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交媒體的虛假信息傳播的危害(網絡謠言有哪些危害)

时间:2024-06-09 09:52:45 编辑: 来源:

虛假信息有哪些危害

1、網絡虛假信息嚴重損害著媒體的公信力。堅持發布信息的真實性,是媒體從業人員所應該遵守的基本價值準則和理念。

對于各行各業而言,把握真實性與誠信原則始終是其成功的關鍵。那些主流媒體之所以能夠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堅持信息發布的真實性。但現階段一些網絡媒體為了獲取經濟利益發布虛假信息,長期下去勢必會損害網絡媒體的公信力。

2、欺騙受眾,擾亂社會秩序。虛假信息一旦經過網絡進行傳播,不僅僅欺騙大眾,嚴重時還會擾亂社會秩序。虛假信息的傳播不僅會造成人們的財產損失,還會引發公眾的恐慌,擾亂社會秩序。

3、虛假新聞侵害了受眾的知情權,阻礙了受眾的參與權和監督權。知情權是受眾參與公共事務和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的前提,而虛假新聞為受眾提供了虛假的事實,受眾基于有失偏頗的信息而產生的情緒,有時會給社會良性運作帶來阻礙。

比如一些記者在報道醫患矛盾問題時,夸大片面事實,或是隱瞞某些不利于自己意愿傳達的事實,誤導受眾,使本來合理且必要的輿論監督變成了一邊倒的謾罵。

4、虛假新聞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一些關于國內負面事件的虛假報道甚至為反華勢力抹黑中國提供了“佐證”。比如關于中國軍事的大量假新聞,給本來就因中國綜合實力迅速增長而焦慮的一些西方國家更大的疑慮,使“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虛假信息的應對措施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針對目前的網絡虛假信息問題,必須制定專門的網絡虛假信息治理條例、管理辦法等。同時,對一般的網絡虛假信息和情節嚴重的網絡虛假信息進行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懲處措施。

此外,要健全外部監督機制,鼓勵公眾對網絡虛假信息發布者進行舉報。相應的機關和部門要加強宏觀管理,對新聞造假者一經查實,嚴懲不貸。

2、網絡媒體加強自律

作為網絡媒體,應建立網站內部管理制度。對來源不明的信息進行核實后再發布,不可盲目跟從。對編輯人員發布的新聞的真實性進行考核,并將其納入業績考核的范圍。同時,對虛假新聞轉載者以及制造者進行懲罰,建立媒體責任編輯引咎辭職制,提高媒體的把關意識。

3、受眾群體提高自身素質

在網絡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網民不僅僅是受眾者,還是信息的發布者。因此,網民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崇高的網絡倫理道德觀念。對于網絡上來源不明的信息,不要輕易相信,也不要盲目轉載。同時,不要隨意散播一些虛假信息。

網絡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蕩,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由于網絡謠言的傳播速度快捷,范圍廣,一旦一些危言聳聽的謠言形成了一定規模,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引起廣大網民的慌亂,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2、擾亂人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人們經常是為了一個虛假的謠言而表現種種不適當的行為,尤其是面對有關自己切身利益的謠傳,人們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斷力,從而從內心深處覺得這就是真的,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后,弄的人心惶惶。

3、破壞政府公信力,損害了政府形象。近年來,各地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也正如火如荼,建設征地和拆除違法建筑也是政府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大難事。

擴展資料:

應對網絡謠言的方法: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絡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

3、完善公民網絡行為法律制度。網絡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后性,刺激了一些網絡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

政治謠言的危害性有哪些

政治謠言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是極大的。

政治謠言不僅“惑眾”,而且更能“禍國”。它能改變人們的政治立場,左右人們的政治行為,破壞民眾對政府、社會和政治制度的信任,造成嚴重的思想混亂,影響群眾對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信心,甚至很容易導致激烈的社會震蕩,引發政局失穩,造成嚴重的社會政治問題。對政治謠言必須嚴打,使謠言無處可傳,無人可信。

應對政謠言的五個措施:

一是保障民生需求。讓百姓有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暢通信息交流渠道。三要及時辟謠。四要建立完善的依法查實和懲處機制。應當重視行政和法律手段在政治謠言防控中的作用,打擊網絡造謠者要準、要狠,使之對政治謠言制造者與傳播者產生心理震懾作用。五是提高民眾的謠言免疫力。

社交媒體是獲得新聞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何虛假信息能在社交媒體中迅速傳播?

