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法國海外軍事基地有多少(請問當前駐德美軍有哪些部隊?)

时间:2024-06-07 05:47:32 编辑: 来源:

法國在海外有多少軍事基地?都在哪里?

法國海外軍事基地分布 (資料來源:法國國防部)法國對海外軍事存在重新洗牌

根據法國國防部前不久公布的《國防白皮書》,法國將對海外的法國武裝力量存在,進行新一輪的調整,以“適應法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承擔的國際義務,并且做到量力而行。”

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上臺后,即將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進行重新部署,盡管承諾的從伊拉克逐步減少直至全部撤出美國武裝力量駐留,奧巴馬同時也準備加強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負責指揮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行動的指揮官皮特雷烏斯(Petraeus)將軍計劃中的“驚跳行動SURGE”可能得不到法國國防部的響應。承諾了要和奧巴馬“手牽手改變世界”的法國總統,這次可能要對美國這個傳統盟友說“不!”。

法國國防部長莫蘭(Herve Morin)一月廿一日在歐洲電視一臺談話節目中表示,“絕不可能”再向喀布爾派出一兵一卒,來參加這個由美國主導的行動,而這個行動的初衷是通過增加多國部隊的力量,來增加與阿富汗的反叛武裝力量談判的砝碼。目前在阿富汗的多國部隊中,法國軍隊所占的人數比例是5%(英國是16%)。

加上2008年法國向阿富汗東部省份Kapissa省派出的兩個旅的增援力量在內,法國目前在阿富汗派駐有有3000名官兵,這個省份是阿富汗境內治安形勢最糟糕的地區之一,塔利班等反叛武裝經常出沒,2008年8月18日,一隊法軍士兵在此一地區遭遇到塔利班武裝襲擊,塔利班武裝分子還穿著被伏擊身亡的法軍士兵裝備在國際媒體炫耀,此一心理戰手段迅速在法國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讓法軍撤出阿富汗的呼聲,得到了眾多的民意擁蹙,也使法國國防部對阿富汗的行動成本進行再估量,越來越多的法國人,認為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西方色彩過于濃厚缺少阿富汗民眾支持,而追加派兵只能徒增當地人的敵意(費加羅報)”。

在莫蘭部長的電視講話中還透露出,作為軍事改革的重要步驟,法軍將對海外軍事基地進行重新部署,在西非國家,法國密集地設置了三個軍事基地,在科特迪瓦、塞內加爾,和加蓬,各有一個。而西非國家科特迪瓦(象牙海岸)的法國軍事基地,由于該國國內政治領袖,對法國的軍事存在并不滿意,并直接導致過武裝沖突,該基地可能首先面臨裁撤,法國國防部計劃只保留三個基地中的一個。在前法國殖民地紛紛獨立之后,法國和西非法語國家仍然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而這種關系越來越被法國人詬病為“太過意識形態色彩和理想主義”,《費加羅報》更有文章直言:“是時候讓非洲人自己去搞好自己的事情了,我們的新總統應該讓我們在非洲的存在,更出于實用主義的考量,或者說,應該兌現我們在西非的政治遺產為經濟利益。”

同樣是在非洲大陸,在大陸另一則的東非吉布提共和國,法國也有一個軍事基地,這個扼守“非洲之角”的咽喉之處的軍事存在,并不在未來的海外基地裁撤計劃之中,在法國未來捍衛海外利益地緣政治布局中,這個支點將不會被動搖,在近期法國軍隊在亞丁灣打擊海盜行動中的表現,可以作為證明。

而一系列的裁撤動作,并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法國海外力量的收縮,或者其他單純的經濟因素的考量,為適應新的國際形勢而做出的重新洗牌,可能是更明確和準確的定義。與撤并同時進行的,是法國總統薩科齊宣布的海外新基地計劃,法國將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阿布扎比,建立一座新的海外軍事基地,以加強法國在中近東地區的話語權。

請問當前駐德美軍有哪些部隊?

