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校錄取通知書(我被河南工業大學自考招生錄取了,不知道那里咋樣啊?)

时间:2024-06-02 14:06:21 编辑: 来源:

河南工貿錄取通知書發了沒有

河南工貿錄取通知書已經發放了。

2023年河南工貿錄取通知書一般來說各批次錄取結束后一周左右,高校就會寄發通知書,具體郵寄時間視兩地距離而定,寄出后10天內就會到了。

提前批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在7月15日前后,一本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在7月20日前后,二本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在7月26日前后,專科批次錄取通知書一般要到8個月中下旬才能發放通知書。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坐落于河南省鄭州市,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專科院校,是河南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 

學校前身可追溯至成立于1950年的河南省財政廳糧食干部訓練班,后歷經調整與演進,于2005年升格為普通高等院校,并定名為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收到錄取通知書后注意事項:

1、很多學子在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只顧著高興與父母分享喜悅,卻忽略了要去驗證一下錄取通知書的真偽。要知道,在當今社會網絡上有許多騙子。他們會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竊取考生信息,然后進行偽造錄取通知書。為了避免自己上當受騙,在收到錄取通知書時,考生最先要做的就是前往報考院校查詢錄取通知書的真偽。

2、學籍檔案辦理

當我們確認了錄取通知書的真假之后,便要開始準備自己入學時所需要的東西。除了一些日常用品以及衣物之外,考生們一定要記得帶上自己入學時所需要辦理的重要手續。比如,學生的個人檔案。一般來說,在檔案袋中所裝的都是學生在學校的日常表現以及成績內容,還有一些老師對于學生的評價。這些都需要帶到大學交給學校保管,作為學生是不能夠私自打開的。

3、制定生活費,提前訂票

雖然說孩子在考入大學后已經滿18歲,屬于一個成年人,但是因為他們還處在求學階段,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所以他們的學費以及生活費都需要依靠父母給予。在獲得錄取通知書后,考生一定要及時與父母溝通,根據自己所前往城市的消費水平準備相應的生活費。除此之外,考生還應該提前訂票,以免因為臨近開學日期導致訂不到票,耽誤了自己正常入學。

我被河南工業大學自考招生錄取了,不知道那里咋樣啊?

河南工業大學,英文: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4 年 5 月 ,經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鄭州工程學院和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為河南工業大學。2006年10月16日為河南工業大學50年校慶日 。

歷史沿革

河南工業大學的建設和發展經歷了以下三個時期:

兩校建設發展期。1956年,中央糧食干部學校在北京成立,后遷至鄭州,成立鄭州糧食學院。同年,鄭州機器制造學校成立,后更名為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這就是河南工業大學的兩所前身學校。

體制轉換適應期。1998年,分別隸屬于國內貿易部的鄭州糧食學院和隸屬于機械工業部的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轉制為中央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2000年,鄭州糧食學院更名為鄭州工程學院。

合并快速發展期。2004年5月,經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鄭州工程學院和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河南工業大學。合校的成功為學校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搭建了更為寬闊的平臺。

辦學規模

目前,學校已經成為一所以工科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農學等學科協調發展,具有學士、碩士兩級人才培養體系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現有18個教學單位,46個本科專業,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現有在校生折合人數21567人,其中本科生18543人,碩士研究生724人。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科研實力不斷增強,較好地發揮了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近五年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863”高科技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64項,承擔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470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115篇,其中被SCI、EI等收錄458篇,出版學術專著235部,先后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61項,獲國家專利45項。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工程,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學校現有教職工2040人,其中專任教師135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804人,占59.2%;具有高級職稱者524人,占38.6%,教師隊伍中有雙聘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8人,國家級優秀教師、省部級優秀教師及專家48人,擔任國內重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10人,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資助對象120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

學校三個校區占地面積186.97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27.82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19.62萬平方米,各類教室面積9.54萬平方米,教室座位數41847個,其中多媒體教室座位數11495個,語音室座位數1608個,教學用計算機4793臺。

為了適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學校不斷加大經費投入,改善實習實驗條件。2005年~2007年共投入6000萬元資金用于實驗室建設。學校現有實驗中心25個,其中包括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等一批在國家及行業有較大影響的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1.54億元,生均儀器設備值達6952.96元。學校已經初步形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能夠較好地滿足人才培養要求的實驗教學體系。同時還擁有249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

