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疫情對外貿的影響論文(疫情影響下,外貿企業如何突出重圍)

时间:2024-06-02 16:23:23 编辑: 来源:

新冠疫情對外貿行業的影響

貿發會議指出,疫情重創了全球經濟,預計2020年全球GDP將出現約5%的萎縮,國際貿易額也將下降約8%。

從行業看,能源領域的國際貿易額受疫情影響最大,降幅超過了35%。此外,汽車、機械、金屬及礦石行業貿易額降幅也較為顯著。相比之下,多數農業和糧食行業保持穩定或略有增長;紡織業貿易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0%。

從國別類型看,2020年國際貿易的急劇下降在發達國家更為普遍,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相對更有彈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領域貿易增長間的差異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例如,紡織行業的增長主要與疫情期間民眾對口罩等防護用品需求增加有關;受供需兩端影響,能源領域受到巨大沖擊等。此外,不同國家間疫情嚴重程度、經濟承受力等也導致了這些差異。

從趨勢上看,貿發會議認為,2020年下半年起,國際貿易形勢雖仍低迷,但整體情況已好于上半年。其中,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貿發會議表示,中國出口貿易自2020年二季度起開始企穩,并在隨后幾個季度漸入佳境。總體而言,中國前九個月的出口水平已和2019年同期數據相當。而其他主要經濟體復蘇進程仍較滯后,如巴西、印度、日本和俄羅斯等經濟體的進出口仍顯著低于2019年的水平。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貿發會議認為,今年全球經貿或有望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復蘇前景依然充滿不小挑戰。

關于未來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貿發會議的研究發現也給予了一些啟示。

一在結構上,服務貿易比重在持續上升。2019年全球商品貿易額接近19萬億美元,服務貿易約達6萬億美元。貿發會議指出,過去幾年商品貿易增長明顯放緩,而服務貿易各領域均有明顯增長,除了傳統的旅游、運輸,金融服務、通訊科技等也有明顯增長。

二在格局上,發展中國家重要性提升。貿發會議指出,過去十年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存在感大大增加。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合作,尤其是與中國的貿易正日益構成國際貿易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陳鳳英看來,上述發展趨勢對新興市場國家總體是利好,意味著新興市場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目前來看,亞洲尤其是東盟、東北亞等地區數字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迅猛,未來將是撬動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

2021年的疫情會對外貿行業有什么影響?

疫情對外貿的影響,已經很明顯。

首先是貨柜的問題。一柜難求,可以說來形容當下的外貿環境很貼切。中國周邊的孟加拉、越南、印度等的貨柜還好一些,歐美線的貨柜真的是非常難訂到。

即使訂到了貨柜,這個海運費的價格可以說是天價。按我們面料的海運費來計算,將近翻了2-3倍,這樣下去,單子哪里還有利潤可言。

其次是訂單出運的問題。目前我們在做的一個訂單,臨近出運,但客戶突然通知暫緩出運。因為越南政府已經叫停了服裝廠的生產,目前通知是8月15日才能開工。

你要申請開工,還要滿足“三就地”的原則。面料暫緩出運,風險是很大的。因為品牌服裝都有上柜時間,錯過了最佳銷售時間點,也就可能面臨單子取消的問題。

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大宗商品現貨指數(CRB)從2021年1月4日的446.1攀升至8月18日的566。原油、鐵礦砂、銅礦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剛需,近年來,原油、銅礦砂對外依存度超過7成,鐵礦砂超過8成。

2021年上半年,原油、鐵礦砂、銅礦砂進口額增長26.1%、85.6%、58.2%,其中價格拉動29.1、82.9、52個百分點,進口量僅拉動-3、2.7、6.2個百分點。2021年上半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8436.3萬噸,同比增長43.1%,進口價格上漲,但仍明顯低于國內糧食價格。

疫情對外貿訂單的影響有哪些?

疫情對外貿訂單的影響有:當前海外疫情仍沒有度過高峰期,外貿類企業面臨供應鏈和需求萎縮的雙重沖擊。除了取消訂單,不少企業也透露道,隨著美國、歐洲眾多企業機構開始進入遠程辦公、半停工的狀態,對物流的運轉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目前國內的工廠已經基本恢復生產了,年前的訂單在擱置了兩個多月后都在加班加點生產,忙著出貨。中國疫情形勢一片大好之時,海外疫情卻爆發;外貿企業突然接到客戶取消訂單的消息,因為公司一般只收取客戶30%的定金,成本遙不可及,損失著實不小。受海外疫情影響,3月中旬開始,有客戶陸續取消了訂單。而那些量大的客戶,暫時決定延期出貨。這對外貿公司造成的影響和沖擊力確實不小。

疫情下跨境電商的機遇和挑戰的論文怎么寫?