外國駐德國軍

比利時駐軍2000人,法國駐軍2700人,荷蘭駐軍3000人,英國駐軍20600人,美國駐軍57580人。

駐德的有:

美國,6W人左右,大致是在德國西南部的黑森州,巴伐利亞,和巴登-符騰堡的基地群,屬于北約中歐戰區,斯圖加特有美軍歐洲盟軍司令部的。

英國:2W人左右,

荷蘭:3500人左右

比利時:2000人左右

法國:2500人左右,主要駐軍是在德國西南部邊境的萊茵蘭-普法爾茨,

法國不屬于北約軍事一體化成員和北約核計劃小組成員。

二戰后,駐歐美軍(簡稱USAREUR)大約有十萬人,其中有7.3萬人在德國,而美軍在歐洲的司令部就設在德國斯圖加特。駐德美軍主要作戰部隊是總部位於海德堡的美軍第五軍,這是一支是美國陸軍兵團里面擁有最多軍人的一軍,有四萬人分布於巴登符騰堡邦、巴伐利亞邦、黑森邦和萊因法耳次邦。其中,又以位于烏厄茲堡的步兵第一師和總部設於威斯巴登的第一裝甲師最為重要。

法國為何沒有美國駐軍

說起美國這個世界霸權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全世界到處挑事,為了穩定霸主地位,甚至還在全球各個地區設置了上百個軍事基地。這些軍事基地分布在56個國家當中,其中西方國家是美國部署軍力的重點部署區域。西方很多人氣知名度很高的國家都擁有美國的駐軍,比如說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等。不過這其中法國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因為法國是唯一一個沒有美國駐軍何軍事基地存在的主要西方國家。

法國之所以抗拒美國,與歷史恩怨有關。在二戰前,法國曾建立起一個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的全球殖民帝國。二戰結束后,全球各地獨立運動風起云涌,英法維持的殖民體系分崩離析。1946年,北越加入到獨立運動的浪潮中,與殖民者法國進行了八年的戰爭。1954年3月,北越率領4萬大軍發動總攻,法國軍隊逐漸落入了下風。為了打敗北越軍隊,法國向美國求援,但美國為了國家利益,拒絕出兵幫助法國。最終,北越軍隊猶如秋風掃落葉般將法國勢力驅逐了出去,而美國卻趁機接管了南越等其他原本屬于法國勢力范圍的殖民地。

1956年7月,法國再次遭受到美國的打擊。當時埃及單方面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回國有,法國聯合英國對埃及展開了軍事行動。美國并沒有站在英法這邊,而是聯合蘇聯對英法施壓,逼迫他們立即從埃及撤出軍隊。最終,英法被迫屈服。此次事件標志著英法全球霸主地位已經被美蘇取代。

通過兩次事件,法國認清了美國的真實面目,法國堅定了走獨立自主道路的決心。1959年,法國退出了北約組建的地中海艦隊。1960年,法國成功試爆了原子彈。有了核武器這張王牌,法國也有了徹底與美國決裂的底氣。1966年3月,法國宣布正式退出北約軍事組織,并要求美國軍隊在1967年4月前必須撤出所有的駐軍。法國將所有美軍趕走后,成為目前唯一一個沒有美國駐軍的主要西方國家。

脫離了美國的手掌心后,法國積極拉攏歐洲國家建立一個新的集體來抗衡包括美國在內的其它世界強國。2018年法國提出了建立歐洲軍的設想,并計劃與德國聯合研發航母與六代機。法國的種種行為表明,法國不僅自己堅定脫美,還率領歐洲脫離美國掌控,所以未來法國也不可能會讓美國駐軍。

美國在法國有沒有軍事基地

沒有!!!法國雖是北約國家,但比較獨立自主,法國自己的軍事基地遍布五大洲四大洋,數量僅次于美國! 這樣的強國,不會容許美國駐軍,幾十年前法國就把美國的駐軍趕出法國了

(在北約力量僅次美國的國家,就是法國)

舊上法租界有多少法國駐軍?

