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日本對外貿易過度依賴什么市場(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4-06-01 11:14:18 编辑: 来源: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日本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均處于嚴重的癱瘓和混亂狀態,大多數國民在饑餓失業的困境中幾乎失去了恢復和重建經濟的信心

但事過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請了許多專家,請他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日本經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評估

專家們指出,日本面臨的不利條件主要是:(1)國土狹小,總面積只有37

7萬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總面積的75%

(2)礦產資源貧乏

雖有鐵礦和煤礦,但儲量極少,而原油儲量則更少,只有900萬噸左右

(3)人口相對過剩,人均耕地面積太少

(4)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技術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約落后20~30年

(5)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差,被視為劣等貨

(6)戰敗投降,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

(7)企業資金不足

同時他們也指出,日本經濟發展不光有不利條件,也有有利條件:(1)尚有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

(2)重化工業發展有較長歷史,也較為先進,盡管已轉化成了軍工產業,但恢復民用并不難

(3)勞動力質量高,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重視教育的結果

(4)國民長期接受島國意識熏陶,受儒家思想影響,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場經濟觀念,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強,工作勤奮,集體感強,能夠聯合對外

(5)擁有大量高級技術管理人才,隨著戰后對日官僚財閥的整肅,他們脫穎而出,走上社會經濟、政治主導崗位

(6)國家干預經濟有經驗,效果突出

(7)有美國的保護,軍費支出少

(8)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進步顯著

(9)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大戰中的軍工技術大量轉向和平經濟,新的科學技術在和平環境中發展更快

(10)作為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在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均有著廣泛的經貿關系,有利于展拓市場

鑒于上述情況,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揚長避短,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利用協調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經濟優勢,克服社會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兩方面的不利影響;(2)用聯合的力量對外,吸收海外的技術、資源、管理,同時,為防御海外資本的侵入,組成各種貿易組合等;(3)建設加工貿易型經濟,一方面進口海外廉價資源,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海外;(4)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占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戰后日本揚長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戰后初期的困難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長之路

1973年石油危機前后,日本認識到自身在資源、能源供應方面極度依賴國外的嚴重性,決定實施“科學技術立國”新戰略

出于這種認識,日本大力開發自動化產品,建立新的資源開發和供應相結合的體制,倡導開展全民節約資源、能源活動,調整產業結構,拓展國內市場

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機的影響,并把資源、能源供應緊張的國際環境,作為其經濟技術再次超越歐美國家的絕好時機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實力的經濟,有能力和條件在全世界范圍內縱橫馳騁

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需要外部資金輸血補充;以亞洲“四小龍”臺灣、韓國、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要實現經濟跳躍增長,需要外部資金技術支持;以中國為代表的改革開放國家,需要大量引進外資,不斷吸收海外先進技術

這些無不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活動場所

于是,日本大舉向海外投資,從國際化的角度安排日本產業、企業發展結構,與美國、歐共體、亞洲“四小龍”、東盟等組成多層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國際分工體系,通過投資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繞過貿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廣泛利用海外資本市場為自己眼務(這與歐美國家要借日本投資解決就業、經濟衰退的愿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勞動力價格、產品市場方面的比較成本收益

總的來看,日本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都能較深刻、較實際、較長遠地認識自身及國際上的條件,進而采取卓有成效的對策,做到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

日本推行日元貶值的政治知識。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和中國對外改怎么做等

日元貶值對日本經濟是雙刃劍

余永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日元貶值有利于日本出口,從而有助于刺激國內經濟,但日元急劇貶值,損害了日本政府長期以來的使日元成為重要國際結算、儲備貨幣的努力。日元貶值及其預期,導致日本股市的暴跌(反過來推動日元貶值),使日本不良債權形勢惡化。它降低了擁有大量海外資產的日本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進一步加劇其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同時,加劇亞洲國家的經濟衰退和金融混亂。亞洲國家是日本的主要資本輸出國和貿易對象國,這種衰退和混亂反過來將損害日本的自身利益。總之,日元貶值對日本自身有利也有弊,但過度貶值很可能是弊大于利。日本對外需的依賴90年代以來已大大下降,目前出口只占GDP的10%左右,凈出口只有GDP的1%—2%。1990—1997年GDP平均增長2.15%,而凈出口的貢獻只有0.14個百分點。日本要想取得經濟增長,必須首先保證居民消費的增長,其次是投資的增長,再次是政府支出的增長,最后才是凈出口的增長。希望通過日元貶值維持出口的高速增長以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是行不通的。

現在,一些日本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希望通過貶值導致的進口價格上升來創造通貨膨脹,通過通貨膨脹預期的形成打破通貨收縮和實際債務增加的惡性循環。這是1998年所不曾出現過的一個論點。這種想法是令人費解的。通過提高進口價格刺激經濟無異于緣木求魚。當然,匯率貶值可以是擴張性貨幣政策的結果而不是政策目標本身。為增加基礎貨幣的發行量,日本銀行可能會直接購買美元資產特別是美國庫券。但是,在通貨收縮形勢下,即便基礎貨幣得到擴張,有效需求也未必會增加。或許正是因為這種考慮,日本銀行總裁發表了與財政省不同的觀點,認為引導日元下跌不好,不希望看到日元跌到131日元兌1美元的水平。

