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明代海禁與海外貿易閱讀(中國古代史材料題30道)

时间:2024-05-19 13:43:54 编辑: 来源:

閱讀以下材料:材料一:(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倭寇浙東,命都督楊文、劉德、商暠巡視兩浙。[太祖]下令:

(1)明朝實行海禁政策,禁止商人的對外貿易活動。(1分)原因是倭寇騷擾沿海地區,明朝政府企圖通過禁絕中外交往,達到安定海防的目的。(1分)

(2)海禁政策斷絕了沿海漁民和從事海外貿易商人的生計,(2分)導致他們與倭寇相勾結,反而加劇了倭患。(2分)

(3)明朝是以自然經濟為主的國家,海外貿易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不大;(2分)處于封建社會末期的明朝在對外政策上日益閉塞。(1分)明朝的對外政策阻滯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1分)

中國古代史材料題30道

中國古代史材料解析題訓練

材料一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論語》

材料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孟子》

材料三 唐太宗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貞觀政要》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思想。

(2)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

(3) 材料一與材料二體現的思想有何關系?

(4) 聯系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上述孔孟思想在唐朝貞觀年間有何具體體現。

【答案】(1)主張“德政”,反對暴政。

(2)“民本"“仁政”思想。

(3)孟子“仁政”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具體化和發展。)

(4)實行租庸調制,輕徭薄賦.保證農民生產時間;勸課農桑,興修水利;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生活上,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政治較為清明。

2.閱讀下列材料(共12分)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秦王正式宣布“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

材料三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夠耕者不過百畝……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

地。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漢書·食貨志》)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正德年

間京畿一帶的皇莊土地就達37000多頃;江西臨江府豪民“一見附近人民有好山園陸地,輒起謀心,將這

年錢債輾轉違例取息,貧者無從納還,只得將前項園地并房屋寫作賣契。”

“耕者之田資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業廣……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北宋蘇洵)

國被取代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2)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出三種土地所有制形式。(3分)

(3)材料三表明社會矛盾激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中國古代多次經濟改革,主持者都是期望通過對賦

稅制度的調整,來改善生產關系。試舉出三例統治者所采取的調整生產關系的主要措施,說明封建國家對

農民人身控制發展變化的全過程及其趨勢。(4分)

【答案】(1)土地國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商鞅變法確立了土地私有制。(3分)

(2)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農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3分)

(3)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負擔沉重,導致社會矛盾激化。(2分)

舉例:①漢代編戶制度,人口稅和更賦很重;②隋唐租庸調制,納捐代役(兩稅法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賦

稅制度;宋代募役法向不愿服役的人戶征免役線;明代一條鞭法納銀代役。)③清朝攤丁入畝,人頭稅廢除。

趨勢: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不斷松弛。(4分)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之為國盛矣……兵革勿用,民不外勞,役務寬簡,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糧棲畝,戶不夜闔,蓋東南之極也。自晉氏流遷,迄于太元(年號,376年-396年),百許年中,無風塵(戰亂)之警,區域之內晏如也。……自此以至于大明(年號,457年-465年)之際,年逾六紀,民戶繁育……良田亦數十萬頃,畝值一金……漁鹽杞梓之利,充軔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材料二:隋唐手工業分布圖和明朝中后期工商業分布圖

圖一:隋唐手工業分布 圖二:明朝中后期工商業分布

⑴根據材料一,歸納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狀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和影響?

⑵根據材料二圖一,指出隋唐時期手工業的分布呈現什么特點?反映了隋唐經濟呈現出什么樣的發展趨勢?

⑶根據材料二圖二,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手工業進步的典型表現?基礎是什么?

