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簡述當代國際貿易的新特點(簡述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时间:2024-06-01 10:14:13 编辑: 来源:

1.簡述當代國際貿易的新特點。

當代國際貿易發展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產創新,貿易領域不斷擴展,貿易結構日趨優化,貿易發展嚴重地不平衡

突出地表現在:技術貿易和新型服務的迅速崛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不平衡和以結構性障礙為主要原因的愈演愈烈的美、日、歐之間的貿易不平衡日趨嚴重;隨著國際貿易趨勢不平衡的加避,新貿易保護主義和區域貿易集團化趨勢強化了

在此基礎上文章進一步闡明,技術貿易的迅速發展、新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強化和區域貿易集團化代表著今后國際貿易發展中的結構、政策和體制方面的發明特征

簡述當代世界經濟的特點。

【答案】:(1)以經濟全球化為主要特征。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貿易自由化。貿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國際貿易是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強大動力。貿易自由化使世界貿易總量迅速增長,而且其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世界生產的增長速度,從而推動了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

第二,金融國際化。在當今各國普遍開放的全球政策背景下,金融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規模不斷擴大。通過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的國際化,促進了全球范圍的巨額資本流動和資本配置優化,從而推動了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

第三,生產一體化。跨國公司已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使世界生產日益一體化,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的跨國配置和國際分工模式的不斷提升,從而推動了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

(2)科學技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當代科技革命推動著當代世界經濟的結構轉變和整體發展。新的經濟理論認為,信息技術革命將迎來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時代將徹底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和經濟增長方式,從而引發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是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基礎。

(3)總量發展與不平衡發展并存。

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本來就存在巨大的經濟差距,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本身又存在著不平等的結構,在這一背景下,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將會加劇。

(4)全球化與區域化、集團化并存。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區域化、集團化發展迅猛,世界經濟區域化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區域化可以認為是對全球化的一種必然反應,尋求全球化收益的國家往往要借助于區域化手段,全球化與區域化共同推進了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

(5)面臨環境、資源和人口等全球性問題的嚴峻挑戰。

環境、資源和人口等問題是全球化進程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側面。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人類經濟活動對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而人口增長的巨大負擔和經濟資源的相對匱乏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障礙。這些問題已成為嚴重制約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貿易的發展有何新特點?

1.競爭日益綜合化。第一,把貨物、服務與知識產權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二,把貿易自由化與允許的保護結合起來。第三,把關稅措施與非關稅措施綜合使用。第四,把跨國公司的發展與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結合起來。第五,國內市場競爭與國外市場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第六,把價格競爭與非價格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

2.競爭日益集團化。第一,加強經貿集團的組建,使地區經貿集團數目急劇增加。第二,地區經貿集團的類型更加多樣化。第三,地區經貿集團形成的基礎發生結構性的變化。由相鄰國家組成經貿集團走向跨州和地區的國家組成經貿集團;從社會制度相同國家組成經貿集團到社會制度不同國家融于一個經貿集團;從經濟發展水平相近國家組成經貿集團到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的國家之間組成經貿集團。第四,經貿集團內部通過貿易和投資等方面的自由化,統一市場,使內部貿易不斷擴大,經貿集團內部貿易占其整個對外貿易的比重均在提高。

3.競爭向有序化方向發展。第一,積極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基礎上進行“開放、公平和無扭曲的競爭”。第二,國際貿易法律、規則和標準日益趨同化,它們與各國國內的相關法規的相融性在加強。

簡述當代世界市場的發展的特點。

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換的領域。它包括由國際分工聯系起來的各個國家商品和勞務交換的總和。 可見,世界市場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內涵兩方面構成的。世界市場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圍。世界市場的內涵指的是與交換過程有關的全部條件和交換的結果,包括商品、技術轉讓、貨幣、運輸、保險等業務,其中商品是主體,其他業務是為商品和勞務交換服務的。

世界市場的構成十分復雜,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1.按地理方向劃分。世界市場按洲別或地區可以劃分為西歐市場、西歐市場、北美市場、非洲市場、東南亞市場等等;也可以按國別劃分為美國市場、日本市場、德國市場、英國市場、中國市場等等;聯合國在有關的統計中常把世界各國劃分為發達國家市場、發展中國家市場和中央計劃經濟國家市場三大類。

2.按市場對象劃分。世界市場可以劃分為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勞務市場。其中商品市場是主體。也可按大類劃分為紡織品市場,糧油市場、機械市場、化工市場等;還可按品種細分為小麥市場、咖啡市場、茶葉市場、汽車市場等等。

3.按消費者劃分。可按性別、年齡、收入和職業等劃分,如婦女用品市場、兒童用品市場、勞保用品市場等等。

(一)世界市場上國際類型的多樣化

近年,在世界市場上,出現了三種類型的國家,即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發展中國家或 地區和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約點70%左右,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約占20%,而社會主義國家和原蘇聯、東歐國家約占10%左右。

