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梅州廣電網絡買粉絲繳費(都2019年了,梅州興寧廣電dtmb地面波數字信號,沒有央視頻道違規嗎)

时间:2024-06-01 10:59:09 编辑: 来源:

廣東基本覆蓋DTMB地面波無線數字電視信號,為什么梅州各地區廣電一點動靜都沒有

dtmb

買粉絲sat

買粉絲/,廣東廣電真是垃圾,很多地級市連央視都不轉播

梅州廣播電視臺的廣電大事記

1988年:批準建臺,安裝調試后轉播中央二臺節目成功。

1990年:正式開臺播出本臺自制節目,并舉辦文藝晚會通過錄像播出。

1991年:改原300瓦發射機為1000瓦發射播出,擴大了我臺的收視覆蓋面。

1992年:在各縣采用發射機,實現錄播節目覆蓋梅州八區(市、縣)

1993年:由梅州市委市政府承辦,梅州臺協辦,在梅縣區體育場(東較場)舉辦了央視93元宵晚會。

1993年:舉辦了“梅州小姐”競選活動。

1993年:新聞中心首次赴香港采訪了廣東省經貿洽談會。

1994年:在八鄉山1277米的高山頂上建成發射塔,用10千瓦大功率發射播出,原梅州市委書記劉鳳儀同志親臨我臺啟播,使我臺的電視節目覆蓋整個粵東及江西、福建邊緣地帶,受眾人數2000多萬。

1994年:我臺實現全市新聞聯播。

1994年:直播第12次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及大型文藝晚會《客家春秋》。

1995年:舉辦開播5周年系列活動,并舉辦大型文藝晚會,邀請董文華等和廣州戰士歌舞團來臺演出。

1996年:舉辦‘96“梅視杯”中國足球精英賽,邀請中國國家、北京國安、廣東宏遠、山東泰山參加,原中央電視臺副臺長、總編輯洪民生前來指導。

1996年:專題中心赴新加坡采訪世界客屬第13次懇親會。

1996年:新聞中心被評為廣東省廣電系統先進單位。

1997年:自行安裝設計轉播車一部,為現場直播、錄播提供了可靠保證。

1998年:新聞中心遠赴湖北水災現場采訪抗洪一等功臣楊德文烈士事跡。

1999年:新聞中心首次赴馬來西亞采訪世界第14次懇親大會。

1999年:現場直播梅州市慶祝建國50周年“祖國頌”大型文藝活動。

1999年:新聞中心、專題中心首次赴澳門采訪回歸活動。

1999年:應福建武平縣委、縣政府要求,梅州-1節目進入武平有線電視網,受眾10多萬人。

1999年:舉輪子 ‘99“廣東女子足球邀請賽”,由臺灣銘傳隊——廣東海印隊綠茵競技。

1999年:梅州市區有線電視主干線全面實現光纖傳輸。

2001年:原梅州電視臺與梅州有線電視臺實行兩臺合并,合稱梅州電視臺。

2002年:梅州臺800M2大型演播廳正式投入使用。

2004年:梅州人民廣播電臺、梅州電視臺、梅縣區轉播臺、梅州市廣播電視服務公司、梅州微波站、粵東鴻圖嶂電視調頻轉播臺六單位整合成立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SMC)梅州廣播電視臺(MRT)。

2006年:公共頻道(梅州-2)實現全客家話播出,并更名為客家公共頻道。

2007年:開播民生新聞類欄目《民生820》。

2007年:開播綜藝娛樂節目《民星樂翻天》。

2008年:接管梅州亮勝客家藝術中心。

2009年:成立廣東客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并與廣州陳小奇音樂公司合作,公演我國第一部以漢族民系為題材的大型民系舞蹈《客家意象》。

2009年:梅州嘉數廣電網絡有限公司成立,是梅州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作正式啟動的標志。

2009年:我臺屬下廣東客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影南方新干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亮勝客家藝術中心劇院,為梅城第一座數字化同步影城。

2009年:開播民生法律類節目《維權820》、民生專題新聞評論節目《事事關心》、民生財經類節目《財富屋家》。

2009年:電視時政綜合頻道、客家公共頻道和影視文藝頻道臺標更改為“梅州-1”、“梅州-2”和“梅州-3”,并正式改版。

2010年:我臺與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聯合舉辦“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得到了包括廣東電視臺、香港TVB、北京光線傳媒、深圳廣電集團、河源廣播電視臺、惠州廣播電視臺、賀州廣播電視臺和贛州廣播電視臺等單位的支持和媒體協助。

2010年:我臺與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梅州分公司、中國鐵通梅州分公司聯合推出了“客都寬帶”業務。

