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目前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我國有哪些國寶級的文物流失海外?)

时间:2024-06-02 04:21:18 编辑: 来源:

哪些國寶級的文物流失在海外?在國外的什么地方?

中國國家級的文物流失在海外數量驚人,達到1000萬件,大部分被歐洲和亞洲的國家博物館收藏,主要國家以美國、日本、英國、德國、俄羅斯為代表,這些國寶級的文物流失主要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后,今天為大家介紹以下3個中國流失海外的國寶。 

一、雙羊尊

雙羊尊生產與商周時期,是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品,商朝的雙羊尊是一尊酒器,據考古學家鑒定,商雙羊尊目前存于世上只有兩件。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后燒殺搶掠,導致這兩件稀世珍寶流失海外,一件在日本的根津美術館收藏,一件在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商雙羊尊造型獨特,兩只溫馴的羊共用四條羊腿,給后世子孫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十二生肖獸首中“狗首”在美國

1860年,十二生肖獸首在圓明園走失,經國家和愛心人士多方努力,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馬首、鼠首、兔首已回歸中國,龍首在臺灣,狗首流落在美國,其中蛇首、雞首 、羊首下落不明。十二生肖獸是中心文化藝術結合的作品,原本屹立在圓明園的長春遠,記錄時間。

三、曜變天目碗在日本

曜變天目碗存世的數量極少,它以黃、綠、藍、紫等彩光為主,表面結晶為褐色圓點,外圈以銀藍光暈包圍,仿佛讓人置身浩瀚的藍色宇宙,俯身可見汪洋大海,抬頭可仰望星空。這種極度炫彩的色彩不被宋代所喜愛,制造的過程也比較復雜,漸漸失傳了。21世紀初,中國鑒寶節目受到人們的青睞,日本也開始鑒寶,曜變天目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曜變天目碗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茶碗,價值連城,是南宋的藝術珍品,外表流光溢彩,現藏于日本。 

我國有哪些國寶級的文物流失海外?

我知道的這些文物有:十二獸首,《女史箴圖》這幅畫,九州清晏之寶璽,乾隆大玉山,乾隆皇帝御用鎧甲,青花瓷等

這些都有流失,希望我國能盡早把它們拿回來

流失在國外的我國珍貴文物都有哪些呢?

19世紀中期以來,由于國外列強的掠奪和戰爭,加上文物走私等因素,大量中國古代文物流失海外,其中不乏精品、孤品。

圓明園遺址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則是另一個數字: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這兩個統計都反映了一個接近的數據: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700萬件。

流失在海外的中國國寶級文物

流失的方式:戰爭、不正當貿易、走私

薈萃了中國文物精華的北京先后遭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野蠻掠奪,在這兩場浩劫中,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眾多外國人打著“文化考察”的旗號巧取豪奪,僅1876年至1928年到達中國西北地區的探險隊就有42支,目前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僅存2萬件,而藏于英國大英圖書館的就有1.37萬件,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俄羅斯亞洲民族研究所有1.2萬件。

甲骨文也大量流失海外,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20萬片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67萬片,遍及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瑞典、瑞士、法國、俄羅斯、比利時等十二國,其中日本多達1.2萬多片。

商代獸面紋鬲

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公然將中國淪陷區的大量館藏文物運到日本,還在中國東北、華北地區進行了長時間非法的有計劃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也全部被運到日本。

明萬歷景德鎮窯五彩龍牡丹紋瓶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國內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又掀起一次盜掘、走私珍貴文物的狂潮。

(這股金錢利益驅動下的狂潮,持續至今!)

文物學者林樹中說:“清末民初是文物流失最厲害的,就像黃河決堤一樣,中國的頂級文物不斷流向海外,那是中國文物的災難,也是讓人難忘的國恥。”讓他發宏愿整理文物外流的,是1985年在美國納爾遜·艾京斯美術館參觀北魏石雕《帝后禮佛圖》。

這件文物是上世紀30年代,大都會美術館東方部主任普愛倫在洛陽龍門石窟拍下照片,找到北京古董商岳彬,要他鑿下運往美國。岳彬聯絡當地保甲長和土匪將石刻鑿成幾麻袋碎片,然后在北京拼湊組裝運往美國。

《帝后禮佛圖》

這個普愛倫,又勾結古董商盧芹齋,將目光投向了以武則天為原型塑造的盧舍那大佛。由于大佛太大,無法運走,他們居然將佛像半米長的右手掌“斬去”運走。

抗戰期間,日本派軍隊占領山西云岡石窟,派“專家團”進駐“研究”,四周貼出告示:“擅入者,格殺勿論”。而山西天龍山更是被日本山中商會洗劫一空,所花代價不過是用12根金條賄賂了石窟下寺院里的和尚。

西夏黑水唐卡藥師佛

英國是歐洲收藏中國文物的第一大中心。大英博物館則被認為是在中國之外藏有最多最好中國文物的博物館。

元代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殘本

大英博物館東方室收藏的中國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書畫、玉器、雕刻品等,共計23000余件,有許多是珍品、孤品。如清代乾隆帝的心愛藏品、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最引人注目,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由斯坦因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還有一些無價之寶如南北朝陶獵鷹坐俑和唐代黃玉坐犬,并未對世人展出。

《女史箴圖》

日本美秀美術館陳列的中國青銅器和金銀器,其中有很多來自中國河南洛陽金村,那里曾經是東周王室的墓地。洛陽金村出土的玉器是世界古玉收藏界的第一品牌,而這里出土的青銅器也不例外,它們見證了中國古代青銅藝術輝煌的頂峰。

圓明園還有多少珍寶沒有回歸國家?

