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智利海外島嶼(智利南部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半島的原因)

时间:2024-06-02 13:08:17 编辑: 来源:

智利有多少個島嶼

16個

喬諾斯群島

奇洛埃島

復活節島

大火地島

火地群島

克拉倫斯島

列斯科島

巴塔哥尼亞群島

德索拉西翁島

戈登島

特賴根島

瓜佛島

納瓦里諾島

圣伊內斯島

道森島

馬德雷德迪奧斯島

為什么智利南部島嶼特別多呢

智利南部處于西風帶,降水量多,因此河水的流量比較大,也因為這里地理緯度較高,第四紀冰川覆蓋面較廣,還有現代冰川的發育,經冰川和河流的共同侵蝕下,使得海岸嚴重的切割,就變得十分的彎曲,形成不少深長的峽灣。另外,隨著地殼的逐漸下沉,使科迪勒拉山較低的鞍部和山麓被海水淹沒,形成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島嶼,海水的入侵還使得中部河谷凹地變成了淺海灣。

這些島嶼和大陸之間的淺海都是十分好的海上信道。這里處于西風帶,因此風浪不會很大,秘魯寒流經此洶涌北上。許多國家的南極考察船隊大多是通過這里航行的,這些大小不一的島嶼就是天然的擋風墻、防浪堤,保護著各國航海家和考察隊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智利南部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半島的原因

智利南部海岸線曲折島嶼半島原

處(南極洲板塊與美洲)交界帶殼運躍巖石斷裂發育易受侵蝕;安第斯山脈西坡西風迎風坡形雨冰川侵蝕流水侵蝕;處西風帶沿岸風浪海水侵蝕作用強

智利世界主要紙漿產優勢區位條件

智利部南部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山形適宜森林原料豐富;市場廣闊;海運便利;勞力豐富且廉價

智利文觀測站適合選擇北南哪區域理由?

緯度低觀測南、北半球空范圍;熱帶沙漠氣候晴朗氣能見度;口城市稀少氣污染、燈光等干擾少

智利南部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半島的原因

智利南部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半島的原因?

地處(南極洲板塊與美洲)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巖石斷裂發育,易受侵蝕;安第斯山脈西坡為西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多冰川侵蝕和流水侵蝕;地處西風帶,沿岸風大浪大,海水侵蝕作用強。

智利成為世界主要紙漿生產國的優勢區位條件?

智利中部和南部為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多山地地形,適宜森林生長,原料豐富;市場廣闊;海運便利;勞動力豐富且廉價。

智利的天文觀測站最適合選擇在北,中,南哪個區域?理由?

北。

緯度低,可觀測到南、北半球的天空,范圍大;熱帶沙漠氣候,多晴朗天氣,能見度好;人口和城市稀少,大氣污染、燈光等干擾少。

西方國家海外為什么那么多島嶼,中國為什么沒有

海外領土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位于國外,但無法連接本土的領土。我們翻開地圖,我們會發現世界上有很多島嶼,很多島嶼都會標注英屬、法屬等等一些字樣,這些就是所謂的英國或是法國的海外領土。不過大家可以注意的是,我們中國似乎在海外沒有任何一寸領地,那么這是為何呢?

一,西方國家海外領地的形成過程

海外領地實際上是殖民擴張留下的產物。從15世紀開始,西方國家不斷在海洋上擴張,由此占據了一塊又一塊的土地。首先走向海洋的是葡萄牙,該國從1415年開始在大西洋沿岸探險,一路上在非洲西海岸建立據點。到1528年,葡萄牙占據了馬六甲,從此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線路。

此后,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相繼在海上擴張,占據了大量的殖民地。葡萄牙占據了巴西和非洲、印度洋沿岸的眾多城市;西班牙占據著大部分中南美洲和菲律賓等;荷蘭后來居上,奪去了葡萄牙的大量殖民地,并且將占據整個東印度群島。英法則在北美洲、印度次大陸瘋狂擴張。

工業革命時代,英、法、德、美的實力迅速增強,開始進一步瓜分全球。到19世紀末,非洲基本被英法德意瓜分完畢,中東地區、東南亞和印度大量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而姍姍來遲的美國迅速搶占太平洋的島嶼,并且從西班牙的手中奪取了菲律賓。日本也不甘示弱,極力向四周擴張。另外還有丹麥、挪威等也在北歐擴張。

也是從工業革命時代開始,世界上出現了三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第一次是美洲的獨立運動,讓西班牙、葡萄牙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第二次是一戰后,英法的殖民統治搖搖欲墜;第三次是二戰后,亞非國家基本獨立,西方殖民體系基本瓦解。但是,這并非代表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就完全消失了,地球上還有大量的島嶼、土地掌握在殖民地手中,至今依然沒有改變。

