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期英國拓展海外貿易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殖民地擴張與掠奪、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时间:2024-05-18 08:00:56 编辑: 来源:

.荷蘭、英國崛起的原因、啟示和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

荷蘭、英國崛起的原因是得益于對海外的探索和殖民

海外殖民為荷蘭、英國提供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廉價的原材料和傾銷市場,促進了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

所以對外擴張和殖民是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捷徑

早期的殖民擴張不僅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也促進了大航海時代的發展,以及對新大陸的探索和發現

分析17~18世紀的英國對外殖民擴張有哪些方式?最終結果怎樣?

日不落帝國”---英國

1.英國霸權建立的原因:即殖民優勢

①地理優勢:地處大西洋航運中心

②經濟優勢:手工業非常發達

③制度優勢: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④軍事優勢:注重發展海軍實力

⑤政治優勢:政府一貫重視海外事業

2、形成的過程

①1588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走上殖民擴張道路

②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發展海外貿易,在印度和北美拓展殖民地.

③三次英荷戰爭

A.直接原因:《航海條例》的頒布

B.性質:爭奪商業霸權和殖民霸權

C.結果:英國奪得新尼德蘭,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④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

A. 性質:爭奪歐洲霸權和世界殖民霸權

B. 結果:英國奪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

新法蘭西,還在印度迅速擴大殖民勢力.

3、結果:18世紀中期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4、殖民擴張的方式

①搶劫和掠奪財富

②種族滅絕

③販賣黑人奴隸

5、殖民擴張的影響:西方國家早期的殖民擴張的評價: 一分為二、分清主次

(一)對殖民國家而言

1 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 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二)對殖民地而言

1 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后.

2 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新航路的開辟的影響

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使世界開始整體。

1、方便了人口的遷徙,形成新的民族,如18世紀中葉美利堅民族形成了。

2、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物種的流動,如非洲的咖啡、亞洲的茶葉傳到了歐洲。

3、促進了不同區域文化和科技的傳播與交流。

負面影響:

1、歐洲的殖民統治給亞、非、拉美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2、殖民掠奪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后與貧窮

3、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的代表印加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都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4、販賣黑奴,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到達非洲,擄掠黑人之后運往美洲賣給植園主,再把美洲的工業原料和金銀等運回歐洲賺取巨額財富,加速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擴展資料:

從十五世紀開始,歐洲人持續200多年的海外探險和侵略擴張活動為什么又被稱為‘新航路的開辟’

新航路的開辟,是指歐洲從15世紀開始,為了籌集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貨幣和資本的原始積累需要,加之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洲和歐洲的路上通道,從而使得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對外尋找的通往中國和印度的運動,而歷經迪亞士,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等人的探索后,最終找到了通往亞洲的通道。新航路開辟運動影響重大,他改變了各州間基本封閉的狀況,為后來歐洲的掠奪和三角貿易打下了基礎,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資料和市場。但另一方面,他也給美洲和亞洲等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所以如何看待新航路運動,要從兩方面對待。

公元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歐洲人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從而發現了美洲大陸,這個事件在歷史上習慣稱為“地理大發現”。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絕非歷史的偶然,它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和經濟根源。 (1)15世紀以后,隨著封建經濟的急速發展,商品貨幣關系開始從內部侵蝕封建自然經濟的基礎,瓦解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這時的人們已經將貨幣視為財富的標志),這時西歐貨幣已經由銀本位制過渡到金本位制,黃金、白銀同是歐洲各國和歐洲各國間國際貿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當時人們認為占有金銀就占有一切,黃金能為靈魂開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歐社會各階層,尤其商人和資產階級,非常熱衷于追求金銀、財富,然而歐洲大陸所產金銀有限,于是他們把注意力轉到了東方。當時歐洲流傳很廣的一部書《馬可波羅行紀》(馬可波羅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青年時代隨其父叔到中亞、印度和中國等地經商,元世祖時在中國朝廷做官,在中國住了十七年。回國后,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海戰,威尼斯戰敗,馬可波羅被捕下獄,在獄中他口述了在東方的見聞,由比薩作家羅斯蒂生記錄整理成書,廣為流傳),該書對印度、南洋和中國的財富作了夸張描述,進一步激發了歐洲上層分子到東方尋金的熱情。 (2)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原來有三條:一條陸路,由中亞沿里海、黑海到達小亞細亞;兩條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灣,然后經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一帶,或先由海路至紅海,然后由陸路到埃及亞歷山大港。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后,占領了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地區,不久又占領了克里米亞,控制了東西方間的傳統商路,對往來于地中海區域的歐洲各國商人橫征暴斂,百般刁難,因此,運抵歐洲的商品,數量少且價格高,而歐洲上層社會把亞洲奢侈品看作生活必需,不惜高價購買,這種貿易造成西歐的入超,大量黃金外流,于是西歐各國貴族、商人和資產階級急切的想繞過地中海東部,另外開辟一條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國,從亞洲直接獲得大量奢侈商品。 (3)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發現新航路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使遠洋航行成為可能。十五世紀西歐出現了適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羅盤針,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這時得到普遍應用,歐洲人利用它來辯明地理方位,確定航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古希臘的地圓學說在知識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羅倫薩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斯堪內里最為堅定,他從大地是球形這一假定出發,認為向西航行可以到達印度和中國,并繪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圖。總之,十五世紀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世界各地航海經驗的積累,使歐洲的航海員敢于遠離海岸,到從未去過的大洋里航行,從而導致新航路的開辟最終獲得成功。 (4)馬可·波羅(Mar買粉絲 Polo)使歐洲人相信,到東方去是實現黃金夢的最佳選擇。——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旅居中國近20年。歸國后著《馬可·波羅行紀》,以夸張的筆法描寫東方各國“黃金遍地”,這番渲染為苦于黃金匱乏、急于尋找黃金產地的西歐人指明了圓夢之處。 新航路的開辟 原因總結: 對財富的追求,對黃金的渴望,航海技術的發展以及傳播天主教的熱情 1 十四世紀至十五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 2 在新航路開辟以前,歐洲與亞洲的貿易一直是轉口貿易,在商品從亞洲傳到歐洲的過程中,經過意大利 阿拉伯 等商人的 轉手,價格要上漲8至10倍左右,巨大的利潤使成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3 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占領了地中海東部的廣大地區,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西歐同東方的貿易更加困難也是直接原因。 4 政治原因,歐洲各國為了強化皇權,不惜用武力進行擴張,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歐洲以外的地區。 5 宗教因素,為了天主教的傳播,歐洲人不惜用武力進行圣戰。 6 思想因素,此時正值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提倡冒險進取精神。

