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正規海外自媒體服務器(網站建設的步驟有哪些?)

时间:2024-06-01 04:54:54 编辑: 来源:

做哪個跨境電商平臺會更好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跨境電商平臺有如阿里的天貓國際、速賣通、eBay、亞馬遜、京東全球購與全球售、網易考拉海購、E&I、跨境通等等;我覺得這些平臺大家都可以去嘗試。不過,小編覺得做跨境電商最好能選擇亞馬遜平臺,下面小盟就來介紹亞馬遜跨境的特點。

品牌主導-亞馬遜 Amazon

作為全球電子商務鼻祖,亞馬遜對于整個世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中國外貿人最先接觸到的出口跨境電商平臺也是亞馬遜,其主要市場在美國和加拿大。如果你是做產品、做品牌的,想要直接銷售給可以,那么可以使用亞馬遜平臺,亞馬遜對入駐門檻比較高,只要你有商標,產品品質保證,擁有一個良好的目標市場,那么通過亞馬遜去進軍跨境電商市場無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選擇做亞馬遜,最好有比較好的供應商合作資源。供應商品質需要非常穩定,最好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另外,建議準備入行的新手接受專業培訓,多了解開店政策和知識。亞馬遜店鋪,流量是關鍵。亞馬遜流量主要分內部流量和外部流量兩類,類似于國內的淘寶。同時,應注重SNS社區的營銷,通過軟文等營銷方式也比較有效果。

真正成為亞馬遜的賣家需要滿足幾點要求:

1、要有好的產品資源,因為亞馬遜做跨境電商以產品為重。

2、其次要經過一系列的培訓,熟練掌握操作技巧及店鋪入駐、產品發布的相關規則,否則輕則會封店鋪,重則有法律上的糾紛。最好有一臺專門登陸亞馬遜賬號的電腦,因為一臺電腦只能登陸一個賬號。

3、在亞馬遜做外貿需要有美國的銀行卡,因為亞馬遜店鋪產生的銷售額保存在亞馬遜自身的賬戶系統中,如果想要把款提出了就需要有美國本土的銀行卡。可以選擇國內代理機構解決這個問題,也可以尋找海外客戶或者朋友幫忙。

4、剛剛亞馬遜升級品牌備案系統,你是否在商標局備案相關品牌!無論是TM還是R標,目前階段都是認可的! 也就是說目前,只要正規注冊帶有Serial Number的商標都能備案!建議提前8個月左右注冊國外商標,推薦一級代理商深圳凱德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他們專注國外商標注冊8年有余。

另外,選擇亞馬遜需要有較好的外貿基礎與資源,還要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因為,做該平臺是需要長期堅持和長期投入的。

區塊鏈是變相傳銷嗎?

區塊鏈是新技術并不是變相傳銷,只是由許多傳銷組織聲稱為“區塊鏈”,實際上并未有任何技術,只是打著“區塊鏈”的名頭行傳銷之實罷了,國家已經多次發布公告打擊此種傳銷行為。以下為新華網報道區塊鏈傳銷:

區塊鏈不等于虛擬貨幣,亦存在安全性風險,火爆背后有“別有用心”的夸大造勢。只有去除華而不實,區塊鏈才能回歸真正的應用價值。

投資8萬元,三個月后變80萬元?深圳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在區塊鏈概念、10倍收益等幌子的蒙騙下,數千名投資者深陷其中,涉案金額高達3.07億元。在區塊鏈的“神秘面紗”下,不法分子借機動起了歪腦筋,區塊鏈淪為詐騙、傳銷等經濟犯罪的“招牌”。

為何區塊鏈屢屢被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歪用”?除了“不明就里”,區塊鏈技術本身“功用”如何?今年以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炒幣風氣的降溫給區塊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區塊鏈商業“應用”落地情況如何?《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當交易平臺承諾的三個月“資金釋放期”屆滿而工作人員卻開始在QQ群“踢人”的時候,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唐海燕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此前,唐海燕在同學的介紹下,投資8萬元買了一種名為“普銀幣”的虛擬貨幣。“對方說這個貨幣是當下最先進的區塊鏈技術,有藏茶作為抵押物,還給我看了‘技術白皮書’,我也不懂區塊鏈,就沒仔細看。”