學校圖書館現有館舍總面積20356平方米。目前館藏中外文獻總量達224.5萬冊,中外文期刊5300多種。

學校是首批河南省高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工程單位。現有各類應用系統20余個,可以提供包括綜合教務、電子校務、網絡教學、視頻點播、網絡監控等多種應用服務,初步建成了萬兆核心、千兆到樓宇的校園網絡,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學校體育場總面積53696平方米,生均達2.5平方米,較好地滿足了人才培養的需要。近年來,教學經費投入持續增長,2005年~2007年四項教學經費占學費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了31.2%、32%、33.8%。

辦學特色

特色一: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引領和支撐糧食行業發展與進步

河南工業大學的學科和專業特色十分突出。長期的行業辦學實踐和幾代人不懈的努力,使學校已經具備國內較為完整的糧油食品學科專業群,在我國糧食工業領域具有很強的優勢。

為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糧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安全是關系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問題。長期以來,本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多次參與中央和地方政府重大糧食技術和經濟政策的制定,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案的論證,重要糧食流通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規劃設計等。學校承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儲備糧庫智能決策系統研究”,綜合運用系統工程方法、數學模型和信息技術,為國家儲備糧庫的選點布局、庫容規模和糧食緊急調運路線的選擇提供了智能化決策支持,填補了國內這方面研究的空白。“九五”期間,國家投資347億元興建的1000億斤國家儲備糧庫的重大建設項目,全部采用學校提供的儲糧工藝標準進行設計。國家發布的儲備糧庫建設標準和設計規范全部由我校支持制定。這些新型糧倉從結構性能到儲糧工藝設計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使我國糧食庫存損失率降到0.5%以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提高糧食流通的經濟、社會效益做出了重大貢獻。

引領和支持糧食行業的科技進步。目前,學校設有中國糧食物流研究培訓中心、教育部糧食儲藏與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小麥加工中心、國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鄭州)、國家糧食局糧油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6個國家級、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和43個校級科研院(所)。擁有一批較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在國內外糧食行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學校緊緊圍繞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對糧油食品工業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如“食用大豆磷脂的研制”率先攻克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術,得到相關企業的普遍采用;“糧食儲藏保鮮技術研究”首開我國氣調儲糧保鮮研究先河,寫入國家標準規范指導行業生產;在儲糧昆蟲分類區系研究集中國儲糧昆蟲研究之大成,擁有國內種類最全、件數最多的昆蟲從而擁有全國唯一的儲藏物昆蟲標本室等等。

近五年來,主持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高科技項目。“十一五”期間承擔糧油食品科研方面的課題經費超過3000萬元。據初步統計,全國70%的小麥加工企業、50%的植物油加工企業、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業采用本校提供的應用技術。

為糧食行業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通過51年來的辦學實踐,學校為糧食行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許多杰出校友,扎根糧食企業,憑著良好的思想素質、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工程應用能力,河南工業大學的校友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如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有24個分公司,半數以上由本校校友擔任企業負責人;在國家糧食行業行政管理部門也有許多優秀的校友,如曾任和現任國家糧食局的司局級領導就有10多人,全國65%以上的省、市、縣糧食局局長、全國糧食行業70%以上的技術骨干,85%以上的國家儲備糧庫主任都是本校校友。因此,“有糧食企業的地方,就有河南工大人”。

特色二:適應時代要求,培養“三強”人才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今天,需要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確定新的質量觀和質量標準。河南工業大學以培養面向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和經營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提出了“三強”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并成為河南工業大學標志性人才品牌。“三強”即“實干精神強、適應能力強、創新意識強”。

構建“三強”人才培養體系。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學校構建了“三強”人才的培養體系,這一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一條主線,兩個課堂,三項工程。“一條主線”是指學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文精神、艱苦奮斗的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為主線,并將其貫穿在教育教學全過程。“兩個課堂”即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我們將第一課堂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突出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培養“三強”人才提供保障。同時,將第二課堂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兩個課堂有機結合,共同服務于人才培養。“三項工程”是指素質教育工程、創新教育工程和社會實踐教育工程。為了實施創新教育工程,學校設定了創新教育基金、創新學分,通過開展數學建模、結構設計、電子制作、科技制作、廣告設計等各類科技創新活動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搭建平臺。

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好評。河南工業大學生以“三強”為目標的人才培養體系收獲了豐碩的果實。五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布大江南北和國內外,社會各界對畢業生評價最多的就是對“三強”模式的肯定。在成千上萬的畢業生中,既有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主動到內蒙古河套地區當面粉廠技術員,最終成為企業總經理、榮獲“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等多項榮譽的朱勇校友;又有從面粉廠技術員做起,現在已經是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的王文超校友。既有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銳意進取,榮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的牛文俊校友;又有寧愿放棄舒適的工作環境,自己創辦“北京理想產業公司”,企業總資產起過24億的李勞牛校友。河南工業大學畢業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