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危害(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有哪些?)

时间:2024-06-01 11:37:04 编辑: 来源:

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利與弊

是小媒體,包括網絡 對青少年 做帶來的影響 都是有利有弊的

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 青少年可以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 更方便知識的查閱 最簡單的 一個道理 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絡,青少年可以了解全世界的 人文趣事 但是同時網絡和社交媒體上也充斥著一些對青少年有影響或者有害的 新聞影視作品 黃賭毒等一些不良影響

可以說,有了社交媒體之后,青少年了解的知識多了,但是相比以前的孩子成熟的早了 他們過早的接觸了成年人的世界 ,失去了一些孩子應有的純真

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

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

正面作用

1、方便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系。

2、通過社交媒體做志愿者或參與非盈利組織或慈善機構活動。

3、通過分享想法、音樂和藝術來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4、方便與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朋友,特別是異地朋友交流。

負面作用

1、社交媒體可以成為網絡欺凌和可疑活動的中心。

2、人們可以很容易在網上分享他們不應該分享的東西。

3、個人信息遭泄露,人們更容易受到傷害。

4、產生不正確的攀比心理,導致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有哪些?

新媒體技術的興起和社交網絡的普及給教育問題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以下是其中一些問題以及可能的應對方法:

                                   

1. 分散注意力:學生在使用社交網絡時可能會分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

教育機構和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設置明確的規則和限制,限制學生在教室或學習時間使用手機或訪問社交媒體。

   - 引導學生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 虛擬欺凌:社交網絡的普及使得虛擬欺凌現象更加普遍。

教育機構和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開展針對虛擬欺凌的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學生對虛擬欺凌的認識。

   -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買粉絲服務,幫助受到虛擬欺凌的學生應對和解決問題。

3. 資源不平等:新媒體技術的使用可能會加劇資源不平等問題,因為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獲得良好的網絡連接和設備。

教育機構和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提供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以便學生能夠訪問網絡資源。

   - 提供貧困學生或家庭的電子設備和互聯網接入的資助計劃。

   - 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背景和資源差異。

4. 虛擬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社交網絡上的信息可能不準確或不可靠,這對學生的學習和信息素養提出了挑戰。

教育機構和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教授學生如何識別和評估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 強調信息素養的重要性,教授學生如何搜索、篩選和利用可靠的信息資源。

總之,應對新媒體技術和社交網絡帶來的教育問題需要教育機構、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通過制定明確的規則和限制、提供教育和宣傳、提供資源和支持,可以更好地應對這些問題,并確保學生能夠健康、積極地利用新媒體技術。

社交媒體對青少年有哪些影響

摘要:社交媒體指互聯網上基于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臺。社交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它們在即時程度、近用能力、傳播結構等方面大有不同。而對于青少年來說,各種社交媒體更是他們進行聊天交友的必備載體。但是社交媒體卻并不總是給青少年帶來健康的影響,不少人成為網絡霸凌的受害人。下面就來一起了解下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以及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區別的相關知識。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

正面作用

1、方便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系。

2、通過社交媒體做志愿者或參與非盈利組織或慈善機構活動。

3、通過分享想法、音樂和藝術來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4、方便與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朋友,特別是異地朋友交流。

負面作用

1、社交媒體可以成為網絡欺凌和可疑活動的中心。

2、人們可以很容易在網上分享他們不應該分享的東西。

3、個人信息遭泄露,人們更容易受到傷害。

4、產生不正確的攀比心理,導致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差別

1、即時程度

一般而言,根據節目內容的規模,傳統媒體常有幾天、幾周、幾個月的制作時間,社交媒體因為偏好輕薄短小的圖文發布,所以制作時間減少至一天、幾小時、幾分鐘而已。有些傳統媒體正向社交媒體看齊,希望能達到新聞的隨時發布。

2、近用能力

能近用傳統媒體的,絕大多數都只有該媒體的政府或私人業主;例如某大報的頭條,由該報編輯室決定、某電影的集資拍攝,由政府和民間金主決定。社交媒體可讓社會大眾便宜或免費使用;例如網絡部落格,人人可免費申請,申請人可任意編輯部落格的內容。

3、傳播結構

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都可以向全球傳播。不過,傳統媒體多屬于中央集權的組織結構、生產、銷售。社交媒體通常扁平化、無階層、依照多元生產或使用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型態。

4、專業要求

5、固定不變

傳統媒體的內容一旦發布,幾乎很難修改,例如新聞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等,如需答復、修正,往往要等到下一個版本,例如第二天的報紙、下次廣播、下回電視、重新剪輯的電影版本,牽涉的人力和時間較多。社交媒體則常常隨時隨地的更新變化。

社會媒體對青少年有那些負面影響? (盡量從與人的關系這個角度謝

網絡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為:有可能影響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網上信息接收和傳播的隱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識減弱、社會責任感下降;網絡交流的隱弊性、無約束性,極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違反常規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們網上交際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數字、符號,青少年終日沉迷于這種人機對話的模式,會對社會適應行為和能力受到影響。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還可能患上“網絡社交障礙癥”;在網絡環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對象、身份都不確定,這就減弱了青少年的社會角色的獲得能力;網絡交往的虛擬性、自由性,很容易導致人們行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會化,甚至導致青少年社會化的失敗。

網絡在一定程度上為青少年犯罪創造了條件,通過對嘉積鎮上各所中學進行的調查,結合近年來的社會現象,我們可以看到:發生在網吧的口角斗毆、偷竊、搶劫等案件呈上升趨勢,特別是未成年人因上網原因造成的違法犯罪已形成青少年犯罪的主流.