編輯本段經過

哥倫布通過閱讀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對富庶的東方產生了濃厚的 馬可·波羅東行

興趣。他相信當時已日益流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地球是圓的,只要從歐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達印度,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進行環球航行。1492年8月3日拂曉,3艘帆船從西班牙南端的巴羅士港起航,向西駛去。率領這支船隊的哥倫布站在旗艦“圣瑪利亞”號的船頭,遠眺無邊無際的大海,陷入了沉思。此刻,他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既充滿希望,又感到前途渺茫,還有幾分恐懼。因為在基督教傳說中,大海的四周是無底的深淵,當船到達那里時會被四周的魔鬼吞沒。洶涌的大海使人無法捉摸,此行的結局也許是到達遍地黃金的地方,也許是葬身海底。當時,他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人類地理大發現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倫布(1451—1506)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但大多數學者認為他出身于航海事業發達的意大利熱那亞城。他在年輕時就多次參加航海活動,通過閱讀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和與長期從事遠程航行的航海家們的接觸,他對富庶的東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相信當時已日益流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地球是圓的,只要從歐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達印度,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當時,歐洲社會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社會生產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貨幣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由于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奇缺,嚴重地制約了資本的積累。當時歐洲使用的貨幣主要是金幣,黃金又是重要的裝飾品,是財富的象征,所以人們對它的欲望是無窮的,而歐洲每年的黃金開采量卻非常有限。造成黃金缺乏的原因還在于此前東西方之間的不平衡貿易。歐洲社會上層在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東方的香料、絲綢、瓷器和其它產品不斷地運往西方,而西方卻沒有可以交換的產品,只有用黃金和白銀來交換,導致了金銀的大量外流。這一切導致了人們狂熱地尋找黃金。哥倫布曾經說過:“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可以為所欲為,做到一切。有了黃金,可以把靈魂送上天堂”。這就是當時歐洲人的心理寫照。恩格斯也曾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需要的第一件東西。”然而到哪里去找黃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遙遠的海外和東方。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關鍵是怎樣到達那里。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東方見聞錄》中把東方描寫得非常富有,說那里黃金遍地,香料盈野。不過,當時到東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遙遠的東方要經過千難萬險。11世紀時,歐洲封建主曾經組織過十字軍,企圖到東方掠奪一番,結果是傷亡慘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難重重,當時通往東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條:一條在北部,經小亞細亞、黑海、里海至中亞細亞;一條在中部,從地中海東岸經兩河流域至波斯灣,再從海路到東方各地;還有一條在南部,經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到紅海,再從海路到東方。北部的一條被對歐洲人仇視的土耳其人占據著,奧斯曼帝國與神圣羅馬帝國正處于戰爭狀態。另外兩條被阿拉伯商人控制著,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敵對狀態使歐洲人休想經過這里。東方與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須經過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經阿拉伯商人轉手后要提高8—10倍的價錢。長期以來,歐洲的貴族和商人就想繞過中東地區,另尋途徑,到達中國和印度。到了15世紀末期,歐洲人終于具備了實現這一愿望的條件。 15世紀末期,歐洲已經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