(二)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出現了一些新貿易形式,主要有:補償貿易、對外加工裝配貿易、租賃貿易等。

(三)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四)世界市場上的壟斷與競爭更為劇烈。

(五)目前,世界市場由賣方轉向買方市場,壟斷進一步加強,使得市場上的競爭更為激烈。為了爭奪市場,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

1、組織經濟貿易集團控制市場。

2、通過跨國公司打進他國市場。

3、國家積極參與世界市場的爭奪。

4、從價格競爭轉向非價格競爭。非價格競爭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產品質量、性能、改進產品設計、做好售前售后服務等。

5、開拓新市場,使市場多元化。

6、世界各國經濟一體化,局部經濟發展的態勢,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

7、信息傳遞、科技技術在當代世界市場的發展當中,在各國經濟發展當中,在世界市場貿易當中,越來越扮演重要的作用,其作用越來越大。

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新特點的論文提綱

一、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服務業(第三產業)的對外貿易,即發生國際收支行為的服務業經營活動,如國際間運輸、保險、金融、旅游、技術等勞務的有償提供和接受。國際服務貿易是本世紀70年代以來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國際商品活動領域而迅猛發展的。隨著《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簽訂并生效,國際服務貿易日益得到各國的重視,已成為世界經貿競爭的又一熱點。據世界貿易組織1997年12月發表的1997年世界貿易年度報告顯示,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速,1996年增長5%,1997年預計增至7%,總額將達2.7萬億美元。縱觀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呈現如下趨勢:

1、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加大。服務貿易的發展是產業進步的標志。二戰以后的半個多世紀當中,特別是70年代以來,由于國際分工的深化,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科技革命加劇以及跨國公司的崛起,促使國際服務貿易以高于貨物貿易增長的速度迅速發展。1970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只有710億美元,而到1980年則猛增至3830億美元,10年間增長5倍多。1980年以后,國際服務貿易依然保持著迅猛增長的勢頭,年平均增長率約為5%,是同期國際貨物貿易年平均增長率2.5%的兩部。到1993年,世界服務貿易額達到1.03萬億美元,在全球貿易總額中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一。人們預計,隨著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協議的實施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正式運行,各國將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服務貿易也會隨之進一步發展,到本世紀末將會占全球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

2、國際服務貿易的領域不斷擴大。目前,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范圍包括:(1)國際運輸(海運、空運和陸運);(2)國際旅游;(3)國際金融服務(包括保險);(4)國際信息處理和傳遞軟件資料服務;(5)國際買粉絲服務(包括會計、律師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勞務輸出;(7)國際電訊服務;(8)廣告、設計、會計管理等項目服務;(9)國際租賃服務;(10)商品的維修、保養、技術指導等售后服務;(11)國際視聽服務(12)教育、衛生、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服務;(13)商業批發與零售服務;(14)知識產權(工業產權和版權)服務;(15)國際投資服務;(16)其他官方國際服務等。

3、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不平衡。首先,工業化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有絕對優勢。一般說來,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是國際服務貿易的順差國。據統計資料顯示,1986年工業化國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所占的比例為78.6%,其中運輸、投資凈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項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業化國家占了15位,美國則以出口額2,026億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業發展不平衡。隨著服務貿易業全球市場的迅速擴展,在服務業的行業區別越分越細的同時,行業發展速度則高低不同。傳統的全球運輸服務業仍在增長,但增速已趨緩,年增長率僅為2%;旅游業則增長了6%,而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及專利等的增長率則達到了7%。再次,新興發展中國家發展勢頭良好。就總體而言,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領域處于明顯的劣勢,除了旅游業和勞務匯回款等個別項目(即基于勞務輸出之上的項目)之外,它們在服務貿易上幾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興發展中國家的迅速崛起,其國際服務貿易也得到了迅猛發展。1996年亞洲各國和拉美地區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率都達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歐各國。新加坡、韓國、中國、泰國和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均跨入了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國際服務貿易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由于國際服務貿易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的迅速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力度,并加強了對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研究。特別是自1986年國際服務貿易成為“烏拉圭回合”新議題以來,國際服務貿易和國內服務業的發展更成為政府、工商界和學術屆關注的熱點。許多發達國家政府撥款資助學術屆和智囊機構對這一領域進行專項研究,分析國際服務貿易的經濟學涵義、現實發展狀況、爭奪世界市場的策略以及各種可能的政策行為等。而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對開放金融、保險、運輸及商業銷售等市場仍持謹慎的保護主義態度,另一方面也開始重視這一領域的研究,力圖在這一新的國際經貿領域中真正做 到知己知彼,以便在進入和開放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實踐中處于主動地位。

簡述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貿易全球化、投資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全球化。

1、貿易全球化的表現:貿易全球化主要體現在:第一,國際貿易增長率高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