主要原因在于這些虛假信息是網絡犯罪分子和相關人員用來謀取利益的手段,還有就是受社會環境因素影響,當人們直接與同齡人交往時,會直接影響到這些人選擇與朋友有關的社會偏見,從而影響到看到的信息,因此就會產生這種虛假信息,最后就是虛假信息能夠讓某些人在社會當中獲得快感。

虛假信息能夠在社交網絡上迅速傳播,實際上和相應犯罪分子有著很大關系,這些犯罪分子利用這些虛假信息,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為自己謀取巨大的經濟利益,比如有些人在網絡上隨意去造假明星的緋聞,而明星本身又深受公眾關注,所以這虛假信息在相關分子造假之后,就迅速在網絡上被一個又一個人推薦給其他人,所以能夠迅速在一定范圍之內快速傳播,而面對這種情況基本上很難去從根本上解決,因為大部分人對公眾明星的個人生活是非常感興趣,哪怕是虛假的也是非常感興趣。

虛假信息快速傳播其實和平臺以及個人和相關犯罪分子都有著很大關系,我們在網絡社交過程中基本上很難避免這些相應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去仔細識別,不要隨意在網絡上去諷刺嘲諷他人,也不要為別人賺錢的工具。

虛擬社交的危害有哪些?

1. 虛擬現實社交:盡管虛擬現實技術在游戲和娛樂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社交領域中使用虛擬現實來與他人進行互動仍然有些難以理解。人們更傾向于與真實的人面對面交流,不是通過虛擬角色進行交流。

2. 自動回復:盡管自動回復功能可以為用戶節省時間和精力,但有時候它可能無法準確理解用戶的意圖,導致發送出錯誤的回復。這可能會給人一種冷漠和不真實的感覺,讓人失去與真實人類交流的樂趣和互動的真實性。

3. 社交媒體追蹤:一些社交媒體平臺可能會追蹤用戶的行為和興趣,以便能夠提供定制化的廣告和內容。然而,對于一些用戶來說,這種追蹤可能被視為侵犯隱私,因為他們可能不希望他們的個人信息被記錄和使用來進行商業推廣。

4. 虛假信息和網絡欺詐:社交媒體平臺有時成為傳播虛假信息和進行網絡欺詐活動的場所。這些行為可能給用戶帶來困惑和傷害,對平臺的可信度產生負面影響。

5. 沉迷網絡:一些社交媒體應用可能通過各種吸引人的功能和內容設計來吸引用戶,并讓他們沉迷其中。這可能會對用戶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他們可能花費過多的時間在虛擬社交世界中,并且忽略了現實世界中的社交互動和個人發展的機會。

惡意散播不實言論情節到什么程度受到處罰嗎?

惡意散播不實言論情節嚴重的構成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罪,關于特斯拉事件中,溫州車主陳先生編造特斯拉剎車失靈自動加速,足以造成特斯拉名譽受損,此情節構成【誹謗罪】。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實施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構成本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編造虛假的險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發布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社交平臺上進行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極其嚴重的,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就這里提到的關于特斯拉事件中,用惡意散播不實言論來講,還是有點不貼切,因為在刑法中,關于惡意散播不實言論的懲治,主要是第291條,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而本罪中,針對的是事件而言,比如虛構災情或者是險情,并不適用于特斯拉事件。

   而就特斯拉事件來講,和誹謗罪的規定很相似,雖然誹謗罪中的主體是指【他人】,而本案中,陳先生所誹謗侵害的個體是【公司】,就刑法第246條,侮辱誹謗罪,故意捏造事實貶損、誹謗他人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就陳先生先前控告特斯拉剎車失靈的事情,他這里已經構成虛假訴訟罪,本罪的定義為:虛假訴訟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單位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 【虛假訴訟罪】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將會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所以如果特斯拉公司追究陳先生的民事和刑事責任,陳先生就得蹲監獄,即便是特斯拉公司不追究陳先生的責任,那么陳先生不打自招的承認編造特斯拉剎車失靈、自動加速,這個事情,已經不是道歉能解決得了的了。

最要命的是,陳先生為這個事情他是去法院起訴了的,那么,現在自己承認編造事實,前面的虛假訴訟罪就坐實了!

惡意散播不實言論所涉及的法律法規

一、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

構成本罪屬于情節很嚴重的情況,直接觸犯的是刑法,打個比方,假如張三在網絡社交平臺發布,某地發生地震,造成多人死傷,而且大肆傳播,最終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后果,那么張三就構成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所以本罪指的侵害客體為社會集體。

二、侮辱誹謗罪

侮辱誹謗罪,屬于刑事自訴類,也就是說被侵害的人,不提起訴訟,侵權人就不會收到追究,打個比方,張三在公眾場合或者是社交平臺,大肆傳播宣揚,虛構李四的一些事情,造成李四名譽受損,那么張三就構成了侮辱誹謗罪。

三、散布謠言

散布謠言罪,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觸犯本罪,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關于散布謠言罪,其實大家并不陌生,比如某超市突然出現搶購食鹽的情況,你仔細一打聽,才是有老頭老太太,散布謠言,說是鹽運不進來了,要趕緊搶購,這種就是典型的散布謠言。

比如說,前段時間有人散布謠言,說是某超市里賣的肉里邊有蟲子,別去買,造成超市豬肉滯銷,這就是典型的散布謠言。

惡意散播不實言論,如果是散布災情、警情等,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如果是傳播虛假信息貶損他人的,構成侮辱誹謗罪,如果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社會治安的,構成散布謠言罪,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