,人們稱他為“魚餅實”。現在魚餅制作法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做時先刮取黃魚、帶魚等少刺多肉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蔥、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團,然后作餅形,或上蒸籠,或下油鍋炸至焦黃再入鍋燉熟,可單獨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塊煮,或切絲加佐料翻炒。

溫州魚丸

以魚肉或海鰻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淀粉,用手揉透,然后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時連原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