雖然對于區塊鏈、虛擬貨幣都不了解,但高額的投資收益令唐海燕充滿了期待。她告訴記者,發行“普銀幣”的公司會定期對該虛擬貨幣按1比10的比例進行拆分,這意味著,每次拆分就會使投資者手中“普銀幣”的價值擴大10倍。只要經過一次拆分,她投資的8萬元,就相當于買到了價值80萬元的“普銀幣”,在交易平臺上賣出即可獲得巨額收益。

按照交易平臺的規則,剛購買的“普銀幣”不能馬上交易,必須在平臺上凍結三個月之后才能迎來“釋放期”。然而,當三個月時間過去之后,唐海燕不僅沒有等到翻倍的資產,凍結在平臺上的8萬元也無法用于交易了。

“其他投資者開始在QQ群里質疑這項投資的真實性,結果公司工作人員竟然把這些投資者一個一個踢出去了,我就感到不妙了。”她說。

事實也證明了唐海燕的直覺。2018年3月底,深圳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詐騙資金高達3.07億元。在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以“區塊鏈+藏茶”的模式發行虛擬貨幣,套取公眾存款,唐海燕是數千名受害者中的一位。

深圳警方調查發現,該公司宣稱,投資人可將“普銀幣”放到虛擬交易平臺“聚幣網”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

。實際上,其買賣價格的變動是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幕后操作,并一度將“普銀幣”的價格從0.5元拉升至10元,讓投資者嘗到一些甜頭。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后,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最終導致投資人手中的“普銀幣”毫無價值。

2018年以來,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從事詐騙、傳銷,已經成為了新型犯罪手法中常用的“套路”。2018年4月,濟南警方端掉了一個打著“西部開發”“國家扶貧”“原始股”“區塊鏈”“電子商務”為幌子的傳銷團伙,抓獲主要嫌疑人十余人,凍結涉案賬戶百余個,查獲涉案資金3億余元。

濟南警方介紹,惠樂益電子商務公司以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為由,在網絡上設計了假的虛擬盤,并發布所謂的“寶幣”“貴幣”等多種虛擬貨幣。

他們先是以贈送為幌子,向新加入的傳銷人員贈送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每枚價格在幾十元,然后通過人為操縱將虛擬幣一路升值到100多元甚至幾百元,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員加入,最后再通過所謂虛擬幣“貶值”的周期波動進行“割韭菜”,周而復始,最終達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在西安,當地警方日前也成功破獲了一起打著區塊鏈旗號的特大網絡傳銷案。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鄭某出高薪組織網絡平臺管理員張某、李某等9人,自2018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傳銷、網絡傳銷為手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網絡平臺銷售虛擬的“大唐幣”,并操縱升值幅度;

同時在國內外多個城市召開推介會,吸納會員,根據會員發展下線情況,設置28級分管代理,僅僅18天,該團伙就共發展注冊會員13000余人,目前已經查明該案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資金高達8600余萬元。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發布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稱,近段時間以來,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區塊鏈項目首次公開發行代幣融資)項目層出不窮,其中隱藏了非法發行、項目不實、跨境洗錢、詐騙、傳銷等諸多風險,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盤、跑路或者失聯,投資者往往投訴無門,損失難以追回。比如百川幣、馬克幣、貝塔幣、暗黑幣等。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廣東、山東、上海等地采訪了解到,大多數人知道區塊鏈概念很火,但是“不明就里”,對于區塊鏈的具體功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用來“投資理財”“買賣貨幣”的,也有人認為是“和蒸汽機同等量級的重大發明”,一些創業者更是摩拳擦掌,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致富機會”。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正是由于人們對區塊鏈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才導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渾水摸魚誤導廣大投資者。

