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能源汽車進出口貿易的論文(求一篇論文 2000字 你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4-06-16 10:54:38 编辑: 来源:

請給我一份淺談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前景的論文?

分太少了,不是你出,是百度出的。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現狀及前景簡析

【關鍵詞】市場分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有效貿易保護率規模經濟

【摘要】加入WTO 后,面對國際品牌汽車企業沖擊和進口關稅大幅度調整,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雖然還是取得了

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市場分割過于均勻、產品進出口結構不合理等。未來若能在開發自主品牌和研發

新技術等方面多下功夫,中國仍有望發展成為汽車產業中心。

經濟

引言

我國的汽車工業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53 年到1978 年,是我國汽車工業的

建設階段。全部由國家計劃組織生產和銷售,對企業而言

不存在市場需求和競爭機制。

第二階段從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1979 年到20 世紀

90 年代初,是我國汽車的成長階段。這一時期汽車工業的

發展主要通過技術引進和建設改造,提高了產量,市場配

置資源的作用逐步增強。

第三階段從2002 年加入WTO 至今,是我國汽車的

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開放國內市場,世界

汽車大規模進入我國,這無疑會對我國的汽車工業形成

嚴重的沖擊和威脅;而我國的汽車行業在之前的發展中

暴露出的各種問題也亟待改善和解決。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遺留的問題和加入WTO 后面

