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交媒體與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影響(試析大眾傳媒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时间:2024-06-10 08:01:27 编辑: 来源:

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

社交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包括正面、和反面兩方面:

社交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優點

1、有利于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的共享性使文化作為無形的資產擴散到各地,使每個網民受益,達到“文化增值”的作用,也顯示了文化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大學生創新知識和探究未知的信心。

2、便于大學生產生協同學習的觀念

3 、開闊大學生的視野,分享信息資源

社交媒體功能強大,堪稱是一部百科全書,大學生一旦進入網絡世界,即能在知識海洋中盡情遨游。網絡大大降低了知識的學習成本,節約了時間。使大學生為獲得信息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被減到最小,這是任何媒體都無法比擬的。

社交媒體對于大學生的缺點

1、學業的荒廢

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園地,利用網絡可以查找各種學習資料;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獲得各種信息的新的渠道,利用網絡可以找到各種實踐、兼職、打工、招聘的信息。應該把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來。

2、弱化現實人際關系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但是在網絡環境下,學生的網上行為往往是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即“人—機”交往。

3、不利于個人安全,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網絡是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我們永遠不知道藏在符號背后的是一個怎樣的人。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作為大學生要正確的對待網絡.

如何看待社交媒體影響人際關系

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在許多方面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們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我們能夠迅速地獲取信息,與他人進行實時溝通,并建立更廣泛的社交網絡。然而,關于現代信息交流方式是否真正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專業觀點,分析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如何影響人際關系。

一方面,現代信息交流方式有助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1. 消除時間和空間限制:現代信息交流方式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與他人溝通,不受地理距離和時區的限制。這使得人們可以更加輕松地保持聯系,即使身處遙遠的地方。

2. 提高溝通效率:借助各種即時通訊工具,人們可以快速地傳遞信息和意見,提高溝通效率。這為解決問題、協作和分享想法提供了便利。

3. 拓展社交圈子:社交媒體和在線社區使人們能夠結識不同背景、興趣和觀點的人,拓展社交圈子。這有助于增進人們之間的理解和包容,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

4. 促進共享和創造:現代信息交流方式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觀點和經驗。這不僅激發了創造力,而且有助于建立共同興趣和價值觀的人際關系。

5. 提供支持和幫助:在線社區和互聯網使得人們可以更容易地尋求和提供支持。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在實際問題上,人們都可以通過網絡找到他人的幫助,這有助于建立更緊密的關系。

然而,另一方面,現代信息交流方式也可能對人際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1. 降低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過度依賴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可能導致人們減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面對面的互動對于建立真正的人際關系至關重要,因為它包含了非言語溝通(如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等多種信息。

2. 社交媒體對比心理:在社交媒體上,人們往往展示出生活中最完美的一面,導致他人產生自卑感和羨慕心理。這種對比心理可能導致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人產生隔閡,從而影響人際關系。

3. 網絡成癮:過度使用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可能導致網絡成癮,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缺乏社交技能和親密關系。這不僅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還可能導致人際關系的疏離。

4. 隱私和安全問題: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可能導致隱私泄露和安全問題。這可能使人們對在線社交產生疑慮,從而影響到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護。

5. 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脫節:過度依賴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可能導致人們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產生脫節。這可能導致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與他人建立真正的聯系,從而影響人際關系。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同時也可能對人際關系產生負面影響。為了確保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對人際關系產生積極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議:

1. 適度使用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合理安排時間,避免沉迷于網絡世界,保持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活動。

2. 注重面對面交流:盡管現代信息交流方式提供了便利,但應重視面對面交流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在適當的情況下,優先選擇面對面交流。

3. 保護隱私和安全:在使用現代信息交流方式時,應加強對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的保護,避免因隱私泄露或安全問題導致人際關系受損。

4. 真實呈現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盡量真實地呈現自己,避免過度包裝和比較。這有助于建立更真實、更深入的人際關系。

5. 提高溝通技巧:學會傾聽和表達,提高溝通技巧,以便更好地與他人建立和維護人際關系。

6. 注重實際行動:在網絡中建立的人際關系,應嘗試將其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行動,以加深關系。

7. 總之,現代信息交流方式在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具有雙面性。

試析大眾傳媒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試析大眾傳媒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論文摘要:分析大眾傳媒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闡述個人對此的看法。大眾傳媒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也可能傳遞對學生成長不利的信息,使學生沉迷其中;大眾傳媒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有助于倡導優良品質和良好作風,但也可能通過不恰當的信息對學生進行誤導;大眾傳媒影響學生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時間相對縮短,在網絡等傳媒上的交流時間增長。對待大眾傳媒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應該客觀地從好和不好兩個方面看待。最重要的是學校和社會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傳媒,培養學生的傳媒素養,教會學生懷疑和思考,讓學生自己對傳媒信息進行選擇。