許多行業自媒體、名嘴大咖與發行方、數字交易所等結成利益同盟,為“空氣幣”項目站臺背書、制造輿論。去年12月,人民銀行等九部門將ICO定性為“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采訪中,不少人對本刊記者表示,代幣的存在為區塊鏈技術發展構建了一套權益機制,這套機制對激勵區塊鏈應用繁榮是不可或缺的。“過去5年的市場實踐證明,沒有權益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就像沒有連上互聯網的電腦、沒有貨幣的市場經濟,應用場景和發展速度都大打折扣。”上海的一位投資人說。

實際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代幣僅僅是最早驗證區塊鏈技術的一種產品,兩者之間并不能劃等號,而且代幣的存在已對區塊鏈的發展產生顯而易見的負面作用。

百度區塊鏈總工程師肖偉對本刊記者說,ICO暴富神話動搖區塊鏈技術人才研發定力,動輒幾百倍回報的炒幣暴富神話考驗著區塊鏈技術研發人才的耐心。“圈內曾經一起做區塊鏈技術研發的‘戰友’很多轉去發幣了,現在還能堅持做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少之又少。”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黨委書記許澤瑋說,在中國禁止ICO的背景下,國內很多宣傳做區塊鏈應用的初創公司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將原本毫無價值的代幣經過概念包裝圈錢融資。“ICO污染了創新創業良好氛圍,創造了一種可投機的產品,不少年輕人不好好琢磨創業,都在琢磨發幣,這讓大家有了一夜暴富的幻想。”

目前,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思考,區塊鏈的發展是否一定要依靠發行代幣來實現激勵。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告訴本刊記者,所謂激勵機制僅僅是項目方為自己發代幣找的理論依據而已。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霍學文也認為,區塊鏈如果不擺脫發幣困境,就永遠找不到合法落地的機制。

其二,區塊鏈并非萬能,安全性存在風險。區塊鏈通常被認為可以實現三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保存在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數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高;第二,交易全過程可溯源,可實現責任精準追蹤;第三,區塊鏈內嵌的智能合約可以基于契約自動執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違約風險。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在金融、物流、貿易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區塊鏈并非萬能,其功能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一般認為,根據其密碼學的特性,在區塊鏈上要想篡改或造假,理論上需要掌控超過51%的節點才能實現。當區塊鏈中的節點足夠多時,這種大眾廣泛參與的信任創設機制就難于篡改。

然而在現實中,數字貨幣交易所頻頻被攻擊甚至失竊。2018年6月20日,韓國Bithumb交易所在官網發布公告稱,交易所遭受黑客攻擊,被盜走價值350億韓元、約合32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被稱為中國第一代“黑客”的季昕華說,區塊鏈會不斷面對攻擊,數據上傳到鏈的過程容易發生信息泄露。也有業內人士擔心,量子計算的超強運算能力一旦實現,也將對區塊鏈產生直接沖擊。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趙鷂對本刊記者說,學術界早在2013年就證實了區塊鏈并不是完美的,存在不少“作弊”的策略。只要有足夠的經濟激勵,控制超過51%節點的攻擊不只存在于理論上。

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說,區塊鏈技術本身并不具備不可替代性或顛覆性。“一些不法分子夸大區塊鏈的作用,以此來說明區塊鏈具有巨大的投資價值,這是值得廣大投資者警惕的。”

其三,區塊鏈火爆程度并不完全真實。數據顯示,自2017年底到2018年初超過300家主要關注ICO項目的自媒體出現,成為一個值得注意的非正常現象。

“這些自媒體大多數獲得交易所負責人、幣圈投資人的資金支持,其報道的客觀獨立性很難保證,大部分是鼓吹ICO和炒幣,過度拔高數字貨幣前景,為問題項目的非法集資創造了輿論傳播的便利。”許澤瑋說,一些區塊鏈自媒體投資人本身就是ICO項目投資人,其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