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交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新媒體傳播的內容有哪些?)

时间:2024-06-02 14:36:38 编辑: 来源:

如何進一步推動社交媒體與新聞傳播的聯系

1.

利用社交媒體的有效話題在內容選擇上,社交媒體由于其用戶遍及世界各地,并且多擁有移動性媒體, 因此在多數情況下會搶占事情的第一話語權。這種情況下,網絡媒體記者需要全 方位即時地關注社交網上的各種動態消息。而網絡新聞由于自身不受版面和時間 的限制,網絡媒體記者可以于第一時間對社交網網民持續不斷提供的信息進行有 效編輯發布,并實現對新聞的持續更新,從而實現兩者內容上的無縫對接。比如 我們可以把新浪微博上點擊率最高的、轉發次數最多的報道實時更新在網頁上, 這樣受眾能夠從廣度上了解大家關注的話題并且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閱讀

2.

大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全球化時代,社交媒體數據的統計和量化分析折射出社交網用戶的需求和喜 好。通過對用戶信息的數據進行分析和過濾,及時發現受眾的關注焦點,

社交媒體怎么影響現實交流

1、傳播媒介的改變

麥克盧漢認為:“任何媒介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①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表明媒介形態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信息內容,內容和載體是不可分離的。而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媒介的本身,媒介產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實踐中會形成新的標準和新的人類生活方式,這種標準和方式是不受媒介內容所決定的。

2、傳播信息的改變

3、傳播方式的改變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型媒體的出現,讓人際傳播找到了和大眾傳播的結合點。其獨特的“節點―廣播”傳播模式,開拓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網絡用戶習慣以“短消息”的形式記錄與分享觀點,發布新鮮事,這種使用習慣的培育與形成,反過來也會對信息的表達方式產生影響,特別是促成從單向線性傳播模式到節點互動模式的轉變。這種理念也必將對今后的新聞產生進一步的影響。例如當前“短訊式新聞”和“交流式新聞”的產生表明了受眾正在適應并創造了新的新聞生產和發布方式。

4、傳播效果的改變

社交媒體的傳播效果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察:微觀上,定向傳播效果顯著,基于真實的好友身份進行信息傳遞,受眾的反饋及時。社區群體的崛起,使這一個群體內部的粘性增強,在群體內部,一條信息傳播速度會異常迅速。同時,社交媒體的人際交往更傾向于形成“弱鏈接”的人際關系。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9?9維特提出“弱關系的強勢”假設。他認為,弱關系傾向于連接與行動者本人具有較高異質性的人群,充當了溝通不同群體的“關系橋”,容易在不同的團體間傳遞非重復性的信息,拓展了信息的傳遞范圍,能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宏觀上,社交網絡作為信息傳播的新平臺,大量普通用戶參與信息傳播的方式正在改變媒體和社會輿論的形態。②

現如今,移動媒體的植入,讓受眾在接觸社交媒體方面變得更加便捷,這又從無形中加大了社交媒體受眾的粘性,使信息的傳播更快速。如下圖所示:

二、社交媒體對受眾的表層影響――受眾的媒介依附

1、社交媒體影響下的受眾媒介依附癥

對比傳統媒體,社交媒體的互動性、個性化、即時性、智能化的特點決定了受眾對它愈加青睞,從而也加劇了大眾對它的依賴。

社交網絡不僅改變著全球的互聯網市場,還改變著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有數據表示,在中國,每天有45%以上的人有閱讀BLOG的習慣,而33%的人群則堅持更新自己的blog。6年以來,中國網民的上網時間增加了一倍,不管是網絡基礎的應用,還是在獲取信息這一功能上,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數據表明:“從各類媒體的消費者平均接觸時間來看,除互聯網外,其余媒體的周接觸時間均在緩慢下降,其中電視的平均接觸時間下降最厲害。例如,報紙的周接觸時間由5.9小時下降到4.8小時;廣播由10小時下降到8.4小時;電視從25.3小時跌至22.8小時;而消費者在網絡上花的時間從10.2小時增長到16.4小時。”③

2、受眾媒介依賴的原因

(2)社交媒體的傳播特性迎合了受眾的媒介期待。社交媒體的優勢顯著:首先,社交媒體融合了所有媒介的傳播優勢,不僅可進行文字、圖像、聲音等傳播,還可以隨時隨地下載、儲存、交互溝通、發送信息。其次,傳播形態由點對點或點對面轉變為面對面,同時再反饋回受眾本身。在這個傳播過程中,傳受雙方沒有明確的身份定位。不論是互聯網還是手機媒體,任何人都可以便捷地向受方傳送信息。再次,容易形成二次或多次傳播,形成新的信息源。

(3)社交媒體適應了現代受眾的心理。“在原子化的社會關系中,社會生活和文化圖景顯得支離破碎,社會關系網絡不足使得孤獨感成為一種彌漫性的心理狀態,孤立的個體遭遇前所未有的自我認同困惑和歸屬感的缺失。”④因此,受眾會把內心復雜交錯的恐懼感轉化成對媒介的依賴,把媒介當作一個精神放松的舞臺來緩解內心的壓力。社交媒體的各種傳播優勢為受眾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虛擬空間,他們通過使用社交媒體獲得信息,獲得與人交流、社交的機會,獲得娛樂消遣,獲得話語權,提高了大眾參與的主動性。受眾通過社交媒體技術筑成的虛擬的堡壘,自由倘佯、釋放煩憂。多方位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滲透到他們心理之中,給他們提供了可尋求慰藉的精神家園,從而依賴并推崇。

