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白眉國學買粉絲(劉念的介紹)

时间:2024-06-10 17:50:38 编辑: 来源:

劉念的介紹

中華美術出版社 《RSD南方職業油畫家組合2011》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當代藝術·名家名作系列-劉念》上海ARTFACE《藝術相》雜志 封面人物 雜志專訪 藝術家訪談

南方電視臺TVS-2專訪 《藝術鑒賞》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展,獲銅獎(巴黎羅浮宮)

2013年獲佛羅倫薩展獲得“主席特別獎”

2013年 入選“佛羅倫薩當代藝術雙年展” 意大利

2012年 “第十七屆廣州藝術博覽會展” 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

2012年 “珠江新城西塔城市候機樓長設展” 廣州珠江新城

2012年“舞動色彩——自在堂首屆職業油畫名家作品聯展” 廣州自在堂

2012年“ 2012中國當代油畫風景聯展”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回展(第八回) 上海惠生藝術中心

2012年“傳道者”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回展(第七回) 珠海大香山美術館

2012年“新中式唯美主義職業油畫家聯展”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回展(第六回)

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藝交會

2012年“至善至美至純”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回展(第五回)

廣州匯能閣當代藝術空間

2011年“老子歸來”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回展(第四回)

16屆廣州藝術博覽會

2011年“老子歸來”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回展(第三回)

廣州匯景新城

2011年“國韻魅魂”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回展(第二回) 藝術廣東信息時報社

2011年“境遇他色” RSD職業油畫家三人組合巡回展(第一回) 東莞綠洲當代藝術空間

2010年 中韓美術交流展 韓國駐北京大使館

關于創作《老子歸來》過程的零星記錄

文:劉念

每每打開電視或電腦,翻開報紙,總有道德淪喪、人情冷漠的負面報道映入眼簾,還有人們對地球生態環境肆意的破壞,災難頻發、國于國之間的利益之爭引發的戰爭沖突,不禁感慨:人類到底怎么了?這個世界怎么了?為什么感覺我們賴以生活的地球現如今危機四伏?到底是人類精神世界的迷失,還是人內心深處丑惡的那扇窗戶被一雙巨大無形的罪惡之手推開?這些現象是個別行為引發的還是屬于群體現象抑或整體性的道德之風滑波?面對如此種種,作為一個仍然內心充滿鮮活熱血的人、一名當代職業畫家,我該怎么做,我能怎么做?

一連串的扣問,內心涌動,作為一個畫者,我想自己應該做一些喚醒民眾良知的一些事情了。但從哪里做起?反復思考,后來有了答案,應該從“傳統文化”開始,從中華文化的根做起,用圖式的方法讓大眾把視線再回到傳統文化,才能推動他們有所行動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源于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當我問及許多人,他們只知道孔子,而且還是通過電影《孔子》,了解非常淺薄,而其它兩家的代表人物則一概不知,不是人們不再需要他們了,而是我們國家的文化教育部門對這方面的知識推廣工作做得還不夠。

老子,春秋時代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因一出生就生白發、白須、白眉,子是古人對圣人的尊稱,故名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著有《道德經》,神話傳說中太上老君的原型。 在創作這一系列《老子歸來》作品之初,便一直伴隨著這樣的思考:怎么讓畫面具有文化傳播性?怎么讓老子的形象和他的思想體系在畫面最大程度地完美傳合起來?這些問題讓我苦思冥想許久。

《老子出關》這個典故相信對古老文化感興趣的人都知道,老子晚年出關往西域去了,在關口函谷關被關吏尹喜以他沒有關碟(相當于護照和出入境證)而被“逼”著寫下五千字的《道德經》,作為變相紅包給了關吏,這部著作得以流傳。

當社會都在呼吁傳統文化的回歸時,那就命題《老子歸來》吧,有了命題就有了一,再從道家“天人合一”這個觀點出發,再延伸到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人與社會關系的思考就有了二,有了二就有了表達方向,剩下的就需要用繪畫語言去說話了。

道家非道教,易經、八卦于先,老子其后,道教緊隨,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鏤的關系。如何在畫中把他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幾個關鍵字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是八卦圖中的八位象征。想好了,就畫一張吧,不滿意,抹掉重來,又不滿意,如此反復多次,逐漸有了雛形。

時逢當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不同的場合呼吁傳統文化的回歸,中央十七大六次會議召開并提出“文化興國論”,提出了打造文化大國的戰略目標,這與自己內心對于種種社會現象的憂慮和希望以國學油畫來影響和提高觀賞者的文化意識的想法不謀而合,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能盡自己所能,出一分微薄的力量來做一些有益于社會的事情,內心難禁熱血涌動。《老子歸來》系列作品尚屬此類題材的首次嘗試,望各位有緣看到這系列作品和同樣對國學有深入研究的朋友多多提出寶貴意見,謹以次畫作表達我對國學的熱愛,并祈愿它薪火相傳!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文:劉念

表現“蘇州園林”這一中國古老、經典建筑時,一種從未有過的暢快感受一直游離在丹田和天靈之間,純凈的天與水,樹欲靜風不止的詩意,建筑物的喃喃低語,在萬籟寂靜中仿佛又聽到了大自然的歌聲,讓我超脫了世俗的平庸和鄙陋,靈魂沖擊了我的軀干,隨著風在天地之間飛翔。

在這個喧囂的塵世中,內心有片刻的平靜和超脫,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

在中西結合這條路上,我能走多遠,我不并在意,但我確信會一直走下去,因為我身體里流淌著的是中華民族的血,運用的又是西方油畫的這個媒介。

當國畫中的相對主觀和西畫中的相對客觀發生碰撞時,總能激起我心中的層層漣漪,我常常感懷國畫作品中表現出的一種深遠寧靜、超凡脫俗的意境,又眷戀油畫包含的真實、力量、速度和節奏。

《東風,西風》

文:劉念

藝術品是大眾的,還是有錢人的金錢游戲,甚是政治工具?油畫注重的是視覺沖擊,還是內心感受,這種藝術形式有沒有屬于他的本質。

中國人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從解決溫飽問題發展到追求精神家園的時間,相對于其它的西方發達國家的速度是快了許多,在這個快速發展過程當中難免產生很多問題和困惑,這當中包括許多價值觀的取向。(這其中也包含有藝術品的價值)

四九年到改革開放這段時間,國人在“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這個口號下,盲目自大,在紅色的海洋中自由的馳騁。改革開放三十年,西方各種價值觀不斷地沖擊中國社會,有優秀的,也有糟粕,這當中有許多是西方社會有意識地強行灌輸給國人,目的顯而易見,利益使然,我們卻全盤接收,這種現象被定為文化侵略。導致功利主義,物質主義,享受主義,橫行整個社會,美術界也不能獨善其身。特別是油畫這個領域,在西方社會的指揮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自我主導意識,致使迷惘,然后盲從。不怪乎,油畫在中國本來就沒有歷史。

當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滿足后,慢慢地在反思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怎樣和普世價值對接,能不能用平等心態去對待西方文化,不能自大,不要自卑。

油畫只是個媒介,廣義上它是屬于全人類的。我僅僅把它當成一個手段,向全世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向所有人傳達真善美。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