例如,英國還有安圭拉、百慕大群島、直布羅陀等13個海外領地;法國有法屬圭亞那等11個海外領地;美國有馬里亞納群島、中途島等太平洋的多個島嶼;葡萄牙還占據著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島;西班牙占據著休達和梅利利亞;丹麥擁有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尼德蘭有阿魯巴、庫拉索、荷屬圣馬丁等。可能還需要第四次民族解放運動才能改變以上的現象。

二,繼承者的海外領地

除了以上的傳統的殖民國家之外,還有一些從殖民國家獨立而來的國家也擁有一定的海外領地。這些領地要么是從宗主國那里繼承而來,要么是獨立之后擴張而來。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阿根廷等都有一定的海外領地。

澳大利亞的海外領地主要是圣誕島、諾福克島、麥夸里島、赫德島、科科斯群島,新西蘭的主要是托克勞群島。兩者都是從宗主國英國手中繼承而來的。

而印度的尼科巴—安達曼群島也是從英國繼承而來,而這些島嶼在地理上屬于東南亞,劃給緬甸才是最合適的。印度得到尼科巴—安達曼群島后,就有了封鎖馬六甲海峽,稱霸印度洋,對中國的海上生命線產生了嚴重的威脅。

當今四大洋,到處都是英、法、美等國的島嶼,反觀我們中國,在海外沒有一寸的領地。在海外擁有一塊領地,并非只是一塊土地這么簡單。首先經濟上來看,擁有一個小島,就擁有了周邊12海里的領海,200海里內的專屬經濟區,甚至可以擴大到了350海里。這也就是為什么法國的陸地面積如此之小,但是海域面積卻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而中國的領海面積只位居世界第十,還少于新西蘭。

從軍事上來說,海外領地可以成為一國在海外的軍事基地,扼守交通要道,擴大國家的影響力。例如,英國占據著直布羅陀,可以扼守大西洋到地中海的航運線路;印度占據尼科巴—安達曼群島,扼守著馬六甲海峽;美國占據著馬里亞納群島,建設有關島軍事基地,對亞太地區形成了強大的威懾;法國在南美洲的圭亞那,成為法國接入南美洲事務的中介。

三,中國為何沒有海外領地?

縱觀中國歷史,中國的古代王朝基本不在海上擴張,而西方國家從腓尼基。希臘、羅馬時代就熱衷于在海外建立殖民據點。這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文明決定的。中國是農耕文明國家,主要的擴張方向是農耕地區或者半農半牧地區,而西方國家是海洋文明,因而總是會占據海上咽喉,以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中國封閉自守、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限制了我們在海上的擴張步伐。

當然,我們也并非是對海上一點也不感興趣。古代的百越民族就習慣于水上生活,他們曾經活動于海南島、臺灣島,是開發兩島的早期居民。隨后,漢朝跟著南越人的腳步登上了海南島,從此海南島納入了中國版圖。而臺灣島離大陸比海南島要遠一點,我們直到清朝才將之正式納入版圖,設置臺灣府、臺灣省。

在元朝時期,蒙古人無論在陸地上還是海上都展現了雄心壯志。忽必烈曾經遠征日本,南征緬甸、交趾、占城、爪哇,是中國第一次在海上大規模用兵。明朝永樂年間,派遣鄭和下西洋,開始將勢力范圍南移到了馬六甲海峽一帶。但是明朝只滿足于東南亞各國的稱臣納貢,耀武揚威,并未想在西洋建立據點。當鄭和的船隊在馬六甲海峽擊敗海盜陳祖義之后,就冊封了當地華人施進卿為舊港宣慰司,停留在名義上的冊封上,并未派遣軍隊駐守。

而當時正是西方殖民運動興起的時代。1440年,舊港被滿者伯夷吞并,而明朝方面似乎一點也不關心,畢竟這時候的明朝還在推行嚴格的海禁政策。1511年,葡萄牙開始侵入馬六甲,到1528年正式滅馬六甲王國。此后,東西方貿易被西方人壟斷,明朝對于此事并不知情。隨后,澳門也被葡萄牙占據,臺灣被荷蘭占據,明朝似乎也漠不關心。中國在海上走得最遠的時代,也是中國人遠離海洋的時代。

清朝時期,中國依然只滿足于周邊各國的朝貢。乾隆時代,東南亞的華人在加里曼丹島建立了蘭芳共和國,該國制度上學習西方,文化上保留中國的傳統。為了與荷蘭等國抗衡,蘭芳共和國向清朝稱臣,試圖得到中國的保護。然而乾隆認為他們就是海上流寇,因而拒絕他們的要求。最終,孤立無援的蘭芳共和國被荷蘭所滅。中國人再一次錯過了海外擴張的機會。

鴉片戰爭后,西方不斷入侵中國,中國的國土不斷淪陷,連自保都顯得困難,更別說在海上擴張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的國家又紛紛獨立,和中國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系。他們還要反過來爭奪我們的島嶼,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在南海上瘋狂圈地,導致我們損失慘重。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絕不會對外擴張,但我希望我們能夠拿回屬于自己的土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