1849年法國在上海設立租界,但在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法國才開始在上海部署常設駐軍,駐軍大概一個團(2-3個營),軍官是法國人,士兵主要是越南人和阿爾及利亞人

1927年北伐戰爭時,法國駐軍增加到3500人,另有2艘巡洋艦和若干小軍艦,這是法國上海駐軍的最高峰

一二八時,法國步兵第一團從越南調來上海,總兵力2500人以上,停戰后第一團歸建

1937年抗戰爆發時,上海駐軍為1個團約1200余人

法國的影響力在非洲最大,法國是如何做到的?

非洲國家大多效仿或沿襲法國的政治制度,甚至把法語作為主流語言,這要從建立非洲的法蘭西帝國開始說起了

16世紀,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在中南美洲一帶的壟斷,以及法國宗教戰爭中失利所造成的內亂,讓法蘭西人認識到自己向海外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性。

隨著法國航海家開拓了新航線,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在紐芬蘭(今位于加拿大)一帶航行,法蘭西殖民擴張的序幕就此拉開。

▲1750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版圖,他們將這片新生的沃土命名為“新法國”

1624年,在西非的塞內加爾沿海,法國建立起非洲的第一個貿易站。

從阿爾及利亞開始,法國由北向南不斷滲透,計劃在北非、西非乃至整個非洲建立殖民霸權。

▲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法國元帥的到來引得當地民眾駐足圍觀

普法戰爭后的一段時期,法國的殖民帝國得到史無前例的擴大。在北非,以阿爾及利亞為起點,法國人在其周邊的突尼斯、利比亞等國劃分勢力范圍,并將摩洛哥變為自己的附屬國。

中非和西非,絕大部分國家也被劃在了法國的勢力范圍。就連遠在東非的吉布提一帶的狹長海岸,也逃不過法國的手掌心。

▲1895年,堪稱巨無霸殖民地的“法屬西非”正式成立,為圖中的綠色地帶。圖中的深灰及淺灰色地帶為法國本土以及法國其他在非洲的殖民地

從無暇顧及,到深耕細作,法國與非洲這對隔海相望的“鄰居”,在歷史的進程中,毫無預兆地捆綁在了一起。而這正也注定了,這對歡喜冤家,在時光的流轉中,將帶給彼此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是非洲解放運動的一次高潮

雖然說非洲殖民地一個接一個地離“老大哥”遠去,但幾十年的統治紐帶,仍無形地將法國和非洲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由于在二戰中損失慘重,法國曾廣向世界敞開移民大門,注入新鮮血液以支持戰后的重建。

而非洲這些數量龐大的法屬殖民地國家,便成為了法國新移民的重要來源國。當地民眾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其語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優勢,紛紛移民來到法國。目前我們所屬知的很多法國黑人球員,便是這批移民的第二或第三代子孫。非洲移民的加入,讓法國在后殖民時代依然能夠對非洲產生非凡的影響。

▲由真實事件改變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便講述了一段黑人護工與白人雇主深厚友誼的故事

目前在法國,生活著幾百萬的非洲裔黑人,約占法國人口的7%。他們大多是在法國無形的影響下,成為法蘭西公民的。而這樣的影響,目前仍在持續發酵。

兩年一屆的法語國家首腦會議于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舉辦,該會議是為了維護法語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增強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這場由法國主導的盛會,非洲國家占到與會國家的絕大多數,可見目前法國對非洲的影響力仍然非同小可。

除此之外,法郎在非洲,同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法國以自己金融及外匯作為擔保,規定1法國法郎等于100非洲法郎,并促使非洲法郎成為國際上可進行兌換的貨幣。截至到現在,已有14個非洲國家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來。

▲面值500的西非法郎紙幣

從17世紀法國登陸非洲的土地開始,似乎上天就已經將兩者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到了一起。無論是殖民時代,還是后殖民時代,法國和非洲都不斷演繹著一幕又幕難舍難割的故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