絕大部分都沒有回歸

文物“流失” 超一千萬件“藏”海外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間,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則是另一個數字: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這兩個統計都反映了一個接近的數據: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但不應都認為是流失文物。”牛憲鋒說:“準確地講,應稱為海外藏中國文物。流失文物應該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后至新中國成立前,因戰爭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為盜掘、盜鑿、不正當貿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國外的文物。具體數量難以統計。”

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

張永年告訴記者,這1000多萬件“海外藏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瓷器、陶器、雕塑、銅像等各類珍品。

在分布上,主要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僅在大英博物館就館藏中國文物2.3萬多件,其中不乏國寶級的珍品和絕品。

流失文物是筆糊涂賬

近年來我國花兩個多億回收了204件文物。有人據此計算回收1000萬件海外中國文物需要多少錢時,牛憲鋒認為這算的是筆糊涂賬。

他說:“有些文物是想買都買不回來的,有些根本就不能買回來,有些是必須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關鍵問題是必須搞清文物的性質。”

連線·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展總最忙碌

大英博物館公共事務處經理漢娜·布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中國文物,總數約有2.3萬件之多。據介紹,這些中國文物受到了參觀者的熱烈歡迎,中國文物展總是最持久最忙碌的。不過,漢娜表示,目前博物館還沒有收到任何中國官方關于文物歸還的請求。

連線·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每年保管費數萬美元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媒體接待辦公室的林斯女士告訴記者,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收藏了“數以萬計”的中國古代物品,這些珍貴文物一直得到了博物館最為精心的呵護,博物館每年在保管這些文物上就要花費數萬美元。(文/實習生朱京生)

文物追回

回流三形式:回購、討還、捐贈2003年7月5日,國寶工程啟動,宗旨是搶救流失文物、保護文化遺產。張永年和牛憲鋒告訴記者,就目前而言,面對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種形式:回購、討還和捐贈。

回購——比較常用的市場手段

成功案例:捐款回購圓明園豬首銅像據介紹,豬首銅像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時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專家從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處尋訪到銅像,經過艱苦的談判,美國人最終同意轉讓給中方。澳門富商何鴻燊先生得知此消息后,2003年9月,他向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捐款人民幣近700萬元購回圓明園豬首銅像。

討還——最難以成行的回流方式

討還是目前最難以成行的文物回流方式。因為一旦要求他國歸還所藏我國文物,可能就會牽涉到很多遺留的歷史問題和歷史事實。牛憲鋒告訴記者,討還的對象應主要針對戰爭中被搶掠的文物,尤其是壁畫、佛造像這類的不可移動文物。討還目標:《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由乾隆年間的兩位宮廷畫師依據圓明園最美的四十處實景繪制而成,是現存唯一能夠全面反映圓明園原貌的詩歌繪畫作品。在圓明園大劫中,被法國的杜潘上校搶走,后來在法國巴黎的國家圖書館保存至今。如果對方一旦答應歸還,張主任說可以采取適當的文物交換方式,或者可以提供逼真的復制品供他們展覽。

捐贈——需要有識之士的幫助

張主任說,以捐贈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不乏先例,但捐贈首先需要的是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達到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境界,畢竟任何一件文物都價格不菲。但現階段,真正有此善舉的有識之士依然為數鮮少。成功案例:捐贈頤和園佛香閣銅窗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側銅亭寶云閣流失的十扇銅窗,就是美國國際集團友邦保險公司創辦人斯達先生的基金會于1993年從法國收藏家手中購得,并無償送還中國。

中國文物在海外

英國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是歐洲,其中以英國所藏最多。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不列顛圖書館,劍橋的費茨威廉博物館、劍橋大學博物館,牛津的亞士摩蘭博物館,愛丁堡的皇家蘇格蘭博物館,都有大量的中國文物大英博物館中國收藏中以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為引人注目,青銅器包括商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法國在歐洲國家中,法國收藏的中國文物僅次于英國盧浮宮博物館中國文物達3萬件以上,尤以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的收藏量達6000多件巴黎市立東方博物館所藏文物與盧浮宮不相上下法國國立圖書館收藏敦煌文物達1萬多件,其中敦煌書畫的三種唐拓本是稀世珍寶美國有世所公認的七大收藏中國文物的中心: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紐約市藝術博物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