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日本2023進出口貿易數據(概括說明,為什么說2023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是含金量比較高的增)

时间:2024-06-01 07:03:03 编辑: 来源:

概括說明,為什么說2023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是含金量比較高的增

關于概括說明,為什么說2023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是含金量比較高的增如下: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達到593034億元,同比增長5.5%。這一增速明顯快于去年全年的3%和疫情三年年均增速4.5%,經濟增長呈現出明顯的回升態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上半年的經濟增速是含金量比較高的速度。

這種較高的含金量體現在哪里呢?總體來看,經濟增長整體回升,國內需求不斷擴大,產業發展持續夯實,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創新動能不斷增強,就業和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六個方面的發展態勢表明我國經濟正呈現持續向好的趨勢。

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上半年的經濟增速明顯快于它們。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國、歐元區、日本、巴西的GDP同比分別增長1.8%、1%、1.9%、4%。即便考慮到二季度的情況,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仍然是主要經濟體中最快的。”

與此同時,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影響,在這種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此前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0.1萬億元,同比增長2.1%。在國際市場不穩定、不確定、風險增加的背景下,我國外貿能夠頂住壓力,穩住規模,并提升質量,創造了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的進出口規模,這是一項相當不易的成就。

這一系列數字再次表明,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巨大的潛力和活力,長期保持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當然,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和風險。以外貿為例,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面臨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市場多元化進一步拓展,但也出現了一些波動和挑戰。正如海關總署的發言人所言:“當前我國外貿確實面臨壓力、起伏和挑戰。”

中國汽車正由“產品出海”轉向“品牌出海”

6月8日下午,在中國汽車出海持續向好之際,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分論壇擦亮中國品牌與中國汽車海外狂飆順利召開。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駐華高級顧問兼中國區負責人海博(Tamas Haiba)、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鵬、長安國際公司副總經理孫澤軍、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趙昱輝、JFP Holdings 董事總經理、首席運營官James O΄Neill,針對中國汽車出海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應對之策等問題,開啟了一場精彩的頭腦風暴。

論壇作為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的重要環節之一,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副會長趙揚主持。

趙揚:2022年汽車產業是中國的熱點和亮點

趙揚副會長指出, 2022年汽車產業是中國的熱點和亮點,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的總額比上年增長7.7%,汽車出口的增長率卻達到了54%。

為此,2023年6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負責人在介紹中專門提到要加快建設統一汽車大市場。作為汽車行業的參與者,趙揚副會長認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認清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比如世界范圍內產業格局的重組,如何預防和化解可能出現的貿易壁壘等等,都需要行業攜手共同應對。

海博(Tamas Haiba):中國和日本是歐美汽車需求中心

海博表示,在經合組織的國家當中汽車產業幾乎占了11%的產值,汽車產業對于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海博分享了經合組織成員國當前汽車產業的發展和變化。

首先,當前各成員國政府持續加大對汽車產業的支持,即使新冠疫情期間,依然沒有減少對汽車產業的投資。

其次,半導體行業的重要性愈發重要,特別是由于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上漲的背景下,汽車產業的生態系統也發生了變化,當前成員國政府最需要解決的是投資以及市場需求量同時下降。

第三,中國越來越表現出全球汽車供應鏈及市場中心的作用,在歐洲、德國、美國以及亞洲其他國家心中,中國和日本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中心。

當然,墨西哥、印度的汽車產業也在快速發展,同時受綠色和數字轉型的影響,汽車產業的技術和產業模式、商業模式也都在發生變化。

張鵬:搶抓機遇、無懼挑戰

張鵬從商用車和乘用車兩個維度分析了當前中國汽車“走出去”的情況。

當前,中國商用車出口規模持續保持較快的增長,2023年1-4月份出口了22.8萬輛、,同比增長31.5%,但商用車“走出去”也面臨著油品適應性、使用環境復雜多樣性、準入條件多變等挑戰。

在乘用車方面,張鵬認為在產品品質、造型設計、技術創新、供應鏈體系等方面,中國品牌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更是走在世界前列,但面臨著海外數據管制等問題。同時中國電動車現在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零排放,但在整個電動車的產業鏈的生產過程中還存在材料如何回收等未解問題。

孫澤軍:當前中國汽車“走出去”是盈利的

孫澤軍分析認為,當前的中國汽車出海表現出了五個特點。

第一個是形勢喜人,長安2023年1-5月的銷量增長是近30%,整個行業增長還高于30%。第二個是不同企業的目標市場和增長動能有所區別,有的在歐洲發力,有的在澳新發力,有的在印度或南美市場。2023年長安出口主要是墨西哥。第三個是原來出口的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目前這一情況在逐漸改變。第四個是新能源海外銷售比重的增長遠超預期,這為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提供了機遇。第五個是中國汽車出海,目前是“吃肉”環節,是盈利的狀態。過去二十幾多年基本都是賠本賺吆喝。

趙昱輝:出海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

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的新能源市場已經連續8年時間保持冠軍,即使在過去三年疫情里,也是向上的曲線,2022年占比更是達到驚人63.6%,意味著全球有3輛新能源車銷售,其中有2輛來自中國。