今年,如果僅從基本面(日美兩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對比、日美兩國的利差、日美兩國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對比等)來看,同以前的情況相對比而言,美國對資金吸引力的減少,從日本流向美國的資金將會減少。這將造成美元貶值壓力。同時,一般情況下,美國對外部資金的需求將因經濟衰退而有所減少(美國將因國內儲蓄的增加而減少對外貿易逆差)。這種資金需求的減少(外貿逆差的減少),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外部資金供給減少對美元產生的貶值壓力。因而,今年日元對美元匯率同時存在著不變、貶值(如果日本經濟增長前景進一步惡化)和升值的可能性。但如果日本政府有意引導日元貶值,在一段時間內日元可能會在130日元兌換1美元為中心的區間中波動。一般而言,日元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并不大。盡管目前日元對美元正在加速貶值,由于日元貶值的無效性和對日本經濟的副作用,貶值的勢頭將會減弱。更何況美國政府應不會容忍日元的過度貶值。此外,不能排除日元因日本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抽回資金,而以較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

日元貶值,人民幣怎么辦?

張曙光天則研究所所長

隨著我國出口走低和日元貶值,匯率政策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去年年中,當出口出現下降時,有人就提出了使用匯率貶值的方法促進出口的問題,隨著世界經濟從嚴重失速走向衰退,而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人民幣實際匯率還在升值。近來,日本政府為了挽救十年沉疴、一病不起的日本經濟,不僅有意讓日元貶值,近日已經貶至134日元兌1美元,而且放話施壓,要人民幣匯率升值。中國也針鋒相對,對日元貶值提出警告。其實,日元貶值既救不了日本經濟,也難以持續。日本經濟的病根不在外部,而在內部,在于日本經濟的體制和結構。單就匯率政策而論,其本身就是雙刃劍,貶值能促進出口,同時也會抑制進口。日本出口的比重并不算大,進口比重也不算小,貶值的利弊還很難說。

就人民幣匯率而論,我認為目前是宜靜而不宜動,但需要作長期考慮和安排。一是不要隨意宣布人民幣不貶值;二是要確定人民幣所能容忍日元貶值的最大限度,并密切關注日元走勢;三要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四要借機加快償還日元債務;五是借人民幣強勢地位,加快建立亞洲(主要是東亞和東南亞)貨幣聯動機制。這也許是擬議中與東盟以及與港澳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重要一步,或者是比之更為現實的一步。因為,日元貶值的最大危險在于有可能引起亞洲國家競爭性貨幣貶值,進而惡化整個經濟的外部環境。

中國應采取更加靈活的匯率政策

梁春滿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

面對近期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日本政府為改善貿易狀況、恢復本國經濟,操縱外匯市場,放任日元大幅貶值,引起了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的廣泛注意。日本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元大幅貶值不可避免地會對國際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并加劇世界經濟的衰退。對于日元貶值問題,我們在對日本政府這種不負責任的作法提出批評的同時,也應反思我國現行經濟政策,特別是匯率政策,尤其是在目前中國加入WTO、經濟國際化趨勢進一步顯現的宏觀背景之下。

匯率政策是開放經濟中一個國家維護經濟穩定、實現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封閉經濟中,一國的經濟活動相對簡單,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內部均衡——也相對單一,可以通過計劃手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實施來解決。開放條件下,由于國外因素的加入,一國經濟中存在著內部經濟與外部經濟發生沖突的可能,內外經濟均衡成了政府經濟發展中需要著力解決的關鍵,而內外均衡的實現則離不開匯率政策的運用。一國政府通過對外匯市場上的外匯進行干預,調整外匯供求狀況及相對價格——匯率的水平,達到擴大本國出口、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和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隨著經濟市場化和開放程度的提高,匯率政策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并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日元貶值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馬拴友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經濟學博士

日本政府默認日元貶值,以刺激出口,并通過進口產品價格的上升,來提高國內價格水平以遏制通貨緊縮,本身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與其經濟大國地位不相符,因為這對亞洲地區經濟和貨幣沖擊很大。截至目前,韓元、新臺幣、新加坡幣、泰銖等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貶值。日元貶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可從三方面進行分析:

其次,日元貶值引起國際財富再分配。

與我國有關的有兩點:一是我國的外匯儲備中,日元資產的價值縮水,造成損失;二是從外債角度說,我國政府和企業負擔的日元外債減輕,從而受益。例如1994年財政部發行了600億日元為期7年和10年的武士債,1995年發行100億日元20年期的武士債,日元貶值降低了我國的外債負擔。但日元貶值對再分配的凈影響,取決于我國的日元資產和日元外債的對比。

第三,日元貶值產生人民幣貶值壓力。目前,由于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還不是真正的浮動匯率制,加上我國外匯儲備充足,吸引較多國際資本流入,經濟增長在世界上仍是一枝獨秀,日元貶

搜索关键词: