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水滸傳誰最后去了海外(水滸傳最后死了幾人,幾人逃亡海外,徐寧怎么死的)

时间:2024-06-03 00:41:57 编辑: 来源:

《水滸傳》中,108條好漢中結局最好的一位是誰,居然在國外當了國王?

看過《水滸傳》的我們都知道,宋江為了招安,被皇帝下套,導致梁山一百零八將幾乎全部死了,但是也有幾個結局非常幸運的,甚至還成為了國外的國王,這個人就是李俊。

《水滸傳》中我們都知道英雄非常的多,宋江可能在我們看來他是即可敬有可恨,看一看梁山起義發展壯大的過程,宋江的功勞遠遠超過王倫、晁蓋和吳用、盧俊義等人,他創造了梁山的輝煌鼎盛時期,但是,招收了一個又一個英雄好漢。

但是也就是因為他的影響過高,導致梁山眾兄弟非常的聽命于他,面對招安,他們也都跟隨著宋江,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沒有跟著他,但也就是因為這樣那些人才活了下來。

李俊非常明白當局的形式,朝廷中奸臣當道,同意了招安就等于進了蔡京、高俅的圈套,肯定是死路一條,最后肯定是沒有好下場的,所以李俊在平定了江南之后,大軍班師行至蘇州之際,李俊決定裝作中風,沒有跟去京城。

而我們也知道那些去招安的人,最后沒有一個好下場,甚至宋江也是喝下毒藥自殺了,至于李俊志向遠大,不想平凡過一生,所以他前往榆柳莊尋得當初結義的費保等人,打造船只。隨后從太倉港出海,乘風破浪,最終成為了暹羅國之主。

當然,真正的歷史上是沒有暹羅國這個地方的。都是作者當時想象的,但是不管怎樣可以真的看出李俊非常的明白局勢。

水滸傳中108將,最后有幾個人活著回來?

水滸傳中108將,最后有32個活著。分別是:

1、公孫勝受招安后,回薊州出家;

2、李應受招安后,被封為中山府鄆城都統制;

3、朱仝受招安后,被封為保定府都統制;

4、穆春辭官歸家,做了一個良民;

5、武松攻打方臘時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照看林沖,后出家成僧,到八十歲死去;

6、戴宗受招安后,被封兗州府都統制,戴宗不接受,到泰安岳廟陪堂,了此一生;

7、李俊征討方臘得勝回京途經蘇州城外時假裝中風,隨后投奔了暹羅國,成為國王;

8、阮小七受招安后,被封為蓋天軍都統制,因穿著龍袍戲耍被削職為民,阮小七就和老母親回梁山泊石碣村打魚去了;

9、燕青受招安后,預感跟盧俊義前去受封沒有好結果,便獨自離去,功成身退;

10、朱武受招安后,隨宋江征討方臘,為生還的十五員偏將之一,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11、黃信受招安后,在征討方臘的戰斗中建功立業,后被授武奕郎;

12、孫立受招安后,被封為武奕郎;

13、蕭讓(文官),宋江征討方臘時,蕭讓未出征,留在京師;

14、裴宣受招安后,被授武奕郎兼都統領;

15、楊林受招安后,被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

16、凌振受招安后,被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

17、蔣敬受招安后,被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

18、安道全(神醫)宋江征討方臘時,皇帝詔安道全進宮治病未能出征,梁山好漢因未能及時救治而傷亡嚴重;

19、皇甫端(治馬的獸醫)征討方臘時,皇甫端被留在京城未能出征;

20、樊瑞受招安后被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后拜公孫勝為師,學習道法;

21、金大堅(文官)在征討方臘時被圣旨召回御前聽用;

22、童威跟隨宋江征討方臘返回時,因不愿做官,同李俊一起,從太倉港乘船到國外;

《水滸傳》李俊居然跑到了海外建國,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俊,既有非同一般的領導才能,又會做人,擁有深藏不露的權謀術,這樣的人物注定了絕不會屈居人下,一旦時機成熟,必然自立門戶!果然,在宋江征討方臘后,宋江的勢力和實力都極弱時,李俊這才用裝病的辦法,逃離宋江的控制。

宋江不是不疑心,因為前有燕青不辭而別!但如今的宋江,已沒有理由在強求任何人了,更何況跟燕青對比,李俊采用的辦法,給足了宋江面子!,最終能擁有最好的結局,到海外當了國王,那時順理成章的事。

大名鼎鼎的魯智深,已坐化成佛多日。威震江湖的武松,拖著殘軀站在六和寺門下,長久遠眺著北方。而無人不知的林沖,病臥在六和寺內,回味著自己的一生,半年后病故。山水云霧中,燕青的身影時隱時現,可他要去哪里呢?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

水滸中,無論晁蓋、宋江這等水滸大佬,還是魯智深、武松這樣的水滸英雄,出場都很簡單。比如魯智深,史進在茶館打聽師傅王進的消息,恰好魯智深正在喝茶,由此引出了魯智深。

而李俊則是因宋江被發配江州,誤入黑店被李立藥翻,正當性命堪憂時,李俊出場了,卻還是帶著兩位貼身小弟:童威和童猛!兩人都為李俊馬首是瞻!

