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貿易大國是哪個國家(中國第一大貿易國是哪個國家 要有數據說明)

时间:2024-06-03 06:19:38 编辑: 来源:

世界服務貿易第一大國是哪個國家

世界服務貿易第一大國是哪個國家

中國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美國服務業世界第一,美國服務業占80%以上的GDP

世界第一出口大國是哪個國家?

以創意產品和服務為例,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國。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發布的第二期《創意經濟展望》報告,中國是創意產品和服務的最大單一出口國和進口國。是過去十五年來創意經濟繁榮背后的主要動力,并且占據很大的份額。數據顯示,中國在2002年至2015年間的創意產品貿易年均增長14%。

2002年,中國創意產品貿易額為320億美元。到2014年,這一數字增長了五倍多,達到了1914億美元。2015年,中國創意產品出口量是美國四倍。報告指出,中國、中國香港、印度、新加坡、中國臺灣、土耳其、泰國、馬來西亞、墨西哥和菲律賓是促進全球創意產品貿易的十大發展中經濟體。

聯合國貿發會議組織創意經濟項目負責人瑪麗莎·亨德森表示:“盡管全球貿易下滑影響了所有行業,但報告顯示創意經濟比大多數行業更具彈性。”

擴展資料:

中國第一貿易伙伴是哪個國家 哪個國家是中國的第一貿易伙伴

1、目前中國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是美國,美國一直是一個“出口遠低于進口”的國家。目前兩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3018億美元。其中我國對美的進口額為840億美元,對美國的出口額為2177.8億美元。

2、根據具體數據顯示,目前韓國是僅次于美國的我國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今年上半年韓國對我國的出口額為792.3億美元,對中國的進口額為518.4億美元,貿易總額達到了1310.8億美元。

3、從歷史上來講,俄羅斯是第一個與我國進行貿易往來的國家,但俄羅斯與我國的貿易總額僅僅只有840億美元,其中我國上半年對俄羅斯的進口額只有266.3億美元,出口額為225.12億美元。

中國第一貿易伙伴是哪個國家

      目前我國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是美國,兩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3018億美元。韓國是僅次于美國的我國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貿易總額達到了1310.8億美元。俄羅斯作為歷史上第一個與我國第一次貿易往來的國家,貿易總額僅僅只有840億美元。

中國第一貿易伙伴是美國

      目前中國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是美國,美國一直是一個“出口遠低于進口”的國家。目前兩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3018億美元。其中我國對美的進口額為840億美元,對美國的出口額為2177.8億美元。

      根據具體數據顯示,目前韓國是僅次于美國的我國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今年上半年韓國對我國的出口額為792.3億美元,對中國的進口額為518.4億美元,貿易總額達到了1310.8億美元。

      從歷史上來講,俄羅斯是第一個與我國進行貿易往來的國家,但俄羅斯與我國的貿易總額僅僅只有840億美元,其中我國上半年對俄羅斯的進口額只有266.3億美元,出口額為225.12億美元。

中國第一大貿易國是哪個國家 要有數據說明

最大貿易伙伴應該是歐盟,只找到09年就是2960億歐元的貿易額,當時歐元兌美元大約1:1

41,已經4000多億美元了,10年數據找不到,不過應該超過美國的不可能更低,如果非要算國家的話,應該是美國10年是3853

4億

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是哪個國家?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這是不爭的事實。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經濟總體規模已經是世界第四,是美國經濟的1/6,日本經濟的1/2到2/3。如果按照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計算,中國則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金融貨幣體系跟中國的經濟規模相比極不相稱,其中一個特別需要解決但還沒有得到廣泛關注的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

人民幣還不是一個國際貨幣。這一現象的最大表征就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數量微乎其微(主要局限在香港地區和南亞的周邊國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流通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務為零,盡管央行最近批準國際金融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在國內發行人民幣債券。世界各金融機構包括各國央行所持的人民幣資產也為零。這都與中國的大國地位極其不相稱。

與此同時,經濟規模排在中國之前的美國、日本、德國等經濟體都有國際化的貨幣。

那么,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會帶來什么好處呢當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后,該國可以發行以本幣計價的金融工具,這就為本國企業創造了一個能在很大程度上規避金融危機的融資方式。

事實上,在國際經濟學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埃根格林教授就曾經精辟地指出,發展中國家存在“原罪”問題,也就是說,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不能發行以本幣計價的債券,而只能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一旦該國出現了金融波動,尤其是發生貨幣貶值時,這些發行國際債券的發展中國家和企業就面臨著支付危機,因為它們的現金流大部分是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而負債卻是外幣計價的,這就是當代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最根本原因。其本質就是金融市場先進的發達國家把匯率風險完全推給了金融市場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因此,國際上公認當今的國際金融制度非常不合理。

如果中國的企業和政府能夠在國際上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那么,即使人民幣匯率發生波動,中國的企業和政府也不用擔心發生國際收支危機,因為中國的債務人(企業或政府)的收入和債務在匯值上是對等的,都是人民幣,不存在人民幣收入和外幣債務的不對稱性問題。這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如人民幣國際化所能獲得的最大好處。

人民幣國際化的另一個好處也是非常明顯的一旦人民幣國際化了,我們的央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享有發行國際貨幣的“鑄幣稅”。具體說來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擴大人民幣的發行,以此來購買中國的主權債券或企業債券。而一旦這些債券能夠在國際上發行,就成為了國際上可以增值的資產,可以憑此來獲取國際上的硬通貨乃至商品,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憑空采取印鈔票的方式來獲取國際資產,獲得在國際范圍內的購買力。美國正是依賴于這樣的機制,長期維持經濟金融大國地位,可以長期保持財政和貿易雙赤字而不用擔心發生支付危機,頂多考慮美元匯率貶值的問題。

最后,如果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那么,中國許多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可以更加方便地要求以人民幣計價(當然,還要取決于我們的議價能力),如此,我們企業的成本和銷售都是按人民幣計算的,外貿與內貿沒有區別,匯率波動的風險自然推給了外方,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總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人民幣必須走向國際化,而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抓住當前人民幣升值的絕好時機,積極地在海外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為人民幣的國際化鋪就一條康莊大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