⑷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江南經濟呈現了怎樣的發展地位。

【答案】⑴狀況:人口增加較多,大量土地開墾出來,物資交換發展。

原因:北方人口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戰爭較少;統治者的政策比較開明。

影響:改變了我國人口的分布狀況,促進了江南經濟的進一步開發,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以后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

⑵特點:呈現出南北大致平衡分布的局面;呈現出沿運河沿岸分布的特點。

趨勢: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趨勢;運河在經濟發展中日益發揮出重大的作用。

⑶表現:資本主義萌芽。基礎:商品經濟的發展。

⑷江南經濟的中心地位逐漸形成,并得到鞏固和發展。

4.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 (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侯寇浙東,命都督楊文、劉德、商篙吳巡視兩浙。太祖下令:“禁民間用番貨、番香。”先是,上以海外諸夷多詐,絕其往來……而緣(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諸番,因誘蠻夷為盜,命禮部禁絕之。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摘自《明太祖實錄》卷23l

材料二:明代倭寇的成分十分復雜。其中阮有日本因內戰失敗而喪失軍職的南朝武士,也有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從事私人海上貿易的民間商人和因統治階級殘酷剝削而破產的沿海農 民、漁民、鹽民等,甚至還有少數名落孫山的落魄書生、罷免職務的官吏等。 ——摘自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

材料三:嚴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轉而為寇。寇與商同是人也,市通別寇轉為商,市禁別商轉為寇。華夷同體,有無相通,實理勢之所必然 ——摘自唐樞《御倭雜著》

材料四:閩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邊海之民,皆以船為家,以海為田,以販番(海外貿易)為命……一旦禁止,則利源阻塞,生計蕭條,情圖計窮,勢必嘯聚。……萬一乘風揭竿,揚帆海外,無從追捕,死黨一成,勾連入寇。 ——摘自《明神宗實錄》卷262

(2)結合有關材料分析這種政策產生的后果。

(3)你如何評價明朝的這種對外政策。

【答案】(1)明朝實行海禁政策,禁止商人的對外貿易活動。原因是倭寇騷擾沿海地區,明朝政府企圖通過禁絕中外交往,達到安定海防的目的。

(2)海禁政策斷絕了沿海漁民和從事海外貿易商人的生計,導致他們與侯寇相勾結,反而加劇了倭患。

(3)明朝是以自然經濟為主的國家,海外貿易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不大;處于封建社會末期的明朝在對外政策上日益閉塞。明朝的對外政策阻滯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5、閱讀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而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逐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域,而弱者喪社稷。 ——《漢書》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李斯《諫逐客書》

材料四 (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人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王,大王更為臣也。”

——《戰國策·秦策》

根據材料一、二,歸納指出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要點(不得摘抄材料原文)。(5分)

分別歸納說明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和材料四中對商鞅變法所持態度的相同之處,并指出后一種態度所說明的問題。(3分)

根據上述材料,指出商君(鞅)提出的重要經濟思想及其根本著眼點,并對這一思想加以簡要評論。(5分)

【答案】(1)①實行連坐之法;②獎勵軍功,按功授爵;③重農抑商,獎勵耕織;④廢分封,行縣制;

⑤廢井田,開阡陌。(5分)

(2)前者肯定了商鞅變法的進步歷史作用,后者對商鞅變法有不滿情緒。(1分)由惋惜奴隸

制度的崩潰和向秦王進獻讒言可知,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要損害一部分社會階層人士的利

益而遇到阻力,改革必然要經歷曲折斗爭。(2分)

(3)重要經濟思想:重農抑商。根本著眼點:使農民附著在土地上,保護地主土地私有制,

建立封建經濟基礎,確立封建制度。

評論:從長遠來講把工商業與農業對立起來,予以壓制,

其結果必然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使農業生產長期停留在自然經濟的水平上。但在當時把農

業視為國計民生的根本而加以重視是正確的,而且它促進了秦國封建經濟的發展,使之逐漸

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者,奠定了其統一全國的物質基礎。(5分)

6.閱讀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武帝時,西域內屬。有三十六國。漢為置使者,校尉領護之,宣帝改曰都護。元帝又置戊已二校尉。

材料二 王莽篡位,貶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并復役屬匈奴,匈奴斂稅重課。諸國不堪命。建武中, 皆遣使求內屬,愿請都護。

材料三 章帝不欲廢敝中國以事夷狄,乃迎還戊已校尉,不復遣都護……時軍司馬班超留于竇,綏集諸國……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