暹羅這個稱呼第一次出現是13世紀初,而方臘起義發生于宣和二年(1120年),死于宣和三年(1121年)八月,所以小說中李俊遠赴暹羅,時間根本對不上。一個外鄉人去一個遙遠而陌生地方建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不死在路上,不被土著人欺負就是萬幸了。去遙遠的地方建國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靠本地族長的推崇。二是帶一只軍隊武力征服。

不然李俊也不會認可宋江。在白龍廟英雄聚義后,李俊等人上了梁山,揭陽幫也算是宋江的嫡系部隊。而李俊在大排位后位列水軍頭領之首,也算是宋江對這位救命恩人的感激了。他并不想讓矛盾激化下去,到最后和朝廷撕破臉,自立稱王。因此當朝廷看中梁山大將,要他們去抗擊遼,征討方臘,宋江就帶著一種義不容辭的氣概帶著兄弟們去了。

水滸傳最后各個英雄的結局怎樣?

結局如下:

1、宋江平方臘后,被封為楚州安撫使,后被高俅用毒酒毒死。

2、盧俊義平方臘后,被封為廬州安撫使,后被皇帝召回京城,被高俅用水銀毒傷,乘船回廬州時失足落水而死。

3、吳用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花榮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4、公孫勝受招安后,回薊州出家。

5、關勝平方臘后,被封為大名府正兵馬總管,酒后落馬而死。

6、林沖平方臘后,得了風癱,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看,半年后而亡。

7、秦明征討方臘時陣亡。

8、呼延灼平方臘后,被封為御營兵馬指揮使。

9、花榮平方臘后,被封為應天府兵馬都統制,后納還官誥,得知宋江被毒死之后,和吳用一起在宋江、李逵墓前上吊而死。

10、柴進平方臘后,被封為滄州都統制,后納還官誥,回滄州為民,無疾而終。

11、李應平方臘后,被封為中山府鄆城都統制。

12、朱仝平方臘后,被封為保定府都統制。

13、魯智深平方臘后,在杭州六和寺圓寂。

14、武松征討方臘時,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出家,并照看患病的林沖,后至八十而亡。

15、董平征討方臘時陣亡。

16、張清征討方臘時陣亡。

17、楊志征討方臘時病故。

18、徐寧征討方臘時陣亡。

19、索超征討方臘時陣亡。

20、戴宗平方臘后,被封兗州府都統制,后到泰安岳廟陪堂,終了此生。

21、劉唐征討方臘時陣亡。

22、李逵平方臘后,被封為鎮江潤州都統制,宋江中毒后便讓李逵也喝毒酒一起被毒死了。

23、史進征討方臘時陣亡。

24、穆弘征討方臘時病故。

25、雷橫征討方臘時陣亡。

26、李俊平方臘后,不愿還京授封,途中假裝生病和童威、童猛投奔海外去了。

27、阮小二征討方臘時陣亡。

28、張橫征討方臘時病故。

29、阮小五征討方臘時陣亡。

30、張順攻打方臘時陣亡。

31、阮小七平方臘后,被封為蓋天軍都統制,因穿著方臘龍袍戲耍被削職為民,后回石碣村打魚去了。

32、楊雄征討方臘時病故。

33、石秀征討方臘時陣亡。

34、解珍征討方臘時陣亡。

35、解寶征討方臘時陣亡。

36、燕青平方臘后,不愿進京面圣,與李師師一起浪跡天涯去了。

37、朱武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38、黃信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39、孫立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40、宣贊征討方臘時陣亡。

41、郝思文征討方臘時陣亡。

42、韓滔征討方臘時陣亡。

43、彭玘征討方臘時陣亡。

44、單廷珪征討方臘時陣亡。

45、魏定國征討方臘時陣亡。

46、蕭讓未出征,留在京城。

47、裴宣平方臘后,被授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48、歐鵬征討方臘時陣亡。

49、鄧飛征討方臘時陣亡。

50、燕順征討方臘時陣亡。

51、楊林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52、凌振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53、蔣敬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54、呂方征討方臘時陣亡。

55、郭盛征討方臘時陣亡。

56、安道全未出征,留在京城。

57、皇甫端未出征,留在京城。

58、王英征討方臘時陣亡。

59、扈三娘征討方臘時陣亡。

60、鮑旭征討方臘時陣亡。

61、樊瑞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后拜公孫勝為師,學習道法去了。

62、孔明征討方臘時病故。

63、孔亮征討方臘時陣亡。

64、項充征討方臘時陣亡。

65、李袞征討方臘時陣亡。

66、金大堅未出征,留在京城。

67、馬麟征討方臘時陣亡。

68、童威平方臘后,不愿還京授封,與弟弟童猛和李俊一起,從太倉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69、童猛平方臘后,不愿還京授封,與哥哥童威和李俊一起,從太倉港乘船到海外去了。

70、孟康征討方臘時陣亡。

71、侯健征討方臘時陣亡。

72、陳達征討方臘時陣亡。

73、楊春征討方臘時陣亡。

74、鄭天壽征討方臘時陣亡。

75、陶宗旺征討方臘時陣亡。

76、宋清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77、樂和未出征,留在京城。

78、龔旺在征討方臘時陣亡。

79、丁得孫征討方臘時陣亡。

80、穆春征討方臘時陣亡。

81、曹正征討方臘時陣亡。

82、宋萬征討方臘時陣亡。

83、杜遷征討方臘時陣亡。

84、薛永征討方臘時陣亡。

85、施恩征討方臘時陣亡。

86、周通征討方臘時陣亡。

87、李忠征討方臘時陣亡。

88、杜興平方臘后,被封為武奕郎兼諸路都統領。

89、湯隆征討方臘時陣亡。

90、鄒潤平方臘后,被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