中國汽車正確把握了哪些事情呢?趙昱輝認為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技術創新,尤其是頭部品牌,基本都完成了從傳統燃油硬件平臺到新能源智能架構的過渡。其次是模式創新,基本上都變革了過去B2B營銷模式,改變了依靠經銷商來觸達用戶的方式。第三是品類創新,目前中國汽車產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特別是智能化發展,讓汽車不再是傳統的出行工具,而是移動的智能空間。

孟祥峰:走出去的過程中,產品的合規性很重要

車企在走出去的時候,除了考慮產品的性價比,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之外,產品的合規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孟祥鋒以歐洲為例做了相應的分析。他指出,歐洲2019年發布歐洲綠色協議,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在這個文件之后陸續又發布了歐洲的氣候法案等多項法案,比如2050年的碳中和、減排計劃、歐洲電池法等。

歐洲電池法是和新能源汽車以及電池關聯性最重要的一個法案,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關于電池的碳足跡。電池碳足跡涵蓋的生命周期從礦的開采一直到電池的報廢、回收各個環節。2023年這個法規會發布碳足跡核算的規則,2028年會進一步出臺電池碳足跡的準入門檻,未來,電池碳足跡一旦高于準入門檻,產品將無法在歐洲銷售。

James O΄Neill:中國在電動車行業有豐富的經驗優勢

為什么中國汽車出海能夠成功呢?James O΄Neil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是技術,中國已經不是僅僅售賣廉價產品的時代,經過以往20多年的經驗積累,現在中國已經在很多行業中做到全球領先,能夠開發世界上最好、最先進的科技。

第二是中國國內市場很大,企業在實際運營中可以積累豐富的運營經驗,有成本的優勢。因此在探索海外市場的時候,可以讓目標市場以比較優勢的價格買到高質量的汽車產品。

此外,中國汽車企業在品牌推廣戰略方面也非常先進,可以提升自身的海外市場競爭力。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觀察Autobserver,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日元跌了有什么影響

與此同時,2015年之后,人民幣對日元匯率再次突破20關口。

作為一國貨幣對另一國貨幣的匯率,匯率在進出口貿易中的影響不言而喻。日元暴跌會對那些與日本貿易頻繁的企業、行業、城市產生什么影響?

“當日元下跌時,我們盈利,這意味著我們不盈利。”上一次車主表達這樣的感受,還是2013年到2015年日元匯率大幅波動的時候。2023年,這一幕再次上演。年初的時候,1萬日元可以換成560元人民幣左右的人民幣,而今天,只值500元人民幣。

不考慮商品漲價等因素,單從匯率波動的角度來看,對于一些對日貿易公司來說,國內產品可能還在生產線上,之前的外貿訂單已經被匯率下跌“吃掉”,導致盈利甚至虧損。日元持續貶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繼續生產,還是應該減少訂單?進退兩難。

不僅是一些對日出口的加工企業,出海的游戲產業也會受到影響。

近年來,由于國內游戲市場監管趨嚴,很多游戲廠商都在向海外市場拓展。市場研究機構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手游市場收入再創新高,達到184.5億美元。同時也是中國手機游戲的第二大市場,僅次于美國。

去年中國共有6款產品進入日本手游全年Top20榜單。按照人民幣估值,這些暢銷手游往往月流水上億。簡單算一下,最近一個月日元匯率的“跳水”速度對這些爆款游戲的收入有影響,可以達到幾千萬人民幣。

然而,對于海外代購來說,創新的低匯率帶來了另一番景象。小雪(化名)在日本定居后開始做代購生意。最近日元匯率下跌,部分專柜產品定價不漲。她曾多次以匯率為由高喊“買入買入”。4月23日,小雪發朋友圈說,“日元匯率低,現在買比幾年前沒漲價的時候便宜。”

從企業微觀層面看,大幅波動的匯率會在短期內帶來明顯的匯兌損益,從而影響企業的營收、成本和現金流;長期來看,疊加商品的價格波動會影響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議價能力、成本效益和資金配置。

最近,日元貶值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他們在投資人互動平臺上詢問與日本有貿易往來的上市公司:公司出口業務中是否有應對日元貶值的計劃?日元貶值會對公司進口原材料產生有利影響嗎?你公司在日本的資產準備好應對日元貶值了嗎?

有公司回應稱“公司出口業務主要以美元結算”;有公司表示,“必要時,我們會通過適時運用外匯套期保值等匯率對沖工具,將匯率波動對公司匯兌損益的影響降至最低”。

如果影響到企業,自然可能會影響到當地對日進出口貿易。

受日本國內經濟疲軟和外部環境影響,進入21世紀后,日元經歷了多輪大幅貶值。

2003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分局內部人士撰文稱,“實證分析表明,日元貶值對(浙江)對日出口有明顯影響。”全省對外出口在增長的同時,對日本出口卻在逐年下降。

從貿易方式來看,一般貿易抵御匯率風險的能力明顯強于加工貿易。2000年和2001年浙江對日出口中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的比重基本持平,分別為63%和36%。到2002年上半年,隨著日元貶值的負面影響加深,一般貿易比重上升,加工貿易比重下降。

從角度來看

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分局業內人士在文章中對此進行了分析,稱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可以逆勢而上,因為與紡織服裝產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