論文關鍵詞:大眾傳媒;學生社會化;傳媒素養

社會化是指人一生中在與他人及社會的接觸和互動中形成個性,獲得并履行社會行為規范以及社會角色,以不斷適應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學生社會化特指學生在與他人及社會的接觸和互動過程中形成個性,獲得并履行社會行為規范以及社會角色,以不斷適應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學生社會化是社會化的一個階段,具有社會化普遍的特征和自身獨有的特點。在此,為了簡明清晰,學生特指處于少年和青年成長階段的中小學生和大學生,不包括超出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人群。鑒于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社會化情況有較大差別,在兩者情況有較大差別時將予以分別說明。

一、大眾傳媒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大眾傳媒對社會的影響具有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影響廣泛,形式豐富多樣,受眾選擇性大、主動性強等特點。體現在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上,主要將其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量信息,一方面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識;另一方面信息未經篩選,泥沙俱下。大眾傳媒是學生除課堂和朋友親人外獲得信息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學生生活中難以接觸到的信息,基本來自大眾傳媒。中小學生存在升學壓力,課業負擔較重,且大多數生活在父母身邊,有家人約束,外出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多。因此,中小學生獲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大眾傳媒。上面已有數據證明,多數中小學生幾乎每天都看電視且平均在一到兩小時。也就是說,中小學生每天固定地從電視中吸取一定的知識和間接經驗,每天潛移默化地受電視的影響。由于網絡盛行,中小學生中上網人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長。盡管有數據表明,電視是中小學生最為常見的課外活動,但這是一兩年前的數據。相信隨著網絡知識和技術的普及,不久的將來互聯網會代替電視成為中小學生最主要的課外活動。

大學生絕大部分住校,相當部分學校宿舍沒有電視;同時大學生的生活更為豐富,并非局限于課堂和教科書,因此對網絡的需求更為明顯。現在大學生人手一臺電腦的現象非常普遍。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學習所需的資料,用E-mail和聊天工具與親人朋友聯系,還可以上網瀏覽感興趣的信息,下載所需要的資源。

大眾傳媒使學生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廣泛渠道獲得學校里得不到的知識和體驗,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知識體系和結構的調整產生很大影響。

與此同時,由于受商業利益的驅使,媒體上的不實信息越來越多。典型的例子如廣告,相當部分廣告都存在通過夸大產品的功能以宣傳產品的現象。西方社會認為廣告的負面影響之一,是導致社會趨向物質主義,廣告不斷宣傳新產品,令人喜新厭舊;廣告中使用產品來解決問題,令人誤以為所有健康、容貌、社交等問題,均能通過物質消費途徑得以解決;還有就是側重物質擁有,忽視精神生活的需要;只追求社會進步、經濟繁榮,而犧牲了社會公義,及對弱勢社群的關注。另外,據國家工商局2000年的統計,當年一共發現了13986宗非法的藥品廣告,5213宗非法的食品廣告以及1149宗非法的醫療設備廣告。

大眾媒體特別是網絡上各種信息泛濫,魚龍混雜。現在還無法對網絡信息進行嚴格把關,大量暴力色情和其他具有煽動性的信息充斥網絡的各個角落。這些信息對于辨別是非能力、自制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具有很強的誘惑性。這些信息一方面阻礙了學生對正面知識的吸收,另一方面容易使學生沉迷于不良信息的瀏覽中,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嚴重者甚至導致犯罪。

第二,影響學生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方式。學生正處在身體思想各方面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小學生自身辨別能力較弱,媒體上的信息會影響學生的價值標準。如果對媒體信息加以有效控制,減少對青少年成長產生不良影響的信息,并把青少年向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上引導,將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影響;但如果任不良信息充斥傳媒,青少年由于尚不能完全認識到媒體可能存在的失真,往往完全信任媒體,所以容易在媒體中不良信息的刺激下,對真實生活的理解產生偏差,沉迷于傳媒特別是網絡虛構出來的世界,進而影響到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和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方式。例如,武俠電視劇強調兄弟情義,為兄弟赴湯蹈火。這原本是值得提倡的品質。但許多電視劇過度強調這點,以至于為兄弟不分是非對錯、忠奸善惡,為保護兄弟輕則以武力對抗,重則不擇手段,這給涉世尚淺,無法完全區分現實和電視劇的青少年造成一種誤導,即為了兄弟可以違背社會規范法令法規,認為武力可能解決一切問題,動不動就大打出手。私下拉幫結派,組成一些具有打群架性質的團伙。如果其中一人遇到是非,所有人不問原因、經過、結果就以拳腳“幫忙”,并且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