臨的新挑戰

一是產業組織結構問題(即產業內企業的組成和相互

關系)。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某些地方政府采用地

方保護主義使得業內企業競爭力不強。而入世后,中國市

場逐漸和世界市場接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費品位

也受到國外諸多產品廣告的影響,一些國際知名品牌車偏

好增加;合資企業也成為許多中資企業強而有力的替代

品,一些國內老牌汽車企業資不抵債,存貨積壓。

二是產業空間結構問題。產業的發展存在一個集聚

和擴展的過程,開始以集聚為主,在市場機制的推動下,

各種要素向中心地點集中,形成一個產業中心,再由產業

中心帶動周圍企業的發展。我國的汽車行業形成于計劃

經濟,缺乏市場調節,存在市場分割的現象,各地出于自

己經濟和政治利益各方面的考慮,都希望將汽車行業發

展成自己的支柱產業之一,設立各種地方保護主義,干擾

市場,使我國沒有產業中心和核心企業。

三是規模經濟問題。我國企業的分工多為按產品的

種類分工,如分為客車制造廠、特種車輛制造廠等,零部

件生產廠家僅僅圍繞某個主機廠的配套產品進行生產,

生產要素在不同種類汽車生產中流動較少,導致一定的

效率和資源的浪費。

四是產業市場結構問題。我國的汽車出口比例小,且

主要為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一些精密零部件主要依賴進

口;整車出口額很小。同時由于現在中國的技術投入不

足,合資企業的成長能力更強。跨國公司希望借合資的名

義回避關稅,開拓中國市場,而中方期望以“以市場換技

術”。可時至今日,一些已經成立多年的合資汽車企業的

核心零部件卻依然完全依賴進口。

我國汽車工業近幾年(2002~2008)發展現狀和實

證分析

市場分割情況。2007 年,我國除了山西、貴州、西藏、

甘肅、青海、寧夏這六個省外,其他的省、市、區都有了自

己的汽車工業體系。筆者通過分析《中國區域統計年鑒》

2002、2004、2005、2006、2007 年的數據發現,我國汽車行

業的趨同度,即產品分布的省份(自治區、直轄市)數占全

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總數的比重仍很高。2007、2006、

2005、2002 年都為84%,2004 年還達到了90%。因為汽車

產品的同質性強,經濟帶動力量大,各地方政府和部門都

實行了區域封閉的保護政策,如武漢市只允許本地神龍

公司生產的富康牌汽車作為出租車,而上海市只允許上

海大眾生產的汽車作為出租車使用。此外,受這種集團利

益和地方利益的影響,我國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也很低,

上汽等大型轎車生產基地都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配套體

系,自制率高達70~80%,對社會性的汽車零部件廠家依

賴小。

目前我國發展較好的幾個汽車制造地區為吉林、上

海、廣東、湖北、重慶、北京,這六個地區2007 年汽車產量

達到了全國總產量的51.9%,但它們的產量相差不大,都

在70~80 萬輛左右,可以說,這六個地區幾乎平分了

51.9%的份額,而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的產業中心。這樣的

發展表面上可以讓每個地區都有汽車這樣的“高利潤”產

業,但其實因為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有的運輸

86

2010/03/中總第284 期

責編/肖潔

方便,有的原材料豐富,有的勞動力豐富,分散的發展不

僅對當地的稀缺資源是一種浪費,更對當地的豐富資源

資源,作為稀缺資源不足的彌補,會減低當地豐富資源的

生產效率,導致豐富資源更廉價而稀缺資源價格更貴。

分析目前國內十大轎車品牌,前三名仍全是合資企

業,而我國自主品牌:紅旗、夏利、奇瑞等都在五名以后。

從外國人那分得加工組裝的少量利益,還不如加速國內

企業的合作,打破區域限制,集全國的資源為一體,即使

利潤分配不平均,至少都是在本國人的口袋里,不會被外

國人瓜分。此外,自中國入世后,一些沿海城市,尤其是長

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很快,物價飛漲,很多跨國企業為了

尋求低價勞動力,紛紛把目標投向內陸,而由于戶籍制度

的原因,人力資源這樣的生產要素也沒有辦法自由流動,

限制了資源的合理配置,讓外資企業占盡各地優勢資源。

產品的進出口結構情況。加入WTO 后,我國的汽車

進口關稅從80~100%削減至2005 年的25%,其間每年按

比例削減。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平均10%的水平。2009

年之前,構成整車特征的零部件進口,以及進口零部件價

格綜合占整車價格60%以上的,均按照整車25%的關稅

稅率征稅。

由以上數據計算,對于進口零部件價格綜合占整車

價格60%以上的國內企業,近似有效保護率g=(t-ai×ti)/

(1-ai)=(0.25-0.8×0.25)/(1-0.8)=25%,對進口零部件價格綜

合占整車價格60%以下的國內企業的近似有效保護率

g=(0.25-0.3×0.1)/

(1-0.3)=31.4%(其中t 為消費商品的名

義關稅,ai 為無關稅時進口零部件價格綜合占整車價格

的比例,進口零部件價格綜合占整車價格60%以上的按

80%算,進口零部件價格綜合占整車價格60%以下的按

30%算,ti 為進口零部件的名義關稅)。由于對進口零部件

價格綜合占整車價格60%以下的國內企業的有效保護率

g 更高,則這一政策實際上是鼓勵合資公司提高國產化

率,保護了國內使用自產零部件的生產商。

2008 年12 月15 日,WTO 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最

終裁定,中國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稅收政策,違反了

WTO 的規定和中國入世承諾。WTO 裁定敗訴后,在2009

年9 月1 日,我國實行“零部件關稅為10%,而整車關稅

為25%”的整車和零部件差別關稅稅率。此舉實施后,對

部分未達到40%國產化率合資企業而言,不僅零部件關

稅下降15%,近似有效保護率g 更是提高到了85%

[(0.25-0.1×0.8)/(1-0.8)],這樣反而鼓勵了合資企業大量從

國外進口零部件,通過散件組裝的方式在中國加快生產

和擴張,大排量的散件組裝合資車可能因成本降低而出

現大降價,這會對進口高端整車產生一定影響,但關鍵在

于不利于我國自產零部件的發展。

面對此種不利局面,我國可學習一些發達國家,尤其

是日本,通過施加一些非關稅壁壘,從而更靈活和隱蔽地

保護我國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如采用國內稅對生產、銷

售、使用或消費的進口零部件收稅;還可使用歧視性政府

采購政策,在招標采購時必須優先購買本國產品。

筆者通過分析2000~2008 年我國主要進口汽車產品

和主要出口產品的進出口額變化情況發現,我國進口主

要為大排量的越野車和小轎車、高技術含量的零部件等,

且2008 年進口品相對2007 年進口額都有提高,其中大

排量的越野車的進口額增長了64.7%,而我國主要出口

汽車產品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未列名車輛用車輪及其

零件出口額2008 年相對2007 年只增長了1.2%,附件

2008 年出口額相對2007 年還減少了4.9%,貿易逆差大。

隨著國產化率規定的取消,大排量的汽油越野車、汽

油小轎車的進口可能會減少,但小轎車用自動換擋變速

箱及零件,車身(包括駕駛室)的未列名零件、附件的進口

量會大幅度上升。有些企業會采取“全球采購”的方針,可

能會導致中國制造業成為空殼,也可能使本來就不強的

汽車工業產品出口額減少。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前景簡析

加入WTO 后,中國汽車行業面臨國際一線品牌的競

爭沖擊大,加上面對國際壓力,關稅的調整幅度也較大,可

是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還是取得了較大成就,2

008 年我國

的汽車總產量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

但相較于美國、日本這些老牌的世界汽車產業中心,

我國雖然汽車總產量高,但生產過于分散,單看每個地區

和各個企業的競爭力都不強,沒有一家企業或一個地區

的所有企業的年產量破百萬輛,而2008 年世界產量破百

的企業一共有17 家,以日、美、德為主。由此可見,我國汽

打破地域限制、種類限制,使生產要素充分流動,合理使

用當地最豐富資源,加強對研發的投入,會大大提高生產

效率和產量,實現規模經濟。

同時我國的汽車工業還是以加工組裝和生產中低檔

車為主,不能進入國際高端車市場。改變進出口品結構,

擁有自己的品牌、自主知識產權,中國的汽車行業才有國

際競爭力和大量的出口能力,單靠加工組裝、生產低技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