新冠肺炎疫情是于2020年全球范圍爆發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各國居民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疫情期間居民足不出戶的生活方式給電子商務帶來發展新可能。本文將從疫情帶來的影響出發,切實分析電子商務當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從尋求政府扶持、完善供應鏈管理、探索零售新模式、謀求長期發展四個方面,提出了對電子商務長期發展的戰略建議。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電子商務;跨境電商

一、電子商務概況

1.電子商務的概念電子商務是指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商業行為均屬于電子商務的范疇。

2.電子商務的關聯對象

電子商務主要有四方關聯對象:交易平臺、平臺經營者、站內經營者、支付系統。(1)交易平臺。交易平臺即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其主要作用是聯絡溝通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買賣雙方或多方,提供可靠的交易信息、交易記錄、交易保障,是電子商務活動順利進行所必須具備的平臺、媒介。當下,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主要代表有淘寶、亞馬遜、京東等。(2)平臺經營者。平臺經營者即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該類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登記注冊并持有營業執照。主要負責規范運營第三方交易平臺并為交易雙方提供特定服務。(3)站內經營者。站內經營者則是借助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完成交易及有關服務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4)支付系統。支付系統(亦稱清算系統),主要包括完成支付指令傳送和資金清算所必需的專業技術手段和提供特定支付清算服務的各類中介機構。支付系統的安全性、便捷性、完善性直接影響著電子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及后續發展。當下,隨著各大互聯網企業的創新發展,國內外支付系統的安全性均得到了質的提升,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電子商務的特點

電子商務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商品交換形式。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電子商務的發展先后經歷了萌芽引入、波動培育、激烈競爭和穩定發展四個階段,體現出了強大的創造性和生命力。其主要有如下特點:(1)普遍性。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依托互聯網技術迅速滲透擴散進廣大民眾的生活之中。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帶入了一個網絡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2)方便性。與傳統的商務活動相比,電子商務環境擺脫了時間、地域的限制,使消費者能更快捷、方便地完成交易,同時也有助于商品信息的公開和企業服務水平的提高。(3)整體性。依托互聯網技術,電子商務能夠更高效智能地規范工作流程,實現人工操作和電子信息處理有機結合。這有助于提高系統運行的嚴密性和減少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4)安全性。安全性一直是電子商務的一個關鍵問題,它要求網絡能提供一種端到端的安全解決方案。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交易的安全性也在不斷提升。更完善的交易記錄、第三方平臺的參與、網上銀行等的發展都使得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好地保障,這也促進了人們在電子商務平臺消費的熱情。(5)協調性。協調性要求組成一項活動的各階段、各環節銜接協調、配合有方。電子商務,作為一項商業活動,往往要求消費者與公司、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互相協調。通常情況下,電子商務的全過程是連貫的,其強調生產中心、物流中心、技術服務等眾多部門的通力協作。

4.電子商務的存在價值

電子商務的存在價值表現在為客戶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完善服務。通過網上購物、網上直播、網上支付等方式,盡可能地節省客戶、企業、社會的時間和空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數字經濟發展、信息多元化、社會節奏加速的21世紀,電子商務既是時代需求的產物又是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更好地方便消費者、與消費者互惠共贏應成為當下電子商務不斷發展創新的目標和動力。

二、新冠肺炎疫情概況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在全球范圍內爆發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各國居民生活和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沖擊。據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6月2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635萬例,達到6353236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37.6萬例,達到376759例。新冠肺炎疫情下,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當下全球經濟環境緊張、企業運營風險加劇。不少企業因不能正常開工,被迫取消大量訂單,現金流周轉困難。另一方面,在全國防控防疫的統籌安排下,人們居家隔離、網上消費、互聯網娛樂、線上學習、遠程辦公等需求不斷攀升,催生了大量線上新業態的迅速成長。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生鮮電子商務、遠程醫療等行業迅速發展,活躍指數快速上升。

三、疫情給電子商務帶來的發展機遇

1.電子商務需求激增

2.電子商務形式多元化

3.跨境電子商務順勢崛起

席卷全球的疫情,給我國外貿行業帶來巨大壓力。2020年3月中旬,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因訂單嚴重不足接連倒閉了兩家大型外貿公司,上千名員工被迫失業。在外貿經濟下滑的蕭瑟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業態卻意外呈現上升態勢。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廣東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額同比增長33.4%,位居全國首位;海南跨境電子商務業務量增長也達到了5.5倍。天貓國際進口商品2月份的消費額同比增長超52%,京東國際、考拉海購等進口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訂單也都大幅增長。此次疫情進一步釋放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這有利于進口消費的常態化,有利于增強消費者與平臺間的黏性,為跨境電子商務帶來了新機會。跨境電子商務的崛起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期間我國傳統外貿行業的損失,為維持我國當下經濟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疫情給電子商務帶來的挑戰

1.物流壓力重,不確定性大

國際空運市場、海運市場在疫情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各國商品進出口限制加大、物流緊張。例如位于歐洲的亞馬遜倉庫,為遵守“一米社交距離”規矩,關閉了所有重量超過15公斤的貨品的收發業務。因此目前亞馬遜歐洲站不再支持15公斤以上的商品。此外,由于物流企業勞動力緊缺等因素,無論是從物流價格還是時效性上來看,當下我國的物流水平都難以滿足消費者劇增的電子商務需求。眾多賣家反映疫情期間物流價格波動大且呈現增長趨勢,物流時效也大不如前,部分地區的疫情還導致了當地物流路線的變更,嚴重影響貨物交付時效,這都給電子商務企業的正常經營造成了不利影響。

2.貨源緊缺,供應鏈考驗升級

疫情嚴峻形勢下,眾多工廠面臨停工停產,加之疫情期間電子商務需求激增。二者直接導致了如今許多電子商務企業面臨著貨源緊缺、庫存不足的問題。這是對商戶供應鏈的穩定程度以及運行效率作出的考驗。許多商戶在疫情的沖擊下暴露出了自身原本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痛點和不足,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