通過問卷反映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人已經離不開網絡。還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因上網導致的犯罪問題越來越嚴重了。

24歲以下的網民占全國上網總人數的55%,在泡網吧的人群中青少年占80%以上。有的中小學生對上網非常著迷,一天不上網就渾身不自在;有的中小學生通宵達旦沉溺于互聯網游戲而不能自拔,給中小學生的學業、健康和精神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不少學生認為,網絡上的一切都是不誠實的,因而用假名、說假話、不負責任地胡言亂語成了一種“時尚”。另據調查,網上非學術信息中47%與色情有關,每天約有2萬張色情照片進入互聯網,大多數黃色網站中小學生可以隨意進入。在這種情況下,有效預防、控制青少年網絡成癮、網絡不良信息的毒害以及網絡犯罪等,已經成為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在海南,居然有三個小孩子為了區區13.4元捂死了一位老奶奶;北京‘法官媽媽’尚秀云說北京更嚴重,未成年人犯罪中,90%是因為網癮。

不調查不知道,包夜、通宵對學生毒害最大,不能正常上學,學習意志消沉,發生在學生身上多可怕啊!我國早在2001年就頒布法令,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不允許網吧24小時通宵營業。事實上,我們在深入調查中發現,沒有一個地方有‘綠色網吧’,沒有一個網吧保護未成年人,許多網吧依舊在肆無忌憚地干些違法經營的勾當。因此而引發的刑事案件也越來越多了,例如:

2005年3月11日晚,16歲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新站開發區“相約”網吧里玩一種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戲時,由于技術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別人“捅”倒。坐在胡某旁的一名同齡的少年忍不住對胡某冷嘲熱諷。在網上“殺”紅了眼的胡某當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長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導致受害人當場死亡,而胡某依舊沉浸在暴力游戲中。直到警方趕到現場,胡某才驚醒:“我是不是殺死了人,會不會坐牢?”

我們再看一下,發生在我們瓊海以及市縣周邊的案子:

2004年7月兩名16、17歲女學生在瓊海新民街某網吧通宵上網,半夜12點43分,該兩名女學生遭到三名喝醉酒的青年男子強奸。

2004年8月,在潭門一家網吧,一名二十幾歲的青年人,因為上網沒錢,借錢不成而一怒之下用水果刀捅死了一名十七歲的中學生。

2004年9月,瓊海元亨街某網吧發生斗毆事件。事因一名中學生在該網吧上網欠債有上百元,店主打電話通知其家人來還錢而懷恨在心,次日便帶著十幾名中學生和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持刀棍闖進網吧,打傷店主并砸壞了店內的7臺電腦。

海南海口秀英區東山鎮有一個叫小東的17歲孩子。他是個內向的男孩,雖然今年只有17歲,但他的網齡卻已有4、5年了,最初他只是玩一些單機游戲,但是后來他逐漸迷上了網絡游戲。越陷越深的他也不愿意讓父母擔心,但是這網癮卻總也戒不掉。小東說,因為從小就喜歡上網,使得他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朋友,孤獨的他只有在網上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上網成癮不僅使小東荒廢了學業,而且由于長時間上網飲食不規律,甚至長時間不上廁所, 小東小小年紀就患上了腎結石。看著孩子一天天的沉迷于網絡之中,痛心疾首的父親徐先生欲哭無淚。小東的父親說,再好的小孩一旦上網成癮了就不行了,和吸毒一樣,比吸毒還厲害。東山鎮只有一家網吧,位于解放路53號。這家網吧有兩層,隱匿在一家復印店后邊。雖然一樓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個人,但二樓卻被大量未成年人擠的得滿滿當當。

以前學習成績還是在班上屬于中上等的樂樂(化名),自從接觸網絡而迷上上網后,學習成績便一落千丈。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在家里偷偷拿錢出去“瀟灑”,在外面和不良少年喝酒、唱歌,甚至還早戀、長時間不回家……“有了網癮后我的女兒幾乎變成了另一個人。”昨日,家住南沙路的魏先生來到該報,向記者痛訴網癮把女兒帶上了歧路。

魏先生說,女兒樂樂今年16歲,馬上念高一。上初一的時候學習成績還可以,在班上屬于中上等,但是自從在初二下學期接觸到網絡后,性格和生活習慣就完全變了。“自從上網成癮后,她便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天天逃課去網吧,什么泡泡堂、QQ聊天、網絡游戲,她樣樣都來,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