2011年:3月,我國首部客家方言情景喜劇《圍屋人家》在東較場背永芳演播廳舉行開機儀式。

2011年:6月,我國首部客家方言情景喜劇《圍屋人家》在演播大廳舉行首映儀式,并于6月1日19:00在梅州-2套首播。

2011年:6月1日,FM105.8梅州人民廣播電臺交通臺正式開播。

2011年:6月1日,我臺三大電視頻道全面改版。新增設《天天讀網》、《客家娛樂大拼盤》、《這里是客家》、《客語金曲推介》等節目。

2011年:由我臺聯合梅州移動承辦的首屆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頒獎盛典在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

2011年:“梅州客家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暨項目協議、電視劇《張弼士》簽約儀式在演播大廳舉行。該公司的成立,是梅州廣播電視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性部署,為發展客家文化產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13年:由中國館之父何鏡堂院士團隊設計的梅州客家文化產業基地首個項目——嘉應歌劇院和與其配套的壹江南地產項目同時動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繼國家大劇院之后的中國第二大、南中國第一大歌劇院,成為“世界客都”梅州包容開放的地標性建筑和高雅的文化藝術殿堂。

2014年:3月,“萬象江山“第二屆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頒獎盛典在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

2014年:4月1日,我臺三大電視頻道全面改版。新增設《客家大戲院》、《梅州觀察》、《服務900》、《房車》、《午夜掃描》、《講牙舍》等欄目,并將《梅州觀察》、《梅州新聞聯播》和《民生820》三大欄目共1個半小時形成以“全方位播報梅州”為主旨的梅州-1每晚黃金檔的直播梅州新聞資訊節目地帶。

梅州廣播電視臺的廣電概覽

梅州廣播電視臺于2004年12月完成組建。于2006年7月成立臺黨委,2007年12月順利完成人力資源整合工作,現內設12個中心(部室)及廣東客都傳媒發展有限公司等5家下屬單位。同時設置了臺工會、共青團和婦委會等群團組織。

全臺有干部職工400多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人員130多人。全臺員工實行定員、定崗、定責、競爭上崗、全員聘用制。2007年,科學推進績效改革,聘請北京創世智為資詢公司建立人才、績效評估體系,重新制訂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事業建設

梅州人民廣播電臺于1991年1月1日正式成立。1993年7月1日,電臺節目由錄播轉為直播,1995年實現高山發射,擴大了覆蓋面和改善了收聽效果。1999年10月,第二套節目音樂頻率開播,每天播出8小時的音樂節目。2001年,梅州人民廣播電臺緊跟廣播發展形勢,建立了音頻工作站,大大提高了播出質量和工作效率。2005年底從東校場梅州廣播大樓遷至江北公園路現梅州廣電大樓辦公。2007年底擴大高山發射功率,并在大埔、平遠、蕉嶺三個縣設點發射。FM94.8新聞廣播、FM105.8交通廣播2套節目每天共播出36小時。

梅州電視臺創建于1988年4月,1990年2月5日正式開播,梅州有線電視臺于1991年元旦正式開播。2001年,梅州電視臺與有線電視臺合并為梅州電視臺,并遷到江北公園路現梅州廣電大樓辦公。電視臺以豐順八鄉山鴻圖嶂大功率高山無線發射和有線光纖網絡傳輸為主,輔之微波傳送,形成全方位立體式交叉覆蓋。現梅州城區擁有有線電視用戶72000戶,與市屬八區(市/縣)城區及沿途20多個鄉鎮實現光纖聯網,用戶達20多萬戶。同時梅州-1信號覆蓋周邊的潮汕地區、河源、惠州部分地區及江西、福建兩省邊緣地帶,受眾人口2000多萬。

電視臺設置有時政綜合頻道(梅州-1)、客家公共頻道(梅州-2)和影視文藝頻道(梅州-3)3套節目,全部節目播出實現自動數字化,全天24小時播出。梅州廣電網絡與廣東省有線電視聯網,共傳送中央臺各頻道、廣東臺、南方臺各頻道和江西、湖南、浙江等省衛星電視節目42套。

梅州廣播電視臺各項技術設備均居先進水平,城區有線電視網絡主干線全面實現光纖傳輸,與各區縣聯網采用光纖模擬傳輸。2004年10月梅州廣播電視臺實現自動數字化播出,2006年,梅州微波站實現無人值班數字微波傳送。 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要打造“現代化客家廣電傳媒中心”和“建設和諧廣電”的兩大遠景目標。

都2019年了,梅州興寧廣電dtmb地面波數字信號,沒有央視頻道違規嗎

有央視頻率762和770可能天線沒有調好吧,另外央視是avs+和dra音頻 avs+是國產視頻格式,你買的機頂盒或電視如果是國際通用的mepg2和mpge4格式是沒有辦法解碼

梅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工資待遇

5000左右。

五險一金,年終獎、季度獎等其他福利按照單位統一標準執行。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是相對穩定的,工資在三四線城市的話,應該是在5000元左右,在一線城市的話,工資就相對比較高一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