三、社交媒體的深度影響――受眾碎片化生存

隨著Web2.0時代的發展,網絡成為了社交的平臺,社交媒體是根據受眾現實的關系來構建的信息傳播模式,它的誕生對傳統的傳播模式產生了改變,信息獲取具有便捷性,媒體結合新的技術平臺,再加之社交網絡的關聯性,助推了受眾信息反饋的及時與媒介依賴程度。

信息傳播模式的改變,以及受眾對媒介的依賴程度加深造成了社交媒體對受眾最本質的影響――生存空間的碎片化。比如說,知曉或描述一件事情并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了,而是獲取其中一個有趣的點,一個片段。在知識結構上,缺乏完整性,只獲取受眾自己覺得對其有用的部分。

很多人在不斷描述我們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孩子們養成了超文本鏈接的瀏覽習慣,很難按照一個邏輯推演過程完整地看一本書。豈止是讀書,足球這樣的消遣也變得“碎片化”了,很少有人能耐心地看完90分鐘的比賽。如下圖所示。

新媒體傳播的內容有哪些?

新媒體傳播的內容非常廣泛,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內容:

1. 新聞報道:新媒體傳播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來傳播新聞和事件。新聞報道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娛樂等領域的動態。

2. 社交網絡:社交媒體是新媒體傳播的重要形式,它允許用戶在數字環境中建立和維護人際關系、分享信息、交流互動等。

3. 娛樂內容:娛樂內容包括音樂、電影、電視劇、游戲、體育等,這些娛樂內容的傳播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

4. 教育資源:新媒體傳播為教育領域提供了很多機會,比如在線課程、網絡論壇、電子書籍等,這些教育資源可以提供更加靈活和豐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體驗。

5. 廣告與營銷:新媒體傳播成為品牌廣告和營銷的重要手段,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企業可以使用互動廣告、專題營銷等多種形式來宣傳其品牌和產品。

結合實際分析,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生產、媒介組織、受眾角色都發生了哪些改變?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生產、媒介組織和受眾角色都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變化:

1. 新聞生產:

- 多樣化來源:新媒體時代,新聞生產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機構,個人、社交媒體、博客等多樣化的來源也成為新聞內容的重要生產者。

- 用戶生成內容:用戶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視頻分享平臺等上傳和分享自己的新聞內容,使新聞生產更加民眾化和多元化。

- 即時性和實時報道: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快速傳播特性鼓勵新聞機構實時追蹤和報道新聞事件,提供實時更新和即時反饋。

2. 媒介組織:

- 多平臺出版:傳統媒體開始拓展到數字平臺,提供在線新聞內容和移動應用程序,以滿足讀者在不同設備上獲取新聞的需求。

- 社交媒體參與:媒體組織逐漸重視社交媒體的力量,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建立和維護賬號,與讀者進行互動,推廣新聞內容。

- 數據驅動的報道:媒體組織開始利用大數據技術和算法分析,從龐大的數據中挖掘新聞線索、了解讀者興趣和優化新聞推送策略。

3. 受眾角色:

- 信息獲取者: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新聞內容,包括傳統媒體、新聞網站、移動應用程序、社交媒體等,靈活選擇適合自己的信息源。

- 參與者和傳播者: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進行評論、分享和轉發新聞內容,成為信息的參與者和傳播者。

- 個性化需求:受眾可以通過個性化推薦算法獲得符合自己興趣和偏好的新聞內容,獲得更加定制化的新聞體驗。

- 自主選擇和質疑意識:受眾對新聞的選擇更加自主,也更加具備質疑意識,會對新聞的可信度和真實性進行較為嚴格的評估。

總體而言,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生產更加多元化和即時化,媒介組織展開跨平臺出版和數據驅動的報道,而受眾角色變得更加主動、個性化和具有選擇意識。這些變化對新聞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

在一次具體的傳播活動中,不同媒介在具體應用層面有怎樣的應用可能?

在一次具體的傳播活動中,不同媒介可以根據其特點和優勢進行不同的應用,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以下是不同媒介在具體應用層面可能的情況:

1. 電視:電視是一種廣受歡迎的廣告傳播媒介,它的視覺、音頻效果可以讓受眾深入感受廣告內容。在具體應用層面,可以通過制作有創意、有趣味性的廣告片,引起受眾的注意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2. 廣播:廣播媒介在聲音效果上有獨特的優勢,同時也具有靈活、及時的特點,適用于實時化、即時性要求較高的傳播任務。在具體應用層面,可以通過創造有氣氛、有趣味性的廣播節目和廣告,吸引受眾關注,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3. 雜志和報紙:雜志和報紙等印刷媒介能夠提供詳細、深入的信息,適用于需要深度推廣和精準定位的傳播任務。在具體應用層面,可以通過編寫有深度、有價值的專題報道和廣告,吸引目標受眾的關注,提高品牌形象和產品知名度。

4. 網絡媒體:網絡媒體是當前最為流行和普及的媒介之一,具有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點。在具體應用層面,可以通過編寫優質的網絡新聞、文章、微博、買粉絲買粉絲等內容,吸引網民的閱讀和分享,提高品牌和產品的關注度和美譽度。

5. 社交媒體:社交媒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傳播渠道,在具體應用層面,可以利用其大量用戶的特點來進行精準推廣,例如通過微博、買粉絲、抖音、快手等平臺,制作生動、活潑、有趣的廣告內容,吸引目標受眾的關注和互動,提升品牌形象和產品銷售量。

綜上所述,不同的傳播媒介在具體應用層面有著不同的優勢和適用范圍,根據具體的傳播任務和目標受眾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媒介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策略,才能夠實現最佳的傳播效果。

社交媒體的發展歷程

社會化的互聯網生活已經在一小批互聯網Geek中成熟發展起來,尤其是每天泡在Twitter上的“推客”們,每天孜孜不倦地推送各種新奇好玩的想法,網站,新聞,音樂,視頻的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